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折流桿式換熱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折流桿式換熱器,包括一管狀殼體,所述管狀殼體內(nèi)設有管程隔板,所述管程隔板將管狀殼體間隔成兩個污水腔,兩個污水腔內(nèi)分別均勻設置有若干根與管狀殼體同軸向的換熱管,所述管狀殼體內(nèi)還設置有若干個折流單元,若干個折流單元沿管狀殼體的軸線方向間隔一定距離均勻縱向設置,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折流桿與換熱管幾乎不存在間隙,管束中每根傳熱管的上、下、左、右都得到了可靠的支撐,而且從根本上改變了流體的流動狀況,改變折流板換熱器的橫向流動為平行于換熱管的軸向流動,從而消除了產(chǎn)生液體誘導振動的根源。
【專利說明】一種折流桿式換熱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換熱器,尤其涉及一種折流桿式的換熱器,屬于環(huán)保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換熱器是煉油、化工、環(huán)保、能源、電力等工業(yè)中一種重要的單元設備,尤其是管殼式換熱器的應用廣泛。
[0003]管殼式換熱器工作原理是:冷熱兩種流體,一種管內(nèi)流動,另一種流體在殼側流動,兩者之間通過換熱管束完成換熱過程。為滿足支撐換熱管束和改善換熱的目的,通常采用在殼體內(nèi)設置折流板改變殼側流體流動方向和增加流體擾流度。
[0004]傳統(tǒng)折流板由于加工簡單和安裝方便被廣泛采用,但是存在:1、殼側沿程壓損大;2、存在嚴重的滯流區(qū)域及換熱死區(qū);3、易結垢,縮短了換熱器的壽命等問題。
[0005]近年來,由于工藝要求、能源危機和環(huán)境保護等諸多因素,傳熱強化技術和換熱器的現(xiàn)代設計方法得到飛速發(fā)展,改進傳統(tǒng)換熱器的結構形式、改變流體流動狀況及提高傳熱效率是當前換熱器強化傳熱的重要方向之一。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6]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不存在嚴重的滯流區(qū)域及換熱死區(qū),
[0007]換熱效率高,且不易結垢的折流桿式換熱器。
[0008]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9]一種折流桿式換熱器,包括一管狀殼體,所述管狀殼體內(nèi)設有管程隔板,所述管程隔板將管狀殼體間隔成兩個污水腔,兩個污水腔內(nèi)分別均勻設置有若干根與管狀殼體同軸向的換熱管,所述管狀殼體內(nèi)還設置有若干個折流單元,若干個折流單元沿管狀殼體的軸線方向間隔一定距離均勻縱向設置。
[0010]以下是本實用新型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優(yōu)化:
[0011]所述折流單元包括其與管狀殼體內(nèi)壁連接的折流圈,所述折流圈內(nèi)間隔一定距離設有若干根折流桿。
[0012]進一步優(yōu)化:所述折流圈包括依次循環(huán)設置的第一折流圈、第二折流圈、第三折流圈和第四折流圈。
[0013]進一步優(yōu)化:第一折流圈內(nèi)的若干根折流桿間隔一定距離縱向設置,所述若干根換熱管穿插設置在相鄰折流桿的左側。
[0014]另一種優(yōu)化:第二折流圈內(nèi)的若干根折流桿間隔一定距離橫向設置,所述若干根換熱管穿插設置在相鄰折流桿的下側。
[0015]另一種優(yōu)化:第三折流圈內(nèi)的若干根折流桿間隔一定距離縱向設置,所述若干根換熱管穿插設置在相鄰折流桿的右側。
[0016]另一種優(yōu)化:第四折流圈內(nèi)的若干根折流桿間隔一定距離橫向設置,所述若干根換熱管穿插設置在相鄰折流桿的上側。
[0017]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折流桿與換熱管幾乎不存在間隙,管束中每根傳熱管的上、下、左、右都得到了可靠的支撐,而且從根本上改變了流體的流動狀況,改變折流板換熱器的橫向流動為平行于換熱管的軸向流動,從而消除了產(chǎn)生液體誘導振動的根源。
[0018]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由于殼側流體以軸向流動為主,降低了殼側壓降;
[0020]2、與折流板換熱器相比,具有更高的殼程單位壓降與總傳熱系數(shù)的傳熱特性比Κ/Δρ ;
[0021]3、在換熱器內(nèi)不存在嚴重的滯流區(qū)域及換熱死區(qū),換熱效率高,且不易結垢。提高了換熱效率。
[0022]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0023]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一折流圈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0025]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二折流圈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0026]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三折流圈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0027]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四折流圈的安裝結構示意。
[0028]圖中:1-污水進口 ;2_污水出口 ;3_清水進口 ;4_清水出口 ;5_折流圈;51_第一折流圈;52_第二折流圈;53_第三折流圈;54_第四折流圈;6_換熱管;7_殼體;9_管程隔板;10-折流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在下面的詳細描述中,只通過說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實施例。毋庸置疑,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認識到,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對所述的實施例進行修正。因此,附圖和描述在本質(zhì)上是說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值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0030]如圖1所示,一種折流桿式換熱器,一種折流桿式換熱器,包括一使用碳鋼制成的管狀殼體7,所述管狀殼體7內(nèi)設有管程隔板9,所述管程隔板9將管狀殼體7間隔成兩個污水腔,兩個污水腔內(nèi)分別均勻設置有若干根與管狀殼體7同軸向的不銹鋼管制成的換熱管6,所述若干根換熱管6的兩端分別設有換熱水室;
[0031]所述管狀殼體7內(nèi)還設置有若干個折流單元,若干個折流單元沿管狀殼體7的軸線方向間隔一定距離均勻縱向設置。
[0032]所述管狀殼體7的一端設有分別與兩個換熱水室一一對應連通的污水進口 I和污水出口 2 ;還設有與換熱管6兩端的換熱水室分別對應連通的清水進口 3和清水出口 4。
[0033]所述折流單元包括其與管狀殼體7內(nèi)壁連接的不銹鋼材質(zhì)制成的實心棒狀折流圈5,所述折流圈5內(nèi)間隔一定距離設有若干根折流桿10。
[0034]如圖2所示,所述折流圈5包括依次循環(huán)設置的第一折流圈51、第二折流圈52、第三折流圈53和第二折流圈54。
[0035]第一折流圈51內(nèi)的若干根折流桿10間隔一定距離縱向設置,所述若干根換熱管6穿插設置在相鄰折流桿10的左側。
[0036]如圖3所示,第二折流圈52內(nèi)的若干根折流桿10間隔一定距離橫向設置,所述若干根換熱管6穿插設置在相鄰折流桿10的下側。
[0037]如圖4所示,第三折流圈53內(nèi)的若干根折流桿10間隔一定距離縱向設置,所述若干根換熱管6穿插設置在相鄰折流桿10的右側。
[0038]如圖5所示,第四折流圈54內(nèi)的若干根折流桿10間隔一定距離橫向設置,所述若干根穿插設置在相鄰折流桿10的上側。
[0039]本實用新型是為了改善常規(guī)的板式折流板換熱器的流體誘導振動而設計的。在這種結構中,支撐折流圈5的折流桿與換熱管6幾乎不存在間隙,管束中每根傳熱管的上、下、左、右都得到了可靠的支撐,而且從根本上改變了流體的流動狀況,改變折流板換熱器的橫向流動為平行于換熱管6的軸向流動,從而消除了產(chǎn)生液體誘導振動的根源。
[0040]本實用新型的描述是為了示例和描述起見而給出的,而并不是無遺漏的或者將本實用新型限于所公開的形式。很多修改和變化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是顯然的。選擇和描述實施例是為了更好的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實際應用,并且使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本實用新型從而設計適于特定用途的帶有各種修改的各種實施例。
【權利要求】
1.一種折流桿式換熱器,包括一管狀殼體(7),所述管狀殼體(7)內(nèi)設有管程隔板(9),所述管程隔板(9)將管狀殼體(7)間隔成兩個污水腔,兩個污水腔內(nèi)分別均勻設置有若干根與管狀殼體(7)同軸向的換熱管(6),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狀殼體(7)內(nèi)還設置有若干個折流單元,若干個折流單元沿管狀殼體(7)的軸線方向間隔一定距離均勻縱向設置。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折流桿式換熱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流單元包括其與管狀殼體(7)內(nèi)壁連接的折流圈(5),所述折流圈(5)內(nèi)間隔一定距離設有若干根折流桿(10)。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折流桿式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圈(5)包括依次循環(huán)設置的第一折流圈(51)、第二折流圈(52)、第三折流圈(53)和第二折流圈(54)。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折流桿式換熱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折流圈(51)內(nèi)的若干根折流桿(10)間隔一定距離縱向設置,所述若干根換熱管(6)穿插設置在相鄰折流桿(10)的左側。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折流桿式換熱器,其特征在于: 第二折流圈(52)內(nèi)的若干根折流桿(10)間隔一定距離橫向設置,所述若干根換熱管(6)穿插設置在相鄰折流桿(10)的下側。6.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折流桿式換熱器,其特征在于: 第三折流圈(53)內(nèi)的若干根折流桿(10)間隔一定距離縱向設置,所述若干根換熱管(6)穿插設置在相鄰折流桿(10)的右側。7.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折流桿式換熱器,其特征在于: 第四折流圈(54)內(nèi)的若干根折流桿(10)間隔一定距離橫向設置,所述若干根換熱管(6)穿插設置在相鄰折流桿(10)的上側。
【文檔編號】F28D7-00GK204286157SQ201420617665
【發(fā)明者】田昕, 馬洪國, 鹿?jié)砂? 杜敦杰 [申請人]山東藍天節(jié)能環(huán)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