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空調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空調器,能夠實現送風模式的自由選擇。所述空調器具有相互隔離的室內負壓區(qū)、室內正壓區(qū)和室外負壓區(qū),所述室外負壓區(qū)和所述室內負壓區(qū)之間具有連通孔,所述室外負壓區(qū)與所述室內正壓區(qū)之間設有連接通道;所述空調器還包括連桿,所述連桿包括推桿和向所述推桿的一側伸出設置的連接部,所述推桿將所述連接通道封堵,所述連接部與所述連通孔插接,所述連接部和所述推桿的軸向移動能夠分別將所述連通孔和所述連接通道封閉或開啟。推動所述推桿軸向移動至連接通道開啟,則實現單方向室內空氣流向室外;軸向移動所述連接部至連通孔開啟,實現單方向室外空氣流入室內;軸向移動連接部和推桿將連接通道和連通孔均開啟,實現雙向換風。
【專利說明】
一種空調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空調【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能夠實現送風方式自由選擇的空調器。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空調器,在運行過程中,通過室內外風扇循環(huán)空氣會形成三個區(qū)域:室內正壓區(qū)、室內負壓區(qū)和室外負壓區(qū),且上述三個區(qū)域相互隔離設置;當需要進行換風時,將室內正壓區(qū)與室外負壓區(qū)連通,從而實現室內空氣排出到室外,或者將室內負壓區(qū)與室外負壓區(qū)連通,使得室外空氣進入室內。
[0003]但是,受結構的限制,上述現有的空調器中,室外負壓區(qū)僅能夠與室內正壓區(qū)或者室內負壓區(qū)連通,不能實現與兩個區(qū)域的同時連通,也就是說,現有的空調器的換風模式只能是單向室內空氣排出到室外,或者是單向室外空氣進入室內,不能夠實現雙向室內外進出風,其換風模式較為單一;此外,上述現有的空調器中,通過不同的結構實現室內與室外的連通,且只能夠處于一種送風模式,不存在其他可選擇的送風模式。
[0004]有鑒于此,如何設置一種空調器,能夠實現送風模式的自由選擇,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為提供一種空調器,能夠實現送風模式的自由選擇。
[0006]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空調器,所述空調器具有相互隔離的室內負壓區(qū)、室內正壓區(qū)和室外負壓區(qū),所述室外負壓區(qū)和所述室內負壓區(qū)之間具有連通孔,所述室外負壓區(qū)與所述室內正壓區(qū)之間設有連接通道;所述空調器還包括連桿,所述連桿包括推桿和向所述推桿的一側伸出設置的連接部,所述推桿將所述連接通道封堵,所述連接部與所述連通孔插接,所述連接部和所述推桿的軸向移動能夠分別將所述連通孔和所述連接通道封閉或開啟O
[0007]空調運行時,通過室內外風扇循環(huán)會形成三個區(qū)域:室內負壓區(qū)、室內正壓區(qū)和室外負壓區(qū),當需要室內空氣排出時,推動所述推桿軸向移動,將室內正壓區(qū)與室外負壓區(qū)之間的連接通道開啟,則實現單方向室內空氣流向室外;當需要室外空氣進入室內時,軸向移動所述連接部,將室內負壓區(qū)和室外負壓區(qū)之間的連通孔開啟,實現單方向室外空氣流入室內;當需要雙向室內外進出風時,軸向移動連接部和推桿,使得連接通道和連通孔均設置在開啟狀態(tài),實現雙向換新風功能??芍景l(fā)明的空調器可以在上述三種換風方式中實現自由選擇,以根據空調器的具體情況進行區(qū)別設置。
[0008]優(yōu)選地,所述連接部的一端與所述連通孔導通并插入所述連通孔內,另一端具有用于封堵所述連通孔的擋板,所述連接部的兩端之間的軸向距離大于所述連通孔的軸向長度。
[0009]連接部可以其一端插入連通孔內,以其另一端伸出連通孔,并可以在其另一端設置擋板,軸向移動連接部,當擋板未到達連通孔時,連通孔一直處于開啟狀態(tài),此時的室內負壓區(qū)與室外負壓區(qū)處于連通狀態(tài);當擋板運動到連通孔的端部后,擋板逐漸將連通孔封閉,此時的室內負壓區(qū)和室外負壓區(qū)相互隔離,室外空氣不再進入室內。
[0010]可見,上述結構的設置較為合理,通過在連接部的軸向設置不同的結構實現對連通孔的啟閉控制;上述連接部在連接部遠離連通孔的另一端設置擋板,在連接部軸向移動的過程中,連通孔一直處于開啟狀態(tài),為室外空氣進入室內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只有當擋板運動到連通孔時才逐漸將連通孔封閉;連接部的一端可以插入連通孔內,以便借助連通孔的孔壁實現連接部的輔助定位,提高連接的可靠性。
[0011]優(yōu)選地,所述連接部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兩者圍成的中空區(qū)域與所述連通孔軸向貫通,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均以其一端伸入所述連通孔,所述擋板隔擋在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的另一端。
[0012]連接部可以通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相對設置圍成一中空區(qū)域,進而通過該中空區(qū)域與連通孔軸向貫通,其結構簡單;且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借助連通孔進行支撐,以實現整個連接部的定位。
[0013]優(yōu)選地,所述連接部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封堵在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的底端。
[0014]優(yōu)選地,所述底板具有底板孔,所述底板孔與所述連通孔連通。
[0015]底板上還可以設置底板孔,以便于提高氣體流通的順暢性,提高換氣效率。
[0016]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包括三個間隔設置的分板,以便在兩相鄰的分板之間各形成一分通道。
[0017]優(yōu)選地,所述推桿設有貫通孔,所述推桿軸向移動到預定位置時,所述貫通孔與所述連接通道導通。
[0018]優(yōu)選地,所述貫通孔包括沿所述推桿的軸向等間距設置的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所述連接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間距等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間的軸向距離。
[0019]當采用上述結構時,推桿運動到兩個位置時均可以實現連接通道的導通,也就是說,推桿具有兩個導通位;軸向移動推桿,當第一孔和第二孔分別處于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對應的位置,此時可以通過第一孔和第一通道、第二孔和第二通道實現導通,以便室內空氣排出室外;繼續(xù)推動推桿,當第二孔運動到與第一通道對應的位置、第三孔運動到與第二通道對應的位置,此時的第二孔與第一通道、第三孔與第二通道實現導通,實現室內空氣的排出。
[0020]優(yōu)選地,所述推桿和所述連接部軸向同步移動。
[0021]推桿和連接部可以同步地軸向移動,以便提高兩者運動的協調性,對室內外的連接狀態(tài)進行統籌控制。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空調器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3]圖2為本發(fā)明所提供連接部一種設置方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4]圖3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空調器的室內負壓區(qū)與室外負壓區(qū)連通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4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空調器的室內負壓區(qū)與室外負壓區(qū)、室內正壓區(qū)與室外負壓區(qū)均處于連通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5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空調器處于全封閉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6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空調器的室內正壓區(qū)與室外負壓區(qū)連通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1-6 中:
[0029]A室內負壓區(qū)、B室內正壓區(qū)、C室外負壓區(qū)、I連桿、11推桿、111貫通孔、112第一孔、113第二孔、114第三孔、12連接部、121擋板、122第一隔板、123第二隔板、124底板、125底板孔、126分通道、2連通孔、3連接通道、31第一通道、32第二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30]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31]空調器運行時,通過室內外風扇循環(huán)空氣會形成三個區(qū)域:室內負壓區(qū)A、室內正壓區(qū)B和室外負壓區(qū)C,且上述三個區(qū)域之間彼此相互隔離設置,可以通過改變這三個區(qū)域的連通狀態(tài)實現空調器的換風。
[0032]請參考圖1,圖1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空調器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33]本發(fā)明的空調器包括連桿1,連桿I進一步包括推桿11和連接部12,室內負壓區(qū)A和室外負壓區(qū)C之間具有連通孔2,室內正壓區(qū)B和室外負壓區(qū)C之間設有連接通道3,推桿11能夠將連接通道3封堵,連接部12與連通孔2插接,連接部12和推桿11均可以軸向移動,當兩者的軸向位置發(fā)生變化時,能夠分別改變連通孔2和連接通道3的啟閉狀態(tài),以實現室內負壓區(qū)A和室外負壓區(qū)C的連通與封閉、以及室內正壓區(qū)B和室外負壓區(qū)C的連通與封閉。
[0034]需要說明的是,所述軸向是指連桿I的軸向,也可以說推桿11的軸向延長線方向以及平行于推桿11的軸向延長線的方向。
[0035]連接部12的一端可以與連通孔2導通,并插入連通孔2內,其另一端具有擋板121,擋板121能夠將連通孔2封堵,連接部12的兩端(即插入連通孔2的一端和設置有擋板121的另一端)之間的軸向距離大于連通孔2的軸向長度,則擋板121可以處于連通孔2的外部,當軸向移動連接部12時,擋板121靠近或遠離連通孔2,以便將連通孔2開啟或封閉。
[0036]請進一步參考圖2,圖2為本發(fā)明所提供連接部一種設置方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7]具體地,連接部12可以包括第一隔板122和第二隔板123,兩者相對設置,以便共同圍成中空區(qū)域,所述中空區(qū)域與連通孔2軸向貫通,第一隔板122和第二隔板123均以其一端伸出連通孔2內,兩者的另一端均與擋板121相連,則擋板121隔擋在第一隔板122和第二隔板123之間,將兩者的另一端封堵;第一隔板122、第二隔板123與擋板121之間連接形成橫向截面為類U字型的結構,第一隔板122和第二隔板123構成U字型的兩側壁,擋板121處于U字型的底部,隔擋在第一隔板122和第二隔板123之間。
[0038]可以想到,第一隔板122和第二隔板123的頂部和底部均可以設置為鏤空結構,從而擴展氣體的擴散區(qū)域,以便室外氣體可以自由地從連通孔2流入室內,然后快速地擴散到室內負壓區(qū)A ;當然,也可以將第一隔板122和第二隔板123圍成的頂部區(qū)域或者底部區(qū)域部分封閉或者僅封閉其中一個,室外氣體仍然可以通過連通孔2進入室內。
[0039]在此基礎上,連接部12還可以設置底板124,底板124連接在第一隔板122和第二隔板123的底端,從而將第一隔板122和第二隔板123的底部封堵,則第一隔板122、第二隔板123、底板124和擋板121共同圍成一中空區(qū)域,該中空區(qū)域與連通孔2軸向貫通設置,如圖1所示;當然,如前所述,連接部12也可以設置頂板,將第一隔板122和第二隔板123圍成的頂部區(qū)域封堵,使得底部保持中空狀態(tài),以便氣體從底部進入。
[0040]與此同時,底板124還可以設置底板孔125,該底板孔125與連通孔2相連通,則部分室外氣體可以由室外負壓區(qū)C進入連通孔2,然后經由底板孔125逐漸進入室內負壓區(qū)A0
[0041]此外,第一隔板122和第二隔板123均可以包括相互間隔設置的三個分板,即兩者均可以采用三個分板相互拼接而成,則三個分板中兩彼此相鄰的分板之間各形成一分通道126,以便在第一隔板122和第二隔板123上各形成兩個分通道126,如圖1和圖2所示。
[0042]分通道126的設置能夠對氣流產生一定的導向作用,當室外氣體通過室外負壓區(qū)C流入室內負壓區(qū)A時,氣流不僅可以通過第一隔板122和第二隔板123的頂部或底部區(qū)域流入,還可以分別經由兩側隔板(第一隔板122和第二隔板123)上的各個分通道126流入,以引導氣流在室內負壓區(qū)A中較為均勻地擴散。
[0043]請進一步結合圖3-6,圖3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空調器的室內負壓區(qū)與室外負壓區(qū)連通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空調器的室內負壓區(qū)與室外負壓區(qū)、室內正壓區(qū)與室外負壓區(qū)均處于連通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空調器處于全封閉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空調器的室內正壓區(qū)與室外負壓區(qū)連通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0044]推桿11上可以設置貫通孔111,當推桿11軸向移動到預定位置時,其上的貫通孔111能夠與連接通道3導通,則在推桿11處于預定位置時,室內正壓區(qū)B與室外負壓區(qū)C相連通,實現室內空氣向室外的排放,當推桿11軸向移動離開所述預定位置時,推桿11將連接通道3予以封堵,將室內正壓區(qū)B與室外負壓區(qū)C相隔離。
[0045]所述預定位置可以是一個、兩個甚至是多個,也就是說,當推桿11處于若干不同的位置時均可以實現連接通道3的導通,所述預定位置包括第一預定位置、第二預定位置甚至是第N (其中N大于等于三)預定位置。
[0046]例如,如圖3-6所示,貫通孔111可以包括沿推桿11的軸向依次設置的第一孔112、第二孔113和第三孔114,第一孔112與第二孔113之間的軸向間距與第二孔113與第三孔114之間的軸向間距相等;連接通道3可以包括第一通道31和第二通道32,且兩者的軸向距離與上述軸向間距相等設置。
[0047]當軸向移動推桿11,使其處于第一預定位置時,第一孔112與第一通道31相對應,以形成一條導通的通道,第二孔113與第二通道32相對應,以形成另一條導通的通道,則此時在室內正壓區(qū)B與室外負壓區(qū)C之間形成兩條導通的通道,以便室內氣體排出到室外,如圖4所示;繼續(xù)軸向移動推桿11,使其處于第二預定位置,第二孔113運動到與第一通道31相對應的位置,第三孔114運動到與第二通道32對應的位置,則此時的室內正壓區(qū)B與室外負壓區(qū)C重新導通,室內氣體可以繼續(xù)排出到室外,如圖6所示。
[0048]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在空調器的結構不受限制的情況下,依據上述原理,連接通道3可以設置若干個,相應地,推桿11上可以設置若干貫通孔111,貫通孔111的位置與連接通道3中的某個或某幾個通道相對應,則在推桿11軸向移動的過程中,連接通道3能夠反復地實現開啟與閉合。
[0049]此外,推桿11和連接部12可以軸向同步運動,也就是說兩者軸向固定連接,則進行操作時僅需要作用于其中一個部件即可,操作更加簡單便捷。
[0050]更為重要的是,可以通過調節(jié)推桿11和連接部12的位置關系實現雙向室內外進出風的協調控制:如圖4所示,當推桿11運動到第一預定位置,第一孔112和第二孔113分別與第一通道31和第二通道32導通,此時的連接部12上的擋板121并未與連通孔2接觸,即此時的連通孔2也處于開啟狀態(tài),則室內氣體通過室內正壓區(qū)B流到室外負壓區(qū)C而排出,室外空氣通過室外負壓區(qū)C流入室內負壓區(qū)A,實現了雙向進出風;當繼續(xù)向前推動推桿11時,擋板121逐漸與連通孔2相接觸,進而將其封堵,此時的第一孔112和第二孔113已經分別離開與第一通道31和第二通道32相對應的位置,且第二孔113和第三孔114尚未到達分別與第一通道31和第二通道32對應的位置,也就是說連接通道3和連通孔2均未開啟,此時的空調器處于全封閉狀態(tài),不進行換風,如圖5所示;隨著推桿11的繼續(xù)推動,連接部12的擋板121繼續(xù)伸入連通孔2內,并運動到連通孔2的另一個端部,連通孔2仍處于封閉狀態(tài),此時的推桿11運動到第二預定位置,連接通道3再次開啟,實現單向室內空氣排出到室外,如圖6所示。
[0051]顯然,由于連接部12與連通孔2插接,且擋板處于連通孔2的外側,在推桿11沒有到達第一預定位置前,連通孔2—直處于開啟狀態(tài),室外氣體可以經由室外負壓區(qū)C流入室內正壓區(qū)A,實現單方向室外空氣進入室內,如圖3所示。
[0052]可以理解,連接部12和推桿11也可以單獨進行操控,而不必采用軸向固連的結構設置,或者說兩者的運動可以是相互獨立的。
[0053]綜上所述,通過推桿11和連接部12的配合,本發(fā)明的空調器可以實現單向室內空氣排出到室外、單向室外空氣進入室內以及雙向室內外進出風的自由選擇,其結構簡單,操作便捷。
[0054]以上對本發(fā)明所提供的空調器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fā)明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fā)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發(fā)明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發(fā)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空調器,所述空調器具有相互隔離的室內負壓區(qū)(A)、室內正壓區(qū)(B)和室外負壓區(qū)(C),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負壓區(qū)(C)和所述室內負壓區(qū)(A)之間具有連通孔(2),所述室外負壓區(qū)(C)與所述室內正壓區(qū)(B)之間設有連接通道(3);所述空調器還包括連桿(1),所述連桿(I)包括推桿(11)和向所述推桿(11)的一側伸出設置的連接部(12),所述推桿(11)將所述連接通道(3 )封堵,所述連接部(12)與所述連通孔(2 )插接,所述連接部(12)和所述推桿(11)的軸向移動能夠分別將所述連通孔(2)和所述連接通道(3)封閉或開啟。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12)的一端與所述連通孔(2)導通并插入所述連通孔(2)內,另一端具有用于封堵所述連通孔(2)的擋板(121),所述連接部(12)的兩端之間的軸向距離大于所述連通孔(2)的軸向長度。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12)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隔板(122)和第二隔板(123),兩者圍成的中空區(qū)域與所述連通孔(2)軸向貫通,所述第一隔板(122)和所述第二隔板(123)均以其一端伸入所述連通孔(2),所述擋板(121)隔擋在所述第一隔板(122)和所述第二隔板(123)的另一端。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12)還包括底板(124),所述底板(124)封堵在所述第一隔板(122)和所述第二隔板(123)的底端。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24)具有底板孔(125),所述底板孔(125)與所述連通孔(2)連通。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122)和第二隔板(123)均包括三個依次間隔設置的分板,以便在兩相鄰的分板之間各形成一分通道(126)。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桿(11)設有貫通孔(111),所述推桿(11)軸向移動到預定位置時,所述貫通孔(111)與所述連接通道(3 )導通。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貫通孔(111)包括沿所述推桿(11)的軸向等間距設置的第一孔(112)、第二孔(113)和第三孔(114),所述連接通道(3)包括第一通道(31)和第二通道(32),所述間距等于所述第一通道(31)和所述第二通道(32)之間的軸向距離。
9.如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桿(11)和所述連接部(12)軸向同步移動。
【文檔編號】F24F11/02GK104344457SQ201310331471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8月1日
【發(fā)明者】喬光寶, 周樹濤, 姜全超, 梁軍, 王美術 申請人:海爾集團公司, 青島海爾空調器有限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