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包裝盒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快遞盒自粘封箱包裝。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紙質包裝盒通常包括盒體、封箱盒蓋和封箱盒底,該封箱盒蓋通常由左頂板、右頂板、前頂板和后頂板,該左頂板、右頂板、前頂板和后頂板分別與盒體連接,在封裝盒體時,先將左頂板和右頂板分別相對于盒體內折,然后將前頂板和后頂板相對于盒體內折,并搭在左頂板和右頂板上,最后使用膠帶將前頂板和后頂板粘封;所述封箱盒底與封箱盒蓋的結構相同。
然而,所述包裝盒的缺陷在于:使用膠帶將前頂板和后頂板粘封,使得封裝較為麻煩,尤其是個人單獨封裝時,封裝不方便,從而影響封裝效率;而且所述包裝盒結構整體強度較差,使用時容易變形。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研發(fā)一種克服所述缺陷的快遞盒自粘封箱包裝,本案由此產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快遞盒自粘封箱包裝,實現快速封裝,提高封裝效率,且整體結構強度較好。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為:
一種快遞盒自粘封箱包裝,包括底板、前側板、后側板、左側板、右側板、前頂板、后頂板、左頂板和右頂板;前側板、后側板、左側板和右側板分別與底板一體連接,前側板、后側板、左側板和右側板相對于底板向上折而圍成盒體;前頂板與前側板連接,后頂板與后側板連接,左頂板與左側板連接,右頂板與右側板連接,左頂板和右頂板分別相對于盒體內折,前頂板和后頂板相對于盒體內折并搭在左頂板和右頂板上;在前頂板和后頂板上分別設置鎖口,該兩鎖口相互插接;在前頂板一側連接前搭片,在盒體一側上設置第一涂膠區(qū),前搭片與第一涂膠區(qū)粘合;在后頂板一側連接后搭片,后搭片與前搭片相對,在盒體上另一側上設置第二涂膠區(qū),后搭片與第二涂膠區(qū)粘合。
進一步,前側板、后側板、左側板和右側板相鄰之間通過蹼角結構連接,蹼角結構由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組成,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通過折痕線連接,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分別與對應的側板連接,在第一折板上設置涂膠層,第一折板通過涂膠層與與其連接的側板粘合,而第二折板內折,使得前側板、后側板、左側板和右側板相對于底板向上折而圍成盒體。
進一步,所述鎖口為V字型鎖口。
進一步,前頂板一端與盒體的前側面連接,前頂板另一端為自由端,鎖口設置在前頂板的自由端將前頂板分割成第一前頂板和第二前頂板;后頂板一端與盒體的后側面連接,后頂板另一端為自由端,鎖口設置在后頂板的自由端將后頂板分割成第一后頂板和第二后頂板;第一前頂板搭接在第一后頂板上,而第二后頂板搭接在第二前頂板上,或者第一后頂板搭接在第一前頂板上,而第二前頂板搭接在第二后頂板上。
進一步,在前頂板的自由端靠近前搭片處設置撥片。
進一步,在后頂板的自由端靠近后搭片處設置撥片。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在封裝時,先前側板、后側板、左側板和右側板相對于底板向上折而圍成盒體,然后將左頂板和右頂板分別相對于盒體內折,將前頂板和后頂板相對于盒體內折,并搭在左頂板和右頂板上,前頂板和后頂板通過兩鎖口相互插接;最后將前頂板的前搭片與第一涂膠區(qū)粘合,后頂板的后搭片與第二涂膠區(qū)粘合,實現快速封裝,提高封裝效率,且整體結構強度較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展開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封裝后的結構示意圖。
標號說明
底板1 前側板21
后側板22 左側板23
右側板24 前頂板31
前搭片311 第一前頂板312
第二前頂板313 撥片314
后頂板32 后搭片321
第一后頂板322 第二后頂板323
撥片324 左頂板33
右頂板34 蹼角結構4
第一折板41 第二折板42
鎖口5。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描述。
請參閱圖1及圖2所述,本實用新型揭示的一種快遞盒自粘封箱包裝,包括底板1、前側板21、后側板22、左側板23、右側板24、前頂板31、后頂板32、左頂板33和右頂板34。
前側板21、后側板22、左側板23和右側板24分別與底板1一體連接。前側板21、后側板22、左側板23和右側板24相對于底板1向上折而圍成盒體2,前側板21、后側板22、左側板23和右側板24相鄰之間通過蹼角結構4連接;蹼角結構4由第一折板41和第二折板42組成,第一折板41和第二折板42通過折痕線連接,第一折板41和第二折板42分別與對應的側板連接,如右側板24與后側板22之間通過蹼角結構4連接,第一折板41與后側板22連接,而第二折板42與右側板24連接。在第一折板41上設置涂膠層,第一折板41通過涂膠層與與其連接的側板粘合,而第二折板42內折,使得前側板21、后側板22、左側板23和右側板24相對于底板1向上折而圍成盒體2。
前頂板31與前側板21連接,后頂板32與后側板22連接,左頂板33與左側板23連接,右頂板34與右側板24連接,左頂板33和右頂板34分別相對于盒體2內折,前頂板31和后頂板32相對于盒體1內折并搭在左頂板33和右頂板34上。
在前頂板31和后頂板32上分別設置鎖口5,優(yōu)選為,所述鎖口5設置為V字型鎖口。該兩鎖口5相互插接;在前頂板31一側連接前搭片311,在盒體2一側上設置第一涂膠區(qū),前搭片311與第一涂膠區(qū)粘合;在后頂板32一側連接后搭片321,后搭片321與前搭片311相對,在盒體2上另一側上設置第二涂膠區(qū),后搭片321與第二涂膠區(qū)粘合。
前頂板31一端與盒體2的前側面連接,前頂板31另一端為自由端,鎖口5設置在前頂板31的自由端將前頂板31分割成第一前頂板312和第二前頂板313;后頂板32一端與盒體2的后側面連接,后頂板32另一端為自由端,鎖口5設置在后頂板32的自由端將后頂板32分割成第一后頂板322和第二后頂板323;第一前頂板312搭接在第一后頂板322上,而第二后頂板323搭接在第二前頂板313上,或者第一后頂板322搭接在第一前頂板312上,而第二前頂板313搭接在第二后頂板323上。
為防止劃傷手,在前頂板31的自由端靠近前搭片311處設置撥片314。在后頂板32的自由端靠近后搭片321處設置撥片324。
本實用新型在封裝時,先前側板、后側板、左側板和右側板相對于底板向上折而圍成盒體,然后將左頂板和右頂板分別相對于盒體內折,將前頂板和后頂板相對于盒體內折,并搭在左頂板和右頂板上,前頂板和后頂板通過兩鎖口相互插接;最后將前頂板的前搭片與第一涂膠區(qū)粘合,后頂板的后搭片與第二涂膠區(qū)粘合,實現快速封裝,提高封裝效率,且整體結構強度較好。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并非對本案設計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設計關鍵所做的等同變化,均落入本案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