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用于降低船舶驅動功率需求的裝置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4123668閱讀:195來源:國知局
用于降低船舶驅動功率需求的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根據(jù)本實用新型設置一種用于降低船舶驅動功率需求的裝置,其具有導流面,其中至少一個第一尾翼從導流面上凸出,且其中第一尾翼的第一末端固定到導流面上,且第一尾翼的第二末端構成為自由末端。
【專利說明】用于降低船舶驅動功率需求的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降低船舶、特別是船只驅動功率需求的裝置。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裝置特別適用于船舶驅動系統(tǒng)來改善能源效率。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技術中已知一種用于降低船舶、特別是船只驅動功率需求的裝置。在EP2100808A1中,這樣的裝置例如包括前噴嘴。該前噴嘴設置為特別是以較小間距或直接在航行方向上位于螺旋槳前方可見。此外,在前噴嘴中設置尾翼,即尾鰭或機翼。前噴嘴具有實質上平坦的錐形截面的形狀,其中兩個開口,入水口和出水口構成為實質上圓形開口,入水口具有大于出水口的直徑。由此,改善了螺旋槳入流以及通過安裝在前噴嘴中的尾翼降低在螺旋槳射流中由針對性的預旋轉產(chǎn)生導致的損失。通過這樣的系統(tǒng)能夠顯著降低驅動功率需求且由此節(jié)省燃料。
[0003]但是現(xiàn)有的、如上所述的裝置對于螺旋槳入流具有相對大的的阻力,因此主要在較慢或較滿的船只中在相關范圍內調整驅動功率需求的降低,因此通常僅在這樣的船只中使用已知的裝置。


【發(fā)明內容】

[0004]在此本發(fā)明的任務是給出一種用于降低船舶驅動功率需求的裝置,其特別是在快以及非常快的船舶中同樣有效,例如可用于具有20節(jié)或更快、25節(jié)以及更快速度的船只中。
[0005]由此來解決該任務:用于降低船舶驅動功率需求的裝置包括導流面,至少一個從導流面上這樣凸出的第一尾翼,第一尾翼的第一末端固定在導流面上且第一尾翼的第二末端構成為自由末端。
[0006]導流面可以分體或一體構成,或由多個配件組合成導流面,其中所述配件優(yōu)選互相焊接或者與船體焊接。
[0007]導流面原則上可具有所有可能的形狀。在此導流面這樣設置及構成,使水流通過其被至少部分地引導到螺旋槳上。例如導流面可具有正方形或矩形板的形狀。此外弓形或弧形構造也是可能的。弓形構成的導流面可在橫截面中包括扇形、橢圓形或其他彎曲形狀。導流面在流動方向或船舶的形式方向上具有一長度。此外,導流面在板狀構造中具有一寬度,或者在弓形構造中具有一弧長。導流面的寬度以下稱為輪廓厚度。該長度以及寬度,或者弧長和輪廓厚度能夠在導流面的整個區(qū)域中恒定或者具有不同的值。例如,導流面可輪廓明顯地構成。在此例如導流面的邊緣圓形地構成且具有小于導流面中間區(qū)域的輪廓厚度。
[0008]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尾翼在第一末端上以合適的方式與導流面連接,或者固定在導流面上。例如,第一尾翼可在其第一末端上與導流面焊接或法蘭連接。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尾翼的第二末端構成為自由末端。因此第一尾翼能夠從導流面在任何方向凸出,其中第一尾翼的第二末端并不與導流面連接或以其他方式固定在船體上?!拔惨怼崩斫鉃槲馋捇驒C翼,其以優(yōu)選的方式固定設置在導流面上。原則上,可以將“尾翼”理解為每種影響螺旋槳入流的鰭,其中該尾翼通常具有機翼輪廓,即,具有吸入側和壓力側。因此尾翼在目前導流面的情況下表示為定子,其設置在導流面上且影響螺旋槳入流。特別優(yōu)選地,尾翼包括特別是圓弧狀,向外彎曲的吸入側以及實質上為平面的壓力側。
[0009]第一尾翼的輪廓可在其長度上相同或不同地可見。特別地,該輪廓可沿著第一尾翼的長度方向旋轉地可見,即扭轉。因此第一尾翼用于導流面且同時作為用于水流的引導面,其中導流面和第一尾翼設置為彼此成一個角度且優(yōu)選地,第一尾翼構成為小于導流面。第一尾翼的長度理解為第一尾翼的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之間的間距。第一尾翼的深度理解為第一尾翼在導流面長度方向、即在船舶的行駛方向上的深度。尾翼的厚度稱為輪廓厚度。
[0010]本發(fā)明將第一尾翼理解為所有的尾翼,其從導流面凸出且通過第一末端與導流面連接且其第二末端構成為自由末端。優(yōu)選地,可設置多個這樣的尾翼。
[0011]優(yōu)選地,導流面設置在螺旋槳前方。這意味著,導流面在船舶或船只的行駛方向設置在船舶的螺旋槳前方。“在形式方向上”在此理解為船只或船舶的前進方向。
[0012]在此進一步優(yōu)選地,導流面與螺旋槳間隔設置。此外優(yōu)選地,導流面與軸承、特別是與軸管間隔設置。軸管用于支承船舶或船只的螺旋槳的螺旋槳軸。導流面可至少部分地設置在螺旋槳軸上方、下方或側面。此外,導流面可至少部分圍繞螺旋槳軸或軸承。特別優(yōu)選地,導流面圓弧形地設置在螺旋槳軸或螺旋槳軸線上方且間隔設置。圓弧形構成的導流面在圓周方向也構成為封閉的。優(yōu)選地,圓弧形導流面包括八分之一圓、四分之一圓的截面。此外優(yōu)選地,導流面包括二分之一圓、三分之二圓或四分之三圓的截面。
[0013]此外,導流面構成為圓弧形且圓周為開放的,其中導流面不包括圓形截面,而是包括例如橢圓形截面。優(yōu)選地,導流面構成為凸出朝向螺旋槳軸。
[0014]在圓弧形導流面構造中,導流面的弧長在截面觀察中優(yōu)選小于設想中圓周封閉的導流面的圓周的80%,特別優(yōu)選小于60%,特別優(yōu)選小于40%或30%。
[0015]但原則上也可設想其他截面。例如導流面可包括方形的、例如矩形截面。此外也可設想U-形構造的導流面。
[0016]通過第一尾翼在導流面上的結構,其中第一尾翼的第一末端固定在導流面上且第一尾翼的第二末端構成為自由末端,能夠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中的裝置顯著地減小導流面的尺寸,例如長度或寬度或弧長和/或輪廓厚度,其中仍然能夠通過第一尾翼達到這些范圍,在這些范圍中水流損失特別高且在其中必定產(chǎn)生用于高效驅動的預旋轉。
[0017]此外優(yōu)選地,第一尾翼的第二末端從導流面開始遠離螺旋槳軸。即,第一尾翼的第一末端與螺旋槳軸之間的間距小于第一尾翼的第二末端(自由末端)與螺旋槳軸之間的間距。
[0018]因此導流面與螺旋槳軸間隔設置,其中與現(xiàn)有技術中螺旋槳軸和導流面之間的間距相比更小。通過第一尾翼從導流面這樣凸出,使第二末端遠離螺旋槳軸,繼續(xù)保證第一尾翼與螺旋軸足夠遠(在螺旋軸的徑向方向向外看)且因此能夠對各自所屬的螺旋槳產(chǎn)生積極影響。
[0019]通過將第一尾翼設置在導流面上,從而能夠減小導流面到螺旋槳軸的間距、導流面的輪廓厚度且因此減小阻力,因此該裝置也可用于快速和非??焖俚拇?,其中繼續(xù)保持或甚至同時改善了減小驅動功率需求的積極影響。通過使第一尾翼從導流面向外凸出且不從螺旋槳轂或軸管向外凸出,其能夠達到從螺旋槳軸向外相對遠的可見范圍且仍然具有足夠的強度,特別是關于彎曲應力。
[0020]優(yōu)選地,第一尾翼具有最大的輪廓厚度,其中該第一尾翼的最大輪廓厚度小于第一尾翼的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之間間距的50%,特別優(yōu)選小于25%,且尤其優(yōu)選小于15%。因此第一尾翼在其最厚位置的輪廓厚度小于第一尾翼在其第一末端和其第二末端之間的長度。
[0021]原則上,導流面設置為平行于螺旋槳軸或平行于螺旋槳軸線。這意味著,導流面和螺旋槳軸之間的間距在每個區(qū)域中實質上相同。優(yōu)選地,導流面設置為向后或向前傾斜于螺旋槳軸。在此導流面優(yōu)選輪廓顯著地構成。因此導流面具有輪廓進入邊緣,其從螺旋槳離開且船舶行駛方向中的水流在向前的方向中出現(xiàn)在該邊緣上。導流面的輪廓離開邊緣遠離螺旋槳。因此輪廓進入邊緣和輪廓離開邊緣是導流面的兩個端部邊緣。因此在向后地與螺旋槳軸傾斜設置的導流面中,螺旋槳軸和導流面之間的間距在輪廓進入邊緣區(qū)域中大于在輪廓離開邊緣區(qū)域中的。通過這樣的導流面的傾斜結構,可在特定區(qū)域特別有利地影響螺旋槳上的入流。在傾斜于螺旋槳軸設置的導流面中,導流面的長度軸不平行于螺旋槳軸延伸,而是以一定的角度且因此關于螺旋槳軸傾斜。
[0022]優(yōu)選地,導流面與螺旋槳軸之間的最短間距小于螺旋槳直徑的一半,或者小于螺旋槳的半徑。在向后地與螺旋槳軸傾斜設置的導流面中,螺旋槳軸和導流面之間的間距在導流面的輪廓離開邊緣區(qū)域中小于螺旋槳直徑的一半。
[0023]此外優(yōu)選地,至少設置第二尾翼,其從導流面凸出。在此第二尾翼通過其第一末端設置在導流面上或固定到其上且通過其第二末端設置或固定到軸承、特別是軸管上。因此第二尾翼從導流面開始指向螺旋槳軸,且與第一尾翼相比不具有自由末端,而是與船體或軸承連接。因此第二尾翼在兩個固定的支承點之間從軸承延伸到導流面。第二尾翼在兩個末端之間優(yōu)選具有壓力側、吸入側、前邊緣和后邊緣。類似地,該構造也適用于第一尾翼,其通過自由末端從導流面向外凸出。根據(jù)船體的構造,第二尾翼能夠代替設置在軸承上也可以通過其第二末端直接設置在船體上或船體的護板上。
[0024]本發(fā)明將“第二尾翼”理解為全部的尾翼,其從導流面凸出且通過其第一末端與導流面連接,以及通過其第二末端與軸承或船體連接。優(yōu)選地,可設置多個這樣的第二尾翼。
[0025]此外有利地,第一尾翼和/或第二尾翼實質上設置為在徑向方向朝向導流面的長度軸或船舶驅動螺旋槳的螺旋槳軸。優(yōu)選地,兩個尾翼,第一和第二尾翼設置在徑向方向。原則上,第一尾翼和第二尾翼設置為與它們各自的切線成不同的角度。第一尾翼的切線穿過導流面外壁面上的點延伸,而第二尾翼的切線穿過導流面內壁面上的點延伸。將導流面的外壁面理解為從螺旋槳軸或螺旋槳軸線遠離的壁面。相反,將內壁面理解為導流面的指向螺旋槳軸或螺旋槳軸線的壁面。
[0026]此外優(yōu)選地,單個尾翼(第一尾翼和第二尾翼)在導流面長度方向的大小要小于或短于導流面的長度。將“大小”理解為導流面的長度輪廓的區(qū)域或長度,尾翼在導流面長度方向的該大小上延伸。特別優(yōu)選地,單個尾翼在導流面長度方向上的大小小于導流面長度的90%,特別優(yōu)選小于80%,或也可以小于60%。長度方向實質上相當于水流方向。此外優(yōu)選地,尾翼實質上設置在導流面的后部區(qū)域,即,面對螺旋槳的區(qū)域。但原則上,尾翼的構造也可以是在導流面的整個大小的長度方向上關于行駛方向的中間或前部尾翼結構。
[0027]第一和第二尾翼的兩個第一末端固定在導流面上。有利地,第一尾翼的第一末端例如通過翻邊固定在導流面的外壁面上,或者通往導流面輪廓中,即,通往導流面的壁中??蛇x地,第一尾翼也可以穿過引導面輪廓或導流面。因此第一尾翼的第一末端構成第一尾翼的根部且第二末端構成第一尾翼的頂部。
[0028]用于第一尾翼的全部說明性構造可能性也可類似地相反轉用或用于第二尾翼的構造。
[0029]導流面優(yōu)選可通過第二尾翼與船體連接。額外地或可選地,導流面也可通過其他的連接工具,例如設置在導流面下方或上方的“支架”或托架或支撐臂與船體連接。
[0030]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設置有多個第一和第二尾翼。即,設置有多個尾翼,其從導流面這樣向外凸出,使其通過其各個第一末端與導流面連接且其各個第二末端自由設置。此外,設置有多個尾翼,其通過其第一末端與導流面連接且通過其第二末端與船體或螺旋槳軸連接。特別優(yōu)選地,設置有相同數(shù)量的第一尾翼和第二尾翼。但原則上設置不同數(shù)量的第一和第二尾翼是可能的。
[0031]特別優(yōu)選地,該裝置具有至少3個第一尾翼和/或至少2個第二尾翼,優(yōu)選3-7個第一尾翼和/或3-7個第二尾翼。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也可以設置不同數(shù)量的第一和/或第二尾翼。
[0032]此外優(yōu)選地,在導流面的螺旋槳翻起側上設置的第一尾翼多于在導流面的螺旋槳掉落側,和/或在導流面的螺旋槳翻起側上設置的第二尾翼多于在導流面的螺旋槳掉落偵U。將“導流面的螺旋槳翻起側”理解為導流面這樣的側,從導流面正面向導流面后方設置的螺旋槳在該側上在向前行駛中從下向上旋轉。相應地,螺旋槳在螺旋槳掉落側從上向下旋轉。在此所述實施例特別有利地用于這樣的導流面中,其中心長度軸相對于螺旋槳軸并非橫向移動,而是相反位于垂直于螺旋槳軸的平面,從而通過中心垂直軸將導流面分成設想的兩個半導流面,導流面的一半位于螺旋槳翻起側且另一半位于螺旋槳掉落側。為了最小化螺旋槳上的旋轉損失且為了減小通過由船只殼體導致的干擾的螺旋槳環(huán)流引起的在螺旋槳出流中的絞流,通過設置在導流面上的尾翼(第一尾翼或第二尾翼)產(chǎn)生(預)旋轉,該旋轉這樣定向,與不具有所述導流面的螺旋槳相比在螺旋槳后方的螺旋槳出流區(qū)域通過尾翼調整水流較小的絞流。如果在螺旋槳的螺旋槳翻起側上設置多于螺旋槳掉落側上的至少一個第一和/或第二尾翼,則該絞流在螺旋槳出流中特別小。
[0033]可選于或額外于在螺旋槳翻起側和螺旋槳掉落側上分布第一和/或第二尾翼,第一尾翼和/或第二尾翼可構成非對稱的第一尾翼系統(tǒng)或非對稱的第二尾翼系統(tǒng)。這里的不對稱是指例如尾翼相對于螺旋槳軸指向的角度設置和/或其尺寸,如長度,輪廓截面或其他尺寸。在相對于螺旋槳軸指向的角度設置的不對稱中,在從螺旋槳軸的徑向方向上調整單個第一和/或第二尾翼的軸之間的角度分配。如果導流面的垂直中心軸用作非對稱軸,則可存在非對稱的結構。該非對稱軸通常同時劃分導流面的翻起側和掉落側。由此以簡單形成且代表性的方式給出了特別有效地第一尾翼系統(tǒng)或第二尾翼系統(tǒng)。
[0034]在另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至少一個第一尾翼設置在至少一個第二尾翼的延伸中,因此兩者共同構成整體尾翼。因此,例如第一尾翼和第二尾翼的長度軸能夠實質上彼此依賴和/或第一尾翼和第二尾翼設置在共同的徑向軸上。優(yōu)選地,第二尾翼的有利地設置在導流面內壁面上的第一末端與第一尾翼的設置在導流面外壁面上的第一末端面對設置,因此僅存在位于兩個尾翼之間的導流面。原則上兩個末端區(qū)域也可以分別導入導流面的輪廓中或導流面中,從而其接著必要時彼此緊靠或彼此僅稍微分開。也可能的是,使用穿過空隙通到導流面中的連續(xù)的尾翼,且在該尾翼上一部分構成第一尾翼,其他部分構成第二尾翼。通過兩個尾翼的該優(yōu)選結構,優(yōu)化水流地產(chǎn)生單個尾翼,其有利地從軸承延伸直到第一尾翼的自由末端。如果設置有多個第一尾翼和第二尾翼,特別是相同數(shù)量的第一尾翼和第二尾翼,則其有利地分別設置成尾翼對,其接著各自構成整體尾翼。因此例如3個第一尾翼和3個第二尾翼共同構成3個整體尾翼。
[0035]與現(xiàn)有技術中純定子構造或具有徑向從軸管凸出的不具有導流面的尾翼構造相t匕,通過設置導流面顯著地提升了整體構造的強度。整體尾翼在保證耐久性時能夠實施地足夠長,從而最佳地影響螺旋槳上的流動或達到盡可能高的效率。在現(xiàn)有技術中已知的具有不包括導流面的較長尾翼中經(jīng)常不能保證耐久性。
[0036]原則上整體尾翼的長度大于或小于船舶的螺旋槳的半徑。整體尾翼的長度從螺旋槳軸開始測量直到第一尾翼的最外(自由)末端,其中同時與設置在兩個尾翼(第一和第二尾翼)之間的導流面一起計算。優(yōu)選地,整體尾翼的長度為螺旋槳半徑的至多90%,特別優(yōu)選僅至多75%。但是可保證裝置足夠的強度。
[0037]在另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第一和/或第二尾翼設置為徑向與螺旋槳軸成一調整角度。特別地,第一和第二尾翼可具有不同的調整角度。如果設置有多個第一尾翼和/或第二尾翼,則其也可具有彼此不同的調整角度。通過調整不同的調整角度,最優(yōu)的預旋轉是可能的。調整角度可由從各自尾翼的前邊緣延伸到后邊緣的弦或在截面視圖中尾翼的長度軸以及螺旋槳軸包含。
[0038]在其他的優(yōu)選實施例中,第一尾翼具有自由末端,其表示第一尾翼從導流面設置地最遠的區(qū)域。在該自由末端區(qū)域具有從第一尾翼凸出的尾翼末端塊。因此例如該尾翼末端塊的長度軸與第一尾翼的長度軸成一角度。“凸出的尾翼末端塊”原則上指設置在第一尾翼的自由末端區(qū)域中的所有組件,其并不正好設置在第一尾翼的延伸部分,而是與第一尾翼傾斜或者與第一尾翼成一定角度,或者從第一尾翼虛擬的延長輪廓偏離。因此尾翼末端塊由尾翼平面凸出。這樣凸出的尾翼末端塊類似于機翼中已知的“翼翹”且在第一尾翼的末端區(qū)域中減小了從自身脫離的渦流的可能性以及正當產(chǎn)生的重力。
[0039]該尾翼末端塊能夠以一半徑傳遞到第一尾翼的自由末端區(qū)域中。可選地,尾翼末端塊也可以一角度設置在第一尾翼的自由末端,從而急著尾翼末端平面和第一尾翼延伸的平面彼此成該角度。
[0040]原則上,尾翼末端塊能夠從那突出到兩側,即第一尾翼的壓力側和吸入側,或者僅突出到兩側中的一個上。在后一個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尾翼末端塊僅延伸到第一尾翼的吸入偵牝因為由此能夠關于減小渦流形成較大的流體力學效應。對于該實施例,尾翼末端塊凸出或突出到第一尾翼的兩側上,也可以設置兩個單獨的尾翼末端塊,其接著分別突出到一側上。但原則上,在該實施例中尾翼末端塊的一體實施也是可能的。
[0041]此外優(yōu)選地,在存在至少一個第一尾翼和一個第二尾翼的情況下,第一尾翼具有大于第二尾翼的長度。特別地,第一尾翼的長度可以是第二尾翼長度的至少1.5倍,優(yōu)選為至少兩倍。通過該實施例可保持關于驅動功率減小以及關于該裝置的穩(wěn)定性的改善效果。通過在該優(yōu)選實施例中的長度分布,導流面相對近地設置在螺旋槳軸的軸承上,從而該裝置具有相對小的阻力且可用于非??斓拇恢?。但原則上該實施例也是可能的,其中第二尾翼具有大于第一尾翼的長度,例如至少1.5倍或至少2倍長度,或其中兩個尾翼具有大約相同的長度。
[0042]為了保證該裝置足夠小的阻力,根據(jù)另一個實施例能夠設置為,導流面的輪廓厚度不高于導流面長度的10%,優(yōu)選不高于7.5%,特別優(yōu)選不高于6%。在長度方向分別具有最大輪廓厚度和最大大小,即,從導流面的輪廓進入邊緣放置到輪廓離開邊緣。由此進一步減小該裝置的阻力。
[0043]在另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進一步設置有穩(wěn)定支柱,其設置在軸承和導流面內側之間且固定到軸承上以及固定到導流面上。如果根據(jù)當?shù)厍闆r或裝置的各種構造期望額外地穩(wěn)定或支承該裝置或導流面,則能夠設置這樣的穩(wěn)定支柱。原則上該支柱能夠構成為沒有導流性能的普通壓力桿或張力桿??蛇x地,穩(wěn)定支柱自身也可包括尾翼輪廓,即機翼輪廓或類似物,用于針對性地影響螺旋槳入流,例如用于產(chǎn)生預旋轉。
[0044]第一尾翼和/或第二尾翼能夠進一步定向地構成。目前情況下將從航空中已知的“定向”理解為第一尾翼和/或第二尾翼相對于導流面的長度軸的垂直的角度偏差。在此在流動方向上可見的尾翼(第一尾翼和/或第二尾翼)的前邊緣和/或后邊緣能夠相對于垂直成一定角度(這種情況也稱為前邊緣定向或后邊緣定向)。
[0045]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僅第一尾翼和/或第二尾翼的前邊緣面對垂直設置,例如以相對于垂直的一個角度設置且后邊緣大致平行地指向垂直。也可以給出實施例,其中僅定向地形成第一尾翼,而不是第二尾翼。
[0046]在另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第一尾翼和第二尾翼均定向地形成。如果導流面具有至少一個整體尾翼,則這是特別優(yōu)選地,其中接著特別優(yōu)選地連續(xù)定向地形成整體尾翼,即,通過第一尾翼和第二尾翼的前邊緣和/或后邊緣與導流面的長度周的垂直成相同的角度偏差。
[0047]此外優(yōu)選地,導流面形成為噴嘴且特別優(yōu)選地形成為前噴嘴。為此這樣形成導流面,使不僅具有該特征,針對性地將水流引導到螺旋槳上,而且額外這樣形成,至少區(qū)域性地提升入流速度。這能夠例如在圓弧形構成的導流面中設置,其中環(huán)(在截面觀察中)的半徑在導流面的長度方向從前向后向著螺旋槳減小。
[0048]將前噴嘴理解為噴嘴,其在船只或船舶的行駛方向上設置在船舶的螺旋槳前方。
[0049]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其中導流面形成為噴嘴或前噴嘴,在噴嘴或前噴嘴內不具有螺旋槳,不像例如在柯爾特噴嘴或舵螺旋槳中一樣。此外噴嘴或前噴嘴,如不構成為噴嘴的導流面一樣,與螺旋槳間隔設置。噴嘴或前噴嘴這樣形成,將流經(jīng)的水流至少部分地引導到下述設置的螺旋槳上。通常,噴嘴或前噴嘴具有筒狀形狀。但原則上,可以是每種其他的截面形狀,例如方形的截面形狀。噴嘴或前噴嘴能夠分體或一體形成,或由多個單獨零件一起組合成噴嘴或前噴嘴,其中單獨零件優(yōu)選彼此或與船身焊接。優(yōu)選地,在船只螺旋槳的螺旋槳軸下方設置噴嘴或前噴嘴的部分區(qū)域。
[0050]原則上可能的是,噴嘴或前噴嘴僅包括一個噴嘴的部分截面或噴嘴環(huán)(例如四分之一噴嘴環(huán),三分之一噴嘴環(huán),二分之一噴嘴環(huán)等等)。在這樣的實施例中,噴嘴或前噴嘴在圓周上開放地形成。
[0051]但優(yōu)選地,噴嘴或前噴嘴在圓周方向上封閉地形成。為此噴嘴或前噴嘴能夠在圓周方向上以360°連續(xù)形成。在多體形成的噴嘴或前噴嘴中,能夠進一步地,特別是在封閉的噴嘴圓周中,噴嘴或前噴嘴的單元部分與傳神和/或軸管連接,從而船身和/或軸管接著構成噴嘴圓周的部分。
[0052]在該裝置所有的上述實施例中,導流面可形成為噴嘴或前噴嘴。在一個這樣的實施例中,第一尾翼設置為從噴嘴或前噴嘴向外突出。此外,在一個這樣的實施例中,第一尾翼也稱為外側尾翼。與此相反,第二尾翼在導流面的設置中在噴嘴或前噴嘴之內構成為噴嘴或前噴嘴。因此第二尾翼也稱為內側尾翼。
[0053]通過優(yōu)選的在圓周中噴嘴或前噴嘴的封閉輪廓,其具有內部區(qū)域,其通過在兩個開口(入水口和出水口)中設想的封閉噴嘴或前噴嘴的噴嘴殼體來包含。該至少一個外側尾翼優(yōu)選設置在內部區(qū)域之外且更確切的說從前噴嘴或噴嘴出來向外凸出。特別地,至少一個外側尾翼從噴嘴或前噴嘴的外側凸出。
[0054]與現(xiàn)有技術中在噴嘴或前噴嘴之外具有屬于噴嘴或前噴嘴的尾翼相比,設置至少一個外側尾翼。有利地,外側尾翼的至少一個末端區(qū)域設置在噴嘴或前噴嘴的外壁面上且從那向外凸出。即,至少一個外側尾翼的剩余區(qū)域與噴嘴或前噴嘴間隔設置。通過尾翼在噴嘴或前噴嘴之外的初始結構,能夠相比于現(xiàn)有技術中已知的裝置顯著地減小噴嘴或前噴嘴的直徑和/或輪廓厚度,該至少一個外側尾翼仍然達到這些區(qū)域,其中水流損失特別高且其中必須產(chǎn)生用于高效驅動的預旋轉。
[0055]如果想要簡單減小現(xiàn)有技術中已知的裝置的直徑,則與本發(fā)明相比尾翼與螺旋槳離得不夠遠(在螺旋槳前方的行駛方向上看)且因此不再或僅有限程度地積極影響各個所屬螺旋槳上的入流。
[0056]通過將一個活多個外側尾翼設置在前噴嘴或噴嘴的外側上,能夠減小噴嘴或前噴嘴的直徑且因此減小其阻力,從而該裝置可用于快速船只或非??焖俚拇恢校渲斜3只蛏踔粮纳茖︱寗庸β市枨蟮慕档偷姆e極影響。通過外側尾翼從噴嘴或前噴嘴、且不從螺旋槳前方或軸管向外凸出,其能夠達到從螺旋槳軸向外相對遠的可見范圍且仍然具有足夠的強度,特別是關于彎曲應力。
[0057]噴嘴或前噴嘴能夠旋轉對稱或旋轉非對稱地構成。此外,噴嘴或前噴嘴能夠同心地與螺旋槳軸或也可非同心地設置。特別地,噴嘴或前噴嘴的旋轉軸和/或長度軸相對于螺旋槳周向上和/或橫向便宜地設置。此外,噴嘴或前噴嘴能夠這樣設置,其旋轉軸或其長度軸平行于螺旋槳軸延伸或與螺旋槳軸成一個角度延伸且因此關于螺旋槳軸傾斜地設置。優(yōu)選地,噴嘴或前噴嘴進一步在水平方向上中心地關于螺旋槳軸對齊。由此噴嘴或前噴嘴的旋轉軸和螺旋槳軸位于垂直平面。但原則上噴嘴或前噴嘴的相對于通過螺旋槳軸延伸的垂直線或平行線的扭曲結構是可能的。
[0058]噴嘴或前噴嘴相對于螺旋槳軸向上和/或向一側的移動,因此能夠是特別有利的,因為水速由于船只形狀或船身的構造在噴嘴或螺旋槳的下部區(qū)域中通常快于在上部區(qū)域。通過噴嘴相對于螺旋槳軸的移動,能夠適合于船體的各自構造,可能達到螺旋槳入流的均勻化且因此達到改善的效率。
[0059]有利地,噴嘴由連續(xù)的和/或一體的環(huán)體或噴嘴環(huán)形成。該優(yōu)選實施例也能夠用于多螺紋船只中,其中有利地每個螺旋槳接著配有噴嘴或前噴嘴。該裝置配有的螺旋槳通常靜止地或固定地安裝在船體上。前噴嘴或噴嘴與傳播的螺旋槳一起構成驅動系統(tǒng)。
[0060]此外有利地,噴嘴或前噴嘴的直徑不大于配有噴嘴或前噴嘴的螺旋槳直徑的85%,優(yōu)選不大于70%,特別優(yōu)選不大于50%或35%。為此確保噴嘴輪廓或噴嘴環(huán)不過大,借此噴嘴或前噴嘴的阻力這樣低,從而使該裝置也可用于快速和非??焖俚拇恢?。如果噴嘴或前噴嘴非旋轉對稱或圓柱體或圓錐形地構成,則噴嘴或前噴嘴在高度或寬度上的最大大小能夠代替該直徑與螺旋槳直徑成比例。此外有利地,使用噴嘴的外側直徑。。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61]以下通過在附圖中示出的實施例進一步描述本發(fā)明。其中示意性示出:
[0062]下面在至少一個實施例的基礎上根據(jù)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其中:
[0063]圖1具有設置在螺旋槳前方板狀構成的導流面的船體的下部區(qū)域的后視圖;
[0064]圖2具有設置在螺旋槳前方圓弧形構成的導流面的船體的下部區(qū)域的后視圖;
[0065]圖3具有第一尾翼的導流面的側視圖;
[0066]圖4具有圓弧形構成的導流面的另一個實施例的透視圖;
[0067]圖5尾翼的截面圖;
[0068]圖6具有與螺旋槳同軸設置的前噴嘴的船體的下部區(qū)域的后視圖;
[0069]圖7具有相對于螺旋槳軸向上移動的前噴嘴的船體的下部的后視圖;
[0070]圖8具有相對于螺旋槳軸傾斜的外側尾翼的噴嘴的側視圖;
[0071]圖9該裝置另一個實施例的透視圖;
[0072]圖10圖9中裝置的側視圖;以及
[0073]圖11安裝在船體上的裝置的另一個實施例的透視圖。
[0074]在以下示出的不同實施例中,以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部件。
[0075]附圖標記列表
[0076]100 裝置
[0077]10 噴嘴
[0078]11噴嘴壁
[0079]12內側噴嘴壁面
[0080]13外側噴嘴壁面
[0081]14螺旋槳翻起側
[0082]15螺旋槳掉落側
[0083]16噴嘴的旋轉軸
[0084]17旋轉軸的垂直線
[0085]18主要流動方向
[0086]20, 20a, 20b, 20c, 20d 外側尾翼
[0087]201第一末端未測尾翼
[0088]202第二末端外側尾翼
[0089]203吸入側
[0090]204壓力側
[0091]205前端側
[0092]206后端側
[0093]21a,21b,21c,21d 內側尾翼
[0094]22穩(wěn)定支柱
[0095]23尾翼末端塊
[0096]23a 過渡
[0097]30 船體
[0098]31 軸承
[0099]32螺旋槳軸
[0100]33螺旋槳
[0101]34垂直中線
[0102]35水平中線
[0103]36 舵
[0104]37行駛方向
[0105]50導流面
[0106]50a 第一尾翼
[0107]52輪廓進入邊緣
[0108]53輪廓離開邊緣
[0109]54導流面和螺旋槳軸之間的間距
[0110]55螺旋槳直徑
[0111]501第一尾翼的第一末端
[0112]502第一尾翼的第二末端
[0113]503第二尾翼的第一末端
[0114]504第二尾翼的第二末端
[0115]α旋轉軸和螺旋槳軸之間的切割角
[0116]β箭頭角

【具體實施方式】
[0117]圖1示出船體30的后下部區(qū)域的后視圖。構成為軸管的軸承31從船體30在大致水平方向從船尾凸出。在圖1的圖示中,軸承31從附圖平面延伸出來或延伸進入該平面。在該軸承31中支承有螺旋槳軸(在此未示出),其沿著螺旋槳軸32延伸。螺旋槳軸32在圖1的圖示中從附圖平面中引導出來或進入該平面。螺旋槳33僅示意性地表示為螺旋槳環(huán),因為其在行駛方向位于導流面50后方且因此位于附圖平面之外。當前的船只為所謂的“螺紋船只”且因此僅具有一個螺旋槳33。
[0118]導流面50在螺旋槳33前方與螺旋槳間隔設置。此外,導流面50板狀形成且因此延伸到平行于螺旋槳軸32的平面上。導流面50如圖1所示,與螺旋槳軸32以恒定的間隔54設置。
[0119]在圖1中所示的裝置100包括兩個從導流面50向外凸出的第一尾翼50a。兩個第一尾翼50a中的每一個通過其第一末端501與導流面50連接。第一尾翼50a的各個第二末端502構成為自由末端。此外,在圖1中示出的裝置具有第二尾翼51a。該第二尾翼51a通過其第一末端503與導流面50連接。第二尾翼51a通過其第二末端504與軸承31連接。
[0120]圖2示出船體30的后部區(qū)域的后視圖。根據(jù)圖2的裝置與根據(jù)圖1的裝置的區(qū)別僅在于,導流面50構成為圓弧形。
[0121]圖3示出船只的下方后部的側視圖。構成為軸管的軸承31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從船體30的尾部凸出,其中設置有螺旋槳軸(未圖示)。螺旋槳軸沿著螺旋槳軸線32延伸。在軸承31的末端設置有螺旋槳33。在螺旋槳33前方的行駛方向,進一步示出與螺旋槳33間隔設置且位于螺旋槳33前方的導流面50。導流面50如在圖2中圓弧形地構成。此外,在導流面50上設置有向外,例如向上凸出的第一尾翼50a。第一尾翼50a通過其第一末端501在圓弧形構造的導流面50的上部區(qū)域中與其連接,其中其第二末端502構成為自由末端。
[0122]圖4示出裝置100另一個實施例的透視圖。裝置100包括在圓周方向上開口地構成的噴嘴10、4個外側尾翼20a至20d、以及4個內部尾翼21a至21d,其中尾翼對20a,21a ;20b,21b ;20c,21c ;20d,21d分別構成整體尾翼。因此根據(jù)圖4導流面50構成為開口的噴嘴環(huán)。該開口的噴嘴環(huán)相當于所謂的三分之二噴嘴,因為其噴嘴環(huán)相當于圓周封閉的噴嘴的三分之二。此外,參考圖9的實施例。在圖9中,示出類似的實施例,其中與圖4中所示實施例相比,圖9中的裝置100示出在圓周方向上封閉地構成的前噴嘴10。
[0123]圖5示出第一尾翼的實施例的截面圖。原則上,示出的尾翼能夠是第一尾翼50a或第二尾翼51a的截面圖。在圖5中示出的實施例中,示出的尾翼是第一尾翼50a。第一尾翼50a具有在圖5的圖中設置在上方、拱形吸入側203,以及相對設置的、實質上為平面的壓力側204。圓形地構成的、構成第一尾翼50a的前邊緣的一部分的前端側205在安裝有噴嘴10的情況下設置在水流中,即,設置在上游側。為此目的,構成第一尾翼50a后邊緣的一部分的大約為錐形的延伸的、位于背面的端側206 (即輪廓末端)在安裝有噴嘴10的情況下設置在螺旋槳下游側。
[0124]圖6示出船體30的后下部區(qū)域的后視圖。構成為軸管的軸承31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從船體30的尾部凸出。在圖6的圖示中,軸承31從附圖平面延伸出來或延伸進入該平面。在軸承31中支承有螺旋槳軸(在此未示出),其沿著螺旋槳軸32延伸。螺旋槳軸32也在圖6的圖示中從附圖平面中引導出或進入該平面。螺旋槳軸32同時構成同心地圍繞螺旋槳軸32設置的噴嘴10的長度軸。由于噴嘴10在本實施例中示為旋轉對稱的物體,螺旋槳軸32同時構成噴嘴10的旋轉軸。螺旋槳33僅示意性地表示為螺旋槳環(huán),因為其在行駛方向上位于噴嘴10后方且因此位于附圖平面之外。該船只為所謂的螺紋船只且在此僅具有一個螺旋槳33。
[0125]噴嘴10包括環(huán)繞的封閉噴嘴壁11,其依次具有內壁面12和外噴嘴壁面13。通過螺旋槳33示出垂直的中線34和水平的中線35。由于噴嘴10與螺旋槳33同心地設置,中線34,35同樣是噴嘴10的中線。螺旋槳軸32位于在兩個中線34,35的交叉點。在設想的噴嘴10的通過垂直中線34的劃分中,左半前噴嘴為噴嘴10的螺旋槳翻起側14且右半前噴嘴為噴嘴10的螺旋槳掉落側15。
[0126]在噴嘴10的螺旋槳翻起側14 (參考右旋的螺旋槳)上在軸承31和前噴嘴壁11的內側12之間設置有延伸的內側尾翼21a,21b,21c。在螺旋槳掉落側15上,且在水平中線35上方設置有另一個內側尾翼21d,其同時在軸承31和噴嘴壁11之間延伸。內側尾翼21a,21b,21c,21d分別固定在軸承31和噴嘴10上。4個外側尾翼20a,20b,20c,20d從外側前噴嘴壁面13上向外從噴嘴10上凸出。外側尾翼20a,20b,20c,20d分別設置在內側尾翼21a,21b,21c,21d的延伸部分。外側尾翼20a, 20b, 20c, 20d和內側尾翼21a,21b,21c,21d全部設置為徑向地朝向螺旋槳軸32或噴嘴的旋轉軸且相應地在朝向螺旋槳軸32的徑向方向上延伸。內側尾翼21a,21b,21c,21d的長度軸在設想的延伸部分中大致相當于外側尾翼 20a,20b,20c,20d 的長度軸。因此單個尾翼對 20a,21a ;20b,21b ;20c,21c ;20d,21d分別表示整體尾翼。即,它們在如大致連續(xù)的尾翼中優(yōu)化水流,但事實上從噴嘴10中斷且分別固定到其上(例如與噴嘴通過焊接或通過釬焊)。由此裝置100在整體尾翼的長度相對較大時保持高穩(wěn)定性。
[0127]總體上在螺旋槳翻起側14上設置有3個整體尾翼且在螺旋槳掉落側15上設置有I個整體尾翼。在螺旋槳翻起側15上,以及在水平中線35下方,進一步設置有穩(wěn)定支柱22,其在軸承31和噴嘴10之間延伸且與兩者相連。該穩(wěn)定支柱22這樣構成,其用作壓力或張力桿,且噴嘴10與船體固定且使其穩(wěn)定。穩(wěn)定支柱22不構成尾翼,即其不具有機翼輪廓或類似物,而是這樣構成,其盡可能少地影響水流。穩(wěn)定支柱22具有相對于尾翼20a,20b,20c,20d,21a,21b,21c,21d 較大的輪廓寬度。
[0128]外側尾翼20a,20b,20c,20d分別具有第一末端201,其設置在噴嘴10的外側壁面13上且與噴嘴10連接。此外,外側尾翼具有與第一末端201面對設置的第二末端202,其構成為自由末端。各個尾翼末端塊23從第二末端202的側面凸出。在圖6示出的圖示中,尾翼末端塊23分別指向外側尾翼20a,20b,20c的下側,其表示吸入側。在外側尾翼20d中,在自由末端202上設置有兩個尾翼末端塊23,其彼此對稱地設置。尾翼末端塊23朝向上側以及朝向外側尾翼20d的下側凸出。尾翼末端塊23用作“翼翹”且降低所謂的出流絞流的出現(xiàn)以及在外側尾翼20a,20b, 20c, 20d的自由末端202區(qū)域中的氣穴的出現(xiàn)。尾翼末端塊23以一定的半徑轉向各自的外側尾翼20a,20b,20c,20d。
[0129]圖7示出了如圖6所示的類似圖示。在根據(jù)圖7的實施例中與圖6的區(qū)別在于噴嘴10具有其旋轉軸16,其同時也表示噴嘴10的長度軸,相對于螺旋槳軸32向上移動。相應地,內側尾翼21a,21b,21c,21d具有不同的長度,而在圖6中的圖示中內側尾翼21a,21b,21c,21d具有所有相同的長度。穩(wěn)定支柱22相對于圖6中的實施例變短。在圖7所示的圖示中,外側尾翼20a,20b,20c,20d進一步具有不同的長度,而在圖6所示的圖示中外側尾翼20a,20b,20c,20d分別具有相同長度。在圖6所示的實施例中以及在圖7所示的實施例中螺旋槳33的半徑各自大于(最長的)整體尾翼的長度。在圖7所示的實施例中最長的整體尾翼(例如由外側尾翼20c和內側尾翼21c組成的)的長度大于圖6中整體尾翼的長度。
[0130]圖8示出船只下方后部的側視圖。構成為軸管的軸承31在大致水平方向從船體30的后部凸出,其中設置有螺旋槳軸(未示出)。螺旋槳軸沿著螺旋槳軸32延伸。在軸承31的末端設置有噴嘴10。在中間穿過旋轉對稱構成的噴嘴10延伸有旋轉軸或長度軸16。噴嘴10通過其旋轉軸16相對于螺旋槳軸32向上移動地設置。此外,旋轉軸16以一定角度α傾斜于螺旋槳軸32。即,噴嘴10通過其設置在行駛方向上的前上部邊緣區(qū)域設置或指向為相對于螺旋槳軸32向前下方傾斜或歪斜。在噴嘴10的上部區(qū)域,外側尾翼20從噴嘴10向上凸出。外側尾翼20在行駛方向上可從后部觀察到,朝向螺旋槳33的區(qū)域設置有噴嘴10。在行駛方向的螺旋槳33后方設置有用于操縱船只的舵36。
[0131]圖9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裝置100的另一個實施例的透視圖。該裝置100包括在圓周方向上自封閉的噴嘴環(huán)或噴嘴10、4個外側尾翼20a至20d以及4個外側尾翼21a至21d,其中尾翼對20a,21a ;20b,21b ;20c,21c ;20d,21d分別構成整體尾翼。單個尾翼20a至20d ;21a至21d分別以圖5中示出的方式包括截面輪廓。特別地,尾翼20a至20d ;21a至21d中的每個包括吸入側203和壓力側204。尾翼20a至20d ;21a至21d分別設置在噴嘴10的后部區(qū)域中。圖9中示出的圖示示出分解視圖,從而單個尾翼20a至20d;21a至21d并未連續(xù)地示出在其連接到噴嘴10的狀態(tài)。外側尾翼20a至20d以及內側尾翼21a至21d設置為可在行駛方向37上在噴嘴10的后部區(qū)域觀察到。特別地,在行駛方向上觀察到后部區(qū)域不長于噴嘴10整體長度的70%,優(yōu)選為55%。噴嘴10在圖9中透明地示出,從而出于清楚的原因外側尾翼20a至20d以及內側尾翼21a至21d各自完全可見。
[0132]設置在外側尾翼20a至20d的兩個末端202中的每個上的尾翼末端塊23以板狀構成且在一側上側面地從外側尾翼20a至20d凸出。構成為板的尾翼末端塊23的朝向外側尾翼20a-20d的前邊緣或前端側205的邊緣231側面地且輕微向后傾斜地朝向噴嘴10的主要流動方向18延伸。尾翼末端塊23的兩個側邊緣232指向大致平行于主要流動方向18,而尾翼末端塊23的后邊緣233實質上垂直于主要流動方向18延伸。尾翼末端塊23相對于外側尾翼20a至20d的長度方向以90°至120°的角度向外凸出,其中尾翼末端塊23在順時針旋轉的螺旋槳的情況下側面地從外側尾翼20a至20d在螺旋槳旋轉方向凸出。在圖9中的裝置100中,內側尾翼21a至21d進一步分別具有大于外側尾翼20a至20d的長度。此外,整體的外側尾翼20a至20d關于它們的長度、寬度、深度和輪廓形狀相同地確定尺寸。這種相同類似地適用于內側尾翼21a至21d。由于內側尾翼21a至21d具有同樣的長度,因此相應地噴嘴10的旋轉軸或長度軸與螺旋槳軸同軸設置,即,兩個軸彼此重疊。
[0133]外側尾翼20a至20d構成箭頭狀,而內側尾翼21a至21d不構成箭頭狀。這可在圖10的圖示中詳細看出,其以側視圖示出圖9中的裝置100。在圖10中的圖示中,繪出噴嘴10的旋轉軸或長度軸16。朝向旋轉軸16繪出第一、向上凸出的垂直線17a以及第二、向下凸出的垂直線17b。在圖10中透明地示出噴嘴10,從而出于清楚的原因可看到位于內側的內側尾翼21b至21d。此外還可以看到,內側尾翼21b的前邊緣205實質上設置為平行于垂直線17a。同樣可以看到,內側尾翼21d的后邊緣206實質上設置為平行于垂直線17b。由于內側尾翼21b至21d相同地構成,該平行構造類似地適用于所有的內側尾翼21b至21d。換句話說,可在主要流動方向18或行駛方向37上看到內側尾翼21b至21d的深度由于內側尾翼21b至21d的長度實質上恒定。因此內側尾翼21b至21d不構成箭頭狀。
[0134]與此相反,外側尾翼20b至20d不構成箭頭狀且具有前邊緣箭頭。相應地,外側尾翼20b的前邊緣205以箭頭角β指向垂直線17a。這由于相同的構造類似地適用于剩余的外側尾翼。
[0135]外側尾翼20b至20d的后邊緣206依次實質上平行于垂直線17a,17b指向,從而外側尾翼20b至20d不帶箭頭地設置,即并不與垂直線成一個角度。相應地,可在行駛方向37上從第一末端201直到第二末端202看到外側尾翼20b至20d的深度減小。通過直線地形成前邊緣205,從末端201直到另一個末端202連續(xù)減小。在圖10中未示出的外側尾翼20a和內側尾翼21a類似于其余的內側尾翼21b至2Id和外側尾翼20b至20d構成。
[0136]在圖10中進一步看出,噴嘴10的外直徑在主要流動方向18上連續(xù)減小。同樣地,噴嘴10的內直徑在主要流動方向18上減小,但并不根據(jù)在剖面圖中內側噴嘴壁面11的圓弧形構造。
[0137]圖11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裝置100的其他實施例,其類似于圖9和10中構成。特別地,裝置100同樣具有4個外側尾翼20a至20d和4個內側尾翼21a至21d,其中尾翼對分別構成整體尾翼。在圖11的實施例中以及在圖9和10以及圖1和2的實施例中,整體尾翼非對稱地分布設置在噴嘴10的內側。
[0138]與根據(jù)圖9和10的實施例相比,在圖11實施例中外側尾翼20a至20d的第二末端202并不以某個角度,而是以包括一半徑的過渡23a轉移到尾翼末端塊23上。
[0139]此外,整體尾翼在圖11中延伸穿過噴嘴10,S卩,整體尾翼一體形成,而在圖9和10的實施例中整體尾翼分別兩體地形成且內側尾翼和外側尾翼分別單獨固定到噴嘴10上。根據(jù)圖11的實施例相對于根據(jù)圖9和10的實施例的其他區(qū)別在于,內側尾翼21a至21d以及外側尾翼20a至20d構成箭頭狀。在此也可僅分別帶箭頭地形成尾翼的前邊緣,但并不形成后邊緣。內側尾翼21a至21d的前邊緣的箭頭如在外側尾翼20a至20d中一樣以相同的角度相對于垂直線朝向旋轉軸,從而產(chǎn)生具有恒定角度的連續(xù)前邊緣箭頭。
[0140]此外,在圖11中可以看出,裝置100設置在船體30上,且在行駛方向37上在船體30的后端上。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降低船舶驅動功率需求的裝置(100),包括導流面(50),其中至少第一尾翼(50a)從導流面(50)凸出,其特征在于,第一尾翼(50a)的第一末端(201,501)固定到導流面(50)上,且第一尾翼(50a)的第二末端(502)構成為自由末端。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面(50)設置在螺旋槳(33)前,其中所述導流面(50)與螺旋槳(33)間隔設置,其中所述導流面(50)與軸承(31)間隔設置,其設置為用于支承船舶的螺旋槳(33)的螺旋槳軸。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31)是軸管間隔。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螺旋槳軸(32)和第一尾翼(50a)的第一末端(501)之間的間距小于所述螺旋槳軸(32)和所述第一尾翼(50a)的第二末端(502)之間的間距。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尾翼(50a)具有最大的輪廓厚度(51),且所述第一尾翼(50a)的最大輪廓厚度(51)小于所述第一尾翼(50a)的第一末端(501)和第二末端(502)之間的間距的50%。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尾翼(50a)的最大輪廓厚度(51)小于所述第一尾翼(50a)的第一末端(501)和第二末端(502)之間的間距的25%。
7.根據(jù)權利要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尾翼(50a)的最大輪廓厚度(51)小于所述第一尾翼(50a)的第一末端(501)和第二末端(502)之間的間距的15%。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面(50)具有從所述螺旋槳(33)遠離的端側的輪廓進入邊緣(52),且所述導流面(50)具有指向所述螺旋槳(33)的端側的輪廓離開邊緣(53),其中在所述螺旋槳軸(32)和所述導流面(50)之間的間距在輪廓進入邊緣(52)的區(qū)域中小于或大于所述螺旋槳軸(32)和所述導流面(50)之間在輪廓離開邊緣(53)的區(qū)域中的間距。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面(50)和所述螺旋槳軸(32)之間的最短間距(54)小于螺旋槳直徑(55)的一半。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至少第二尾翼(51a)從所述導流面(50)凸出,其中所述第二尾翼(51a)的第一末端(503)設置在所述導流面(50)上,其中所述第二尾翼(51a)通過第二末端(504)固定在船體和/或在軸承(31)上,從而構成為用于支承船舶螺旋槳(33)的螺旋槳軸。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31)是軸管。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尾翼(50a)和/或所述第二尾翼(51a)設置為徑向朝向船舶螺旋槳(33)的螺旋槳軸(32)。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尾翼(50a)設置在所述第二尾翼(51a)的延伸部分且兩者共同構成整體尾翼。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整體尾翼的長度大于船舶螺旋槳(33)的半徑。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整體尾翼的長度小于船舶螺旋槳(33)的半徑。
16.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整體尾翼長度為螺旋槳(33)半徑的至多 90%。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整體尾翼的長度為螺旋槳(33)半徑的至多75%。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尾翼(50a)和/或所述第二尾翼(51a)設置為以一個調整角度指向螺旋槳軸(32)。
19.根據(jù)權利要求18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尾翼(50a)和所述第二尾翼(51a)具有不同的調整角度。
20.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尾翼(50a)具有自由末端(502),在該末端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尾翼(50a)間隔的尾翼末端塊(23)。
21.根據(jù)權利要求20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末端塊(23)以一個半徑或以一個角度轉移到所述第一尾翼(50a)的自由末端。
22.根據(jù)權利要求20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尾翼自由末端(23)朝向所述第一尾翼(50a)的一側或朝向兩側從所述第一尾翼(50a)凸出,其中在一側形成尾翼末端塊(23)的情況下,朝向至少第一尾翼(50a)的吸入側(203)凸出。
2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設置多個尾翼(20a,20b,20c,20d,50a,21a,21b,21c,21d,51a),其中,在螺旋槳翻起側(14)而不是螺旋槳掉落側(15)上設置多個尾翼(20a, 20b, 20c, 20d, 50a, 21a, 21b, 21c, 21d, 51a),和 / 或尾翼(20a, 20b, 20c, 20d,50a,21a,21b,21c,21d,51a)設置為其構成非對稱的尾翼系統(tǒng)。
24.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尾翼(50a)具有大于所述第二尾翼(51a)的長度。
25.根據(jù)權利要求2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尾翼(50a)的長度至少為所述第二尾翼(51a)長度的至少1.5倍。
26.根據(jù)權利要求25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尾翼(50a)的長度至少為第二尾翼(51a)長度的至少2倍。
27.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面(50)的最大輪廓厚度小于所述導流面(50)的長度的10%。
28.根據(jù)權利要求27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面(50)的最大輪廓厚度小于所述導流面(50)的長度的7.5%
29.根據(jù)權利要求27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面(50)的最大輪廓厚度小于所述導流面(50)的長度的6%。
30.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導流面(50)和所述螺旋槳軸(32)之間設置有至少一個用于穩(wěn)定所述導流面(50)的穩(wěn)定支柱(22),其中所述穩(wěn)定支柱(22)通過一個末端固定在所述導流面(50)上且通過一個其他的末端固定在軸承(31)、上,其構成為用于支承船舶螺旋槳(33)的螺旋槳軸,其中穩(wěn)定支柱(22)可構成為具有或不具有尾翼輪廓。
31.根據(jù)權利要求30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31)是軸管。
32.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10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尾翼(50a)和/或所述第二尾翼(51a)構成箭頭狀。
33.根據(jù)權利要求3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尾翼(50a)設置在第二尾翼(51a)的延長部分上并且這兩者構成整體尾翼,并且整體尾翼連續(xù)構成箭頭狀。
3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面(50)構成為周邊開口或封閉。
3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面(50)筆直地形成。
36.根據(jù)權利要求35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面(50)在筆直的平面上形成。
37.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面(50)為圓弧形。
38.根據(jù)權利要求37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面(50)相對于螺旋槳軸(32)凸出地構成。
39.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面(50)圓弧形地且周邊開口地構成,其中所述導流面(50)的弧長在截面分析中小于設想周邊封閉的所述導流面(50)的周長的80%。
40.根據(jù)權利要求39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面(50)的弧長在截面分析中小于設想周邊封閉的所述導流面(50)的周長的60%。
41.根據(jù)權利要求40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面(50)的弧長在截面分析中小于設想周邊封閉的所述導流面(50)的周長的40%。
42.根據(jù)權利要求4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面(50)的弧長在截面分析中小于設想周邊封閉的所述導流面(50)的周長的30%。
4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面(50)構成為噴嘴。
44.根據(jù)權利要求4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面(50)構成為前噴嘴(10)。
45.根據(jù)權利要求4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噴嘴(10)的直徑小于船舶螺旋槳(33)的直徑的70%。
46.根據(jù)權利要求45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噴嘴(10)的直徑小于船舶螺旋槳(33)的直徑的50%。
47.根據(jù)權利要求4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噴嘴(10)的直徑小于船舶螺旋槳(33)的直徑的35%。
【文檔編號】B63H1/28GK203958582SQ201320835028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5月6日
【發(fā)明者】D·萊曼, F·曼威斯 申請人:貝克船舶系統(tǒng)有限及兩合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