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式集裝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罐式集裝箱,包括罐體和用以對罐體內(nèi)盛裝介質加熱或制冷的換熱系統(tǒng),所述換熱系統(tǒng)包括第一換熱管路、第二換熱管路和換熱源;所述第一換熱管路設置于所述罐體外表面的底部區(qū)域;所述第二換熱管路設置于所述罐體內(nèi)并靠近罐體底部;換熱源用以提供換熱介質而對罐體內(nèi)介質加熱或制冷,所述換熱源分別連接所述第一換熱管路和第二換熱管路。本實用新型能增加換熱面積,提高傳熱效率,滿足罐箱的換熱需求。
【專利說明】罐式集裝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儲運設備,特別涉及一種罐式集裝箱。
【背景技術】
[0002]罐式集裝箱(簡稱為“罐箱”)可用于裝載化工原料、食品等介質便于這些介質的運輸,對于一部分化工原料,如浙青,需要對其進行加熱,對于一些食品如牛奶、啤酒等,則需要對其制冷??偠灾?,從罐式集裝箱的角度而言,需要對其內(nèi)的介質進行必要的溫度調節(jié)以滿足儲運或使用要求?,F(xiàn)在常用的手段是僅在罐式集裝箱的罐體外表面設置供傳熱介質循環(huán)的管路系統(tǒng),實現(xiàn)與罐內(nèi)介質進行熱量交換,達到對罐內(nèi)介質的溫度調節(jié),或僅在內(nèi)部設置換熱管進行熱量交換。
[0003]為了滿足罐箱內(nèi)介質的換熱需求,特別是需要大功率換熱時,換熱面積需求也相應較大,僅在罐體外部設置換熱管,換熱面積不夠。
[0004]當罐內(nèi)液位較低時,罐外換熱管的高度會高出罐內(nèi)液面,高出液面以上的換熱管會降低整個換熱系統(tǒng)的換熱效率。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罐式集裝箱,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罐箱需大功率加熱時,換熱面積不夠的問題;以及換熱裝置傳熱效率低的問題。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罐式集裝箱,包括罐體和用以對罐體內(nèi)盛裝介質加熱或制冷的換熱系統(tǒng),所述換熱系統(tǒng)包括第一換熱管路、第二換熱管路和換熱源;所述第一換熱管路設置于所述罐體外表面的底部區(qū)域;所述第二換熱管路設置于所述罐體內(nèi)并靠近罐體底部;換熱源用以提供換熱介質而對罐體內(nèi)介質加熱或制冷,所述換熱源分別連接所述第一換熱管路和第二換熱管路。
[0007]優(yōu)選地,所述換熱源包括至少一換熱裝置,所述換熱裝置分別連接所述第一換熱管路和第二換熱管路。
[0008]優(yōu)選地,所述換熱裝置數(shù)量為一個,換熱裝置通過連接管路分別連接所述第一換熱管路和所述第二換熱管路,且所述連接管路上設有控制閥,經(jīng)由所述控制閥的控制使得所述換熱裝置選擇性地僅連通第一換熱管路、僅連通第二換熱管路或同時連通兩換熱管路。
[0009]優(yōu)選地,所述換熱裝置數(shù)量為兩個,兩換熱裝置均通過連接管路分別連接所述第一換熱管路和所述第二換熱管路,且所述連接管路上設有控制閥,經(jīng)由控制閥的控制使得兩換熱裝置均能夠選擇性地僅連通第一換熱管路、僅連通第二換熱管路或同時連通兩換熱管路。
[0010]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換熱管路包括多根沿所述罐體縱向延伸的換熱管,各換熱管從罐體底部縱向中心線向罐體兩側間隔分布。
[0011]優(yōu)選地,所述換熱管相對于所述罐體外表面拱起并焊接在所述罐體外表面,所述換熱管與所述罐體外表面合圍成供換熱媒介流通的通道。
[0012]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換熱管路包括換熱盤管,所述換熱盤管的外形長度方向與所述罐體的縱向一致。
[0013]優(yōu)選地,所述換熱盤管不高于所述罐體10%容積所對應的液位高度。
[0014]優(yōu)選地,所述罐體內(nèi)表面布置有至少兩橫向設置的支撐板,各支撐板沿著罐體縱向間隔分布,所述換熱盤管固定于所述支撐板上。
[0015]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的換熱系統(tǒng)同時設置了罐體內(nèi)的換熱管路和罐體外的換熱管路,增加了換熱面積,用戶可根據(jù)換熱功率要求或液位變化靈活使用不同的換熱管路。設置于罐體內(nèi)的換熱管路在罐體內(nèi)介質較少時,罐體內(nèi)的換熱管路與罐體內(nèi)介質直接接觸,傳熱效率高;當罐體內(nèi)的換熱管路露出液面時,通過罐體外部換熱管路,能將罐內(nèi)底部介質充分加熱,使罐內(nèi)殘留液體蒸發(fā)或汽化;當需要大功率換熱時,罐體內(nèi)的換熱管路與罐體外的換熱管路同時聯(lián)合使用,能滿足大功率換熱的要求。本實用新型的方案既能滿足用戶要求,也能達到提高傳熱效率、節(jié)能的目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罐式集裝箱實施例的側向視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罐式集裝箱實施例中換熱系統(tǒng)的連接示意圖。
[0018]圖3是本實用新型罐式集裝箱實施例中第一換熱子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4是本實用新型罐式集裝箱實施例中第二換熱子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0020]附圖標記說明如下:1、罐體;101、外表面;102、內(nèi)表面;11、罐體本體;12、封頭;2、換熱系統(tǒng);211、第一換熱管路;2111、換熱管;2112、連通管;212、第一換熱裝置;213、媒介進出管;221、第二換熱管路;2211、換熱盤管;2212、管接頭;222、第二換熱裝置;223、媒介進出管;231、連接管;232、連接管;233、連接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21]體現(xiàn)本實用新型特征與優(yōu)點的典型實施方式將在以下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能夠在不同的實施方式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范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示在本質上是當作說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
[0022]參閱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罐式集裝箱,其包括罐體I和用以對罐體I內(nèi)盛裝介質加熱或制冷的換熱系統(tǒng)2。
[0023]如圖1和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換熱系統(tǒng)2包括第一換熱管路211、第二換熱管路221、第一換熱裝置212和第二換熱裝置222。第一換熱管路211設置于罐體I外表面101底部區(qū)域以從罐體I外向罐體I內(nèi)的介質傳熱,第二換熱管路221設置于罐體I內(nèi)并靠近罐體I底部以直接與罐體I內(nèi)的介質發(fā)生熱交換;第一換熱裝置212和第二換熱裝置222則作為換熱源,用以提供具有一定溫度的換熱介質以對罐體I內(nèi)介質進行加熱或制冷,第一換熱裝置212和第二換熱裝置222可以是電加熱裝置或提供制冷介質的裝置等。
[0024]兩換熱裝置212、222通過帶有控制閥的連接管路分別連接兩換熱管路211、221,并且經(jīng)控制閥的控制使得兩換熱裝置212、222均能夠選擇性地僅連通其中一換熱管路或同時連通兩換熱管路211、221。
[0025]圖2示意了兩換熱裝置212、222與兩換熱管路211、221相連接的一種原理圖,該示意圖不代表實際的管路連接圖,實際應用時可根據(jù)具體的結構及功能需求(即換熱裝置與換熱管路的連通要求)對管路和截止閥的位置進行調整。
[0026]第一換熱裝置212的出口經(jīng)截止閥V3連接第一換熱管路211的進口,第一換熱管路211的出口連接第一換熱裝置212的進口。第一換熱裝置212的出口還經(jīng)截止閥V3、帶截止閥V2的連接管232連接第二換熱管路221的進口,第二換熱管路221的出口則經(jīng)帶截止閥Vl的連接管233連接第一換熱裝置212的進口。
[0027]第二換熱裝置222的出口經(jīng)截止閥V6連接第二換熱管路221的進口,第二換熱管路221的出口經(jīng)截止閥V5連接第二換熱裝置222的進口。第二換熱裝置222的出口還經(jīng)截止閥V6、帶截止閥V2的連接管232連接第一換熱管路211的進口,第一換熱管路211的出口還經(jīng)截止閥V1、截止閥V5連接第二換熱裝置222的進口。
[0028]第一換熱裝置212與第二換熱裝置222還通過帶截止閥V4的連接管231連接,使兩者可聯(lián)合使用。
[0029]各截止閥作為控制閥可對兩換熱裝置212、222與兩換熱管路211、221之間的連接管路的連通狀態(tài)進行控制,通過使不同的截止閥處于連通或截止狀態(tài),可靈活改變兩換熱裝置212、222與兩換熱管路211、221的組合連通方式。
[0030]參閱圖1和圖3,本實施例的第一換熱管路211包括多根沿罐體I縱向延伸的換熱管2111,各換熱管2111從罐體I底部縱向中心線L向罐體I兩側間隔分布。各換熱管2111對稱分布,換熱管2111兩端布置有連通管2112,使各換熱管2111形成相互連通的流路,兩根媒介進出管213 —端各固定在一連通管2112上,另一端連接換熱源。
[0031]較優(yōu)地,各換熱管2111相對于罐體I外表面101拱起并焊接在罐體I外表面101,換熱管2111與罐體I外表面101合圍成供換熱媒介流通的通道,盡可能地減小熱阻,利于換熱。
[0032]換熱管2111的數(shù)量可根據(jù)換熱需求而定,如本實施例中,換熱管2111示例性地設置為8根;其他實施例中,亦可為6根、10根等。當然,由于本實用新型的換熱系統(tǒng)2中還設置了位于罐體I內(nèi)的第二換熱管路221,相比于僅在外部設置換熱管路的方案而言,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換熱管路211中換熱管2111的數(shù)量可以適當減少。
[0033]參閱圖1和圖4,本實施例的第二換熱管路221包括換熱盤管2211,換熱盤管2211的外形長度方向與罐體I的縱向一致。換熱盤管2211為一個整體,便于安裝。換熱盤管2211的進口端和出口端連接有管接頭2212,管接頭2212焊接在罐體I的罐體本體11或封頭12上。兩根媒介進出管223 —端固定在管接頭2212上,另一端與換熱源連接。
[0034]較優(yōu)地,換熱盤管2211不高于罐體I在盛裝有10%容積介質時所對應的液位高度,以更好地滿足介質較少時的換熱需求。本實施例中,換熱盤管2211分布于一下凹的弧面上,則換熱盤管2211最高處與罐體I底部之間的距離dl不高于罐體I內(nèi)10%容積所對應的液位高度。換熱盤管2211與位于罐體I外的第一換熱管路211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隔,通過這種排布,更好地利用不同換熱管路的能力。
[0035]在本實施例中,罐體I內(nèi)表面102布置有三個橫向設置的支撐板14,各支撐板14沿著罐體I縱向間隔分布。支撐板14包括支撐部141和分別從支撐部141兩端彎折的兩連接部142,連接部142的端部連接罐體1,支撐部141與罐體I內(nèi)表面102之間具有間隔d2,換熱盤管2211固定于支撐部141從而與罐體I內(nèi)表面102之間具有間隔。
[0036]通過支撐板14使得換熱盤管2211能可靠地固定于罐體I內(nèi),且與罐體I內(nèi)表面102具有一定的間隔。保證換熱盤管2211最低處與罐體I底部之間具有足夠的距離。
[0037]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根據(jù)罐內(nèi)液位情況或加熱功率要求,可單獨使用位于罐內(nèi)的第二換熱管路,或單獨使用位于罐外的第一換熱管路,或同時使用罐內(nèi)和罐外的兩換熱管路,實現(xiàn)靈活調節(jié),同時也能保證換熱面積、提高換熱效率。對于換熱源,則可以同時使用第一換熱裝置和第二換熱裝置,或僅使用第一換熱裝置,或僅使用第二換熱裝置。上述實施例中,以兩個換熱裝置為例,但實際使用時,亦可僅采用一個換熱裝置。
[0038]雖然已參照幾個典型實施方式描述了本實用新型,但應當理解,所用的術語是說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術語。由于本實用新型能夠以多種形式具體實施而不脫離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實質,所以應當理解,上述實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細節(jié),而應在隨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廣泛地解釋,因此落入權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圍內(nèi)的全部變化和改型都應為隨附權利要求所涵蓋。
【權利要求】
1.一種罐式集裝箱,包括罐體和用以對罐體內(nèi)盛裝介質加熱或制冷的換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系統(tǒng)包括: 第一換熱管路,設置于所述罐體外表面的底部區(qū)域; 第二換熱管路,設置于所述罐體內(nèi)并靠近罐體底部; 換熱源,用以提供換熱介質而對罐體內(nèi)介質加熱或制冷,所述換熱源分別連接所述第一換熱管路和第二換熱管路。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集裝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源包括至少一換熱裝置,所述換熱裝置分別連接所述第一換熱管路和第二換熱管路。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罐式集裝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裝置數(shù)量為一個,換熱裝置通過連接管路分別連接所述第一換熱管路和所述第二換熱管路,且所述連接管路上設有控制閥,經(jīng)由所述控制閥的控制使得所述換熱裝置選擇性地僅連通第一換熱管路、僅連通第二換熱管路或同時連通兩換熱管路。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罐式集裝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裝置數(shù)量為兩個,兩換熱裝置均通過連接管路分別連接所述第一換熱管路和所述第二換熱管路,且所述連接管路上設有控制閥,經(jīng)由控制閥的控制使得兩換熱裝置均能夠選擇性地僅連通第一換熱管路、僅連通第二換熱管路或同時連通兩換熱管路。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集裝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換熱管路包括多根沿所述罐體縱向延伸的換熱管,各換熱管從罐體底部縱向中心線向罐體兩側間隔分布。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罐式集裝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管相對于所述罐體外表面拱起并焊接在所述罐體外表面,所述換熱管與所述罐體外表面合圍成供換熱媒介流通的通道。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集裝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換熱管路包括換熱盤管,所述換熱盤管的外形長度方向與所述罐體的縱向一致。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罐式集裝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盤管不高于所述罐體10%容積所對應的液位高度。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罐式集裝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罐體內(nèi)表面布置有至少兩橫向設置的支撐板,各支撐板沿著罐體縱向間隔分布,所述換熱盤管固定于所述支撐板上。
【文檔編號】B65D88/06GK204056800SQ201420452048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8月11日
【發(fā)明者】羅永欣, 魏曉東, 朱章全, 柳溪, 全黃河, 楊冰 申請人:南通中集罐式儲運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集安瑞科投資控股(深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