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冷卻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室外機。
背景技術:
風冷翅片管冷凝器換熱器作為熱泵的重要部件,需要風機驅動空氣流過冷凝器,實現冷卻冷凝。通常,風機面板同時也屬于外觀鈑金件,比如家用空調室外機、多聯機的頂出風室外機等。由風冷翅片管冷凝器、風機面板和鈑金件組成密閉風道,維修人員在拆卸風機面板或者其它鈑金件時,經常會破壞風道的完整性,導致熱泵機組無法實現正常冷卻冷凝,機組必須停機檢修。
但在一些特定場合,熱泵冷卻系統(tǒng)因為使用要求不能停機,但又必須對熱泵冷卻機組進行簡單的清潔維護。這就要求維修人員不能破壞熱泵冷卻系統(tǒng)的風道密封性能,不允許拆卸風道相關的鈑金件或者其它零部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室外機,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檢修室外機需要停機操作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室外機,包括:外殼及冷卻結構,冷卻結構設置在外殼內,外殼和冷卻結構之間圍成進風腔,外殼上設置有出風口,冷卻結構包括:換熱器;風道壁,與換熱器連接,并且風道壁和換熱器之間圍成冷卻風道;風機,安裝在風道壁上。
進一步地,風道壁包括底壁、風機面板及頂壁,風機面板設置在頂壁和底壁之間,風機安裝在風機面板上。
進一步地,風機面板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側板及連接在兩個第一側板之間的第二側板,風機安裝在第二側板上,各第一側板均與換熱器連接。
進一步地,風機面板上設置有風機孔,風機通過支架固定在風機孔處。
進一步地,冷卻結構還包括格柵,格柵設置在風機孔處且位于風機遠離換熱器的一側。
進一步地,冷卻結構還包括設置在風機孔處的導流圈結構。
進一步地,冷卻結構還包括:電控盒,設置在換熱器的上方,電控盒的底部形成頂壁。
進一步地,外殼包括頂蓋及側板,頂蓋和/或側板上設置有出風口。
進一步地,室外機還包括:底座,冷卻結構設置在底座上。
進一步地,底座內設置有儲液箱。
進一步地,室外機還包括:臺架及泵體,泵體設置在底座上,臺架包括設置在泵體上方的平臺板。
進一步地,平臺板上設置有避讓通孔。
進一步地,臺架還包括傾斜支撐板,傾斜支撐板與平臺板連接,冷卻結構的風道壁包括底壁、風機面板及頂壁,風機面板設置在頂壁和底壁之間,風機安裝在風機面板上,傾斜支撐板及部分底座形成底壁。
進一步地,臺架還包括傾斜支撐板及底部支撐板,傾斜支撐板連接在平臺板和底部支撐板之間,冷卻結構的風道壁包括底壁、風機面板及頂壁,風機面板設置在頂壁和底壁之間,風機安裝在風機面板上,底部支撐板和/或部分底座與傾斜支撐板形成底壁。
進一步地,臺架還包括立柱,立柱設置在平臺板和底座之間。
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室外機包括外殼及冷卻結構,冷卻結構設置在外殼內,外殼和冷卻結構之間圍成進風腔,外殼上設置有出風口。冷卻結構包括換熱器、風道壁及風機。其中,風道壁與換熱器連接,并且風道壁和換熱器之間圍成冷卻風道,風機安裝在風道壁上。在本申請中,由換熱器及風道壁圍成冷卻風道,該冷卻風道獨立于室外機中的其他部分,冷卻風道無需再通過外觀件形成。當維修人員對室外機中冷卻結構以外的部分進行檢修時,不會破壞冷卻風道,不需要將該冷卻結構進行停機操作,因此不會影響冷卻結構的正常工作,也使得維修人員對冷卻結構的檢修工作更加方便。
附圖說明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室外機的實施例一的立體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2示出了圖1中的室外機的另一角度的立體分解結構示意圖;以及
圖3示出了圖1中的臺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其中,上述附圖包括以下附圖標記:
10、換熱器;20、風道壁;21、底壁;22、風機面板;30、格柵;40、電控盒;51、頂蓋;52、側板;60、底座;70、臺架;71、平臺板;72、傾斜支撐板;73、底部支撐板;74、立柱;80、泵體;90、控制面板;100、壓縮機;110、蒸發(fā)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以下對至少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描述實際上僅僅是說明性的,決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及其應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了描述具體實施方式,而非意圖限制根據本申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如在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出,否則單數形式也意圖包括復數形式,此外,還應當理解的是,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術語“包含”和/或“包括”時,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驟、操作、器件、組件和/或它們的組合。
除非另外具體說明,否則在這些實施例中闡述的部件和步驟的相對布置、數字表達式和數值不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同時,應當明白,為了便于描述,附圖中所示出的各個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實際的比例關系繪制的。對于相關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已知的技術、方法和設備可能不作詳細討論,但在適當情況下,技術、方法和設備應當被視為授權說明書的一部分。在這里示出和討論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體值應被解釋為僅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為限制。因此,示例性實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討論。
實施例一
圖1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室外機的實施例一的立體分解結構示意圖,圖2示出了圖1中的室外機的另一角度的立體分解結構示意圖。如圖1和圖2所示,實施例一的室外機包括外殼及冷卻結構。冷卻結構設置在外殼內,外殼和冷卻結構之間圍成進風腔,外殼上設置有出風口。冷卻結構包括換熱器10、風道壁20及風機。其中,風道壁20與換熱器10連接,并且風道壁20和換熱器10之間圍成冷卻風道。風機安裝在風道壁20上。
應用實施例一的技術方案,室外機包括外殼及冷卻結構。冷卻結構設置在外殼內,外殼和冷卻結構之間圍成進風腔,外殼上設置有出風口。冷卻結構包括換熱器10、風道壁20及風機。其中,風道壁20與冷凝器換熱器10連接,并且風道壁20和換熱器10之間圍成冷卻風道,風機安裝在風道壁20上。在本申請中,由換熱器10及風道壁20圍成冷卻風道,該冷卻風道獨立于室外機中的其他部分,冷卻風道無需再通過外觀件形成。當維修人員對室外機中冷卻結構以外的部分進行檢修時,不會破壞冷卻風道,不需要將該冷卻結構進行停機操作,因此不會影響冷卻結構的正常工作,也使得維修人員對冷卻結構的檢修工作更加方便。
如圖2所示,在實施例一中,風道壁20包括底壁21、風機面板22及頂壁,風機面板22設置在頂壁和底壁21之間,風機安裝在風機面板22上。風機設置在頂壁和底壁21之間,使得冷卻風道內各個區(qū)域的風量更加一致。同時,使得換熱器10的受風面積更加均勻,從而提高換熱器10的冷凝效果。具體地,風機抽吸冷卻風道內的空氣,外部的空氣在壓力作用下通過換熱器10進入冷卻風道,再被風機抽吸出去,如此循環(huán)工作,從而實現冷卻冷凝效果。上述結構的結構簡單,且容易加工。
優(yōu)選地,換熱器10為翅片管冷凝器。翅片管冷凝器采用機械繞片,具有與外界空氣接觸面積大,空氣通過翅片管冷凝器的阻力較小的特點。
在實施例一中,風機面板22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側板及連接在兩個第一側板之間的第二側板,風機安裝在第二側板上,各第一側板均與換熱器10連接。上述結構提高了冷卻風道的密封性,使得冷卻結構的結構更加簡單,方便裝配。
如圖1所示,在實施例一中,風機面板22上設置有風機孔,風機通過支架固定在風機孔處。這樣,風機從冷卻風道抽吸的空氣從風機孔處穿出。
如圖1所示,冷卻結構還包括格柵30,格柵30設置在風機孔處且位于風機遠離換熱器10的一側。設置格柵30對室外機的風機起到防護作用。
在實施例一的室外機中,冷卻結構還包括設置在風機孔處的導流圈結構。具體地,導流圈結構為設置在風機孔處并朝向風機的翻邊。優(yōu)選地,通過模具加工實現導流圈的翻邊結構。風機從冷卻風道抽吸的空氣可以從導流圈結構導出,從而提高風機的工作效率,提高換熱器10的換熱效率。上述加工方式可以縮短導流圈結構的生產周期,提高生產效率。
需要說明的是,導流圈結構的形成方式不限于此。在圖中未示出的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獨立卷圓導流圈形成導流圈結構。例如,將獨立卷圓導流圈焊接在風機面板上的風機孔上形成導流圈結構。
如圖1和圖2所示,在實施例一中,冷卻結構還包括電控盒40。電控盒40設置在換熱器10的上方,電控盒40的底部形成頂壁。具體地,風機面板22與換熱器10的頂部平齊,二者的上方安裝電控盒40,電控盒40與風機面板22的折邊通過自攻螺釘或者螺栓實現緊固連接。
需要說明的是,電控盒與風機面板的固定方式不限于此。在圖中未示出的其他實施方式中,可以采用鉚接或是焊接的固定方式將電控盒與風機面板固定在一起。
如圖1和圖2所示,在實施例一的室外機中,室外機還包括外殼。外殼罩設在冷卻結構的外側,外殼和冷卻結構之間圍成進風腔,外殼上設置有出風口。
在實施例一的室外機中,外殼包括頂蓋51及側板52,頂蓋51和側板52上設置有出風口。具體地,如圖1和圖2所示,側板52包括左側板、右側板及后側板,當維修人員進行外殼安裝時,先將左側板和右側板分別固定安裝于冷卻結構的左右側面(面對換熱器10出風口的方向為正面),之后插入后側板,最后安裝頂蓋51,從而實現室外機的完整安裝。出風口設置在頂蓋51和側板52上,使得室外機的出風效率更高,使出風均勻的效果更好。
在圖中未示出的其他實施方式中,外殼包括頂蓋及側板,頂蓋上或者側板上設置有出風口。具體地,側板包括左側板、右側板及后側板,當維修人員進行外殼安裝時,先將左側板和右側板分別固定安裝于冷卻結構的左右側面(面對換熱器出風口的方向為正面),之后插入后側板,最后安裝頂蓋,從而實現室外機的完整安裝。出風口設置在頂蓋51或側板52上,減小室外機的出風量并提高出風舒適性,從而提高用戶體驗。
需要說明的是,后側板的安裝方式不限于此,在圖中未示出的其他實施方式中,后側板也可以采用螺栓連接固定在左側板和右側板上。
在現有技術中,常規(guī)的室外機的冷凝風機的排風方式主要為頂出風或者側出風,出風方式固定,無法滿足變化多樣的各種出風需求的場合。
在實施例一的室外機中,出風口可以為通風網孔或者百葉窗結構。上述結構可以提高室外機出風方式的靈活性,用戶可以采用頂蓋51及側板52多種方式的組合或者單一出風的方式來控制出風方向、出風量,實現出風方式的多樣化或者組合化,從而提高用戶體驗。
在本實施例中,在室外機正常運行的情況下,單獨或者全部拆除頂蓋51及側板52均不會影響室外機的正常運行,如此情況下,可以對機組的很多區(qū)域進行清潔檢修。
如圖1和圖2所示,在實施例一的室外機中,室外機還包括底座60,冷卻結構設置在底座60上。具體地,換熱器10和風機面板22連接后固定于底座60上,底座60用來支撐冷卻結構。
在本實施例的室外機中,底座60內設置有儲液箱。儲液箱中存放冷卻介質,從而保證換熱器的正常工作。
圖3示出了圖1中的臺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如圖1和圖3所示,在實施例一的室外機中,室外機還包括臺架70及泵體80,泵體80設置在底座60上,臺架70包括設置在底座60上方的平臺板71。在室外機的工作過程中,泵體80與儲液箱連接,將冷卻介質從室外機的下方泵送到上方,使得室外機的工作過程更加流暢。優(yōu)選地,為了提高臺架70的結構強度,可以在臺架70上設計折邊,或者還可以對折邊的對接處進行焊接處理。
如圖1所示,在實施例一的室外機中,平臺板71上安裝壓縮機100和蒸發(fā)器110。壓縮機100設置在平臺板71的一端,蒸發(fā)器110設置在平臺板71的另一端。
需要說明的是,壓縮機和蒸發(fā)器的位置設置不限于此。在圖中未示出的其他實施方式中,可以結合室外機的具體結構特點布置二者的相對位置。例如,壓縮機和蒸發(fā)器可以調換位置?;蛘?,壓縮機和蒸發(fā)器也可以呈前后布置。
如圖3所示,在實施例一的室外機中,平臺板71上設置有避讓通孔。設置避讓通孔可以實現液體管路在泵體80和蒸發(fā)器110之間的連接,同時,可以提供給維修人員對泵體80進行壓力或者流量調節(jié)的空間。
在實施例一的室外機中,臺架70還包括傾斜支撐板72,傾斜支撐板72與平臺板71連接,冷卻結構的風道壁包括底壁21、風機面板22及頂壁,風機面板22設置在頂壁和底壁21之間,風機安裝在風機面板22上,傾斜支撐板72及部分底座60形成底壁21。臺架70的一部分架空至于泵體80的上方,傾斜支撐板72傾斜伸入冷卻風道的下部,設置在臺架70上的傾斜支撐板72可以增加泵體80的安裝檢修空間。
需要說明的是,風機面板22與傾斜支撐板72貼合的部分設計為與傾斜支撐板72相適配的傾斜結構,二者通過螺栓或者螺釘等固定方式實現連接。當然,作為本領域技術人員知道,風機面板與傾斜支撐板也可以采用焊接或鉚接等方式實現固定連接。
臺架70還包括底部支撐板73,傾斜支撐板72連接在平臺板71和底部支撐板73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底部支撐板73與傾斜支撐板72形成底壁21。
在實施例一的室外機中,臺架70還包括立柱74,立柱74設置在平臺板71和底座60之間。具體地,臺架70除傾斜支撐板72與底座60固定外,還有2個立柱74固定在底座60上,從而形成3個側面通孔。
如圖1和圖2所示,在實施例一的室外機中,通孔設置在與換熱器10的外側面同面的電控盒40的折邊上,控制面板90固定于該通孔上。當維修人員需要拆卸控制面板90時,需要預先拆除頂蓋51,從電控盒40內部拆除控制面板90。
需要說明的是,室外機所需要的連接管路等視具體的結構進行布管。在圖中未示出的其他實施方式中,按照常規(guī)的室外機進行管路系統(tǒng)設計即可。
實施例二
實施例二的室外機(圖中未示出)與實施例一的區(qū)別在于:
冷卻結構的底壁的形成方式。在實施例二中,傾斜支撐板、底部支撐板和部分底座形成底壁。臺架的一部分架空至于泵體的上方,傾斜支撐板傾斜伸入冷卻風道的下部,設置在臺架上的傾斜支撐板可以增加泵體的安裝檢修空間。傾斜支撐板、底部支撐板和部分底座形成底壁,與風機面板、頂壁形成風道壁,風道壁和換熱器之間圍成冷卻風道。上述結構的結構簡單,且容易裝配。
實施例三
實施例三的室外機(圖中未示出)與實施例一的區(qū)別在于:
冷卻結構的底壁的形成方式。在實施例三中,并不設置底部支撐板,傾斜支撐板和部分底座形成底壁。臺架的一部分架空至于泵體的上方,傾斜支撐板傾斜伸入冷卻風道的下部,設置在臺架上的傾斜支撐板可以增加泵體的安裝檢修空間。傾斜支撐板和部分底座形成底壁,與風機面板、頂壁形成風道壁,風道壁和換熱器之間圍成冷卻風道。上述結構的結構簡單,且容易裝配。
從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上述的實施例實現了如下技術效果:
在本申請中,由換熱器及風道壁圍成冷卻風道,該冷卻風道獨立于室外機中的其他部分,冷卻風道無需再通過外觀件形成。當維修人員對室外機中冷卻結構以外的部分進行檢修時,不會破壞冷卻風道,不需要將該冷卻結構進行停機操作,因此不會影響冷卻結構的正常工作,也使得維修人員對冷卻結構的檢修工作更加方便。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詞如“前、后、上、下、左、右”、“橫向、豎向、垂直、水平”和“頂、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通常是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這些方位詞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方位詞“內、外”是指相對于各部件本身的輪廓的內外。
為了便于描述,在這里可以使用空間相對術語,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來描述如在圖中所示的一個器件或特征與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間位置關系。應當理解的是,空間相對術語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圖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圖中的器件被倒置,則描述為“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將被定位為“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之下”。因而,示例性術語“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兩種方位。該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轉90度或處于其他方位),并且對這里所使用的空間相對描述作出相應解釋。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詞語來限定零部件,僅僅是為了便于對相應零部件進行區(qū)別,如沒有另行聲明,上述詞語并沒有特殊含義,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