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集裝箱散裝貨的卸貨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作業(yè)工具,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將集裝箱內的散碎物料方便卸下的卸貨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用集裝箱裝運的散碎物品運抵目的地卸貨時,一般是用吊車將集裝箱吊到帶液壓裝置的自動卸貨車的車盤上,然后打開集裝箱后擋板,借助自卸車的液壓機構將車盤頂傾斜,使集裝箱內的散碎物品倒入料倉卸下。在大型港口用集裝箱裝運散碎貨物的量,一般每年大約在20萬噸-25萬噸左右,需要集裝箱約在8300-10400只左右。上述卸貨方式的缺點是,集裝箱卸貨要單獨占用一輛自動卸貨車,卸每箱散貨需要30分鐘左右,并且在這30分鐘內液壓機構不能停機,這樣就造成燃油消耗大,動力的消耗使每卸一箱貨的直接費用在16-17元左右;另外自卸車的結構復雜易發(fā)生故障,修起來時間也長,修車期間就無法卸貨,并且一輛車的維修費用每年要在5萬元左右;再者自卸車還要配一名年薪在4-5萬元的專職司機,這樣,年卸集裝箱裝運的散裝貨費用要在26萬元左右,卸貨成本高,而且還要專人指揮卸貨車輛,兩人配合操作很不方便,配合不當還易發(fā)生傷害事故。
實用新型內容為解決集裝箱裝運的散碎物品卸貨成本高、操作不方便等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在固定于地面的底盤上面,安裝有相互鉸鏈連接、交叉疊摞的連桿,穿在上連桿上端的頂鉸軸支承在箱托盤的下部,箱托盤的近料倉一端與固定在底盤上的支架鉸鏈連接;與動力連接的鋼絲繩繞在可使連桿收放的滑輪上。
所述連桿的收放機構,可以是在底盤上面的一端頭固定有立板,立板上對向底盤盤面的一側水平固定安裝有電動葫蘆,與電動葫蘆同側的底盤盤面上,還安裝有順電動葫蘆方向排列的兩支座,下連桿的下端分別可轉動地支承在兩支座上,內滑輪軸和外滑輪軸順電動葫蘆方向相互平行的穿在下連桿上端的孔內,在兩側的下連桿之間的內滑輪軸和外滑輪軸上,分別均布安裝有內、外滑輪組,組成內滑輪組的滑輪數比組成外滑輪組的滑輪數少一個,從電動葫蘆的滾筒一端引出的鋼絲繩,繞過其下部支承在立板上的導向定滑輪,從外滑輪組一端的滑輪下面上繞,經過內滑輪組上同一側的一個滑輪下繞,從該滑輪引至外滑輪組上的第二個滑輪上面,再從該滑輪繞至內滑輪組上的第二個滑輪下繞,這樣依次繞至外滑輪組另一端滑輪的下部,再經過該側的導向定滑輪后引至電動葫蘆的滾筒另一端固定;中鉸軸穿在其兩側中連桿中間的交叉點,中連桿下端的孔分別和下連桿上端的孔同穿在內、外滑輪軸上滑輪組的兩端;兩側的上連桿下端分別與中連桿的上端鉸鏈連接,頂鉸軸的兩端分別穿在兩側上連桿上端的孔內。
采用連桿機構與電動葫蘆配合作業(yè)的卸貨裝置,將散碎貨物從集裝箱內卸下,可節(jié)約一輛自卸車,自然也就節(jié)約了與自卸車有關的一切費用和維修時間,也不要專職司機和專人指揮卸貨車輛,操作安全、方便。使用時,先用吊車將集裝箱吊到箱托盤上,啟動電動葫蘆,其上的鋼絲繩被轉動的滾筒卷繞收緊,因鋼絲繩繞過內、外兩組滑輪組,使內滑輪軸和外滑輪軸向內靠近,因箱托盤的一端與其下面的支架鉸鏈連接,拉動連桿上舉,將處于箱托盤上的集裝箱頂傾斜,散碎貨物就順集裝箱的底面滑入料倉內;在用該卸貨裝置將集裝箱頂至一定角度后,就可將電動葫蘆停止鎖定,不再像自卸車一樣一直消耗動力,經測算,采用上述卸貨裝置卸同樣重量的散裝貨,只需要用13KW的電動葫蘆,其升降工作時間僅需要5分鐘,總的算來,年卸散貨的總費用僅要1萬元左右,比用自卸車卸貨每年節(jié)約直接費用25萬元。同時,由于上述裝置節(jié)省了維修保養(yǎng)時間,還可提高功效2-3倍。
上述卸貨裝置結構簡單、緊湊,實用性強,制造成本低;并且不用自卸車來回行走,占地面積小,維修方便。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
圖1中電動葫蘆上的鋼絲繩在滑輪組上的纏繞路線圖;圖3為
圖1中連桿機構的安裝側面圖;圖4為圖3的左側面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中,在安裝于地面的底盤1上面一端頭固定有立板16,電動葫蘆15水平固定在立板16上對向底盤1的盤面左側,與電動葫蘆15同側的底盤1的盤面上,還安裝有順電動葫蘆15方向排列的兩組支座19(參見圖3、圖4),下連桿3的下端分別可轉動地用下鉸軸2支承在兩組支座19上,內滑輪軸17和外滑輪軸18順電動葫蘆15方向相互平行的穿在下連桿3上端的孔內,在兩邊的下連桿3之間的內滑輪軸17和外滑輪軸18上,分別均布安裝有由滑輪組成的內、外滑輪組4.1、4,組成內滑輪組4.1的滑輪數比組成外滑輪組4的滑輪數少一個,可以根據動力的大小和安裝的位置對滑輪數量進行增減;從電動葫蘆15上的滾筒一端引出的鋼絲繩6,繞過其下部支承在立板16上的導向定滑輪14(參見圖2),從外滑輪組4一端的滑輪下面上繞,再經過同側的內滑輪組4.1上的第一個滑輪下繞,再從該滑輪引至外滑輪組4上的第二個滑輪上,再從該滑輪繞至內滑輪組4.1上的第二個滑輪下繞,這樣依次繞至外滑輪組4另一端滑輪的下部,再經過該側的導向定滑輪14后,引至電動葫蘆15的滾筒另一端固定;滑輪的數量越多,鋼絲繩6的往返根數就越多,其每根上所承受的力就越小,電動葫蘆15拉起來越省力;中鉸軸13穿在兩根中連桿11中間的交叉點上,中連桿11的下端孔分別和下連桿3的上端孔同穿在內、外動滑輪軸17、18上滑輪組的兩端;兩組上連桿10的下端與中連桿11的上端用上鉸軸20鉸鏈連接,頂鉸軸12穿在兩上連桿10上端的孔內,并分別支承在箱托盤9的下面;在底盤1上還安裝有固定支架1.1,箱托盤9的離立板16的一側與支架1.1用支軸8鉸鏈連接。上下交叉疊摞的連桿層數,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增減。
由于每個集裝箱的重量大約在25噸左右,為了加強連桿的強度及穩(wěn)定性,其兩邊的下連桿3和中連桿11可以采用雙連桿,并且上下兩兩交錯并列安裝(參見圖4),與下連桿3鉸鏈連接的支座19為雙耳座。
因鋼絲繩6來回依次繞過內、外滑輪組4.1、4上的各個滑輪,卸貨時,啟動電動葫蘆15收緊鋼絲繩6,使內滑輪軸17和外滑輪軸18向內靠近使連桿上舉,頂動箱托盤9繞其與支架1.1的鉸支點8轉動一個角度,盤上的集裝箱7隨之傾斜,散碎貨物即可順集裝箱7的底面滑入料倉5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集裝箱散裝貨的卸貨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固定于地面的底盤上面,安裝有相互鉸鏈連接、交叉疊摞的連桿,穿在上連桿上端的頂鉸軸支承在箱托盤的下部,箱托盤的近料倉一端與固定在底盤上的支架鉸鏈連接;與動力連接的鋼絲繩繞在可使連桿收放的滑輪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裝箱散裝貨的卸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桿的收放機構,是在底盤上面的一端頭固定有立板,立板上對向底盤盤面的一側水平固定安裝有電動葫蘆,與電動葫蘆同側的底盤盤面上,還安裝有順電動葫蘆方向排列的兩組支座,下連桿的下端分別可轉動地支承在兩組支座上,內滑輪軸和外滑輪軸順電動葫蘆方向相互平行的穿在下連桿上端的孔內,在兩邊的下連桿之間的內滑輪軸和外滑輪軸上,分別均布安裝有內、外滑輪組,組成內滑輪組的滑輪數比組成外滑輪組的滑輪數少一個,從電動葫蘆的滾筒一端引出的鋼絲繩,繞過其下部支承在立板上的導向定滑輪,從外滑輪組一端的滑輪下面上繞,經過內滑輪組上同側的一個滑輪下繞,從該滑輪引至外滑輪組上的第二個滑輪上面,再從該滑輪繞至內滑輪組上的第二個滑輪下繞,這樣依次繞至外滑輪組另一端滑輪的下部,再經過該側的導向定滑輪后引至電動葫蘆的滾筒另一端固定;中鉸軸穿在其兩側中連桿中間的交叉點,中連桿下端的孔分別和下連桿上端的孔同穿在內、外動滑輪軸上滑輪組的兩端;兩側的上連桿下端分別與中連桿的上端鉸鏈連接,頂鉸軸的兩端分別穿在兩側上連桿上端的孔內。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裝箱散裝貨的卸貨裝置,其特征在于下連桿和中連桿分別采用雙連桿,并且上下兩兩交錯并列安裝。
4.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集裝箱散裝貨的卸貨裝置,其特征在于與下連桿下端鉸鏈連接的支座為雙耳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集裝箱散裝貨的卸貨裝置,在固定于地面的底盤上面,安裝有相互鉸鏈連接、交叉疊摞的連桿,穿在上連桿上端的頂鉸軸支承在箱托盤的下部,箱托盤的近料倉一端與固定在底盤上的支架鉸鏈連接;與動力連接的鋼絲繩繞在可使連桿收放的滑輪上。采用連桿機構與電動葫蘆配合作業(yè)的卸貨裝置,將散碎貨物從集裝箱內卸下,可節(jié)約一輛自卸車,自然也就節(jié)約了與自卸車有關的一切費用和維修時間,也不要專職司機和專人指揮卸貨車輛,操作安全、方便,可提高功效2-3倍,年節(jié)約卸貨費用25萬元。上述卸貨裝置結構簡單、緊湊,實用性強,制造成本低;占地面積小,維修方便。
文檔編號B65G65/23GK2692105SQ20042004017
公開日2005年4月13日 申請日期2004年4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4月25日
發(fā)明者殷延林, 楊軍 申請人: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