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供紙裝置以及圖像形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復印機以及打印機中的供紙裝置以及具有這種供紙裝置的圖像形成裝置。
背景技術:
在傳統(tǒng)的復印機,打印機以及傳真機等圖像形成裝置中,設置有已知的將疊置在供紙盤上的紙一張一張地搬送的供紙裝置。這種供紙裝置具有與紙的搬送方向同向旋轉(zhuǎn)的供紙棍,以及與該供紙棍(加壓時)相接成為一對的并且通過轉(zhuǎn)矩限制器使其以與紙張的搬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被驅(qū)動的分離棍。這就使所謂的摩擦分離棍方式(以下稱FRR方式)的供紙裝置。
圖6是已知的摩擦分離棍方式的供紙裝置的概略示意圖。該供紙裝置是從復印機、打印機以及傳真機的供紙盤上將紙張一張一張地搬送,并具有與紙張的搬送方向同向旋轉(zhuǎn)的供紙棍2以及與該供紙棍(加壓時)相接成為一對并且通過轉(zhuǎn)矩限制器與紙張的搬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被驅(qū)動的分離棍3。在疊置復數(shù)枚的紙張(以下稱為紙束)的底板9上加有向上的力而使其產(chǎn)生向上運動的趨勢,因此紙束的上面與拾取棍4相接觸。
在FRR方式的供紙裝置中,通常是通過以齒輪與供紙棍2相接的拾取棍4的旋轉(zhuǎn)來拾取最上面的紙張的。接著,在搬送方向下游的供紙棍2將紙張進一步搬送。當紙張到達在搬送方向的更下游設置的夾持棍5時,拾取棍4從紙面上離開一定的間隙。在紙的后端越過供紙棍2的夾持部之前,停止對供紙棍2的驅(qū)動。這是由于如果供紙棍2總是處于被驅(qū)動的狀態(tài),后一張紙就會連續(xù)被搬送,從而對圖像的形成造成障礙。
供紙棍2具有一方向離合器,所以即使是停止驅(qū)動,供紙棍2的軸停止旋轉(zhuǎn),但伴隨著由于夾持棍5的夾持而繼續(xù)被搬送的紙的移動,供紙棍2也會與紙的搬送方向同向從動旋轉(zhuǎn)。
其后一張紙的搬運時機,是以在夾持棍5的下游設置的檢測手段6檢測到前一張搬送紙的前端為起始點,開始驅(qū)動拾取棍4以及供紙棍2,以便使后一張紙不與前一張紙出現(xiàn)追尾,滿足所定的打印速度,并達成紙的動作的安定(滑動率小)。
發(fā)明的內(nèi)容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近年來的復印機以及打印機,為了獲得高的圖像質(zhì)量,有降低在圖像形成時的供紙的速度的傾向。但是,由于同時又要求打印速度的高速化,所以就出現(xiàn)了通過在供紙部使送紙的間距變小,從而得到在低速送紙的情況下而盡可能提高打印速度的想法。
另外,在上述的FRR方式中,由于紙的分離性能高,即使紙的前端位置與供紙棍2的位置關系不是那么精確,也不太會影響分離功能,所以,不那么需要在提高位置精度上花太多的成本。由此使用前端載紙盤(front-loading)的供紙方式就成了近年的主流。
但是,在FRR方式中,由于供紙盤側(cè)壁7、紙導向板8以及紙張變少時的底板的上升而造成的前端退避,有必要將從供紙盤1上疊置的紙的前端到供紙棍2的距離設定在15mm至30mm的程度。因此,由于與前一張紙10的摩擦而帶出的后一張紙11的前端,有時會在后一張搬送紙開始搬送時,已經(jīng)到達了供紙棍2,由此,紙的開始的位置變的不一致。
因此,后一張紙開始搬送的時機就必須設定在從供紙棍2的位置開始的這張紙要不與前一張紙的后端追尾的時機。此外,大約30mm的紙間距也太大,這也就成了阻礙打印速度提高的原因。
對此,雖然也可以使用以下手段,即在供紙棍2的下游設置前端檢測手段12,在到達前端檢測手段12之前,進行高速度搬送,在檢測到紙的前端時,停止搬送,確定紙的開始位置。但是為了要補上搬送停止而造成的時間的損失,需要相當大的增速。由此,供紙棍2以及夾持棍5的驅(qū)動馬達都需要相當大型的步進馬達,從而增加了成本。
另外,供紙棍2以及夾持棍5用同一馬達進行驅(qū)動時,在供紙棍部有必要使用電磁離合器,但是,由于離合器的開·閉要比通常的情況多,這會使離合器的壽命變短,從而使裝置缺乏可信性。
本發(fā)明就是考慮上述的情況而產(chǎn)生的。即提供一種并不破壞FRR方式的位置精度允許度等的設計優(yōu)點,在保持可信性的同時,以低的供紙速度實現(xiàn)打印速度的高速化的供紙裝置,以及具備這種供紙裝置的圖像形成裝置。
此外,本發(fā)明目的是,提供一種在不破壞FRR方式的位置精度允許度等的優(yōu)點的前提下,提高設計的自由度以及可信性,實現(xiàn)在即使在低供紙速度下也能進行高速打印的供紙裝置。
解決發(fā)明的課題的手段提供一種供紙裝置,該裝置具有從疊置在底板上的紙束中拾取最上面的紙的拾取棍以及分離供紙部,該分離供紙部包括將拾取的紙進行搬送的供紙棍;當復數(shù)張紙被拾取時阻止從第2張以后的紙的搬送的,與所述供紙棍相接的分離部件;其特征在于從疊置的紙束到分離供紙部之間,設置有檢測紙的檢測手段,在對紙進行連續(xù)搬送,且當搬送的紙張離開分離送紙部時,所述檢測手段檢測到“無紙”的場合,不停止對拾取棍的驅(qū)動而進行后一張搬送紙的拾取。
另外,在本發(fā)明中,在所定時間內(nèi)檢測不到后一張搬送紙的前端時,停止驅(qū)動,進行“紙已用完”的顯示。
此外,在本發(fā)明中,設置紙張剩余量檢測機構,只有在該機構檢測到紙張剩余量為最少,且在所定時間內(nèi)檢測不到后一張搬送紙的前端時,才停止驅(qū)動,進行“紙已用完”的顯示。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供紙裝置,該裝置被稱為摩擦分離棍方式供紙裝置,具有從疊置在底板上的紙束中拾取紙的拾取棍以及分離供紙部,該分離供紙部包括將拾取的紙進行搬送的供紙棍;當復數(shù)張紙被拾取時阻止從第2張以后的紙的搬送的在加壓下可與所述供紙棍相接的分離棍;
其特征在于,從疊置的紙束的前端到分離供紙部之間,設置有可以檢測被搬送的紙的檢測手段,在紙被連續(xù)搬送,且搬送的紙張的后端越過分離供紙部時,所述檢測手段檢測到“無紙”的場合,不停止供紙的驅(qū)動而進行后一張搬送紙的拾取,如所述檢測手段檢測出“有紙”時,停止所述供紙驅(qū)動,準備下一張紙的搬送。
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上述任一種供紙裝置。
本發(fā)明的效果根據(jù)本發(fā)明,在FRR供紙方式中,從疊置的紙束到分離供紙部之間,設置有可以檢測到紙的檢測手段,當搬送的紙張的后端離開分離供紙部,所述檢測手段檢測到無紙時,不停止拾取棍的驅(qū)動而進行后一張紙的拾取。由此,提供一種對現(xiàn)存的結(jié)構稍加改變的而達到不停止搬送,并減低紙張間距的不一致。即在不破壞FRR方式的位置精度容許度等的優(yōu)點的情況下,維持可信性,實現(xiàn)低供紙速度而高速打印。由于沒有提高供紙速度的必要,所以沒有必要使用步進馬達。從而避免了成本的大幅度提高。
附圖的說明以下參照
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在附圖中,與先有技術相同的部分,使用共通的符號來進行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供紙裝置的實施方式的概略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供紙裝置的動作流程圖。該圖因無法繪制在1頁紙上,所以分成2部分分別繪制在2頁紙上,并將其分別作為圖2A及圖2B。
圖3是當拾取棍接觸紙面的時間即使超過所定時間T5時,前端檢測手段也檢測不到紙張的場合的動作流程圖。該圖因無法繪制在1頁紙上,所以分成2部分分別繪制在2頁紙上,并將其分別作為圖3A及圖3B。
圖4是具備檢測底板上升角度的檢測機構的本發(fā)明的供紙裝置的實施方式的概略圖。
圖5是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供紙裝置的動作流程圖。該圖因無法繪制在1頁紙上,所以分成2部分分別繪制在2頁紙上,并將其分別作為圖5A及圖5B。
圖6是作為先有技術的摩擦分離棍方式的供紙裝置的概略圖。
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圖1是本發(fā)明的供紙裝置的實施方式的概略示意圖。圖1中大略的結(jié)構與圖6的先有技術例相似,在此省略重復的說明。圖1的供紙裝置將圖6的先有技術例的在供紙棍2與夾持棍5之間設置的前端檢測手段12改設在疊置在底板上的紙束P的前端到供紙棍2的夾持部之間。
以下就動作加以說明。拾取棍4拾取的紙張被搬送到分離搬送部,該分離搬送部由與紙的搬送方向同向旋轉(zhuǎn)的供紙棍2以及與該供紙棍以加壓相接成對并通過轉(zhuǎn)矩限制器(圖中沒有表示)與搬送方向相反的方向驅(qū)動的分離棍(分離部件)3所構成。僅搬送最上面的一張紙。
由分離搬送部搬送的紙10,通過在下游設置的夾持棍5,紙檢測手段6檢測到紙的前端。控制手段(圖中未表示)通過處理由紙檢測手段6檢測的紙的前端檢測信息以及預先設定的紙的尺寸信息進行控制,使供紙棍的驅(qū)動在紙的后端越過供紙棍2的夾持部的時間T1前停止。
此外,拾取棍4,在從紙的前端通過夾持棍5的夾持部到該紙的后端通過拾取棍4與該紙相接處的時間T2的時間內(nèi),從紙面離開。
在供紙棍2上設有一方向離合器,因此即使驅(qū)動停止,供紙棍2的軸停止旋轉(zhuǎn)后,但伴隨著夾持棍5搬送的紙,供紙棍2也會朝著紙的搬送方向進行從動旋轉(zhuǎn)。夾持棍5搬送的紙10在定位棍(圖中未表示)處進行位置調(diào)整后,經(jīng)過圖像制作部以及定影部被排出圖像形成裝置。
以下,對打印2張以上的情況加以說明。第一張紙的搬送與上述同樣。后一張紙的搬送開始的時機是,在夾持棍5的下游所設置的紙檢測手段6檢測到前一張搬送紙的前端為始點,由此使紙的運動變得安定(滑動率變低)。這樣一來,就不會產(chǎn)生對前一張紙的追尾,并且滿足所定的打印速度。在這一時機,開始驅(qū)動拾取棍4以及供紙棍2。這一技術思想與先有技術相同。
下面說明后一張搬送紙不對前一張搬送紙追尾的時機。如在搬送路上的紙檢測手段不能夠檢測出紙的間隔,則就不能確定是否追尾。因此就有必要留有紙的間隙。反射性傳感器的情況為大約8mm。此外,在定位棍處,紙會發(fā)生彎曲從而使紙的前端碰到棍以對紙的歪斜加以補正。因此,當紙的后端從在定位棍上游的搬送棍中出來后,被拉伸展平,從而使紙的間距縮短,縮短的量為大約為2-6mm。
此外,由于供紙開始時的紙的前端不超過供紙棍2的夾持部,所以該夾持部就成了供紙開始時的最下游的位置。因此,前一張搬送紙的后端通過供紙棍的夾持部后為了進行檢測所必須的紙的間隙加上紙展平時的縮短的距離,搬送這一距離的時間就是后一張紙不對前一張紙的后端追尾的時間。
實際上,在這些之外,由于考慮前搬送紙10與后搬送紙11的滑動的差,所以還要加上若干預備距離。在本實施例中,是在前一張紙的后端通過供紙棍2的夾持部后,再搬送15mm的時點(T3)。
在這個時點進行后一張紙的搬送的場合,如果是先有技術的結(jié)構的話,由于紙的開始位置會從0至30mm的范圍內(nèi)參差不齊,所以打印速度就變成了對應于下述的速度,即加上上述的15mm的距離的而成的45mm總間隔再加上在定位部停止的時間t。與此相對應,在本實施方式中,前端探測手段13的位置設定在從疊置的紙束的前端到供紙棍2的夾持部之間。具體地說,設置在供紙棍2的夾持部的前面12mm處。
作為動作,在前一張搬送紙的后端剛通過前端檢測手段13的時間T4,后一張送紙的前端由于摩擦被連帶而出,從而前端檢測手段13檢測為“有紙”的場合,供紙棍2的驅(qū)動在后端通過前停止。在上述所定時間T3,后一張紙的搬送開始。
相反,當在前一張搬送紙的后端在剛通過前端檢測手段13的時間T4,前端檢測手段13檢測為“無紙”時,供紙棍2的驅(qū)動不停止,并使拾取棍與紙束相接。
實施例1圖2(圖2A及2B)是說明上述的本發(fā)明的第一個實施例的供紙裝置的動作流程的流程圖。如上所述,驅(qū)動開始(S1),供紙棍2的驅(qū)動也在“開”的位置(S2)。這樣一來,拾取棍4與最上面的紙相接(S3),被拾取的紙被分離搬送部2、3搬送,通過在下游設置的夾持棍5,紙檢測手段6檢測出紙的前端。
紙檢測手段6一檢測到紙的前端(S4),判斷所定時間T2是否已過(S5),在所定時間已過的場合,拾取棍4離開紙束一定的間隙(S6)。接著,判斷所定的時間T4達到與否(S7),如是“是”,則由前端檢測手段13判斷有紙與否(S8)。如無紙,判斷打印的張數(shù)終了與否(S9),如終了,停止驅(qū)動(S14)。如步驟(S8)判斷有紙,則判斷是否是所定時間T1(S10),如是“是”,使供紙棍2停止被驅(qū)動(S11)。然后判斷打印的張數(shù)終了與否(S12),如終了,停止驅(qū)動(S14)。如沒有終了,則判斷是否是所定時間T3(S13),如是“是”,則返回驅(qū)動供紙棍2的步驟(S2)。
通過這樣進行,前端檢測手段13檢測為“有紙”時,則打印速度變?yōu)榕c最大27mm(15mm+12mm)的紙間隔再加上定位部的停止時間t相對應的打印速度。
檢測為“無紙”時,最大的打印速度則為對應于(即使最小)也有12mm的紙間隔再加上拾取棍4的響應時間T以及定位部的停止時間t的打印速度。最小的打印速度是對應于最大間距即與從紙的疊置位置到供紙棍的夾持部之間的30mm的紙間隔再加上拾取棍4的回答時間T以及定位部的停止時間t的打印速度。
如將拾取棍4的響應時間T設定為搬送3mm的時間,兩張紙距離不小于15mm的最小間隔,這時的打印速度是與33mm的紙間隔加上定位部的停止時間t的紙間隔相對應的打印速度。因此,與先有技術的裝置的結(jié)構相比,紙間的距離短了12mm。在本實施例中,沒有必要增加供紙速度,所以驅(qū)動馬達可以用通常的定速馬達即可。另外,后一張搬送紙的帶出在紙間的摩擦系數(shù)很不均勻的粗劣的紙束的場合頻繁發(fā)生,但是在通常的紙束的情況下很罕見。因此,供紙棍2的驅(qū)動的開閉的次數(shù)變少。這樣一來,在供紙棍2以及夾持棍5兼用驅(qū)動,在供紙棍部使用電磁離合器的情況下,可減輕離合器的壽命降低。因此可以提高系統(tǒng)的可信性。
在本實施例中,將FRR的供紙方式作為了例子,但是,不讓分離棍逆向驅(qū)動,僅阻止第2張以后的紙張的摩擦分離棍方式中,本實施例也是有效的。
在上述結(jié)構中,在搬送紙的后端剛好通過前端檢測手段13后的時間T4,前端檢測手段13檢測到“無紙”時,從使拾取棍4與紙面開始相接到所定時間T5經(jīng)過后,前端檢測手段13檢測不到紙的場合,停止驅(qū)動,拾取棍4從紙面離開,使表示部(圖中未表示)出現(xiàn)“無紙”的顯示。
圖3(圖3A以及3B)是說明從使拾取棍4與紙面相接開始到所定時間T5經(jīng)過后,前端檢測手段也檢測不到紙的前端的場合的動作流程圖。在圖3的流程中,動作步驟S1至S14與圖2相同,在此省略其說明。在步驟(S9)如打印的張數(shù)還未終了時,使拾取棍4與紙面相接(S15),判斷是否是所定時間T5(S16)。如是所定時間T5,前端檢測手段13判斷是否有紙(S17),如判斷為“無紙”,則表示出“紙張已用完”(S18)。
圖4是表示具備檢測底板的上升角度的檢測機構的(結(jié)構與圖1相同的)本發(fā)明的供紙裝置的實施例的概略圖。如圖4所示,供紙裝置具有用上升角度檢測傳感器(例如光傳感器)14至16檢測出底板9的上升角度,從而分數(shù)階段(本實施例分為3階段)檢測出紙張的剩余量的檢測機構。
在搬送紙后端剛要通過供紙棍2的夾持部時,前端檢測手段13檢測到無紙的場合,從使拾取棍4與紙面接觸起,經(jīng)過所定的時間后,前端檢測手段6也不能檢測到紙的場合,停止驅(qū)動,使拾取棍4從紙面上離開一定的距離。此時,用上升角度檢測傳感器檢測到紙的剩余量為最小檢測量時,在表示部表示出“紙張已用完”。如果,紙張剩余量不是最小檢測量時,則在表示部表示“卡紙”。
在所定時間內(nèi)檢測不到后一張搬送紙的前端的場合,停止驅(qū)動,并表示為“紙已用完”。由此,可以省略傳統(tǒng)構造的紙剩余量的檢測機構,從而降低成本。在有紙剩余量檢測機構的供紙裝置中,只有在檢測到紙張的殘余量為最小時,后一張搬送紙的前端在所定的時間內(nèi)檢測不到的場合,才停止驅(qū)動,表示為“已無紙”。由此可進行更高精度的紙張用完的檢測,從而防止由于前一張卡紙的未處理而造成的新的卡紙的發(fā)生。
實施例2圖5(圖5A以及圖5B)是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供紙裝置的動作流程圖?;緲嫵膳c圖1表示的相似,在此省略重復的說明。
如上所述,在先有技術的結(jié)構中,紙的開始位置是從0至30mm之間,而且不統(tǒng)一,因此,作為打印的速度,是對應于30mm上加上15mm(即45mm的紙間隔)再加上定位部的停止時間t的速度。
在本實施例中,供紙棍的夾持部的Xmm的前面設置有前端檢測手段13?!癤”的值將在后面敘述。
以下說明本實施例的動作。在前一張搬送紙的后端剛通過前端檢測手段13后的T4時,如果后一張搬送紙由于摩擦被夾帶而出,從而使前端檢測手段13檢測出“有紙”的場合,在后端剛要通過夾持部T1處,停止供紙棍的驅(qū)動,在上述所定時機T3處,開始后一張紙的搬送。
相反,在前一張搬送紙的后端在剛通過前端檢測手段后T4,前端檢測手段檢測到“無紙”的場合,不停止供紙棍的驅(qū)動而使拾取棍與紙面相接。該前端檢測手段13檢測到后一張搬送紙的前端時,停止驅(qū)動供紙棍。此時,使拾取棍原封不動的接在紙面上,在前一張搬送紙的后端越過供紙棍夾持部后,經(jīng)過T3后,開始后一張紙的搬送。
下面說明圖5(5A以及5B)的流程。其中動作步驟S1至S14與圖2相同,省略其說明。在圖5中,在步驟(S9),要打印的張數(shù)沒終了的話,拾取棍4與紙相接(S15),前端檢測手段13判斷是否有紙(S16),如有紙,則判斷是否是T3(S17),如不是所定時間,則返回步驟(S4);如是所定時間T3,則停止驅(qū)動供紙棍2(S18)。然后,判斷是否是所定時間T3(S19),如是所定時間T3,則開始驅(qū)動供紙棍(S20),返回步驟(S4)。
通過進行上述這樣的動作,在檢測到“無紙”的場合,打印速度就成為與最少(Xmm+15mm)的紙間隔加上在定位部的停止時間t相對應的打印速度。這與檢測到有紙時的最大紙間隔相同。
在前端檢測手段13檢測到后一張搬送紙前端比上述T3時間晚的場合,供紙棍的驅(qū)動不停止,繼續(xù)進行紙的搬送。此時的打印速度是對應于(最大為)從紙疊置位置到供紙棍的夾持部之間的30mm的紙間隔再加上拾取棍的響應時間T以及在位置調(diào)整部的停止時間t的打印速度。
在實施例1中,X=12mm時,將拾取棍4的響應時間T設定為搬送3mm所需時間,則不低于15mm的最小設定。但是,因為前端載紙供紙盤的壁面等是前端檢測的障礙,由此會出現(xiàn)必須使X低于12mm以下的情況,以及有可能出現(xiàn)拾取棍的響應時間不一致的情況。因而有可能出現(xiàn)低于最小紙間距的情況。在本實施例中,即使處于這種情況下,只要不出現(xiàn)X=0的情況,至少不會出現(xiàn)比最小紙間距小的情況。
在本實施例中,由于沒有必要增加供紙的速度,所以驅(qū)動馬達使用通常的定速馬達即可。
此外,供紙棍2的驅(qū)動開與關的次數(shù)與傳統(tǒng)的機器差不多。與傳統(tǒng)機器相比,由于可以使最大紙間距變小,并可以對應各種各樣的設計參數(shù),形成安定的紙間距,所以可以提高設計的自由度以及系統(tǒng)的可信性。
在實施例2中,以FRR方式為例進行了說明。本實施例在不使分離棍逆轉(zhuǎn),而只阻止第2張以下的紙張搬送的摩擦分離棍方式中也是有效的。
具有實施例1或2的結(jié)構的供紙裝置可應用于復印機,打印機,傳真機等的圖像形成裝置以及印刷裝置。
權利要求
1.一種供紙裝置,其中具有從疊置在底板上的紙束中拾取最上面的紙的拾取棍以及分離供紙部;該分離供紙部包括將拾取的紙進行搬送的供紙棍以及與所述供紙棍相接的分離部件;其特征在于從疊置的紙束到分離供紙部之間,設置有可以檢測到紙的檢測手段;在連續(xù)搬送紙時,被搬送的紙張離開分離送紙部,并且所述檢測手段檢測到“無紙”的場合,不停止拾取棍的驅(qū)動而進行后一張搬送紙的拾取。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供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手段在所定時間內(nèi)檢測不到后一張搬送紙的前端時,停止驅(qū)動,進行“已無紙”的顯示。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供紙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設置紙張剩余量檢測機構,只有在該機構檢測到紙張剩余量為最少,且下一張搬送紙的前端在所定的時間內(nèi)檢測不到時,才停止驅(qū)動,進行“已無紙”的顯示。
4.一種供紙裝置,該供紙裝置是摩擦分離棍方式供紙裝置,其中具有從疊置在底板上的紙束中拾取紙張的拾取棍以及分離供紙部;該分離供紙部包括將拾取的紙進行搬送的供紙棍以及當復數(shù)張紙被拾取時,阻止從第2張以后的紙的搬送的可通過加壓與所述供紙棍相接的分離棍,其特征在于其中從疊置的紙的前端到分離供紙部之間,設置有可以檢測到搬送紙的檢測手段,在連續(xù)供紙,被搬送的紙張的后端通過分離供紙部時,所述檢測手段檢測到“無紙”的場合,不停止供紙的驅(qū)動而進行后一張搬送紙的拾取,當所述檢測手段檢測出紙張時,停止所述供紙驅(qū)動,準備進行下一張紙的搬送。
5.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權利要求1至4的任一項所述的供紙裝置。
全文摘要
提供一種供紙裝置以及使用這種供紙裝置的圖像形成裝置。該供紙裝置并不破壞FRR方式的位置精度容許度等的設計優(yōu)點而且可使所述圖像形成裝置可在低速供紙下實現(xiàn)高速打印。所述供紙裝置具有從疊置的紙束P中拾取紙的拾取棍4以及分離供紙部,該供紙部具有將拾取的紙進行搬送的供紙棍2以及當復數(shù)張紙被拾取時,阻止從第2張以后的紙的搬送的與所述供紙棍2相接的分離部件3,其特征在于其中從疊置的紙束P到分離供紙部之間,設置有可以檢測到紙的檢測手段13,在連續(xù)供紙,被搬送的紙張的后端越過分離供紙部時,所述檢測手段13檢測到無紙時,不停止拾取棍4的驅(qū)動而進行后一張搬送紙11的拾取,當所述檢測手段13檢測出紙張時,停止拾取棍4的驅(qū)動,準備進行下一張紙的搬送。
文檔編號B65H7/04GK1833972SQ20061006480
公開日2006年9月20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3月16日
發(fā)明者久住正 申請人:株式會社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