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活路。
背景技術:
目前,行人出行有很多種方式可以選擇,汽車便是其中一種,但是目前的社會對于汽車的排放和停車難的問題無法權衡,因此低碳出行成為一個很好的方式,但是目前的低碳出行都是以步行或者自行車為準,這些方式都是在固定的路面上進行的,這樣的方式存在效率略低的問題,而且對于一些行動不便的人低碳出行出行卻是有些困難,尤其是在過馬路的時候會帶來諸多不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實用新型目的: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活路,其目的是解決以往所存在的問題。
技術方案: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活路,其特征在于:該傳送裝置包括傳送帶和驅動電機,傳送帶設置在主動輪和從動輪上,主動輪通過減速機與驅動電機連接。
該傳送帶包括上帶和下帶,下帶設置在主動輪和從動輪上并帶動上帶聯(lián)動,在上帶和下帶之間留有容納多個緩沖裝置的空間,所述緩沖裝置包括扭簧、上固定件和移動桿,扭簧上設置有立扭臂和橫扭臂,橫扭臂固定在下帶上,立扭臂為活動扭臂,在立扭臂上設置有沿立扭臂長度方向延伸的豎向限位滑道;上固定件固定在上帶底部,上固定件設置有橫向限位滑槽,移動桿的下端設置有伸進豎向限位滑道內的方形限位塊,該方形限位塊為能沿豎向限位滑道滑動并不能轉動的結構,在移動桿上端設置有伸進橫向限位滑槽內的圓柱形限位塊,該圓柱形限位塊為能在橫向限位滑槽內移動并且能轉動的結構。
在立扭臂的后端設置有限制立扭臂向后傾斜的限位樁。
優(yōu)點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活路,其采用動電機帶動傳送帶滾動,該裝置設置在街邊的人行路或者過馬路時的斑馬線上,當需要出行或者過馬路時,行人站在傳送帶上即可完成出行或者過馬路,這尤其對于那些出行不便的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工具,而在該裝置內還設置有緩沖裝置,因為在該裝置運行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故障或者突然停電的情況,這時候站在傳送帶上的人就會在慣性的作用下出現(xiàn)前傾甚至摔倒,這樣就會造成危險,而該裝置將傳送帶設置成上下兩層,并在兩層之間設置了緩沖裝置,當故障或者突然停電時,下帶停止運轉,但是因為緩沖裝置扭簧的作用下,上帶緩慢繼續(xù)向前運動一個距離,以對行人的慣性進行緩沖,將前傾力成功卸掉,進而保證行人的安全。
附圖說明:
圖1 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側視圖;
圖3為緩沖裝置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4為緩沖裝置工作狀態(tài)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活路,該傳送裝置包括傳送帶1和驅動電機4,傳送帶1設置在主動輪2和從動輪3上,主動輪2通過減速機與驅動電機4連接。
該傳送帶1包括上帶5和下帶6,下帶6設置在主動輪2和從動輪3上并帶動上帶5聯(lián)動,在上帶和下帶之間留有容納多個緩沖裝置的空間,所述緩沖裝置包括扭簧7、上固定件8和移動桿9,扭簧7上設置有立扭臂10和橫扭臂11,橫扭臂11固定在下帶6上,立扭臂10為活動扭臂,在立扭臂10上設置有沿立扭臂10長度方向延伸的豎向限位滑道12;上固定件8固定在上帶5底部,上固定件8設置有橫向限位滑槽16,移動桿9的下端設置有伸進豎向限位滑道12內的方形限位塊13,該方形限位塊13為能沿豎向限位滑道12滑動并不能轉動的結構,在移動桿9上端設置有伸進橫向限位滑槽16內的圓柱形限位塊14,該圓柱形限位塊14為能在橫向限位滑槽16內移動并且能轉動的結構。
在立扭臂10的后端設置有限制立扭臂10向后傾斜的限位樁15。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行人站在傳送帶1上,或者輪椅停在傳送帶1上,然后啟動驅動電機4,驅動電機4帶動傳送帶1移動,此時,下帶6帶動上帶5聯(lián)動,此時,移動桿9上端的圓柱形限位塊14處在橫向限位滑槽16的前端,當遇到故障或者突然停電時,下帶6瞬間停止移動,而上帶5則繼續(xù)向前移動,橫向限位滑槽16向前移動直到使圓柱形限位塊14處在橫向限位滑槽16的后端,這時,上固定件8繼續(xù)保持一個拉動移動桿9向前的力,而因為移動桿9下端為方形限位塊13,所以移動桿9連同立扭臂10共同向前傾斜,進而壓縮扭簧7,上固定件8繼續(xù)移動,同時也拉動移動桿9沿豎向限位滑道12移動直到方形限位塊13移動至豎向限位滑道12上頂端時移動桿9停止移動,此時,移動桿9對上帶5產生一個拉力,使上帶5停止移動,完成緩沖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很好的避免因突然故障或者停電所帶來的慣性摔倒的危險。
而在立扭臂10的后端設置有限制立扭臂10向后傾斜的限位樁15,這個限位樁15是出于節(jié)能考慮,而如果沒有這個限位樁15,該裝置同樣可以運行,只是在運行時,當下帶運行時,需要等到扭簧7的立扭臂10向后展開至極限時才能帶動上帶移動,而有了這個限位樁15,當下帶運行時就會防止立扭臂10向后展開,這樣下帶就可以直接帶著上帶一起移動,利于節(jié)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