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旋轉(zhuǎn)給袋機開拉鏈袋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包裝機上的開拉鏈裝置,即為旋轉(zhuǎn)給袋式包裝機包裝拉鏈式包
裝袋的開拉鏈裝置。
背景技術:
拉鏈式包裝袋被廣泛應用于生活生產(chǎn)領域,最初,對這類拉鏈式包裝袋包裝時需 要采用人工的方式打開拉鏈袋,然后再將物料裝入包裝袋內(nèi),這樣的生產(chǎn)效率非常低下,后 來又發(fā)展到自動化的模式,即,先采用一個機構將拉鏈包裝袋打開,然后將物料裝入其中, 這樣的模式實現(xiàn)了自動化操作,但是,其問題非常突出,一是拉鏈袋不能被完全打開,而且 成功率相當?shù)?,不?0%,直接導致裝不進料的情況發(fā)生,二是即使勉強打開拉練包裝袋, 由于包裝袋底部未能充分打開,也會導致物料散落于地面上。 因此,有必要新開發(fā)一種開拉鏈裝置,在裝料之前能夠完全將拉鏈袋打開,又需要 在裝填物料時充分的打開拉鏈式包裝袋的底部,使物料能充分的落入包裝袋,實現(xiàn)高效率 全自動化拉鏈袋包裝。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原來拉鏈袋包裝機無法有效充分打開拉
鏈袋,導致生產(chǎn)效率低、浪費物料的問題,提供一種新的開拉鏈裝置,將其運用在包裝機上,
實現(xiàn)了快速、充分裝料,并大大提高生產(chǎn)效率。 本實用新型采用下列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種旋轉(zhuǎn)給袋機開拉鏈袋裝置,包括一旋轉(zhuǎn)盤, 一給袋機構、一開袋口機構,熱封 機構等。旋轉(zhuǎn)盤周圍均勻設置若干個爪子,給袋機構和開袋機構依次設置在旋轉(zhuǎn)盤邊緣位 置,沿旋轉(zhuǎn)盤的邊緣依次設置開鏈機構和開袋檢測機構,且給袋機構、開袋機構、開鏈機構 和開袋檢測機構對應旋轉(zhuǎn)盤上的爪子。 為了將拉鏈袋的下部也充分打開,確保準確裝料,所述的開袋檢測機構之后再設 置一開底袋機構。 所述的旋轉(zhuǎn)盤邊沿還設有開袋檢測片,開袋檢測片位于開袋檢測機構和開底袋機 構之間。 所述的給袋機構為,在旋轉(zhuǎn)盤的邊沿下方設置一給袋槽,給袋槽底部設置O型輸 送帶,O型輸送帶上表面和下表面各設置一鏈輪,二個鏈輪都通過鏈條與不同的驅(qū)動電機鏈 接,并設置與給袋槽對應的擺臂I,擺臂I與一凸輪I連接,同時在擺臂I的上方設置擺臂 II,擺臂II的運動低點與擺臂I的運動高點對應,設置一可左右擺動的擺臂III,擺臂III 也與一凸輪III連接,擺臂III的運動最右位置與擺臂II對應,并在旋轉(zhuǎn)盤的邊沿設置與 擺臂III同樣高度的爪子,擺臂1、擺臂II和擺臂III都分別設置二個真空吸盤。 所述的開袋口機構為, 一驅(qū)動氣缸I 一端連接一齒條I ,另一端連接齒條11 ,齒條I 和齒輪I嚙合,齒輪I還與齒條II嚙合,驅(qū)動氣缸I動作時,通過齒輪I與齒條1、齒條II嚙合,分別驅(qū)動齒條1、齒條II向相反方向運動,齒條1、齒條II上分別設置開袋氣管1、開 袋氣管II,開袋氣管I和開袋氣管II的端口分別設置一真空吸盤。 所述的開鏈機構為,在一橫臂上對稱設置左懸臂、右懸臂,左懸臂下端設置二左夾 頭,右懸臂下端設置二右夾頭,二左夾頭之間通過一左連接軸呈剪刀叉形式連接,其中一左 夾頭通過與一左夾持氣缸連接控制,二右夾頭之間通過一右連接軸呈剪刀叉式連接,其中 一右夾頭通過與一右夾持氣缸連接控制,左懸臂固定左齒條,右懸臂固定右齒條,左齒條、 右齒條都與同一齒輪II嚙合,左齒條與驅(qū)動氣缸II的一端連接,驅(qū)動氣缸II與右齒條固 定連接。驅(qū)動氣缸II動作時,分別驅(qū)動左齒條、右齒條相反方向運動。 所述的開底袋機構為,一驅(qū)動氣缸III 一端連接一齒條III,齒條III和齒輪III
嚙合,齒輪in與齒條iv嚙合,驅(qū)動氣缸in動作時,通過齒輪in與齒條ni、齒條iv嚙
合,分別驅(qū)動齒條III、齒條IV向相反方向運動,齒條III、齒條IV上分別設置三個開袋氣
管ni、開袋氣管iv,開袋氣管ni、開袋氣管iv的端口分別設置真空吸盤。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顯著,具體體現(xiàn)在一、在包裝機上設置開鏈機構和開袋檢
測機構,實采用多個步驟打開拉鏈袋,在裝料之前確保拉鏈袋被充分打開;二、各個機構之
間互相配合,有效協(xié)調(diào),運轉(zhuǎn)順暢,生產(chǎn)效率高。
56——開袋氣管III 57——開袋氣管IV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圖5所示, 一種旋轉(zhuǎn)給袋機開拉鏈袋裝置,包括一旋轉(zhuǎn)盤1, 一給袋機構2、 一開袋口機構3,旋轉(zhuǎn)盤1周圍均勻設置若干個爪子,給袋機構2和開袋機構3依次設置在 旋轉(zhuǎn)盤1邊緣位置,沿旋轉(zhuǎn)盤1的邊緣依次設置開鏈機構4和開袋檢測機構5,且給袋機構 2、開袋機構3、開鏈機構4和開袋檢測機構5對應旋轉(zhuǎn)盤1上的爪子。 為了將拉鏈袋6的下部也充分打開,確保準確裝料,所述的開袋檢測機構5之后再 設置一開底袋機構7。 所述的旋轉(zhuǎn)盤1邊沿還設有開袋檢測片8,開袋檢測片8位于開袋檢測機構5和開 底袋機構7之間。 所述的給袋機構2為,在旋轉(zhuǎn)盤1的邊沿下方設置一給袋槽21,給袋槽21底部設 置0型輸送帶,O型輸送帶上表面和下表面各設置一鏈輪,二個鏈輪都通過鏈條與不同的驅(qū) 動電機22、22—鏈接,并設置與給袋槽21對應的擺臂I 23,擺臂I 23與一凸輪I連接,同 時在擺臂I 23的上方設置擺臂1125,擺臂1125的運動低點與擺臂I 23的運動高點對應, 設置一可左右擺動的擺臂11126,擺臂III26也與一凸輪III27連接,擺臂III26的運動最 右位置與擺臂II 25對應,并在旋轉(zhuǎn)盤1的邊沿設置與擺臂III26同樣高度的爪子,擺臂I 23、擺臂1125和擺臂III26都分別設置二個真空吸盤。 所述的開袋口機構3為,一驅(qū)動氣缸I 31—端連接一齒條I 32,齒條I 32和齒輪 I 33嚙合,齒輪I 33還與齒條I1 34嚙合,驅(qū)動氣缸I 31動作時,通過齒輪I 33與齒條I 32、齒條11 34嚙合,分別驅(qū)動齒條I 32、齒條11 34向相反方向運動,齒條I 32、齒條II 34上分別設置開袋氣管I 35、開袋氣管II36,開袋氣管I 35和開袋氣管II36的端口分別
設置一真空吸盤。 所述的開鏈機構4為,在一橫臂41上對稱設置左懸臂42、右懸臂43,左懸臂42下 端設置二左夾頭44、44—,右懸臂43下端設置二右夾頭45、45— , 二左夾頭44之間通過一左 連接軸呈剪刀叉形式連接,其中一左夾頭44通過與一左夾持氣缸46連接控制,二右夾頭45 之間通過一右連接軸呈剪刀叉式連接,其中一右夾頭45通過與一右夾持氣缸47連接控制, 左懸臂42固定左齒條,右懸臂43固定右齒條,左齒條、右齒條都與同一齒輪I1嚙合,齒輪 II與驅(qū)動氣缸II 48的一端連接,驅(qū)動氣缸I1 48與其中一左齒條或右齒輪固定連接。 所述的開底袋機構5為,一驅(qū)動氣缸II152 —端連接一齒條11153,齒條II153和 齒輪II154嚙合,齒輪II154與齒條IV55嚙合,驅(qū)動氣缸II152動作時,通過齒輪III54與 齒條11153、齒條IV53嚙合,分別驅(qū)動齒條11153、齒條IV55向相反方向運動,齒條11153、 齒條IV55上分別設置三個開袋氣管11156、開袋氣管IV57,開袋氣管11156、開袋氣管IV57 的端口分別設置真空吸盤。 如圖l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先由給袋機構2將預先制好的拉鏈袋6提送 至旋轉(zhuǎn)盤1的爪子中,旋轉(zhuǎn)盤1將抓取的拉鏈袋6旋轉(zhuǎn)至②的工位時,開袋口機構3通過真 空吸盤吸開拉鏈袋6的開口 ,然后旋轉(zhuǎn)至開鏈機構4,開鏈機構4立即插入拉鏈袋6袋口將 兩邊夾住后,旋轉(zhuǎn)盤1旋轉(zhuǎn),開鏈機構4隨旋轉(zhuǎn)盤1旋轉(zhuǎn)36度角的同時將拉鏈袋6的拉鏈 打開,拉鏈袋6轉(zhuǎn)旋至③工位時,開袋檢測機構5將開袋檢測片8插入拉鏈袋6檢測拉鏈是否打開,控制物料是否下料,確保開袋不成功,④工位不能下料,在④工位的下料下方的開 底袋機構7確保自立袋的底部能夠打開,更充分地打開拉鏈袋6,使其有充足的容積能夠裝 料。 給袋機構2的工作過程為如圖2所示,將拉鏈袋6以前后相疊的形式放置于給袋 槽21中,驅(qū)動電機22、22—通過0型帶搓動拉鏈袋6—個接一個往前運動,如圖2中的A軌 跡所示,擺臂I 23在凸輪I的驅(qū)動下上下擺動的同時通過真空吸盤吸住拉鏈袋6弧形運動 至軌跡的最高位置,擺臂II 25在凸輪(未示出)的作用下剛好運動至軌跡的最低位置,擺 臂II 25的真空吸盤吸住拉鏈袋6,擺臂I 23的真空吸盤同時斷開,如圖2中的B軌跡所 示,擺臂II 25隨后帶著拉鏈袋6運動至最高位置,擺臂III26向右運動至最右邊后夾緊拉 鏈袋6,擺臂II 25的真空吸盤斷開,擺臂III26攜帶拉鏈袋6向左運動,主機的爪子打開, 擺臂III26將拉鏈袋6送至爪子開口處,擺臂III26上的真空吸盤松開,主機夾緊拉鏈袋6, 給袋完畢。 如圖3所示,開袋口機構3打開拉鏈袋6的工作過程為驅(qū)動氣缸I 31前后移動, 從而驅(qū)動齒條I 32前后移動,齒條I 32驅(qū)動齒輪I 33前后轉(zhuǎn)動,齒輪I 33帶動齒條I1 前后移動,這樣實現(xiàn)對拉鏈袋6的打開操作。 如圖4所示,開袋機構將拉鏈袋6吸開,吸開的原理和過程與圖3中的打開過程相 同,只是在圖3基礎上增加一個夾持的功能和插入的功能,夾持功能是通過左夾持氣缸46 和右夾持氣缸47對剪刀叉結構的左夾頭44、44—和右夾頭45、45—實現(xiàn)的,驅(qū)動氣缸II 48 則驅(qū)動左懸臂42和右懸臂43上下移動,從而實現(xiàn)插入拉鏈袋的操作。如圖5所示,開底袋 機構5的操作過程與開袋口機構3的原理相同,即通過驅(qū)動氣缸52驅(qū)動齒條III53和齒條 IV往復移動,從而實現(xiàn)開袋氣管11156、開袋氣管IV57的夾持和松開操作。
權利要求一種旋轉(zhuǎn)給袋機開拉鏈袋裝置,包括一旋轉(zhuǎn)盤,一給袋機構、一開袋口機構,旋轉(zhuǎn)盤周圍均勻設置若干個爪子,給袋機構和開袋機構依次設置在旋轉(zhuǎn)盤邊緣位置,其特征在于沿旋轉(zhuǎn)盤的邊緣依次設置開鏈機構和開袋檢測機構,且給袋機構、開袋機構、開鏈機構和開袋檢測機構對應旋轉(zhuǎn)盤上的爪子。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zhuǎn)給袋機開拉鏈袋裝置,特征在于所述的開袋檢測機構 之后再設置一開底袋機構。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轉(zhuǎn)給袋機開拉鏈袋裝置,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轉(zhuǎn)盤邊 沿還設有開袋檢測片,開袋檢測片位于開袋檢測機構和開底袋機構之間。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轉(zhuǎn)給袋機開拉鏈袋裝置,特征在于所述的給袋機構 為,在旋轉(zhuǎn)盤的邊沿下方設置一給袋槽,給袋槽底部設置0型輸送帶,0型輸送帶上表面和 下表面各設置一鏈輪,二個鏈輪都通過鏈條與不同的驅(qū)動電機鏈接,并設置與給袋槽對應 的擺臂I,擺臂I與一凸輪I連接,同時在擺臂I的上方設置擺臂II,擺臂II的運動低點與 擺臂I的運動高點對應,設置一可左右擺動的擺臂III,擺臂III也與一凸輪III連接,擺臂 III的運動最右位置與擺臂II對應,并在旋轉(zhuǎn)盤的邊沿設置與擺臂III同樣高度的爪子,擺 臂1、擺臂II和擺臂III都分別設置二個真空吸盤。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轉(zhuǎn)給袋機開拉鏈袋裝置,特征在于所述的開袋口機 構為, 一驅(qū)動氣缸I 一端連接一齒條I,齒條I和齒輪I嚙合,齒輪I還與齒條II嚙合,驅(qū)動 氣缸I動作時,通過齒輪I與齒條1、齒條II嚙合,分別驅(qū)動齒條1、齒條II向相反方向運 動,齒條1、齒條II上分別設置開袋氣管I開袋氣管II,開袋氣管I和開袋氣管II的端口 分別設置一真空吸盤。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轉(zhuǎn)給袋機開拉鏈袋裝置,特征在于所述的開鏈機構 為,在一橫臂上對稱設置左懸臂、右懸臂,左懸臂下端設置二左夾頭,右懸臂下端設置二右 夾頭,二左夾頭之間通過一左連接軸呈剪刀叉形式連接,其中一左夾頭通過與一左夾持氣 缸連接控制,二右夾頭之間通過一右連接軸呈剪刀叉式連接,其中一右夾頭通過與一右夾持氣缸連接控制,左懸臂固定左齒條,右懸臂固定右齒條,左齒條、右齒條都與同一齒輪n嚙合,齒輪II與驅(qū)動氣缸II的一端連接,驅(qū)動氣缸II與其中一左齒條或右齒輪固定連接。
7.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旋轉(zhuǎn)給袋機開拉鏈袋裝置,特征在于所述的開底袋機構為, 一驅(qū)動氣缸III 一端連接一齒條III,齒條III和齒輪III嚙合,齒輪III與齒條IV嚙合,驅(qū)動氣缸in動作時,通過齒輪in與齒條ni、齒條iv嚙合,分別驅(qū)動齒條ni、齒條iv向 相反方向運動,齒條ni、齒條iv上分別設置三個開袋氣管ni、開袋氣管iv,開袋氣管in 開、袋氣管iv的端口分別設置真空吸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旋轉(zhuǎn)給袋機開拉鏈袋裝置,包括一旋轉(zhuǎn)盤,一給袋機構、一開袋口機構,旋轉(zhuǎn)盤周圍均勻設置若干個爪子,給袋機構和開袋機構依次設置在旋轉(zhuǎn)盤邊緣位置,其特征在于沿旋轉(zhuǎn)盤的邊緣依次設置開鏈機構和開袋檢測機構,且給袋機構、開袋機構、開鏈機構和開袋檢測機構對應旋轉(zhuǎn)盤上的爪子。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體現(xiàn)在一、在包裝機上設置開鏈機構和開袋檢測機構,實采用多個步驟打開拉鏈袋,在裝料之前確保拉鏈袋被充分打開;二、各個機構之間互相配合,有效協(xié)調(diào),運轉(zhuǎn)順暢,生產(chǎn)效率高。
文檔編號B65B57/02GK201484698SQ200920208669
公開日2010年5月26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8月31日
發(fā)明者唐偉平, 徐宏, 黃松, 黃松和 申請人:上海松川遠億機械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