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由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式隔熱板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688548閱讀:15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由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式隔熱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由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式隔熱板,其在內(nèi)部排列兩條熱水供給管而成,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在隔熱板內(nèi)部至少以“之”字形整體配置一對熱水供給管,同時熱水供給管都具有供給熱水的管功能和用 于返水的管功能,因此取暖效率以及熱效率出色,通過所述熱水供給管分別容易連接于其他隔熱板的熱水供給管,因此施工性出色的由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式隔熱板。
背景技術
一般,燒炕是韓國固有的取暖方法,這與韓民族的生活習慣有密切關系,從古到今被廣泛使用著。燒炕方式是利用熱導性原理的,通過對設于地板下的熱炕,即炕板石賦予熱,用從溫度變高的炕板石放出的熱進行取暖?,F(xiàn)在這種炕板石方式通過改良逐漸發(fā)展,作為改良炕板石的一例有在地板埋設熱水管,通過將由鍋爐加熱的熱水流在熱水管進行取暖的方式。所述改良式炕板石方式通常使用水泥砂漿,利用這些水泥砂漿的取暖存在施工需要水泥養(yǎng)生時間長,受其他施工的干涉,而且無法在冬季進行施工的問題。因此,為了解決所述問題點,開發(fā)利用木板、石板、鋼板、地板革、隔熱板等干式材料的燒炕板制成燒炕面的方式,對此參照幅圖進行詳細說明則如下。圖1是示出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的隔熱板的俯視圖,圖2是表示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的隔熱板的截面圖。如圖所示,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的隔熱板1,在內(nèi)部整體排列固定一個熱水供給管2。熱水供給管2容納于隔熱板1的內(nèi)部,為了供給熱水一側彎曲配管,為了使熱水返回另一側串列配管。這種現(xiàn)有隔熱板1在地板排列多個熱水供給管2之后另外進行連接所述熱水供給
管的工作。

發(fā)明內(nèi)容
如上所述,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的隔熱板由于熱水供給管的材質(zhì)特性以及單一排列,只能以特定的間隔配管,配管形態(tài)的變形受限制,并且另外進行連接分配到各取暖處的供給管或返水管的配管工作。例如,作為容納于隔熱板內(nèi)部的熱水供給管所使用的XL管,一側為了供給熱水彎曲配管,另一側為了使熱水返回串列配管。尤其,只用一條熱水供給管時, 由于XL管會彎曲,從而不僅難以減少配管間隔,而且無法以各種形態(tài)配管,因此,存在不能具有熱效率以及取暖效率降低的結構的問題。并且,通常使用的XL管由于其外徑大因此容納并固定XL管的隔熱板厚度只能變大,并且連接所述XL管的工作也繁雜,所以存在施工所需的勞力以及時間增加,并施工性降低的問題。本發(fā)明是為解決所述問題點而提出的,通過將隔熱板至少由一對供給熱水或使熱水返回時所使用 的熱水供給管形成對,提高取暖效率以及熱效率,并可以減少熱水供給管的直徑以及長度,可以使隔熱板小型化,同時可以提高施工性。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由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式隔熱板,包括隔熱板;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分別設置成在隔熱板內(nèi)側提供至少一對熱水動路徑;第一及第二連接部, 其以分別連接于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的方式設于隔熱板,所述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為了循環(huán)供給熱水設于鍋爐或設于其他隔熱板內(nèi)。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由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隔熱板,具有以下效果。第一,對隔熱板分別提供互不相同的熱水移動路徑的至少一對熱水供給管都用于取暖,因此增大取暖效率。第二,通過在隔熱板形成至少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并分別通過移動路徑循環(huán)供給的熱水互相提供熱,因此最小限度地減低冷卻增大熱效率的同時減少電力消耗。第三,通過在由熱塑性彈性體形成的熱水供給管的內(nèi)周面形成具有活性劑松香的聚丁烯層,從而容易形成耐熱性及耐候性出色的熱水供給管的雙重排列結構的同時,可自由地形成熱水供給管的配管以及形態(tài)。第四,通過減少設于隔熱板的熱水供給管的直徑以及長度,減少隔熱板厚度的同時,最小限度地減低施加于鍋爐的負載,并通過熱水供給管循環(huán)的熱水的流速增大,因此, 可以迅速且均勻地取暖。第五,排列隔熱板時,熱水供給管的連接工作簡單,施工性出色。


圖1是表示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的隔熱板的俯視圖。圖2是表示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的隔熱板的截面圖。圖3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由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式隔熱板的分解立體圖。圖4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由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式隔熱板的俯視圖。圖5是沿圖4A-A'線的截面圖。圖6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由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式隔熱板的使用狀態(tài)的俯視圖。圖7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由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式隔熱板的熱水流動的俯視圖。圖8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由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式隔熱板的連接構件的立體圖。圖9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由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式隔熱板的分解立體圖。圖10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由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式隔熱板的俯視圖。圖11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由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式隔熱板的使用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12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由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式隔熱板的其他使用狀態(tài)的俯視圖。圖13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由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式隔熱板的俯視圖。圖14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由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式隔熱板的使用狀態(tài)的俯視圖。圖15是用于比較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由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式隔熱板和現(xiàn)有隔熱板的作用的俯視圖。圖中11 :隔熱板,Ila 鍍鋁鋅鋼板,lib 聚氨酯泡沫,Ilc 防潮紙(crypt anti-moisture sheet),12 第一熱水供給管,12a、13a 聚丁烯層,13 第二熱水供給管, 14 第一連接部,14a、15a 蓋子,15 第二連接部,16 連接構件,20 鍋爐,21 熱水供給用配合構件,22 熱水返回用配合構件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在說明本發(fā)明時,若判斷為對于相關公知構成或功能的具體說明會導致本發(fā)明的要旨模糊,則省略詳細說明。圖3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由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式隔熱板的分解立體圖,圖4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由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式隔熱板的俯視圖。如圖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由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置隔熱板10,包括多個隔熱板11 ;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12、13,其以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在隔熱板11 的內(nèi)部,所述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分別由鍋爐20(參照圖12、圖14以及圖15)供給;第一及第二連接部14、15,其分別設置于隔熱板11,所述第一熱水供給管12彼此相連,所述第二熱水供給管13彼此相連接,并且所述第一熱水供給管12與所述第二熱水供給管13分別連接到鍋爐20 (參照圖12,圖14以及圖15);多個連接構件16 (參照圖6、圖8、圖12、圖14以及圖15),其將第一熱水供給管12相連接的同時將第二熱水供給管13相連接;熱水供給用配合構件21 (參照圖6、圖7、圖12、圖14以及圖15),其將通過連接構件16連接的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12、13的兩端分別連接至鍋爐20,從而提供互不相同的熱水循環(huán)路徑;熱水返回用配合構件22 (參照圖6、圖7、圖12、圖14以及圖15)。多個隔熱板11排列在設置面并提供用于取暖的面,并具有在內(nèi)部分別容納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12、13的各種結構,優(yōu)選,如圖5所示,側部及上部由鍍鋁鋅鋼板Ila形成,在鍍鋁鋅鋼板Ila的內(nèi)部間隔設置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12、13,同時設置聚氨酯泡沫 11b,在聚氨酯泡沫lib的下面設置防潮紙(crypt anti-moisture sheet) 11c。 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12、13設于隔熱板11的內(nèi)側,從而分別提供互不相同的熱水移動路徑,由此隔熱板11具有一對或多對的熱水移動路徑,并分別同時具有用于供給熱水的管和用于返回的熱水的管的功能,并以“之”字形并排設置在整個隔熱板11通過熱水進行取暖。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12、13由橡膠材質(zhì)的熱塑性彈性體形成,并利用擠壓成型機形成在內(nèi)周面具有活性劑松香的聚丁烯層12a、13a,由此,耐熱性及耐候性(weatherresistance performance)出色能耐于高溫熱水的同時,防止在內(nèi)部發(fā)生生銹以及污垢,而且熱導性出色、節(jié)約取暖所需的能量并可以迅速取暖,由于伸縮性出色可以自如地形成配管間隔以及形態(tài)。另外,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12、13的厚度為2 4mm,優(yōu)選為3mm,聚丁烯層12a、 13a的厚度為0. 3 0. 7mm,優(yōu)選為0. 5謹。如圖6及圖7所示,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12、13通過第一及第二連接部14、15 分別連接至鍋爐20 (參照圖12、圖14及圖15)或者設于其他隔熱板11的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12、13,由此,從鍋爐20供給的熱水循環(huán)而再次返回到鍋爐20的至少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分別通過第一熱水供給管12和第二熱水供給管13提供。

第一及第二連接部14、15設于隔熱板11以便將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12、13的兩端分別連接至鍋爐20 (參照圖12、圖14以及圖15)或者設于其他隔熱板11的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12、13。即,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12、13的各兩端通過第一及第二連接部 14、15連接至鍋爐20或設于其他隔熱板11的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12、13,此時,利用示于圖6或圖8的另外的連接構件16相連接第一熱水供給管12,同時相連接第二熱水供給管 13。第一及第二連接部14、15,具有從隔熱板11露出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12、13的端部的開口、開放槽等結構,并通過可拆裝地固定于隔熱板11的蓋子14a、15a進行開閉,所述蓋子14a、15a可通過形成于內(nèi)側的固定件(省略圖示)一體組裝于形成在隔熱板11內(nèi)部的卡止槽(省略圖示),由此具有可拆裝地固定的結構。第一熱水供給管12和第二熱水供給管13具有互不相同的熱水移動路徑,在隔熱板11的內(nèi)部為了形成至少一對用于取暖的熱水移動路徑而相連接的第一熱水供給管12的兩端且相連接的第二熱水供給管13的兩端通過熱水供給用配合構件21和熱水返回用配合構件22連接到鍋爐20 (參照圖12、圖14及圖15)。另外,熱水供給用配合構件21與熱水返回用配合構件22相同具有兩端分歧的結構以便同時連接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12、13。如圖7A所示,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12、13能夠以第一及第二連接部14、15之間的熱水的流動具有相同方向的方式連接于鍋爐20(參照圖12、圖14及圖15),與此不同,如圖7B所示,能夠以第一及第二連接部14、15之間的熱水的流動具有相反方向的方式連接于鍋爐20。如圖7B所示,熱水通過第一連接部14供給到第二熱水供給管13時,使熱水從第一熱水供給管12通過第一連接部14返回,與此相反,熱水通過第一連接部14供給到第一熱水供給管12時,熱水從第二熱水供給管13通過第一連接部14返回,所述熱水的供給以及返回也可以對應適用于第二連接部15,如此,通過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12、13的熱水的移動具有相反方向,因此可以迅速且均勻地進行取暖。第一及第二連接部14、15如本實施例設于相鄰的角落部,與此不同,一同設于隔熱板11的一個邊,或分別設于每個邊等其位置可以不同,根據(jù)如圖9至12所示的第二實施例的由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式隔熱板10',第一及第二連接部14、15可分別設置在隔熱板10'的對角線方向以便連接分別設于所排列的隔熱板10'的第一熱水供給管12 和第二熱水供給管13。隔熱板11可以形成為矩形,其與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由至少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式隔熱板10和根據(jù)如圖13所示的第三實施例的由至少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式隔熱板10"相同,并且隔熱板11還可以形成為正方形,其與根據(jù)所述第二實施例的由至少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式隔熱板10'相同。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在組裝時為了提供取暖面積可以形成為多角形等各種圖形。如圖14所示,也可以為不同的形狀,或者組裝成有規(guī)格的組裝式隔熱板10'、10"。 說明具有所述結構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由至少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式隔熱板的作用則如下。如圖6及7,以及圖11及12所示,排列相同形狀的組裝式隔熱板10'、10〃,或者如圖14所示,排列不同形狀的隔熱板10'、10"之后,通過第一及第二連接部14、15利用配合構件21、22以及連接構件16連接第一熱水供給管12彼此,第二熱水供給管13彼此并連接到鍋爐20,從而形成至少一對用于使熱水循環(huán)的互不相同的移動路徑。因此,從鍋爐20 供給而循環(huán)的熱水沿第一熱水供給管12移動的同時,沿第二熱水供給管13移動,從而增大取暖效果,分別沿移動路徑循環(huán)供給的熱水互相受到熱,因此不易被冷卻可增大熱效率。因此,如圖15A所示,現(xiàn)有單一隔熱板的情況,通過熱水供給管供給熱水,因此熱水供給側和熱水返回側的溫度之差很大,相對于此,如圖15B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由至少一對熱水移動路徑的組裝式隔熱板,由于熱水移動路徑至少形成為一對,因此,通過鍋爐20 供給熱水時可迅速且均勻地取暖。如此,現(xiàn)有隔熱板,熱水供給管的開始部分是熱水從熱水供給管的一方向流出的單向供暖,因此熱水供給管只能變長,熱水供給管,例如XL管內(nèi)水多而取暖時間較長所以無法增大能量效率,供暖后再返回到鍋爐加熱后流動的結構。因此,存在開始部分的暖房暖和而返回到鍋爐的熱水供給管的溫度相對低的問題,被冷卻的熱水返回到鍋爐需要充分的時間。解決所述問題適用利用雙重擠壓的一對熱水供給管12、13的本發(fā)明,熱水供給管12、 13內(nèi)的水量相對少,熱水流動的開始在左右兩處均勻開始且迅速取暖的同時,可以整體取暖,由于一對熱水循環(huán)與由現(xiàn)有單一路徑的熱水取暖相比,加熱相同面積的熱效率更出色, 而且節(jié)省能量。S卩,與具有現(xiàn)有單一配管的隔熱板相比增大配管密度和取暖效率,因此,可以減低設于隔熱板11的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12、13的直徑以及長度,所以減少隔熱板11的厚度的同時最小限度地減低施加于鍋爐20的負載,通過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12、13循環(huán)的熱水的流速增大,從而可以迅速取暖?,F(xiàn)有具有單一配管的熱水隔熱板使用內(nèi)徑12mm,長度IOm的熱水供給管時,若計算該熱水供給管內(nèi)的熱水量(3. 14X0.6X0.6X1,000),則使用約1. 13ml的水,相反,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組裝式隔熱板10與所述現(xiàn)有隔熱板具有相同的取暖范圍時可以使用內(nèi)徑7. 5mm, 長度6. 5m的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12、13,若計算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12、13內(nèi)的熱水量(3. 14X0. 375X0. 375X650X2),則使用約0. 57ml的熱水。從而,每平方使用兩張隔熱板時,每平方使用的水量或者本發(fā)明的組裝式隔熱與現(xiàn)有隔熱板相比使用量顯著減少,由此,當使用相同容量的鍋爐時,取暖效果將近兩倍。并且,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12、13由熱塑性彈性體形成的同時,形成在內(nèi)周面具有活性劑松香的聚丁烯層12a、13a,從而容易形成耐熱性以及耐候性出色的熱水供給管的雙重排列結構,并且可自如地形成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12、13的配管間隔和形態(tài),從而可增大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12、13的配管密度,由此有利于提高取暖效率。而且,在排列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由至少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式隔熱板10、 10'、10〃時連接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12、13的工作簡單且施工性出色。如上所述,在本發(fā)明的詳細說明中說明了具體實施例,可以設想,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容易變形實施,這種變形的實施例應包含于本發(fā)明的專利要求范圍中所記載的技術思
術g
權利要求
1.一種由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式隔熱板,其包括 多個隔熱板,其排列在設置面;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其設于每個所述隔熱板內(nèi)側形成一對熱水移動路徑,熱水由鍋爐提供;第一及第二連接部,其分別設置于每個所述隔熱板,以便所述第一熱水供給管彼此相連接以及所述第二熱水供給管彼此相連接,并且所述第一熱水供給管與所述第二熱水供給管分別連接到所述鍋爐;多個連接構件,其將所述第一熱水供給管相連接的同時將所述第二熱水供給管相連接;熱水供給用配合構件,其將通過所述連接構件連接的所述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的兩端分別連接至所述鍋爐,從而提供互不相同的熱水循環(huán)路徑; 熱水返回用配合構件。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由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式隔熱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由橡膠材質(zhì)的熱塑性彈性體形成,且在內(nèi)周面形成有具有活性劑松香的聚丁烯層。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由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式隔熱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的厚度為2至4mm,所述聚丁烯層的厚度為0. 3至0. 7mm。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由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式隔熱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在所述隔熱板內(nèi)部以“之”字形并排設置。
5.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由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式隔熱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被連接成所述第一及第二連接部之間的熱水流動具有相反的方向。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由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式隔熱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及第二連接部分別設置在所述隔熱板的對角線方向。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6所述的由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式隔熱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連接部通過蓋子進行開閉,所述蓋子可拆裝地固定于所述隔熱板。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由一對熱水移動路徑形成的組裝式隔熱板,其包括隔熱板;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其分別設置為在隔熱板內(nèi)側提供至少一對熱水移動路徑;第一及第二連接部,為了使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循環(huán)供給熱水設于隔熱板,所述隔熱板分別連接于鍋爐或設置在其他隔熱板內(nèi)的第一及第二熱水供給管。本發(fā)明的對隔熱板提供互不相同的熱水移動路徑的一對熱水供給管全部用于取暖,從而增大取暖效率,通過在由熱塑性彈性體形成的熱水供給管的內(nèi)周面形成具有活性劑松香的聚丁烯層,由此容易形成耐熱性及耐候性出色的熱水供給管的雙重結構,同時可以自如地形成熱水供給管的配管間隔以及形態(tài),并可以減少設于隔熱板的熱水供給管的直徑以及長度,由此獲得減少隔熱板厚度的同時最小限度地減低施加于鍋爐的負載的效果。
文檔編號F24D3/12GK102159894SQ200980137183
公開日2011年8月17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9月22日
發(fā)明者李喜坤, 金河林 申請人:李喜坤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