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或潛艇航母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潛艇或潛艇航母,包括殼體和動力裝置,所述殼體表面設有多個導入口和導出口與殼體內設置的流體通道相通,所述流體通道把潛艇內部分隔為多個運載艙,所述動力裝置設置在所述導出口內。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流體通道與外部流體相通,通過流經(jīng)流體通道的流體的流速與殼體外部流體的流速之間的流速差產生上升或下降的動力,同時能改變潛艇周圍的流體分布狀態(tài),使?jié)撏幱诘妥枇Φ倪\行狀態(tài),大大減少了潛艇運行中能量的損耗,有利于提高潛艇的運行速率,且這一套系統(tǒng)同樣適用于空氣動力中,使?jié)撏軌蛟诳罩酗w行,可以組成具有極大威懾力的戰(zhàn)斗群。
【專利說明】潛艇或潛艇航母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潛艇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潛艇或潛艇航母。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在潛艇為整體結構,在深海中很大的壓力都由殼體承受,要進一步擴大潛艇殼體的面積非常困難,這一現(xiàn)狀已嚴重影響潛艇發(fā)展。同時,潛艇內部很大空間被蓄水倉占用,有效使用空間較少,同時自重增加使能耗增加,行駛速度較慢,需進一步改進。
[0003]發(fā)明人已獲授權的專利號為201010250872.5的中國專利《航水機動裝置》和專利號為8113569的美國專利《從內部產生升力的飛行器》以及其他多個已授權的專利提出「從內部產生升力」、「沒有蓄水倉的潛艇」和「飛行潛艇」的方法和裝置,為潛艇航母的發(fā)明奠定了技術基礎。為此,發(fā)明人繼續(xù)研究,希望通過進一步的改進使?jié)撏Ш侥赋蔀楝F(xiàn)實。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潛艇或潛艇航母。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潛艇或潛艇航母,包括殼體和動力裝置,所述殼體表面設有多個導入口和導出口與殼體內設置的流體通道相通,所述流體通道把潛艇內部分隔為多個運載艙,所述動力裝置設置在所述導出口內。
[0006]其中,所述導入口包括設于潛艇前部的前部導入口、設于潛艇后部的后部分導入口,所述前部導入口和后部導入口上設有啟閉可控的閥門。
[0007]其中,所述導入口均布于所述殼體表面,導入口上設有啟閉可控、角度可變化的弧形擾流板。
[0008]其中,所述運載艙之間通過連接固定件連接并設有通道,所述通道內設有門,通道與所述流體通道之間設有密封連接圈。
[0009]其中,所述運載艙在所述殼體內的分布方式包括前后排列分布、上下分布、左右分布,以及前述分布方式的結合。
[0010]其中,所述殼體內還設有圓管狀流體通道,所述圓管狀流體通道內設有由多個弧面或螺旋面構成的擾流裝置,圓管狀流體通道的管壁上設有多個通水孔與管外流體通道相通,圓管狀流體通道的前端封閉,后部與所述動力裝置連接。
[0011]其中,所述殼體呈碟形,碟形殼體的中軸面上位于四周邊緣設有多個所述導出口 /導入口,所述動力裝置設于導出口中。
[0012]其中,所述動力裝置包括用于水中的發(fā)動機和/或用于飛行的發(fā)動機。
[0013]其中,所述殼體還可以呈圓形、橢圓形、菱形、橄欖形、三角形或弧形。
[0014]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5]1、多個體積不大的運載艙組合為不同形狀的潛艇或潛艇航母的內部主體結構,再加上外部殼體后形成不同形狀的潛艇結構,為大潛艇及潛艇航母的制造開拓新的發(fā)展方向。[0016]2、困擾潛艇百年發(fā)展的很大面積的潛艇殼體問題,由于在深海中所要承受的壓力非常大,已制約了潛艇的發(fā)展,本發(fā)明的潛艇或潛艇航母的殼體與外界相通而壓力很小,所以再大的殼體制作也都簡單容易。
[0017]3、運載艙雖然承受水中的主要壓力,但由于體積不大,很適合標準化批量生產,使復雜的潛艇制造變成多個不大的運載艙簡單的組合,從而很容易量產。
[0018]4、困擾潛艇百年發(fā)展的內部蓄水倉問題,不但使很大一部分的內部空間成為裝水空間,推動力很大部分浪費在無謂的運水過程,已限制潛艇的發(fā)展,本發(fā)明與外界相通的流體通道不但起到蓄水倉作用,同時把浪費在運水過程中的動力轉變?yōu)橥苿恿?,使本發(fā)明比傳統(tǒng)潛艇在同等條件下的空間使用率和推動力都顯著提高。
[0019]5、目前關于潛艇推動力的公知常識為「發(fā)動機噴水產生的推動力」,這使得潛艇浪費了一半的動力,實際上發(fā)動機推動力來源為「負壓動力+正壓動力」,因為發(fā)動機吸入多少水就排出多少水,產生多少正壓動力就產生多少負壓吸力。本發(fā)明用負壓動力的巨大吸力使?jié)撏в鏋樨搲簠^(qū),背水面為正壓動力推動區(qū),由于改變流體的分布狀態(tài),使?jié)撏У淖枇Υ蟠鬁p少,由此產生更大動力。
[0020]6、由于流體通道內可經(jīng)過水和空氣,本人早前發(fā)現(xiàn)的從內部產生更大升力來源,再結合上述結構,一種在空中、水中、水面自由行駛的潛艇航母由此產生,并為潛艇發(fā)展開拓出更大的發(fā)展空間,使新的潛艇航母的實施能夠現(xiàn)實。
[0021]7、流體通道與外部流體相通,通過流經(jīng)流體通道的流體的流速與殼體外部流體的流速之間的流速差產生上升或下降的動力,其還能改變潛艇周圍的流體分布狀態(tài),使?jié)撏幱诘妥枇Φ倪\行狀態(tài),大大減少了潛艇運行中能量的損耗,有利于提高潛艇的運行速率和續(xù)航時間,且這一套系統(tǒng)同樣適用于空氣動力中使?jié)撏軌蛟诳罩酗w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是本發(fā)明的潛艇或潛艇航母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2是圖1中A-A向的剖面圖;
[0024]圖3是本發(fā)明的潛艇或潛艇航母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圖;
[0025]圖4是本發(fā)明的潛艇或潛艇航母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圖;
[0026]圖5是本發(fā)明的潛艇或潛艇航母的第四實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圖;
[0027]圖6是本發(fā)明的潛艇或潛艇航母的第五實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圖;
[0028]圖7是本發(fā)明的潛艇或潛艇航母的第六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29]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0030]1、殼體;101、導入口 ;102、弧形擾流板;104、上半部;105、下半部;2、碟形殼體;
3、流體通道;301、圓管;302、擾流裝置;4、外殼;5、運載艙;501、通道;502、門;503、密封連接圈;504、連接固定件;6、前部導入口 ;7、后部導出口 ;8、動力裝置;801、核反應堆;9、閥門;10、導出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31]為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xiàn)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0032]現(xiàn)在核燃料已廣泛應用于潛艇中,為潛艇的發(fā)動機提供能量,基于這種成熟的核應用,為本發(fā)明的潛艇或潛艇航母的具體實施創(chuàng)造了必要條件,核燃料能滿足潛艇及其內搭載的小潛艇龐大的能耗需求。
[0033]請參閱圖1和圖2,圖1為本發(fā)明的潛艇或潛艇航母的第一實施方式,圖2為圖1中A-A向的剖面圖。
[0034]在本實施方式中,潛艇的殼體I分為上半部104和下半部105,殼體I內設有運載艙5,殼體I與運載艙5的外殼4之間構成流體通道3,也可以說是流體通道3把殼體I內分隔為多個運載艙5,流體通道3環(huán)繞各運載艙5的四周并與前部導入口 6、后部導出口 7以及殼體I上設置的多個導入口 101相通。前部導入口 6和后部導出口 7上設有閥門9,導入口 101上設有啟閉可控、角度可變化的弧形擾流板102。流體經(jīng)過弧形擾流板102會加快流速,更快的吸入流體通道3內。在后部導出口 7內設有能吸水和排水的動力裝置8,其吸水口與流體通道3相通,其排水口通過后部導出口 7與外界相通。在各運載艙5之間設有通道501,通過門502相通,在通道501與流體通道3之間設有密封連接圈503和多個用于使各運載艙相互連接的連接固定件504。在運載艙5內裝有多個小潛艇(是大潛艇縮小后的結構),放出后形成潛艇戰(zhàn)斗群。其中,核反應堆801為潛艇提供動力來源。
[0035]當潛艇在水中行駛時,前部導入口 6和后部導出口 7上的閥門9開啟,動力裝置8的極大吸力把外界的流體從前部導入口 6和殼體I上多個導入口 101高速吸入流體通道3內。潛艇的迎水面和殼體周圍的空間在流體被吸入后形成負壓區(qū),使正向和側向流體阻力大大減少。同時,由于動力裝置8產生了極大的吸力,流體經(jīng)過流體通道3的流速遠快于通道外潛艇殼體四周的流體的流速。動力裝置8把吸入的正向和側向的流體從后部導出口7高速噴出作為前進的動力。從后部高速噴出的流體使圍繞潛艇四周、因流體連續(xù)性而同時到達后部的流速較慢的流體不得不圍繞在從后部導出口 7噴出的高速流體周圍,兩股不同流速的流體分層有序地圍繞在一起形成更大的推動力,同時大量流體瞬間填充后部負壓區(qū),使?jié)撏Ш蟛康呢搲簠^(qū)不能形成,從而改變流體分布狀態(tài),使?jié)撏幱谟鏋樨搲簠^(qū)、背水面為動力推動區(qū)這一較為理想的流體分布狀態(tài)中行駛,改變傳統(tǒng)潛艇迎水面為流體壓力區(qū),背水面為負壓區(qū)的流體分布狀態(tài),使困擾潛艇發(fā)展的正向、側向、負壓區(qū)的流體的阻力大大減小,顯著降低能耗。
[0036]當潛艇需要上升時,關閉前部的閥門9,通過控制開啟位于上半部104表面的多個導入口 101,動力裝置8產生的吸力使上半部104外部空間的流體的流速大于下半部105外部流體流速,使上下部之間產生向上的壓力差,使?jié)撏仙?,至水面后流體通道內的水已排出,潛艇自重減輕浮在水面后再關閉后部的閥門9。
[0037]同理,當潛艇需要下潛時,先將流體通道3內充滿水,然后關門前后的閥門9及各導入口 101,流體通道3內的水使?jié)撏г黾又亓亢笙聺?。同時,還可以開啟后部的閥門9和潛艇位于下半部105表面的導入口 101,在動力裝置8的吸力作用下使下半部105外部殼體的流體的流速大于上半部104外部殼體流速,使上下半部之間產生向下的壓力差,使?jié)撏陆怠?br>
[0038]在水中通過對上下部不同的導入口 101的控制,或通過現(xiàn)有潛艇的常規(guī)裝置,使?jié)撏舷虏勘砻鎵毫ο鄬ζ胶?,在水中更好地行駛?br>
[0039]當需要轉向時,開啟調轉方向一側的導入口 101,或弧形擾流板102的進水角度調節(jié),使局部產生壓力差而轉向。
[0040]現(xiàn)在潛艇殼體為一整體大體積結構,所以在水中承受的壓力很大制造難度極高,安全性能也降低,嚴重制約了潛艇的進一步發(fā)展。而本發(fā)明殼體I通過多個導入口與外界相通,與外界的水成為一體,殼體本身不需要承受很大壓力,所以再大的殼體制造很容易,很方便;同時運載艙外殼4在水中承受主要壓力,因各運載艙5的體積不大制作更容易,安全性也能得到保證,所以容易量產,多個運載艙可組合不同形狀,對應潛艇的殼體I就形成不同幾何形狀的更大的大潛艇或潛艇航母,從而為潛艇的未來發(fā)展和潛艇航母找到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裝置。
[0041]現(xiàn)在潛艇內部的蓄水倉占據(jù)很大內部空間后又產生很大重量,其行駛過程也就是在運水過程,從而浪費了大量能量,困繞了潛艇百年發(fā)展使人類束手無策。本發(fā)明中環(huán)繞潛艇內的流體通道3與外界相通,其中的流體隨潛艇的運動而運動,在動力裝置8產生的吸力的作用下,流體在流體通道3加速流動,從而增加了推動力。同時,流體通道3肩負其了蓄水倉用于升降潛艇的作用,使?jié)撏饶苡行Ю玫目臻g增大,能耗降低。本發(fā)明使大潛艇或潛艇航母制造更簡單易行,同理,大潛艇縮小體積后為小潛艇,在潛艇殼體內由一個或二個以上的運載艙組合而成。
[0042]請參閱圖3,圖3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其殼體I內的流體通道3將內部空間通過多個運載艙5分隔為上下兩層,運載艙之間通過通道501內的門502連通。
[0043]請參閱圖4,圖4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其殼體I內的流體通道3將內部空間通過多個運載艙5分隔為左右兩邊,運載艙之間通過通道501內的門502連通。
[0044]請參閱圖5,圖5為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其殼體I內的流體通道3將內部空間通過多個運載艙5均分為上下左右四部分,運載艙之間通過通道501內的門502連通。
[0045]請參閱圖6,圖6為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方式,其殼體I內的流體通道3將內部空間通過多個運載艙5均分為上下左右四部分,在潛艇的軸向中心位置上設有圓管301,圓管301的前端封閉,后端只與動力裝置8相通,圓管301的周圍設有多個孔與流體通道3相通,圓管301的內壁設有由多段弧線或螺旋線構成的擾流裝置302,擾流裝置302使流體經(jīng)過的路徑增加,從而在動力作用下加快流體在通道內的流速。
[0046]同理,在潛艇內的上部、下部或其他位置也可設置圓管301并使其與流體通道3相通。
[0047]請參閱圖7,圖7為本發(fā)明的第六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為一種具有碟形殼體2的潛艇或潛艇航母。
[0048]在該潛艇或潛艇航母中,碟形殼體2內通過流體通道3分為上下二層,每層設有多個運載艙5,碟形殼體2的中軸面上,位于碟形殼體2的四周邊緣的前后左右設有多個導出口 10,動力裝置8設于其中。動力裝置8的吸水口與流體通道3相通,其排出口通過導出口10與外界相通。其中,該動力裝置8包括分別用于水中和用于空中的兩組不同的發(fā)動機。
[0049]當潛艇或潛艇航母在水中行駛時,用于空中的發(fā)動機的吸氣口和排氣口封閉防水進入,位于背水面一側的用于水中的發(fā)動機開啟。潛艇在水中前進時,開啟迎水面殼體上的多個導入口 101,使迎水面前部的空間在吸力下成為負壓區(qū),背水面為動力推動區(qū),飛碟在較為理想的流體分布狀態(tài)中向前行駛。由于改變了流體的分布狀態(tài),阻力減小速度提高。當位于迎水面的發(fā)動機工作時,可推動潛艇向背水面行駛,在方向轉換的過程中迎水面和背水面的位置互換。同理,通過開啟不同方向的發(fā)動機,潛艇在水中可以向不同的方向行駛。
[0050]潛艇或潛艇航母在上升時可開啟位于其上半部104表面的導入口 101,使上下部之間因表面流體的流速不同產生壓力差進而使?jié)撏蛏仙?。潛艇在下潛時可開啟位于其下半部105的導入口 101,使上下部之間因表面流體的流速不同產生壓力差進而使?jié)撏蛳聺摗Mㄟ^對導入口 101內的弧形擾流板102進行角度控制,使流體在局部產生壓力差而使?jié)撏нM行轉向,比現(xiàn)在的潛艇具有更優(yōu)越性能和更快速度。
[0051]由于水和空氣都可以分別從潛艇內的流體通道3經(jīng)過,所以在空中開啟上半部104的多個導入口 101,在多個空氣發(fā)動機的吸力作用下,把上半部殼體表面周圍的流體吸入流體通道3內,從而使上半部104外的空間成為負壓區(qū),通過對發(fā)動機的控制,很容易產生高于傳統(tǒng)機翼上表面流體的流速的高速流體層,該高速流體層與下半部105外部空間中的流體在自然狀態(tài)中的流速之間,因流速不同而產生極大的壓力差進而產生和升力,這是顯而易見的。潛艇向前運動時通過背風面上設置的用于空中的發(fā)動機來進行推動。潛艇需要垂直升降時可運用多個發(fā)動機的矢量噴口向下噴氣來實現(xiàn)。由于潛艇上表面的流體在動力作用下產生比機翼上表面的流體更快的流速,也就能比傳統(tǒng)機翼產生大得多的升力,所以很容易做到垂直升降。
[0052]這種潛艇或潛艇航母在深海中、空中和水面都可以高速行駛,由此可改變航空、潛艇、船舶領域的現(xiàn)狀。
[0053]對于小型的碟形潛艇,一個水中發(fā)動機就可驅動它快速行駛,二個水中發(fā)動機就可驅動它在水中更快更自由的行駛。
[0054]進一步地,在本結構的底部中間設有空氣發(fā)動機或水中發(fā)動機,吸口一端與流體通道相通,噴口一端通過導出口 10與外界相通,就是分別在水中和空中高速行駛的飛碟。
[0055]進一步地,所述碟形殼體2還可為圓形、橢圓形、菱形、橄欖形、三角形、弧形殼體
坐寸o
[0056]綜上,本發(fā)明提出的是一種在能夠在水中、水面和空中自由往來的可飛行的潛艇,其遠比現(xiàn)在的飛機、潛艇、艦艇具有更快的速度和更優(yōu)越的性能。同時從該潛艇內放出能在水中、水面、空中都可以自由行駛的小潛艇形成具有更大威懾力的戰(zhàn)斗群。
[0057]本發(fā)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如下:
[0058]1、現(xiàn)在潛艇的殼體內為封閉的整體結構,由于深海的壓力極大,很大殼體的安全性受限制,再擴大體積已很難,潛艇經(jīng)常潛伏水中幾十天以上,需要更大空間來裝載大量物質,所以現(xiàn)在潛艇結構因為很大的殼體要承受巨大的深海壓力已嚴重制約了進一步發(fā)展;而本發(fā)明潛艇殼體與外界相通,受到的壓力很小,再通過流體通道把潛艇內部分把多個獨立的又相通的運載艙,多個運載艙又組成更大的潛艇,為制造更大體積的潛艇或潛艇航母找到一種簡單易行又更安全的方法和裝置,同時為潛艇未來的發(fā)展將產生深遠影響。
[0059]2、現(xiàn)在潛艇由于殼體面積較大,在水中承受壓力很大,技術要求很高,工藝復雜很難量產,嚴重制約了大潛艇的發(fā)展;而潛艇由多個不大的運載艙組成,標準化生產不大的運載艙制造工藝簡單,安全性得到保證,也很容易量產,更重要的是困擾潛艇多年的難題是龐大殼體的堅固耐壓性,在這里都迎刃而解,因為潛艇的外殼通過多個導出口與外界相通而成為一個整體,所以外殼承受壓力極小很容易實施,再大的殼體的潛艇或潛艇航母都變得很容易。[0060]3、運載艙雖然承受水中的主要壓力,但由于體積不大,很適合標準化批量生產,使復雜的潛艇制造變成多個不大運載艙簡單的組合,從而很容易量產。
[0061]4、困擾潛艇發(fā)展百年的內部蓄水倉問題,不但內部空間很大部分成為裝水空間,推動力很大部分浪費在無謂的運水過程,已限制潛艇的發(fā)展;本發(fā)明與外界相通的流體通道,不但起到蓄水倉作用,還把浪費在運水過程中的動力轉變?yōu)橥苿恿?,同等條件下使本發(fā)明比傳統(tǒng)潛艇使用的空間和推動力都顯著提高。
[0062]5、現(xiàn)在潛艇推動力的公知常識為「螺旋槳向后排水產生推動力」,這種認知浪費了至少一半的動力;實際上,發(fā)動機推動力來源為「負壓動力+正壓動力」,因為發(fā)動機吸入多少水就排出多少水,產生多少正壓動力就產生多少負壓吸力;本發(fā)明用負壓動力的巨大吸力使?jié)撏в娉蔀樨搲簠^(qū),背水面成為正向動力推動區(qū),由于改變流體分布狀態(tài),使?jié)撏旭偟淖枇Υ蟠鬁p小。
[0063]傳統(tǒng)潛艇受上述5點原因所限,迄今無法制造出更高效和更大的潛艇。而本發(fā)明通過一種很容易實施的方案解決了上述問題,為潛艇發(fā)展開拓出更大的空間。
[0064]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潛艇或潛艇航母,包括殼體和動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表面設有多個導入口和導出口與殼體內設置的流體通道相通,所述流體通道把潛艇內部分隔為多個運載艙,所述動力裝置設置在所述導出口內。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潛艇或潛艇航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入口包括設于潛艇前部的前部導入口、設于潛艇后部的后部分導入口,所述前部導入口和后部導入口上設有啟閉可控的閥門。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潛艇或潛艇航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入口均布于所述殼體表面,導入口上設有啟閉可控、角度可變化的弧形擾流板。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潛艇或潛艇航母,其特征在于:所述運載艙之間通過連接固定件連接并設有通道,所述通道內設有門,通道與所述流體通道之間設有密封連接圈。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潛艇或潛艇航母,其特征在于:所述運載艙在所述殼體內的分布方式包括前后排列分布、上下分布、左右分布,以及前述分布方式的結合。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潛艇或潛艇航母,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內還設有圓管狀流體通道,所述圓管狀流體通道內設有由多個弧面或螺旋面構成的擾流裝置,圓管狀流體通道的管壁上設有多個通水孔與管外流體通道相通,圓管狀流體通道的前端封閉,后部與所述動力裝置連接。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潛艇或潛艇航母,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呈碟形,碟形殼體的中軸面上位于四周邊緣設有多個所述導出口 /導入口,所述動力裝置設于導出口中。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潛艇或潛艇航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裝置包括用于水中的發(fā)動機和/或用于飛行的發(fā)動機。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潛艇或潛艇航母,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還可以呈圓形、橢圓形、菱形、橄欖形、三角形或弧形。
【文檔編號】B63G11/00GK103612731SQ201310636765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2月2日
【發(fā)明者】朱曉義 申請人:朱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