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兩態(tài)中式灶半自動面盤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兩態(tài)中式灶半自動面盤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磁爐灶配件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電磁爐灶的面盤。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場上的電磁爐面板一般都是平面結構,多適用于平底鍋;還有采用平面與中間凹面結合結構,其凹面對應固定曲率的弧形鍋底,使用有局部性,僅適用專用弧底鍋。發(fā)明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種結構簡單,安全實用,使用效果好的兩態(tài)中式灶半自動面盤。[0004]本實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術解決方案來實現(xiàn)上述目的一種兩態(tài)中式灶半自動面盤,設置在爐體上,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面板及其外緣周向分布的三個以上的支撐件,支撐件由固定座和支撐腳構成,支撐腳與固定座鉸接并繞其鉸軸在0-135°范圍內活動。[0005]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說明所述面板的外緣設置為凸緣,三個以上的支撐件等距離同圓周設置在凸緣上。[0006]所述固定座水平設置在凸緣上,向面板中心方向延伸,該延伸部的末端設置有方形凹槽,該凹槽的兩側設置有與鉸軸對應的軸孔,支撐腳的末端通過鉸軸固定在凹槽內并與凹槽的底端之間留有間隔。[0007]所述支撐腳的上表面為平面,背面設置有斜面或斜支撐。[0008]所述面板設置有高光熱反射涂層。[0009]所述固定座鉚接于面板上,面板的背面設置有與固定座對應的壓片。[0010]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技術解決方案所能達到的有益效果是[0011]本實用新型采用在面板的邊緣設置三個以上的支撐件,支撐件可在使用弧形鍋底的時候彎折打開,在使用平底鍋的時候平放關閉,操作簡單,使用方便;而且在面板上設置高光熱反射涂層可以提高熱效率,在使用大功率功能是,使用效果好。
[0012]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14]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支撐件結構示意圖;[0015]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面盤背面局部放大圖。[0016]附圖標記說明1、面板2、支撐件2-1、固定座2-2、支撐腳3、壓片4、凸緣5、方形凹槽6、斜支撐。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如圖I-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兩態(tài)中式灶半自動面盤,設置在爐體上,它包括面板I及其外緣周向分布的三個以上的支撐件2,支撐件2由固定座2-1和支撐腳2-2構成,支撐腳2-2與固定座2-1鉸接并繞其鉸軸在0-135°范圍內活動,本實施例中,支撐腳 2-2打開時與固定座的夾角為120°。固定座2-1鉚接于面板I上,面板I的背面設置有與固定座對應的壓片3。面板的外緣設置為凸緣4,三個以上的支撐件等距離同圓周設置在凸緣4上。固定座2-1水平設置在凸緣4上,向面板中心方向延伸,該延伸部的末端設置有方形凹槽5,該凹槽的兩側設置有與鉸軸對應的軸孔,支撐腳的末端通過鉸軸固定在凹槽內并與凹槽的底端之間留有間隔。支撐腳的上表面為平面,背面設置有斜面或斜支撐6,面板設置有高光熱反射涂層。[0018]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兩態(tài)中式灶半自動面盤,設置在爐體上,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面板及其外緣周向分布的三個以上的支撐件,支撐件由固定座和支撐腳構成,支撐腳與固定座鉸接并繞其鉸軸在0-135°范圍內活動。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兩態(tài)中式灶半自動面盤,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外緣設置為凸緣,三個以上的支撐件等距離同圓周設置在凸緣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兩態(tài)中式灶半自動面盤,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水平設置在凸緣上,向面板中心方向延伸,該延伸部的末端設置有方形凹槽,該凹槽的兩側設置有與鉸軸對應的軸孔,支撐腳的末端通過鉸軸固定在凹槽內并與凹槽的底端之間留有間隔。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兩態(tài)中式灶半自動面盤,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腳的上表面為平面,背面設置有斜面或斜支撐。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兩態(tài)中式灶半自動面盤,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設置有高光熱反射涂層。
6.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兩態(tài)中式灶半自動面盤,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鉚接于面板上,面板的背面設置有與固定座對應的壓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兩態(tài)中式灶半自動面盤,設置在爐體上,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面板及其外緣周向分布的三個以上的支撐件,支撐件由固定座和支撐腳構成,支撐腳與固定座鉸接并繞其鉸軸在0-135°范圍內活動。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推廣價值。
文檔編號F24C15/00GK202733971SQ20122028025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6月14日
發(fā)明者楊彩芬 申請人:楊彩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