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窯爐余熱利用控制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陶瓷建筑裝飾材料的制造設備領域,特別是一種窯爐余熱利用控制結構。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陶瓷輥道窯爐排煙系統(tǒng)排出的熱煙氣一部分供干燥器使用,另外一部分經過環(huán)保處理后直接排空,行業(yè)內也有將這部分排空的熱煙氣輸送到原料車間噴霧干燥塔配套的水煤漿爐做助燃風或配風使用,但是效果都不理想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窯爐余熱利用控制結構。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窯爐余熱利用控制結構,包含窯爐排煙管路,包含水煤漿爐管路,該水煤漿爐管路包含水煤漿爐及混氣爐,混氣爐設置于水煤漿爐上方,窯爐排煙管路通過主管道連接混氣爐;包含助燃風管路,該助燃風管路包含助燃風機及第二管道,助燃風機設于第二管道,第二管道一端連接混氣爐,另一端通連接窯爐排煙管路的主管道;窯爐排煙管路與水煤漿爐管路之間依次設置有微流量溢流穩(wěn)壓裝置、大流量排氣裝置及微流量自動配風裝置,其中,上述第二管道與主管道的連接處位于微流量溢流穩(wěn)壓裝置和大流量排氣裝置之間。該窯爐排煙管路包含排煙管,該排煙管設置手動閥門及電動閥門。該排煙管分為一級排煙管和二級排煙管,該級排煙管和二級排煙管分別設置手動閥門及電動閥門。該水煤漿管路的混氣爐上方設置若干均勻分布的配風口,各個配風口連接進風管,各個進風管與進風主管連接,該進風主管通過主管道與窯爐排煙管路相連接。該進風主管進口處設置手動配風閘。該微流量溢流穩(wěn)壓裝置設于主管道之上,其在主管道上開設若干排煙孔,每個排煙孔設置貫穿排煙孔的第二排煙管;該各個第二排煙管的長度沿煙氣流向依次增加,并且,該第二排煙管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各個第二排煙管上方設置有與其大小匹配蓋板,該每個蓋板上方連接單獨運轉的動力裝置,該動力裝置連接壓力傳感器。該第二排煙管下端為傾斜結構,斜面正對煙氣流向。該微流量自動配風裝置設于主管道之上,其在主管道上開設若干排煙孔,每個排煙孔設置貫穿排煙孔的吸風管;該各個吸風管的長度沿煙氣流向依次增加,并且,該吸風管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各個吸風管上方設置有與其大小匹配蓋板,該每個蓋板上方連接連接桿,各個連接桿與水平設置的連接主桿相連接,該連接主桿連接動力裝置,該動力裝置連接壓力傳感器。該蓋板設置容置槽,容置槽內容置有隔熱棉。該大流量排氣裝置包含與主管道連接的排廢氣管道,該排廢氣管道連接排廢風機,排廢風機連接廢棄處理水池。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fā)明窯爐的煙氣通過窯爐排煙管路排向水煤漿路管路,熱煙氣分兩部分使用,一部分熱煙氣供助燃風管路使用,另一部分通過混氣爐配風口進入,與水煤漿路內的高溫煙氣混合均勻后,一同被吸入噴霧塔完成后續(xù)工作。其中,水煤漿爐中的高溫煙氣一般為1000°c左右,而通向噴霧塔的煙氣只需要600°C左右,而窯爐排煙管路提供的煙氣溫度大約在300°C左右,與水煤漿路內的高溫煙氣混合后可以達到需求,比直接同于冷空氣對設備造成的壓力小,還有效的利用了煙氣。
圖I為本發(fā)明的原理框圖。圖2為本發(fā)明中排煙管路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圖3A為本發(fā)明中水煤漿爐管路部分與助燃風管路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3B為本發(fā)明中水煤漿爐管路部分與窯爐排煙管路的主管道連接結構俯視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中微流量溢流穩(wěn)壓裝置的示意圖。圖5為圖4中第二排煙管和蓋板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發(fā)明中微流量自動配風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發(fā)明中大流量排氣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7所述,一種窯爐余熱利用控制結構,包含窯爐排煙管路1,其包含水煤漿爐管路2,該水煤漿爐管路2包含水煤漿爐21及混氣爐22,混氣爐22設置于水煤漿爐21上方,窯爐排煙管路I通過主管道10連接混氣爐22 ;還包含助燃風管路3,該助燃風管路3包含助燃風機31及第二管道32,助燃風機31設于第二管道32,第二管道32 —端連接混氣爐22,另一端通連接窯爐排煙管路I的主管道10 ;窯爐排煙管路I與水煤漿爐管路21之間依次設置有微流量溢流穩(wěn)壓裝置4、大流量排氣裝置5及微流量自動配風裝置6,其中,上述第二管道32與主管道10的連接處11位于微流量溢流穩(wěn)壓裝置4和大流量排氣裝置5之間。如圖2所示,其中,該窯爐排煙管路I包含排煙管,該排煙管分為一級排煙管12和二級排煙管13,該一級排煙管和二級排煙管分別設置手動閥門14及電動閥門15。在本實施例中,為圓形手動閥門和方形電動閥門,設置兩組閥門以增強可靠性和安全性。其中,該水煤漿管路2的混氣爐22上方設置若干均勻分布的配風口 221,各個配風口 221連接進風管222,各個進風管222與進風主管223連接,該進風主管223通過主管道10與窯爐排煙管路I相連接。在本實施例中,設置8個均勻分布的配風口 221,請參見圖3A、B。并且,該進風主管224進口處設置手動配風閘225,當窯爐有故障,無法正常運行時,可以手動打開手動配風閘225吸入大量冷空氣。如圖4及圖5所示,其中,該微流量溢流穩(wěn)壓裝置4設于主管道10之上,其在主管道10上開設若干排煙孔101,每個排煙孔101設置貫穿排煙孔的第二排煙管41 ;該各個第二排煙管41的長度沿煙氣流向依次增加,并且,該第二排煙管41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各個第二排煙管41上方設置有與其大小匹配蓋板7,蓋板7設置容置槽71,容置槽71內容置有隔熱棉72,該每個蓋板7上方連接單獨運轉的動力裝置6,該動力裝置6連接壓力傳感器。該壓力傳感器一般安裝在管道內,當管道內供應的熱煙氣有少量盈余時,動力裝置6啟動工作,各個單獨運轉的動力裝置6可以依據(jù)需求分別工作,將多余煙氣排出。在本實施例中,該動力裝置可以是6電動氣缸。該第二排煙管41下端為傾斜結構,斜面410正對煙氣流向。其中,該微流量自動配風裝置6設于主管道10之上,其在主管道10上開設若干排煙孔101,每個排煙孔101設置貫穿排煙孔的吸風管61 ;該各個吸風管61的長度沿煙氣流向依次增加,并且,該吸風管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各個吸風管61上方設置有與其大小匹配蓋板7,蓋板7設置容置槽71,容置槽71內容置有隔熱棉72,該每個蓋板7上方連接連接桿73,各個連接桿73與水平設置的連接主桿74相連接,該連接主桿74連接動力裝置6,該動力裝置6連接壓力傳感器。該壓力傳感器一般安裝在管道內,當管道內供應煙氣不足時,動力裝置6啟動工作,吸入適量的冷空氣。在本實施例中,該動力裝置可以是6電動氣缸。
其中,該大流量排氣裝置5包含與主管道10連接的排廢氣管道51,該排廢氣管道51連接排廢風機52,排廢風機52連接廢棄處理水池53。當窯爐供應的煙氣有大量盈余時,微流量溢流穩(wěn)壓裝置4不能滿足需要時,排廢風機52自動啟動,排出大量多余煙氣通入廢水處理池做環(huán)保處理。其也可以設置壓力傳感器54。本發(fā)明窯爐的煙氣通過窯爐排煙管路排向水煤漿路管路,熱煙氣分兩部分使用,一部分熱煙氣供助燃風管路使用,另一部分通過混氣爐配風口進入,與水煤漿路內的高溫煙氣混合均勻后,一同被吸入噴霧塔完成后續(xù)工作。其中,水煤漿爐中的高溫煙氣一般為1000°C左右,而通向噴霧塔的煙氣只需要600°C左右,而窯爐排煙管路提供的煙氣溫度大約在300°C左右,與水煤漿路內的高溫煙氣混合后可以達到需求,比直接同于冷空氣對設備造成的壓力小,還有效的利用了煙氣。
權利要求
1.ー種窯爐余熱利用控制結構,包含窯爐排煙管路,其特征在于 包含水煤漿爐管路,該水煤漿爐管路包含水煤漿爐及混氣爐,混氣爐設置于水煤漿爐上方,窯爐排煙管路通過主管道連接混氣爐; 包含助燃風管路,該助燃風管路包含助燃風機及第ニ管道,助燃風機設于第二管道,第ニ管道一端連接混氣爐,另一端通連接窯爐排煙管路的主管道; 窯爐排煙管路與水煤漿爐管路之間依次設置有微流量溢流穩(wěn)壓裝置、大流量排氣裝置及微流量自動配風裝置,其中,上述第二管道與主管道的連接處位于微流量溢流穩(wěn)壓裝置和大流量排氣裝置之間。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窯爐余熱利用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窯爐排煙管路包含排煙管,該排煙管設置手動閥門及電動閥門。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ー種窯爐余熱利用控制結構,其特征在干,該排煙管分為ー級排煙管和ニ級排煙管,該級排煙管和ニ級排煙管分別設置手動閥門及電動閥門。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窯爐余熱利用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水煤漿管路的混氣爐上方設置若干均勻分布的配風ロ,各個配風ロ連接進風管,各個進風管與進風主管連接,該進風主管通過主管道與窯爐排煙管路相連接。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ー種窯爐余熱利用控制結構,其特征在干,該進風主管進ロ處設置手動配風閘。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窯爐余熱利用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微流量溢流穩(wěn)壓裝置設于主管道之上,其在主管道上開設若干排煙孔,每個排煙孔設置貫穿排煙孔的第二排煙管;該各個第二排煙管的長度沿煙氣流向依次増加,并且,該第二排煙管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各個第二排煙管上方設置有與其大小匹配蓋板,該每個蓋板上方連接單獨運轉的動カ裝置,該動カ裝置連接壓カ傳感器。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窯爐余熱利用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排煙管下端為傾斜結構,斜面正對煙氣流向。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窯爐余熱利用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微流量自動配風裝置設于主管道之上,其在主管道上開設若干排煙孔,每個排煙孔設置貫穿排煙孔的吸風管;該各個吸風管的長度沿煙氣流向依次増加,并且,該吸風管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各個吸風管上方設置有與其大小匹配蓋板,該每個蓋板上方連接連接桿,各個連接桿與水平設置的連接主桿相連接,該連接主桿連接動カ裝置,該動カ裝置連接壓カ傳感器。
9.如權利要求6或8所述的ー種窯爐余熱利用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該蓋板設置容置槽,容置槽內容置有隔熱棉。
10.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窯爐余熱利用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大流量排氣裝置包含與主管道連接的排廢氣管道,該排廢氣管道連接排廢風機,排廢風機連接廢棄處理水池。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一種窯爐余熱利用控制結構包含窯爐排煙管路,水煤漿爐管路包含水煤漿爐及混氣爐,混氣爐設置于水煤漿爐上方,窯爐排煙管路通過主管道連接混氣爐;包含助燃風管路,該助燃風管路包含助燃風機及第二管道,助燃風機設于第二管道,第二管道一端連接混氣爐,另一端通連接窯爐排煙管路的主管道;窯爐排煙管路與水煤漿爐管路之間依次設置有微流量溢流穩(wěn)壓裝置、大流量排氣裝置及微流量自動配風裝置,其中,上述第二管道與主管道的連接處位于微流量溢流穩(wěn)壓裝置和大流量排氣裝置之間。本發(fā)明使得熱煙氣一部分熱煙氣供助燃風管路使用,另一部分通過混氣爐配風口進入,與水煤漿路內的高溫煙氣混合均勻后,一同被吸入噴霧塔完成后續(xù)工作。
文檔編號F27D17/00GK102706174SQ20121016560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25日
發(fā)明者葉德林, 溫千鴻, 簡潤桐, 陶賢 申請人:廣東新明珠陶瓷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