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功能簸箕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日常清潔用品,具體涉及一種既帶簸箕功能,又帶垃圾筒功能的簸箕、垃圾筒組合用具。
背景技術:
家庭和辦公樓室內地面清潔時,簸箕、掃帚、垃圾筒是均是配套使用的必不可少的清潔用具。其中簸箕主要起收集臟物的作用,而垃圾筒主要是作為容納盛放垃圾的容器使用,一般來說,人們是將地面的臟物掃入簸箕中,再轉倒于垃圾筒中。
簸箕和垃圾筒有各種式樣,有鐵皮制、塑制、木制的等等,有帶蓋的,有帶長把的;但是,這些簸箕和垃圾筒各為獨立體,簸箕只能暫時收集臟物,在端簸箕走時,其臟物易掉出,而垃圾筒只是一筒狀容器,雖能盛放很多垃圾,但不帶簸箕功能。因此,設計人員有意將簸箕與垃圾筒組合起來,如中國專利公告于1990年10月31日公開的,專利號為90211005.5,名稱為《多用垃圾筒》的實用新型專利,該專利公開了一種將簸箕作為蓋體蓋于敞口垃圾筒身上的方案,使垃圾筒即具有一蓋體,使內裝垃圾不外露,并且該蓋打開取下時可當簸箕使用;上述專利雖將簸箕和垃圾筒在結構上組合成了一體,結構也較巧妙,但是,仍具有以下缺點1、受結構限制,簸箕上不可帶有長把手,使用簸簸時需彎腰,很不便;2、用掃帚將垃圾清掃入簸箕中后,然后需要提起簸箕向垃圾筒中傾倒,此過程較麻煩,并且,在此過程中,簸箕中的垃圾特別灰塵會風揚起來,對室內環(huán)境造成二次污染。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多功能簸箕組,目的是將簸箕與垃圾筒不僅在結構上,還在使用功能上更合理地結合起來,以進一步加強使用的方便性和衛(wèi)生性。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功能簸箕組,主要由一手把和一箱體構成,手把連接于箱體上,所述箱體的前部為簸箕單元,該簸箕單元以箱體的前部作為簸箕基體,簸箕基體前部設簸箕口,簸箕口上設有簸箕蓋,簸箕蓋配有簸箕蓋開合操作機構;所述箱體的后部為垃圾筒單元,該垃圾筒單元以箱體后部作為垃圾筒基體,垃圾筒基體的頂部有一垃圾投入口,垃圾投入口上設有一垃圾筒蓋;所述簸箕單元內腔與垃圾筒單元內腔相互連通。
上述技術方案中的有關內容解釋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箱體”是指由側壁構成的空箱體,其形狀可以任意設計,一般來說前部簸箕口一般為四方形,而后部可以為圓型,也可以是四方型。
2、上述方案中,所述簸箕蓋開合操作機構的具體有以下方案所述簸箕蓋的頂邊沿通過鉸鏈鉸接于簸箕口上,簸箕蓋開合操作機構由一豎向設置的鉤狀提桿構成,該鉤狀提桿的上端為提拉操作端,其下端為提鉤,該提鉤從簸箕蓋鉸接邊外側向下穿伸于箱體內,并以其鉤端向上鉤抵住簸箕蓋底面;并且,所述鉤狀提桿上設有上下限位結構。
上述進一步的最佳方案是所述手把為空心套管,其垂直固定連接于箱體的頂面中部上,并位于簸箕蓋鉸接邊旁;所述鉤狀提桿的桿身穿設于手把的管心中,其提拉操作端從手把頂端穿出,其提鉤從手把底端穿伸于箱體內。再進一步的方案是為便于提拉操作,所述手把頂端設置有一環(huán)型把手,鉤狀提桿的提拉操作端穿伸于環(huán)型把手中部,其上設置提拉把,提拉把頂部與環(huán)型把手的內緣上部抵靠構成上限位結構,提拉把底部與環(huán)型把手的內緣下部抵靠構成下限位結構。
3、上述方案中,所述鉤狀提桿提鉤的鉤端上設置有滾輪,以減少鉤端與簸箕蓋間的摩擦,減少磨損。
4、上述方案中,為便于扔垃圾,垃圾筒蓋也可設計由一操作機構驅動,較佳方案如下所述垃圾筒蓋以一側邊沿通過鉸鏈鉸接于垃圾投入口上,該垃圾筒蓋上配有垃圾筒蓋開合操作機構,該機構設置于垃圾筒蓋的鉸接邊下方,由杠桿、連桿、踏板連接構成,所述杠桿鉸接于箱體的側壁內面上,其一端向上抵住垃圾筒蓋的底面,另一端向下經連桿由設置于箱體外的踏板帶動。同樣為了減少鉤端與垃圾筒蓋間的摩擦,減少磨損,上述杠桿向上抵住垃圾筒蓋的端部上也可設置上滾輪。
5、上述方案中,所述簸箕蓋頂沿向下設置有齒梳排,當簸箕蓋上翻打開時,該齒梳排于簸箕口中,并向前方伸出,可用于去除掃帚上的毛發(fā)、灰塵等物。
6、上述方案中,為使用更方便,可在本簸箕組自帶一掃帚,所述手把端部上設置有掃帚夾,掃帚的頂端夾持于掃帚夾上,以此將清掃地面不可少的三樣工具掃帚、簸箕、垃圾筒結合成一體。
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是本實用新型不使用時,如圖1所示,外形整潔、美觀,可放置于墻角。當人們要扔垃圾時,用腳踩住踏板14,踏板14即通過連桿13帶動杠桿12一端向下轉動,杠桿12的另一端即向上支起垃圾筒蓋6,垃圾筒蓋6打開,此時狀態(tài)如圖2所示,人們可方便地向內扔垃圾,扔完后松開踏板14,垃圾筒蓋6即在重力作用下自動關閉。當使用本實用新型清潔地面時,可將其上的掃帚16取下,用以清掃地面;當掃帚16將地面的垃圾清掃成堆后,取來本實用新型的本體,操作者可一手握住手把1頂端的環(huán)型把手9,并順勢向上提拉提拉把10,使鉤狀提桿7的提鉤8鉤端向上抵推簸箕蓋4,使簸箕蓋4向上打開,狀態(tài)如圖3所示,再用掃帚16將垃圾掃入箱體2中,然后,松開提拉把10,鉤狀提桿7即因重力復位,簸箕蓋4也因重力自動蓋上,完成清掃收集垃圾的操作。本實用新型的簸箕單元與垃圾筒單元各為箱體2的一部分,其內部是完全相通的,當用掃帚16將垃圾歸入簸箕中,也即是歸入了垃圾筒中了,垃圾可在其中存放一段時間。只有當箱體2內垃圾數量達到一定量后,再搬至室外傾倒。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yōu)點1、由于本實用新型箱體的前部為簸箕,后部為垃圾筒,將簸箕和垃圾筒結合在了一起,并且兩者共用一箱體,使用時垃圾進入簸箕即是進入了垃圾筒中,省去了每次清掃后須將簸箕中的垃圾傾倒入垃圾筒中的操作步驟,避免了垃圾的二次污染,操作起來更方便和衛(wèi)生。
2、由于本實用新型特殊的結構,其箱體不使用時是封密的,內部垃圾不外露,外觀干凈、雅觀。
3、由于本實用新型設置有一長手把,操作時無需彎腰,使用很方便。
4、由于本實用新型的簸箕蓋開合操作機構采用一鉤狀提桿,結構簡單可靠,使用時輕輕一提,簸箕蓋即打開,操作方便。
5、由于本實用新型的垃圾筒蓋上也作用有垃圾筒蓋開合操作機構,該操作機構以踏板驅動,使用時操作者也無需彎腰,只要用腳踩住踏板,垃圾筒蓋即打開,操作也非常方便。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垃圾筒蓋打開狀態(tài)的示意圖;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簸箕蓋打開狀態(tài)的示意圖,圖中掃帚已取下;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垃圾筒蓋開合操作機構的動作示意圖;
附圖5為本實用新型簸箕蓋開合操作機構的動作示示意圖;附圖6為本實用新型鉤狀提桿的提鉤部分示意圖。
以上附圖中1、手把;2、箱體;3、簸箕口;4、簸箕蓋;5、垃圾投入口;6、垃圾筒蓋;7、鉤狀提桿;8、提鉤;9、環(huán)型把手;10、提拉把;11、滾輪;12、杠桿;13、連桿;14、踏板;15、齒梳排;16、掃帚;17、掃帚夾。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參見附圖1、附圖2和附圖3所示,一種多功能簸箕組,主要由一手把1和一箱體2構成,手把1為空心套管,其垂直固定連接于箱體2的頂面中部上;所述箱體2的前部為簸箕單元,該簸箕單元以箱體2的前部作為簸箕基體,簸箕基體前部設簸箕口3,簸箕口3上設有簸箕蓋4,簸箕蓋4以頂邊沿通過鉸鏈鉸接于簸箕口3上,并且,在簸箕蓋4上配有簸箕蓋開合操作機構;所述箱體2的后部為垃圾筒單元,該垃圾筒單元以箱體2后部作為垃圾筒基體,垃圾筒基體的頂部有一垃圾投入口5,垃圾投入口5上設有一垃圾筒蓋6;所述簸箕單元內腔與垃圾筒單元內腔相互連通;所述手把1端部上設置有掃帚夾17,掃帚16的頂端夾持于掃帚夾17上。
參見附圖3、附圖5、附圖6所示,所述手把1位于簸箕蓋4鉸接邊旁;所述簸箕蓋4上作用有簸箕蓋開合操作機構,該機構由一豎向設置的鉤狀提桿7構成,該鉤狀提桿7的上端為提拉操作端,其下端為提鉤8,所述鉤狀提桿7的桿身穿設于手把1的管心中,其提拉操作端從手把1頂端穿出,其提鉤8從手把1底端穿伸于箱體2內,并以其鉤端向上鉤抵住簸箕蓋4底面。并且,在手把1頂端設置有一環(huán)型把手9,鉤狀提桿7的提拉操作端穿伸于環(huán)型把手9中部,其上設置提拉把10,提拉把10頂部與環(huán)型把手9的內緣上部抵靠構成上限位結構,提拉把10底部與環(huán)型把手9的內緣下部抵靠構成下限位結構;在鉤狀提桿7提鉤8的鉤端上設置有滾輪11,以減少摩擦。
參見附圖2、附圖4所示,垃圾筒蓋6以近箱體頂面中心的邊沿通過鉸鏈鉸接于垃圾投入口5上,該垃圾筒蓋6的左右兩端作用有兩套垃圾筒蓋開合操作機構,該機構設置于垃圾筒蓋6的鉸接邊下方,由杠桿12、連桿13、踏板14連接構成,所述杠桿12鉸接于箱體2的側壁內面上,其一端向上抵住垃圾筒蓋6的底面,另一端向下經連桿13由設置于箱體外的踏板14帶動,踏板14設于箱體2的側壁外面上;杠桿12向上抵住垃圾筒蓋6的端部上也設置有滾輪11,以減少摩擦。
參見附圖3所示,所述簸箕蓋4頂沿向下設置有齒梳排15,當簸箕蓋4上翻打開時,該齒梳排15位于簸箕口中,并向前方伸出,可用于去除掃帚16上的毛發(fā)、灰塵等物。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多功能簸箕組,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一手把[1]和一箱體[2]構成,手把[1]連接于箱體[2]上,所述箱體[2]的前部為簸箕單元,該簸箕單元以箱體[2]的前部作為簸箕基體,簸箕基體前部設簸箕口[3],簸箕口[3]上設有簸箕蓋[4],簸箕蓋[4]配有簸箕蓋開合操作機構;所述箱體[2]的后部為垃圾筒單元,該垃圾筒單元以箱體[2]后部作為垃圾筒基體,垃圾筒基體的頂部有一垃圾投入口[5],垃圾投入口[5]上設有一垃圾筒蓋[6];所述簸箕單元內腔與垃圾筒單元內腔相互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簸簸箕蓋箕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簸箕蓋[4]的頂邊沿通過鉸鏈鉸接于簸箕口[3]上,簸箕蓋開合操作機構由一豎向設置的鉤狀提桿[7]構成,該鉤狀提桿[7]的上端為提拉操作端,其下端為提鉤[8],該提鉤[8]從簸箕蓋[4]鉸接邊外側向下穿伸于箱體[2]內,并以其鉤端向上鉤抵住簸箕蓋[4]底面;并且,所述鉤狀提桿[7]上設有上下限位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簸箕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把[1]為空心套管,其垂直固定連接于箱體[2]的頂面中部上,并位于簸箕蓋[4]鉸接邊旁;所述鉤狀提桿[7]的桿身穿設于手把[1]的管心中,其提拉操作端從手把[1]頂端穿出,其提鉤[8]從手把[1]底端穿伸于箱體[2]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簸箕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把[1]頂端設置有一環(huán)型把手[9],鉤狀提桿[7]的提拉操作端穿伸于環(huán)型把手[9]中部,其上設置提拉把[10],提拉把[10]頂部與環(huán)型把手[9]的內緣上部抵靠構成上限位結構,提拉把[10]底部與環(huán)型把手[9]的內緣下部抵靠構成下限位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簸箕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鉤狀提桿[7]提鉤[8]的鉤端上設置有滾輪[11]。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簸箕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筒蓋[6]以一側邊沿通過鉸鏈鉸接于垃圾投入口[5]上,該垃圾筒蓋[6]配有垃圾筒蓋開合操作機構,該機構設置于垃圾筒蓋[6]的鉸接邊下方,由杠桿[12]、連桿[13]、踏板[14]連接構成,所述杠桿[12]鉸接于箱體[2]的側壁內面上,其一端向上抵住垃圾筒蓋[6]的底面,另一端向下經連桿[13]由設置于箱體外的踏板[14]帶動。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簸箕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桿[12]向上抵住垃圾筒蓋[6]的端部上設置有滾輪[11]。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簸箕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簸箕蓋[4]頂沿向下設置有齒梳排[15]。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簸箕組,其特征在于本簸箕組還包括一掃帚[16],所述手把[1]端部上設置有掃帚夾[17],掃帚[16]的頂端夾持于掃帚夾[17]上。
專利摘要一種多功能簸箕組,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一手把[1]和一箱體[2]構成,手把[1]連接于箱體[2]上,所述箱體[2]的前部為簸箕單元,該簸箕單元以箱體[2]的前部作為簸箕基體,簸箕基體前部設簸箕口[3],簸箕口[3]上設有簸箕蓋[4],簸箕蓋[4]配有簸箕蓋開合操作機構;所述箱體[2]的后部為垃圾筒單元,該垃圾筒單元以箱體[2]后部作為垃圾筒基體,垃圾筒基體的頂部有一垃圾投入口[5],垃圾投入口[5]上設有一垃圾筒蓋[6];所述簸箕單元內腔與垃圾筒單元內腔相互連通。本實用新型將簸箕與垃圾筒不僅在結構上,還在使用功能上更合理地結合起來,進一步地加強了使用的方便性和衛(wèi)生性。
文檔編號B65F1/00GK2852918SQ200520077999
公開日2007年1月3日 申請日期2005年11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11月24日
發(fā)明者曾賢德 申請人:蘇州元藝家庭用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