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一種集成灶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708653閱讀:188來源:國知局
一種集成灶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fā)明屬于生活用品領域,涉及一種廚房用具,特別是一種集成灶。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廚房的布置越來越講究,組合式集成灶具成為一個熱點。

現有的集成灶如中國專利庫公開的一種新型集成灶具【申請?zhí)枺?00910305126.9;申請公布號:CN 101650042 A】,具有集成灶灶體,灶體上面是油煙機組件和灶具組件;油煙機組件包括前面板和位于前面板上面的油煙抽吸口;灶具組件包括灶具及位于灶具上面的灶具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油煙抽吸口安裝有隱形翻轉推拉門;油煙抽吸口內設有與前面板呈V形、可以控制進風的雙層濾油網罩;灶具的風門由連桿機構通過外置撥輪控制。

上述的集成灶具通過在油煙抽吸口內設置雙層濾油網罩,有有效提高過濾油煙的效果。但該集成灶具存在一個問題:雙層濾油網罩在長期使用后其上會吸附一堆油污和雜質,嚴重影響其過濾效果,此時,便需要對雙層濾油網罩進行清洗,但使用者需要將灶體拆下才能將雙層濾油網罩取出進行清洗,操作較為麻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集成灶,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高拆裝濾油網的方便性。

本發(fā)明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集成灶,包括殼體、設于殼體內的風機和設于殼體上的灶臺,殼體內設有具有出口和入口的排煙通道,殼體包括呈平板狀的支撐壁,支撐壁沿豎直方向設置并設于灶臺后側,且上述的排煙通道的入口設于支撐壁上,排煙通道的出口與風機的進氣口連通,所述的殼體側壁上設有與風機的出氣口連通的排氣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壁的前側貼合有呈板狀的濾油網,上述的排煙通道的入口與濾油網正對且該入口通過濾油網上的濾孔與外界連通,所述的支撐壁和灶臺之間設有呈長片狀的夾持片,夾持片的長度沿灶臺的左右方向延伸,且所述的濾油網夾在夾持片和支撐壁之間;所述的夾持片能相對于灶臺前后移動,所述的灶臺上設有與夾持片中部正對的螺紋孔,且螺紋孔為通孔,所述的螺紋孔內螺接有螺桿,螺桿的前端和后端均伸出螺紋孔,且螺桿的后端通過軸承與夾持片可轉動的相連。

使用時,風機工作,將烹飪產生的油煙通過濾油網上的濾孔吸入到排煙通道內,并最終通過排氣口排出。其中,濾油網既起到過濾油煙中的油脂,又可防止雜質進入到排煙通道內并將其堵塞。

拆裝濾油網的過程如下:外旋螺桿,并在軸承的作用下,將螺桿的旋轉運動轉化為夾持片的直線運動,從而帶動夾持片向前方移動以脫離濾油網,此時濾油網不受限制便可很方便地將其拿出進行清洗;清洗完畢后,將濾油網放到指定位置,接著內旋螺桿以驅動夾持片向后移動來夾住濾油網。

通過轉動螺桿便可實現濾油網的拆裝,極大地提高了拆裝的方便性;同時,螺桿的前端位于灶臺的前側并完全暴露在外,這樣便可方便操作人員握持并旋轉,繼而進一步強化了拆裝濾油網的方便性。

在上述的集成灶中,所述的殼體的外壁上制有滑槽,滑槽有兩條且位置正對,兩滑槽均位于夾持片正下方,且滑槽的長度延伸方向與夾持片的長度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的滑槽內設有與其匹配的滑塊,且兩所述的滑塊分別與夾持片的兩端固定。

在滑槽和滑塊的配合下,既對夾持片的滑動起到較好的導向作用,又進一步限制了夾持片轉動,使夾持片相對于灶臺前后移動的目的更為穩(wěn)定地實現,從而加強了本集成灶的工作穩(wěn)定性。

在上述的集成灶中,所述的濾油網的上側后壁的中部固定有磁塊,所述的支撐壁的前側設有與磁塊正對的定位槽,磁塊位于定位槽內且其與定位槽的底壁貼靠,所述的支撐壁由磁性材料制成。

在磁塊和定位槽的配合下,不僅起到了定位濾油網位置的作用,而且在磁塊的吸附下,加強了濾油網被定位的穩(wěn)定性,從而使磁塊起到了一物兩用的作用,起到簡化集成灶結構的作用。

在上述的集成灶中,所述的夾持片的前側面的中部垂直固定有呈直筒狀的安裝座,安裝座的前端的內壁上設有呈環(huán)狀的臺階槽,所述的軸承設于臺階槽內,軸承的外圈與安裝座固定,軸承的內圈套在螺桿外且兩者固定在一起。

采用上述的設計,將螺桿、軸承和夾持片這三者穩(wěn)定連接,具有結構簡單、工作穩(wěn)定性好的優(yōu)點。

在上述的集成灶中,所述的螺桿的前端外套有握持蓋,且握持蓋的內壁和螺桿的側壁貼靠,所述的握持蓋的側壁沿該握持蓋的徑向貫穿有定位孔一,螺桿的側壁上設有與定位孔一正對的定位孔二,定位孔一和定位孔二內嵌有同一根定位銷,所述的握持蓋的外壁上具有呈條狀的連接部,且當濾油網被夾住時,連接部與灶臺的前側相抵;所述的連接部通過螺絲與灶臺可拆卸固定。

通過設置連接部能與灶臺相抵,來限制螺桿內旋的距離,防止濾油網被過度夾緊;其次,連接部又通過螺絲與灶臺可拆卸固定,這樣既可避免誤操作,又可以防止兒童私自轉動螺桿帶來安全隱患。

在上述的集成灶中,所述的排煙通道的出口呈長方形,所述的殼體內還固定有呈長方體型的聚氣槽,且聚氣槽的槽口朝上,所述的聚氣槽的上端插在排煙通道的出口內,且其外壁與排煙通道的內壁貼靠;所述的聚氣槽的四周內壁中,左右兩內壁均為傾斜設置的導向面,前后兩內壁均為平面;所述的聚氣槽的前壁上設有導氣口,所述的風機設于聚氣槽前側,該風機包括外殼,且風機的進氣口設于外殼的后側,所述的外殼的后側壁與聚氣槽的前側壁貼靠,且上述的進氣口與導氣口正對;所述的外殼的正下方設有沿水平方向設置的底板,且底板與聚氣槽固定,所述的底板和外殼之間設有與底板平行的支撐板,且風機安裝在支撐板的上側,所述的支撐板和底板之間設有多根緩沖彈簧,且緩沖彈簧的兩端分別與底板和支撐板相抵。

通過設置聚氣槽的左右兩內壁均為傾斜設置的導向面,對進入到聚氣槽內的油煙起到導向作用,以縮短氣流運動路徑,從而減少氣流運動與金屬摩擦產生的噪音,從而提高集成灶工作時的靜謐性,來提高使用體驗。

通過設置緩沖彈簧來吸收風機工作時產生的振動,這樣既保護了底板和聚氣槽的連接,以確保風機被定位的穩(wěn)定性,又減少上述的振動傳遞到聚氣槽上,來降低氣流與聚氣槽內壁發(fā)生碰撞的幾率,以進一步縮短氣流運動路徑,從而進一步降低集成灶工作時產生的噪音。

在上述的集成灶中,所述的底板的上側面上垂直固定有導向柱,導向柱的數量與緩沖彈簧的數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對應,所述的緩沖彈簧的下端套在對應的導向柱上。

在導向柱的作用下,使緩沖彈簧能夠朝同一方向發(fā)生彈性形變,來加快吸收上述的振動的速度,使降低集成灶工作時產生的噪音的目的穩(wěn)定實現。

在上述的集成灶中,所述的底板和支撐板之間還設有橡膠塊,且緩沖彈簧分布在橡膠塊的四周,橡膠塊的上、下兩側面分別與支撐板的下側面和底板的上側面貼靠,所述的橡膠塊通過凹凸式連接結構與底板固定。

在橡膠塊的配合下,以有效加大緩沖面積,來進一步加快吸收風機工作時產生的振動的時間,來強化集成灶工作時的靜謐效果;其次,橡膠塊通過凹凸式連接結構與底板固定,有效提高了定位橡膠塊的穩(wěn)定性,以強化緩沖效果,來進一步強化集成灶工作時的靜謐效果。

在上述的集成灶中,所述的支撐板和底板均呈長板狀,所述的橡膠塊呈長塊狀,且支撐板、底板和橡膠塊三者的長度延伸方向均與聚氣槽的長度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的凹凸式連接結構包括設于底板上側且呈長條狀的燕尾槽和橡膠塊上凸出的卡扣,所述的燕尾槽的長度延伸方向與底板的長度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的卡扣與燕尾槽匹配,且該卡扣嵌于燕尾槽內。

作為另一種方案,在上述的集成灶中,所述的凹凸式連接結構包括設于底板上的圓孔和橡膠塊上呈圓柱狀凸出的限位柱,且限位柱嵌于圓孔內。

在上述的集成灶中,所述的風機的出氣口朝下,所述的底板的正下方設有用于儲水的儲水桶,儲水桶的桶口朝上,且其底部通過支架與殼體固定,所述的儲水桶外套有聚氣桶,聚氣桶和殼體固定且該聚氣桶的桶口向下,殼體的內底壁和聚氣桶的下端面貼靠以密封聚氣桶的桶口;所述的聚氣桶的內壁和儲水桶的外壁之間形成聚氣腔,且儲水桶的內腔和聚氣腔連通;所述的聚氣桶的頂部沿豎直方向貫穿有通孔,通孔內豎直設有呈直管狀的送氣管,且送氣管的外壁和通孔的孔壁之間通過密封圈形成密封;所述的送氣管的上端伸出通孔并與風機的出氣口連通,送氣管的下端伸入到儲水桶內,且送風管的下端未插入水中,所述的聚氣桶一側設有與聚氣腔連通的出風口,出風口通過排氣管與所述的排氣口連通;所述的聚氣桶內設有呈L形的排水管,排水管包括沿豎直方向設置的排水部一和沿水平方向設置的排水部二,所述的儲水桶的底部設有排水口,排水部一與排水口連通,排水部二依次穿過聚氣桶和殼體并與一閥門相連,且閥門位于殼體前側;殼體的前側還設有進水管,進水管一端依次穿過殼體和聚氣桶并與儲水桶的內腔連通,所述的進水管和排水管均與殼體固定。

使用時,從風機出氣口排出的煙氣在送氣管的輸送下進入到儲水桶內并與水接觸,在這一過程中,煙氣中的部分油脂會附著在水上,另一部分煙氣在水的反射下進入到聚氣腔內,然后依次通過出風口、排氣管并最終通過排氣口排出至室外。

更換儲水桶內的水的步驟如下:打開閥門,此時儲水桶內的水通過排水管排出;接著關閉閥門并通過進水管往儲水桶內灌水。

通過在排氣口和風機出風口之間設置用于儲存水的儲氣桶,且通過出風口出來的煙氣會與水接觸,這樣不僅可以對煙氣做進一步凈化,來降低對環(huán)境的污染,又可以降低煙氣的溫度,從而降低煙氣集中排出時所攜帶的熱量,以降低安全隱患。

在上述的集成灶中,所述的密封圈具備彈性,所述的送氣管的外壁和通孔的孔壁之間形成環(huán)狀的間隙,所述的送氣管的外壁上設有環(huán)形凹槽,所述的密封圈設于環(huán)形凹槽內,且密封圈的外周面與通孔的孔壁相抵。

送氣管外壁和通孔孔壁之間形成呈環(huán)狀的間隙,以給密封圈的彈性形變預留較大的空間,來緩沖風機工作時產生的振動,來進一步強化集成灶工作時的靜謐效果。

在上述的集成灶中,所述的聚氣桶的下端外壁上制有呈環(huán)狀的翻邊,翻邊的下端面與殼體的內底壁貼靠,且翻邊通過若干螺栓與殼體固定,所述的翻邊的下端面上設有呈環(huán)狀的密封槽,密封槽內設有呈環(huán)狀的密封墊,且密封墊的兩端面分別與密封槽的底壁和殼體的內底壁貼靠。

在密封墊的作用下,強化將聚氣桶桶口封閉的效果,防止聚氣桶內的煙氣外泄至殼體內,以提高本集成灶的工作穩(wěn)定性。

在上述的集成灶中,所述的儲水桶的底壁自排水口的位置向下延伸形成一管狀通水部,且通水部插在排水部一內。

采用上述的設計,具有結構簡單、安裝方便的優(yōu)點。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集成灶具有以下優(yōu)點:

1、通過轉動螺桿便可實現濾油網的拆裝,極大地提高了拆裝的方便性;同時,螺桿的前端位于灶臺的前側并完全暴露在外,這樣便可方便操作人員握持并旋轉,繼而進一步強化了拆裝濾油網的方便性。

2、在磁塊和定位槽的配合下,不僅起到了定位濾油網位置的作用,而且在磁塊的吸附下,加強了濾油網被定位的穩(wěn)定性,從而使磁塊起到了一物兩用的作用,起到簡化集成灶結構的作用。

3、通過設置連接部能與灶臺相抵,來限制螺桿內旋的距離,防止濾油網被過度夾緊;其次,連接部又通過螺絲與灶臺可拆卸固定,這樣即可避免誤操作,又可以防止兒童私自轉動螺桿帶來安全隱患。

4、通過設置聚氣槽的左右兩內壁均為傾斜設置的導向面,對進入到聚氣槽內的油煙起到導向作用,以縮短氣流運動路徑,從而減少氣流運動與金屬摩擦產生的噪音,從而提高集成灶工作時的靜謐性,來提高使用體驗。

5、在緩沖彈簧、橡膠塊以及密封圈這三者的共同作用下,有效吸收風機工作時產生的振動,這樣既保護了底板和聚氣槽的連接,以確保風機被定位的穩(wěn)定性,又減少上述的振動傳遞到聚氣槽上,來降低氣流與聚氣槽內壁發(fā)生碰撞的幾率,以進一步縮短氣流運動路徑,從而進一步降低集成灶工作時產生的噪音。

6、通過在排氣口和風機出風口之間設置用于儲存水的儲氣桶,且通過出風口出來的煙氣會與水接觸,這樣不僅可以對煙氣做進一步凈化,來降低對環(huán)境的污染,又可以降低煙氣的溫度,從而降低煙氣集中排出時所攜帶的熱量,以降低安全隱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集成灶的前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集成灶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A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2中B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2中C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中D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5中E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8是夾持片和殼體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中,1、殼體;1a、排煙通道;1b、支撐壁;1d、排氣口;2、風機;3、濾油網;4、灶臺;5、螺桿;6、夾持片;7、聚氣槽;7a、導氣口;7b、導向面;8、儲水桶;8a、通水部;9、聚氣桶;9a、翻邊;10、緩沖彈簧;11、軸承;12、滑塊;13、把手;14、磁塊;15、安裝座;16、握持蓋;16a、連接部;17、定位銷;18、螺絲;19、底板;20、支撐板;21、導向柱;22、橡膠塊;22a、卡扣;23、支架;24、聚氣腔;25、密封墊;26、送氣管;27、密封圈;28、排氣管;29、排水管;30、閥門;31、進水管;32、密封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fā)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實施例一

如圖1至圖8所示,本集成灶由殼體1、風機2、濾油網3、灶臺4、螺桿5、夾持片6、聚氣槽7、儲水桶8、聚氣桶9、緩沖彈簧10等組成。其中,濾油網3由磁性材料制成,磁性材料可以為鐵、不銹鋼等。在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濾油網3采用不銹鋼材料制成。

如圖1和圖2所示,灶臺4呈板狀且設于殼體1上。灶臺4上設有燃氣灶,且灶臺4和燃氣灶的連接均是現有的,在這不做介紹。殼體1內部為空腔,殼體1內設有排煙通道1a,該排煙通道1a具有出口和入口,其中,入口位于殼體1的外壁上并處于灶臺4后側。具體來說,如圖1所示,殼體1包括一呈平板狀的支撐壁1b,該支撐壁1b設于灶臺4后側并與灶臺4垂直,排煙通道1a的入口設于支撐壁1b上,且該排煙通道1a的入口呈長方形。

在支撐壁1b的前側設有濾油網3,濾油網3呈板狀并處于支撐壁1b和灶臺4之間,以同時起到過濾油煙和雜質的作用。如圖2所示,濾油網3的后側面與支撐壁1b的前側面貼合,此時,濾油網3將排煙通道1a的入口完全擋住,使排煙通道1a的入口完全通過濾油網3上的濾孔與外界連通。

定位濾油網3的結構如下:如圖2和圖3所示,夾持片6設于濾油網3和灶臺4之間,且夾持片6能相對于灶臺4前后移動。夾持片6呈長片狀,且夾持片6的長度沿灶臺4的左右方向延伸。夾持片6的后側面與濾油網3的前側面緊貼,以將濾油網3穩(wěn)定夾在夾持片6和支撐壁1b之間。灶臺4上設有與夾持片6中部正對的螺紋孔,且螺紋孔為通孔。螺紋孔內螺接有螺桿5,螺桿5的前端和后端均伸出螺紋孔,且螺桿5的后端通過軸承11與夾持片6可轉動的相連,以將螺桿5的轉動轉化為夾持片6的前后移動。進一步說明,如圖8所示,殼體1的外壁上制有滑槽,滑槽有兩條且位置正對。兩滑槽均位于夾持片6正下方,且滑槽的長度延伸方向與夾持片6的長度延伸方向垂直?;蹆仍O有與其匹配的滑塊12,且兩滑塊12分別與夾持片6的兩端固定,以對夾持片6的滑動提供精準的導向。在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滑塊12和夾持片6通過焊接的方式相固定。

進一步優(yōu)化,濾油網3的前側面上固定有把手13,以方便濾油網3的提拉。濾油網3的上側后壁的中部設有磁塊14,且磁塊14通過粘結的方式與濾油網3固定。支撐壁1b由磁性材料制成,且在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支撐壁1b也由不銹鋼材料制成。如圖1所示,支撐壁1b的前側設有與磁塊14正對的定位槽,磁塊14位于定位槽內且其與定位槽的底壁貼靠,以更加穩(wěn)定地定位濾油網3。

軸承11、夾持片6和螺桿5三者的連接方式如下:如圖2所示,夾持片6的前側面的中部垂直固定有呈直筒狀的安裝座15,安裝座15的前端的內壁上設有呈環(huán)狀的臺階槽,所述的軸承11設于臺階槽內,軸承11的外圈與安裝座15固定,軸承11的內圈套在螺桿5外且兩者固定在一起。在本實施例中,軸承11的內圈和軸承11的外圈均通過過盈配合的方式分別與螺桿5和安裝座15固定。

為了提高轉動螺桿5的舒適性,螺桿5的前端外套有握持蓋16。具體來說,如圖4所示,握持蓋16的內壁和螺桿5的側壁貼靠,握持蓋16的側壁沿該握持蓋16的徑向貫穿有定位孔一,螺桿5的側壁上設有與定位孔一正對的定位孔二。定位孔一和定位孔二均呈直孔狀,且定位孔一和定位孔二內嵌有同一根定位銷17,以將握持蓋16和螺桿5穩(wěn)定連接在一起。如圖1所示,握持蓋16的外壁上具有呈條狀的連接部16a,且連接部16a與灶臺4正對。當濾油網3被夾住時,連接部16a與灶臺4的前側相抵,以限制夾持片6繼續(xù)向濾油網3方向運動。進一步說明,連接部16a通過螺絲18與灶臺4可拆卸固定,這樣既可避免誤操作,又可以防止兒童私自轉動螺桿5帶來安全隱患。

排煙通道1a的出口位于殼體1內,風機2設于殼體1內,且風機2的進氣口與排煙通道1a的出口連通。殼體1側壁上設有與風機2的出氣口連通的排氣口1d,且當風機2工作時,會將灶臺4上方的煙氣通過濾油網3上的濾孔抽入到排煙通道1a內,并最終通過排氣口1d排出。

風機2的固定方式如下:

如圖1、圖2和圖5所示,殼體1內還固定有呈長方體型的聚氣槽7,聚氣槽7的槽口朝上,且該聚氣槽7的上端插在排煙通道1a的出口內。其中,聚氣槽7是由不銹鋼材料制成的,其與殼體1的連接既可采用焊接又可通過螺栓連通。排煙通道1a的出口呈長方形,聚氣槽7的上端外表面與排煙通道1a的出口內壁匹配,且聚氣槽7的外壁與排煙通道1a的內壁貼靠,以形成一定的密封。如圖1和圖2所示,聚氣槽7的四周內壁中,左右兩內壁均為傾斜設置的導向面7b,前后兩內壁均為平面,且聚氣槽7的前側壁上設有導氣口7a。

風機2是現有的產品,其能在市面上買到的。風機2設于聚氣槽7前側,該風機2包括外殼,風機2的進氣口位于外殼的后側,且風機2的出氣口位于外殼的底部。外殼的后側壁為平面,該后側壁與聚氣槽7的前側壁貼靠,且此時,風機2的進氣口與導氣口7a正對并連通。

如圖2和圖5所示,殼體1內還沿水平方向設置有底板19,底板19位于外殼正下方并與聚氣槽7固定。在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底板19通過若干螺栓與聚氣槽7的底部固定。底板19和外殼之間設有與底板19平行的支撐板20,且風機2安裝在支撐板20的上側。支撐板20和底板19之間設有多根緩沖彈簧10,且緩沖彈簧10的兩端分別與底板19和支撐板20相抵,用于緩沖風機2工作時產生的振動。進一步說明,底板19的上側面上垂直固定有導向柱21,導向柱21的數量與緩沖彈簧10的數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對應,緩沖彈簧10的下端套在對應的導向柱21上,對緩沖彈簧10做伸縮運動起較好的導向作用。

進一步優(yōu)化,底板19和支撐板20之間還設有橡膠塊22,且緩沖彈簧10分布在橡膠塊22的四周。橡膠塊22的上、下兩側面分別與支撐板20的下側面和底板19的上側面貼靠,且橡膠塊22通過凹凸式連接結構與底板19固定。在本實施例中,支撐板20和底板19均呈長板狀,橡膠塊22呈長塊狀,且支撐板20、底板19和橡膠塊22三者的長度延伸方向均與聚氣槽7的長度延伸方向一致。凹凸式連接結構包括設于底板19上側且呈長條狀的燕尾槽和橡膠塊22中部凸出的卡扣22a,燕尾槽的長度延伸方向與底板19的長度延伸方向一致,卡扣22a與燕尾槽匹配,且卡扣22a嵌于燕尾槽內,以穩(wěn)定結合橡膠塊22和底板19。

如圖2和圖5所示,儲水桶8設于殼體1內并處于底板19的正下方,且此時,儲水桶8的桶口朝上。在實際使用時,儲水桶8內裝有水。儲水桶8底部通過支架23與殼體1固定,以在儲水桶8底壁和殼體1內底壁之間預留空隙。聚氣桶9設于殼體1內,并套在儲水桶8外,此時,聚氣桶9的內壁和儲水桶8的外壁之間形成聚氣腔24,且儲水桶8的內腔和聚氣腔24連通。

具體來說,如圖5和圖7所示,聚氣桶9的桶口朝下,殼體1的內底壁和聚氣桶9的下端面貼靠以密封聚氣桶9的桶口。聚氣桶9的下端外壁上制有呈環(huán)狀的翻邊9a,且翻邊9a和聚氣桶9為一體式結構。翻邊9a的下端面與殼體1的內底壁貼靠,且翻邊9a通過若干螺栓與殼體1固定,以穩(wěn)定定位聚氣桶9。進一步說明,翻邊9a的下端面上設有呈環(huán)狀的密封槽,密封槽內設有呈環(huán)狀的密封墊25,且密封墊25的兩端面分別與密封槽的底壁和殼體1的內底壁貼靠,以強化將聚氣桶9的桶口封閉的效果。

如圖5和圖6所示,聚氣桶9的頂部沿豎直方向貫穿有通孔,通孔內豎直設有送氣管26,送氣管26呈直管狀,且其上、下兩端均伸出通孔。其中,送氣管26的上端依次穿過底板19、橡膠塊22和支撐板20并與風機2的出氣口連通,且該送氣管26與外殼固定;送氣管26的下端伸入到儲水桶8內,但該送氣管26并未插入到水中。送氣管26的中部外壁和通孔的孔壁之間通過密封圈27形成密封,在本實施例中,密封圈27具備彈性,送氣管26的外壁和通孔的孔壁之間形成環(huán)狀的間隙,送氣管26的外壁上設有環(huán)形凹槽,密封圈27設于環(huán)形凹槽內,且密封圈27的外周面與通孔的孔壁相抵,使送氣管26和聚氣桶9之間形成可靠的密封。

如圖2所示,聚氣桶9一側設有與聚氣腔24連通的出風口,且出風口通過排氣管28與排氣口1d連通。聚氣桶9內設有呈L形的排水管29,排水管29包括沿豎直方向設置的排水部一和沿水平方向設置的排水部二,且排水部一和排水部二為一體式結構。儲水桶8的底部設有排水口,該儲水桶8的底壁自排水口的位置向下延伸形成一管狀通水部8a,且通水部8a插在排水部一內,以通過簡單的結構促使排水部一與排水口連通。排水部二依次穿過聚氣桶9和殼體1并與一閥門30相連,且閥門30位于殼體1前側。閥門30的類型可以為球閥、單向閥或電磁閥。

殼體1的前側還設有進水管31,進水管31一端依次穿過殼體1和聚氣桶9并與儲水桶8的內腔連通;進水管31的另一端的端口朝上,以方便向進水管31內罐水。在本實施例中,進水管31和排水管29均通過焊接的方式與殼體1固定。進水管31位于殼體1外的端部上螺接有將其端口密封的密封蓋32,以防止雜質進入到進水管31內將其堵塞。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二同實施例一的結構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樣的地方在于:凹凸式連接結構包括設于底板19上的圓孔和橡膠塊22上呈圓柱狀凸出的限位柱,且限位柱嵌于圓孔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fā)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fā)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