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軸承蓋成品框運輸架,屬于機械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軸承蓋在生產完成后,我們一般將其撿入成品框中,成品框放置在一個操作平臺上,撿滿以后,工人需要將其搬下操作平臺,然后裝車轉運。裝滿軸承蓋的成品框重量重,工人搬動費力,且工作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高工作效率,減輕工人勞動強度的軸承蓋成品框運輸架。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軸承蓋成品框運輸架,包括立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立架上設置有上層架和下層架,其中上層架上放置上輥道,下層架上放置下輥道,所述上輥道和下輥道均包括左右兩個邊框,在左右兩個邊框之間設置分布有若干輥筒,其中下輥道從前端到后端逐漸向下傾斜設置,所述上輥道則從后端到前端逐漸向下傾斜,所述上輥道的前端設置有空框檔桿,所述立架的上端設置有電葫蘆吊架,所述電葫蘆吊架上安裝有電葫蘆,所述立架的前端設置有支撐提升架的提升架支撐框架,所述立架前端的立柱上設置有提升架導軌,所述提升架的后端設有套筒,所述套筒套裝在提升架導軌外,所述提升架為由若干相互平行的輥筒鋪設而成的轉運輥道,當提升架支撐在提升架支撐框架上時,提升架上的輥筒與下輥道高度相同,所述提升架的中部吊在電葫蘆上,所述電葫蘆帶動提升架沿著提升導軌上下運動,所述下輥道的尾端設置欄桿。
采用上述方案,將空框放置在上輥道上,工作時,從后端補充空框,空框自動向前端移動,到達前端時受到空框檔桿的阻擋,停止移動。電葫蘆將提升架吊起,工人將空框檔桿取下,并取一個空框放在提升架上,然后開始向框內撿軸承蓋。當軸承蓋裝滿后,電葫蘆將提升架放下,支撐在提升架支撐框架上,輕輕推動裝滿軸承蓋的框,框便從提升架上推到下輥道上,在重力作用下,框沿著下輥道向后端滑去,在下輥道的后端設置一個欄桿,擋住下滑的框,然后人工搬運到轉運車上。與現有技術相比,節(jié)省勞動力,并且該轉運架還具有空框和滿框的暫存,提高勞動的效率。
上述方案中:所述立架包括上矩形框架和下矩形框架,所述上矩形框架和下矩形框架之間為上層架和下層架,所述上矩形框架和下矩形框架的四個角分別通過立柱相連,所述上矩形框架和下矩形框架的左右側和前側的中部之間也連接立柱,所有立柱下端向下延伸成為支撐立架的支撐腳。
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層架上平行放置兩個上輥道,兩個上輥道大小相同,所述下層架上平行放置兩個下輥道;所述提升架由兩個轉運輥道通過連接板連接而成。
上層架上設置兩個上輥道,下層架上設置兩個下輥道,提升架上設置兩個轉運輥道,這樣可以供兩個工人同時操作。
上述方案中:所述下層架和下矩形框架均向后端延伸,并在下層架和下矩形框架向后的延伸部之間通過短立柱相連,所有短立柱的下端也向下延伸形成支撐腳,所述下輥道向后延伸至下層架的延伸部。更便于取裝滿軸承蓋的框。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軸承蓋成品框運輸架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既具有暫存的功能,同時還能減輕工人勞動強度,節(jié)省勞動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3為提升架的結構圖。
圖4為上輥道結構示意圖。
圖5為下輥道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軸承蓋成品框運輸架由立架、上層架2、下層架3、輥筒4、電葫蘆吊架5、提升架6、提升架支撐框架7、提升架導軌8、套筒9、電葫蘆10、上輥道11、下輥道12、欄桿13和空框檔桿14組成。
立架包括上矩形框架1a和下矩形框架1b,上矩形框架1a和下矩形框架1b之間為上層架2和下層架3,上矩形框架1a和下矩形框架1b的四個角分別通過立柱相連,上矩形框架1a和下矩形框架1b的左右側和前側的中部之間也連接立柱,所有立柱下端向下延伸成為支撐立架的支撐腳。下層架3和下矩形框架1b均向后端延伸,并在下層架3和下矩形框架1b向后的延伸部之間通過短立柱相連,所有短立柱的下端也向下延伸形成支撐腳。
其中上層架2上放置上輥道11,下層架3上放置下輥道12,下輥道12向后延伸至下層架3的延伸部。上輥道11和下輥道均包括左右兩個邊框,在左右兩個邊框之間設置分布有若干輥筒4,其中下輥道12從前端到后端逐漸向下傾斜設置,上輥道11則從后端到前端逐漸向下傾斜。設計時,我們設計上層架2上平行放置兩個上輥道11,兩個上輥道11大小相同,下層架3上平行放置兩個下輥道12,兩個下輥道的大小相同。上輥道11的前端設置有空框檔桿14,具體的空框檔桿14固定在立架的前端。
立架的上端設置有電葫蘆吊架5,電葫蘆吊架5上安裝有電葫蘆10,立架的前端設置有支撐提升架6的提升架支撐框架7,立架前端的立柱(兩根邊上的立柱和中間的立柱上均設置有提升架導軌)上設置有提升架導軌8,提升架導軌8通過固定在立架前端的上下的安裝支耳安裝,上下的安裝支耳同時作為止位塊。提升架6的后端設有套筒9,套筒9套裝在提升架導軌8外,提升架6上設置由若干相互平行的輥筒4鋪設而成的轉運輥道,設計時,提升架6由兩個轉運輥道通過連接板連接而成,連接板上設置掛鉤。當提升架6支撐在提升架支撐框架7上時,提升架6上的輥筒4與下輥道12高度相同,提升架6的中部掛鉤吊在電葫蘆10上,電葫蘆10帶動提升架6沿著提升導軌8上下運動。
使用時,將空框放置在上輥道11上,工作時,從后端補充空框,空框自動向前端移動,到達前端時受到空框檔桿14的阻擋,停止移動。電葫蘆10將提升架6吊起,工人將空框檔桿取下,并取一個空框放在提升架6上,然后開始向框內撿軸承蓋。當軸承蓋裝滿后,電葫蘆10將提升架6放下,支撐在提升架支撐框架7上,輕輕推動裝滿軸承蓋的框,框便從提升架上推到下輥道12上,在重力作用下,框沿著下輥道12向后端滑去,在下輥道的后端設置一個欄桿13,擋住下滑的框,然后人工將裝滿的框搬運到轉運車上。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chuàng)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