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的是一種供熱設備,尤其是用于供熱系統(tǒng)用的蓄熱設備。
背景技術:
:
在現(xiàn)有技術中供熱設備中的蓄熱罐內部均是采用噴嘴做成的布水器,布水器布置在蓄熱罐的上部或者下部,直接朝向蓄熱水,雖然起到了分布熱水的作用,但是由于噴嘴的射流作用,使噴進的熱水或者涼水與罐內水迅速混合,迅速升高了其周圍及較遠距離的罐內水。布水器設置的目的是進來的熱水或者涼水將罐內的涼水或者熱水頂出罐體,即在蓄熱的時候用熱水將涼水頂出,在放熱的時候用涼水將熱水頂出,而不是將熱水與涼水混合。由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專利局授權公開的201611033807.0號專利,為解決蓄熱罐內的布水問題,采用“主管道、底座、多根分水管、多個噴嘴和多個位置調節(jié)器;主管道為一端封閉,另一端敞口的管道,主管道的軸向豎向布置,主管道的周向均布有多個分水管,主管道與分水管可拆卸連接,主管道與底座的凸臺連接,主管道的敞口還連接有出入水接頭,每個分水管上沿其軸向均布有多個噴嘴,多個分水管的軸線位于同一平面上,多個分水管的末端形成一個同心圓”的布水器解決現(xiàn)有布水盤一體式設計,結構復雜,拆裝維修不方便,不便于生產(chǎn)制造的問題,但是布水管上噴嘴就存在上述問題,使熱水或者涼水進出罐體時,使進出水與罐體內水混合,起不到分離作用,浪費了蓄熱罐內熱水,即浪費了能源。這是現(xiàn)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蓄熱罐低損耗布水器的技術方案,該方案采用低速進水,低速頂水,使冷熱水最小程度的混合,在最大程度上達到蓄熱的目的。
本方案是通過如下技術措施來實現(xiàn)的:低損耗布水器采用背向蓄熱水的低速進水口,再通過均水孔板與蓄熱水低速接觸,由于冷熱水的自分離作用,冷熱水只會產(chǎn)生輕微的混合,就可以通過低損耗布水器使進來的熱水或者冷水將蓄熱罐內的冷水或者熱水頂出,本方案的特點是進水管將外部水引向罐體中部,通過喇叭口再引向背向蓄熱水的位置,在喇叭口角度是60-120度,使進來的水流速迅速降低,當水流向封頭位置時,水通過封頭向四周散開,進一步降低流速,當?shù)竭_布水板時,流速降到0.01米/秒以下,再通過布水板的均衡作用,使進水與蓄熱罐內的水緩慢接觸,可以將罐內水緩慢的推出又不至于混合。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據(jù)對上述方案的敘述得知,由于該方案中,在罐內的進水管通過蓄熱罐側壁引向蓄熱罐體中部背蓄熱水側,并通過喇叭口使流速迅速降低,再通過封頭的導向作用,進一步降低進水的流速,待水到達布水板位置時,很低的流速不至于與罐內水混合,達到進水將罐內水推出的目的。
在現(xiàn)有的蓄熱罐上采用本方案,對罐體的水溫的縱向測量和進出的冷熱水的檢測,冷熱水分界明顯。由此可見,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既避免了冷熱水在罐內混合,而又將蓄熱罐內的水推出達到蓄熱目的,故本方案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其實施的有益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俯視圖。
圖中,1為進水管,2為喇叭口,3為封頭,4為布水板,5為蓄熱罐筒壁。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一個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其附圖,對本方案進行闡述。
通過附圖可以看出,本方案由進水管1,喇叭口2,封頭3,布水板4組成低損耗布水器,低損耗布水器與罐體5組成蓄熱罐的一部分。本方案是在所述蓄熱罐體5內固定低損耗布水器,本具體實施方式采用進水管1將水引向蓄熱罐5中心,由出口設有背向蓄熱水角度是60-120度的喇叭口2,封頭3與蓄熱罐筒壁5焊接在一起組成蓄熱罐的一部分。本具體實施方式采用1-4組成低損耗布水器,與蓄熱罐筒壁5組成蓄熱罐的一部分,布水板4結構采用gxrst-3800-02塔分布器裝置結構設計和生產(chǎn)。該附圖結構是將低損耗布水器安裝在蓄熱罐下部,也可以將該結構安裝在蓄熱罐上部。
本發(fā)明并不僅限于上述具體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的實質范圍內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