請參閱圖4-9,蝸殼211包括蝸狀部2111、第一蝸舌部2112及第二蝸舌部2113。第一蝸舌部2112及第二蝸舌部2113自蝸狀部2111向外延伸且與所述蝸狀部2111連通。渦流風機212收容于蝸狀部2111內且與蝸狀部2111同軸設置的。第一蝸舌部2112及第二蝸舌部2113沿蝸狀部2111的切線方向從蝸狀部2111延伸出。第一蝸舌部2112及第二蝸舌部2113分別連通室內及室外。
[0054]蝸殼211包括第一殼體211a及第二殼體211b。第一殼體211a及第二殼體211b沿垂直于蝸狀部2111的中心軸切分而成。第一殼體211a包括第一蝸狀殼2111a、第一蝸舌殼2112a及第二蝸舌殼2113a。第二殼體211b包括第二蝸狀殼2111b、第三蝸舌殼2112b及第四蝸舌殼2113b。第一蝸狀殼2111a及第二蝸狀殼2111b組裝構成蝸狀部2111。第一蝸舌殼2112a及第三蝸舌殼2112b組裝構成第一蝸舌部2112,第二蝸舌殼2113a及第四蝸舌殼2113b組裝構成第二蝸舌部2113。
[0055]第一殼體211a還包括第一弧形連接板211g。第一弧形連接板21 Ig連接第一蝸狀殼2111a、第一蝸舌殼2112a及第二蝸舌殼2113a且與第一蝸狀殼2111a同軸設置。第二殼體211b還包括第二弧形連接板211h。第二弧形連接板21Ih連接第二蝸狀殼2111b、第三蝸舌殼2112b及第四蝸舌殼2113b且與第二蝸狀殼2111b同軸設置。
[0056]第一殼體211a的外邊緣形成有凸塊211c,第二殼體211b的外邊緣形成有與凸塊211c配合的卡扣211d,第一殼體211a及第二殼體211b通過卡扣211d與凸塊211c的卡扣配合組裝一起。第一殼體211a的邊緣端面及內表面之間形成有第一切口 211e,第一切口21 Ie沿第一殼體211a的外邊緣延伸,第二殼體211b的邊緣端面與外表面之間形成有與第一切口 21 Ie配合的第二切口 21 If。
[0057]渦流風機212包括外轉子電機2121及渦流風輪2122。外轉子電機2121包括內定子2121a及外轉子2121b。外轉子2121b環(huán)繞所述內定子2121a轉動設置。渦流風輪2122包括輪轂2122a、葉片2122b及輪盤2123c。輪轂2122a與所述外轉子2121b耦合,葉片2122b自所述輪轂2122a向外延伸且呈放射狀排布。葉片2122b沿渦流風輪2122的徑向延伸,或呈前彎掠狀或后彎掠狀。輪盤2123c自輪轂2122a沿垂直于渦流風輪2122的轉軸向外延伸且連接葉片2122b。
[0058]外轉子2121b的軸向厚度大于輪轂2122a的軸向厚度,輪轂2122a的軸向厚度大于葉片2122b的軸向厚度,內定子2121a自外轉子2121b的軸向一側伸出,第一殼體211a形成葉片收容槽21 I1、自葉片收容槽21 Ii的底面向外延伸的輪轂收容槽211 j、自輪轂收容槽21 Ij的底面向外延伸的轉子收容槽21 Ik及自定子收容槽21 Ik的底面向外延伸的定子收容槽2111。葉片2122b與所述葉片收容槽211i的底面之間的距離為1_3_。
[0059]所述內定子2121 a包括有安裝端面2121c,安裝端面2121c用于通過緊固件固定在定子收容槽211k的底面上。
[0060]換氣裝置20還包括減震元件213,例如橡膠墊片。減震元件213設置在內定子2121a與定子收容槽211的底面之間。
[0061]實施例二:
[0062]請參閱圖10,本實施例的換氣裝置20包括蝸殼211及渦流風機212。渦流風機212設置于蝸殼211內。蝸殼211包括蝸狀部2111、第一蝸舌部2112及第二蝸舌部2113。第一蝸舌部2112及第二蝸舌部2113自蝸狀部2111向外延伸且與所述蝸狀部2111連通。渦流風機212收容于蝸狀部2111內且與蝸狀部2111同軸設置的。所述第二蝸舌部安裝有空氣過濾器30,用于過濾從所述第二蝸舌部2113通過的空氣。
[0063]第二蝸舌部2113包括沿第二蝸舌部2113出氣方向自蝸狀部2111延伸出后的降壓部2113c及收縮部2113d。降壓部2113c空氣通過的橫截面積比第一蝸舌部2112空氣通過的橫截面積大,空氣過濾器30安裝在降壓部2113c內。收縮部2113空氣通過的橫截面積比降壓部2113c空氣通過的橫截面積小。如此,能加快出氣風速,使得凈化后的空氣能吹到更遠的地方,同時也能改變出風的聲音,給用戶帶來較佳的體驗??諝膺^濾器30為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過濾網。
[0064]本實施例的換氣裝置20及掛壁式空調器100的其他特征請參照實施例一,在此不再贅述。
[0065]實施例三:
[0066]請參閱圖12-18,本實施例的換氣裝置20包括蝸殼211、風機、空氣過濾器30、第一磁性元件33及第二磁性元件34。蝸殼211包括蝸狀部2111、第一蝸舌部2112及第二蝸舌部2112。第一蝸舌部2112及第二蝸舌部2112自蝸狀部2111向外延伸且與蝸狀部2111連通。風機收容于蝸狀部2111內且與蝸狀部2111同軸設置。空氣過濾器30包括安裝板31及自安裝板31向上延伸的過濾器32。過濾器32自安裝板31沿過濾器32的厚度方向延伸。第二蝸舌部2112的側壁開設有開口 36,開口 36用于供過濾器32插入第二蝸舌部2112內。安裝板31用于密封開口 36,過濾器32用于過濾從第二蝸舌部2112通過的空氣。安裝板31的外表面形成有把手部311。
[0067]第一磁性元件33設置在第二蝸舌部2112,第二磁性元件34設置在安裝板31上且與第一磁性元件33配合用于將空氣過濾器30固定在第二蝸舌部2112上。第一磁性元件33及第二磁性元件34之間的作用力基本平行于空氣過濾器30插入第二蝸舌部2112的方向。
[0068]換氣裝置20還包括密封件35,例如海綿。密封件35設置在安裝板31及第二蝸舌部2112之間,密封件用于進一步密封開口 36。
[0069]風機為渦流風機212。
[0070]請一并參閱圖12-18,本實施例的掛壁式空調器100包括底盤11、面框13及本實施例的換氣裝置20。面框13罩設在底盤11上。換氣裝置20設置在底盤11 一端且收容在面框13內。面框13包括與換氣裝置20相對設置的側板131,第二蝸舌部2112的側壁的開口 36朝向側板131。側板131開設有安裝口 37,開口 36自安裝口 37露出。安裝板31收容于安裝口 37且覆蓋、密封開口 36。
[0071]當空氣過濾器30需要拆卸的時候,只需拉著把手部311,沿圖12中的箭頭方向克服第一磁性元件33與第二磁性元件34的吸力即可拉出,操作方便。
[0072]本實施的換氣裝置20及掛壁式空調器100的其他特征請參照以上的實施例一及實施例二,在此不再贅述。
[0073]實施例四:
[0074]請參閱圖2、12-13、19-28,本實施例的掛壁式空調器100包括殼體10、換氣裝置20、濾網裝置40、吸塵裝置50及軟管60。殼體10包括底盤11及面框13。底盤11形成有收容槽111及安裝座112。收容槽111用于收容貫流風機(圖未示)及換熱器(圖未示)。安裝座112位于收容槽111左側且用于安裝換氣裝置20。面框13罩設在底盤11上,面框13形成有進風口 132。換氣裝置20收容于殼體內且安裝于底盤11上。換氣裝置20包括蝸殼211及風機。蝸殼211形成有吸塵口 211q及排塵口 211r。
[0075]蝸殼211包括蝸狀部2111、第一蝸舌部2112、第二蝸舌部2113及第三蝸舌部2114。第一蝸舌部2112、第二蝸舌部2113及第三蝸舌部2114自蝸狀部2111向外延伸且與蝸狀部2111連通。第二蝸舌部2113及第三蝸舌部2114交叉處設有可轉動的換向閥門2115 ;風機收容于蝸狀部2111內且與蝸狀部2111同軸設置;排塵口 211r形成于第一蝸舌部2112,第二蝸舌部2113形成有出氣口 211η,吸塵口 211q形成于第三蝸舌部2114 ;換向閥門2115用于轉動時關閉出氣口 211η或吸塵口 211q。
[0076]風機設置于蝸殼211內。濾網裝置40設置在面框13上且覆蓋進風口 132。吸塵裝置50在面框13上且與吸塵口 211q連接。吸塵裝置50與吸塵口 211q的連接處設有密封件,密封件為硅膠。吸塵裝置50形成有吸塵槽50a。吸塵裝置50的長度與掛壁式空調器100的長度基本相同。吸塵槽50a面向濾網裝置40的濾網44及連通吸塵口 211q。軟管60連接排塵口 21 Ir及室外。
[0077]請一并參閱圖19-23,濾網裝置40包括支架41、卷輪42、傳送帶43、濾網44、從動輪45、側蓋46、驅動齒輪47、傳動軸48及驅動電機(圖未示)。支架41包括兩側板411、橫桿412及豎桿413。兩側板411基本平行設置,橫桿412固定連接兩側板411。側板411包括至少兩連接板4111,連接板4111之間活動連接。連接板4111之間通過鉸接連接在一起。兩側板411向外延伸有限位板4112及安裝塊4113,安裝塊4113上形成有用于安裝側蓋46的螺孔。豎桿413固定連接在橫桿412之間,如此,可以提高支架41的穩(wěn)定性。卷輪42及從動輪45分別設置在兩側板411上。卷輪42為齒輪,相應的,傳送帶43為與齒輪相配的齒條皮帶。卷輪42包括第一卷輪421及第二卷輪422。第一卷輪421為雙聯齒輪,雙聯齒輪包括固定連接的第一齒輪部421a及第二齒輪部421b。傳送帶43包括第一傳送帶(圖未示)及第二傳送帶(圖未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