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醬油瓶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食用醬油瓶的瓶蓋。
傳統(tǒng)的醬油瓶蓋為上端封閉的帽形結構,使用時需一手擰去瓶蓋而用另一只手持瓶傾倒,殘余在瓶口端的醬油常造成瓶體外表、手、與瓶體接觸的柜、桌表面污染,既產生浪費,又不利于衛(wèi)生。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醬油瓶蓋,既能起到瓶蓋之封蓋作用,又能避免使用時醬油污染瓶口等處,具有使用方便、衛(wèi)生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瓶蓋由蓋頂和蓋側體構成,所述蓋側體有帶內螺紋的蓋腔,其設計特點是,所述瓶蓋的頂側有小咀,蓋腔上部有下伸的凸圈,該凸圈內腔同小咀的咀孔相連通。
以下結合附圖做出進一步說明。
圖中1是瓶蓋外形結構,圖2和圖3分別是圖1中A-A向和B-B向剖視結構,圖4是圖1中A-A向剖視的另一種結構形式。在圖中1-蓋側體,6-蓋腔,2-小咀, 7-內腔,3-蓋頂, 8-凸圈,4-防偽圈,9-長槽,5-咀孔, 10-臺階。
由附圖1至3可知,本實用新型之瓶蓋由蓋頂(3)和蓋側體(1)構成,所述蓋側體(1)有帶內螺紋的蓋腔(6),其結構特點是,所述瓶蓋的頂側有小咀(2)。蓋腔(6)上部有下伸的凸圈(8),該凸圈(8)的內腔(7)同小咀(2)的咀孔(5)相連通而由此使所述內腔(7)與瓶蓋外部相通。還可以在瓶蓋體下端設置一個防偽圈,它采用已有技術之結構形式,即旋轉瓶蓋時會使瓶蓋與該圈脫開(該防偽圈保留在瓶頸上),且瓶蓋體與該防偽圈之間的連接為已有技術常見的筋連接(如市售的酒瓶蓋、礦泉水瓶蓋等)。本瓶蓋若采用不沾水的無毒塑料一次成型,有不沾附醬油的優(yōu)點。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結構形式如圖4所示,它是由圖2之結構轉化而來,即將圖2所示之凸圈(8)改制成實體的臺階(10)之結構,并在該臺階(10)中設置一條長槽(9)與小咀(2)的咀孔(5)相通。該長槽(9)也可以是其它幾何形狀。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原理與工作過程是,將其旋蓋在帶有內蓋(或內塞)的醬油瓶口端(蓋腔(6)的內螺紋用以同瓶口旋合),內蓋使瓶裝醬油在運輸或搬運等過程中不會灑漏出來,而在烹飪使用階段則以去除瓶的內蓋并蓋上本瓶蓋為宜。此時瓶口頂端面與圖2所示的凸圈(8)下端面結合,或與圖4所示之臺階(10)結合,傾倒瓶體則醬油從小咀(2)的咀孔(5)中流出。為方便起見,可設置如圖1所示的兩個小咀(2)。小咀(2)可最大限變減少醬油對瓶口(瓶蓋)的污染,且這種結構之瓶蓋在使用時只要一只手操作瓶體即可(較傳統(tǒng)瓶蓋在使用時要一手擰蓋,另一只手持瓶要方便得多)。
由以上可知,本實用新型為一種醬油瓶蓋,既具有傳統(tǒng)瓶蓋的作用,還可避免使用時醬油對瓶口的污染,具有使用方便、衛(wèi)生和外形美觀的特點。
實施例按照圖1至圖3所示的本實用新型之瓶蓋,采用無毒塑料一次成型,下部帶防偽圈(4),外形設計成圖1所示之上大下小(蓋側體(1)帶有適當錐度)之美觀造型,蓋頂和底端直徑分別為4.5厘米與3.5厘米,高3厘米,咀孔(5)直徑3毫米,用于現(xiàn)有五百毫升瓶體。
權利要求1.一種醬油瓶蓋,由蓋頂(3)和蓋側體(1)構成,且蓋側體(1)有帶內螺紋的蓋腔(6),其特征是,所述瓶蓋的頂側有小咀(2),蓋腔(6)上部有下伸的凸圈(8),該凸圈(8)的內腔(7)同小咀(2)的咀孔(5)相連通。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瓶蓋,其特征是,所述蓋側體(1)下端有防偽圈(4)。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瓶蓋,其特征是,所述蓋腔(6)中有臺階(10),其中有長槽(9)與咀孔(5)相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醬油瓶蓋,它主要由蓋頂(3)和蓋側體(1)構成,瓶蓋的頂側有小嘴(2),蓋腔(6)上部有下伸的凸圈(8),該凸圈(8)的內腔(7)同小嘴(2)的嘴孔(5)相連通。本實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衛(wèi)生,醬油不易污染瓶口等特點,造型美觀大方,實用性強。
文檔編號B65D47/40GK2265350SQ9623441
公開日1997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1996年3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1996年3月20日
發(fā)明者楊振 申請人:楊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