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電腦防水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腦防水結構,特別是指一種可達到防水效果的電腦防水結構。
背景技術:
由于科技的高度發(fā)達,許多工業(yè)制品對于精密度的要求也日趨提升,電腦便自然而然地被使用于各式工具機的自動操作控制。 然而,一般的電腦機殼結構,并未考慮到電腦系統(tǒng)會被使用于極為惡劣的作業(yè)環(huán)境,所以并不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塵功能,而將此一電腦系統(tǒng)裝設于戶外或高濕度、粉塵充斥的工廠等作業(yè)場所,長時間操作下,很可能因濕氣與粉塵滲入機殼內(nèi)部,造成電腦系統(tǒng)的銹蝕、短路,進而影響系統(tǒng)整體的可靠性及穩(wěn)定度。此時,若電腦的機體結合處僅是以一般的螺絲結合結構來螺合,則無法有效阻擋水氣、水份的滲入而造成機體內(nèi)部電路的損壞。由此可知電腦的機體結合處的螺絲拴鎖結構即為機體防水結構的最重要也是最后一道關卡,而對于機體的防水效果至為關鍵;且電腦的機體若是在外觀式樣的設計考量上而無法使用外部的防水膠條時,該機體結合處的螺絲拴鎖結構的防水功能則更顯重要。由此可見,上述習用電腦防水結構仍有諸多缺失,亟待加以改良。本發(fā)明人鑒于上述習用電腦防水結構所衍生的各項缺點,亟待加以改良創(chuàng)新,并經(jīng)多年苦心孤詣潛心研究后,終于成功研發(fā)完成本件電腦防水結構,本案由此產(chǎn)生。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避免濕氣或水分進入殼體內(nèi)的電腦防水結構。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一種電腦防水結構,包含有一殼體,殼體外緣則設有容置孔,并于殼體底部設有數(shù)鎖固件固定孔;一底板,其周緣則設有與殼體鎖固件固定孔相對應之穿孔;一設置于殼體與底板間的防水圈,該防水圈上亦設有與殼體鎖固件固定孔及底板穿孔相互對應的固定孔;一儲存裝置,固定于底板上;至少一防水開關,穿設于殼體周緣的容置孔內(nèi),該防水開關與容置孔相對應處為一溝槽,防水開關的溝槽與殼體間設有一防水橡圈;至少一防水接頭,穿設于殼體周緣的容置孔內(nèi),該防水接頭與容置孔相對應處為一溝槽,防水接頭的溝槽與殼體內(nèi)側處設有一防水橡圈。進一步,該鎖固件固定孔內(nèi)設有螺紋。進一步,該防水圈為具有彈性的橡膠或塑膠所制成,并沿著底板外緣穿孔設置,整體結構略呈口字形。
3[0018]進一步,該儲存裝置包含有主機板、硬盤、處理器等元件。進一步,該殼體為矩形體。進一步,該底板外形與殼體相互對應,略呈矩形板體。一種電腦防水結構,包含有上殼體、下殼體、面板組件及電腦裝置元件,該電腦裝置容置于下殼體內(nèi),面板組件設置于上殼體與下殼體間,上殼體與下殼體間通過防銹螺絲將兩者連接固定;其特征在于該下殼體的電腦裝置上分別設有防水圈及外露的防水接頭,借助防水圈及防水接頭實現(xiàn)防水效果。進一步,該防水圈為具有彈性的橡膠或塑膠所制成。進一步,該電腦裝置包含有主機板、硬盤、處理器等元件。采用上述方案后,借助設置于殼體與底板間的防水圈、穿設于殼體周緣容置孔內(nèi)的防水開關和防水接頭,以及防水開關的溝槽與殼體間設有一防水橡圈、防水接頭的溝槽與殼體內(nèi)側處設有一防水橡圈,可以有效避免濕氣、水分或者粉塵進入殼體內(nèi),損壞電腦。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腦防水結構的立體分解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腦防水結構的立體組合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電腦防水結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電腦防水結構的另一實施立體分解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電腦防水結構的另一實施立體組合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電腦防水結構的另一實施又一立體組合結構示意圖。標號說明殼體1底板2防水圈3儲存裝置4防水接頭6防水橡圈7下殼體9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描述請參閱第一圖至第三圖所示,為本電腦電腦防水結構之立體分解、立體組合結構及剖面結構示意圖,其包含有一殼體1,該殼體1為矩形體,其內(nèi)則形成一容置空間11,殼體1外緣則設有容置孔12,并于殼體1底部設有數(shù)個鎖固件固定孔(圖中未標示),該鎖固件固定孔內(nèi)則設有螺紋。一底板2,該底板2外形是與殼體1相互對應,使其略呈矩形板體,底板2周緣則設有與殼體1鎖固件固定孔相對應的穿孔21,使得底板2得以通過鎖固件8穿過穿孔21后與殼體1相互連接固定。
容置空間11 穿孔21 固定孔31
防水開關5 溝槽61 鎖固件8 面板組件92
容置孔12
溝槽51
上殼體90
儲存裝置93 c
4[0043]一防水圈3,該防水圈3是為具有彈性的橡膠或塑膠所制成,并沿著底板2外緣穿孔21設置,使其整體結構略呈口字形,該防水圈3上亦設有與殼體鎖固件8固定孔及底板 2穿孔21相互對應的固定孔31 ;使其得以通過鎖固件8固定于殼體1與底板2間,同時得以避免濕氣或水分自殼體1與底板2間進入。一儲存裝置4,該儲存裝置4包含有主機板、硬盤、處理器等元件,此儲存裝置4所包含的元件是與目前習用的電腦元件相同,于此不再贅述;該儲存裝置4固定于底板2上, 當?shù)装?與殼體1通過鎖固件相互組合時,該儲存裝置4位于殼體1之容置空間內(nèi)。一防水開關5,穿設于殼體1周緣的容置孔12內(nèi),該防水開關5與容置孔12相對應處為一溝槽51,當防水開關5組合于殼體1上時,通過溝槽51與殼體1相互固定,除此之外,防水開關5的溝槽51位于殼體內(nèi)側處設有一防水橡圈7,可避免濕氣或水分自防水開關 5與殼體1間進入。數(shù)防水接頭6,穿設于殼體1周緣的容置孔12內(nèi),該防水接頭6與容置孔12相對應處為一溝槽61,當防水接頭6組合于殼體1上時,通過溝槽61與殼體1相互固定,除此之外,防水接頭6的溝槽61與殼體間設有一防水橡圈7,可避免濕氣或水分自防水接頭6與殼體1間進入。通過上述結構可知,本實用新型電腦防水結構的所有連接結合處,分別可通過防水圈3、防水接頭6及防水開關5達到避免濕氣或水分進入殼體1內(nèi),借以確保儲存裝置4 的運作穩(wěn)定性。請參閱圖4至圖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電腦防水結構的立體分解及立體組合結構示意圖,于本實施例中,揭露通過防水圈3及防水接頭6應用于平板電腦上的防水結構,包含有上殼體90、下殼體91、面板組件92及電腦裝置93元件,該電腦裝置93容置于下殼體91內(nèi),而面板組件92則設置于上殼體90與下殼體91間,上殼體90與下殼體 91間通過防銹螺絲將兩者連接固定,該電腦裝置93與上述實施例相同,包含有主機板、硬盤、處理器等元件,此電腦裝置所包含的元件與目前習用的電腦元件相同,于此不再贅述; 其特征在于該下殼體91的電腦裝置93上分別設有防水圈3及外露的防水接頭6,該防水接頭6與下殼體91間的結構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于此不再贅述,使得本實用新型得以通過防水圈3及防水接頭6達到防水效果,據(jù)此得以應用于不同的電腦結構上,并達到使用者預期的效果。上述防水圈3為具有彈性的橡膠或塑膠所制成。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并非對本案設計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設計關鍵所做的等同變化,均落入本案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電腦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殼體,殼體外緣則設有容置孔,并于殼體底部設有數(shù)鎖固件固定孔;一底板,其周緣則設有與殼體鎖固件固定孔相對應之穿孔;一設置于殼體與底板間的防水圈,該防水圈上亦設有與殼體鎖固件固定孔及底板穿孔相互對應的固定孔;一儲存裝置,固定于底板上;至少一防水開關,穿設于殼體周緣的容置孔內(nèi),該防水開關與容置孔相對應處為一溝槽,防水開關的溝槽與殼體間設有一防水橡圈;至少一防水接頭,穿設于殼體周緣的容置孔內(nèi),該防水接頭與容置孔相對應處為一溝槽,防水接頭的溝槽與殼體內(nèi)側處設有一防水橡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腦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鎖固件固定孔內(nèi)設有螺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腦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防水圈為具有彈性的橡膠或塑膠所制成,并沿著底板外緣穿孔設置,整體結構略呈口字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腦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儲存裝置包含有主機板、硬盤、處理器元件。
5.如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一種電腦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殼體為矩形體。
6.如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一種電腦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底板外形與殼體相互對應,略呈矩形板體。
7.一種電腦防水結構,包含有上殼體、下殼體、面板組件及電腦裝置元件,該電腦裝置容置于下殼體內(nèi),面板組件設置于上殼體與下殼體間,上殼體與下殼體間通過防銹螺絲將兩者連接固定;其特征在于該下殼體的電腦裝置上分別設有防水圈及外露的防水接頭, 借助防水圈及防水接頭實現(xiàn)防水效果。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電腦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防水圈為具有彈性的橡膠或塑膠所制成。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電腦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電腦裝置包含有主機板、硬盤、處理器元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電腦防水結構,包含有一殼體,殼體外緣則設有容置孔,并于殼體底部設有數(shù)鎖固件固定孔;一底板,其周緣則設有與殼體鎖固件固定孔相對應之穿孔;一設置于殼體與底板間的防水圈,該防水圈上亦設有與殼體鎖固件固定孔及底板穿孔相互對應的固定孔;一儲存裝置,固定于底板上;至少一防水開關,穿設于殼體周緣的容置孔內(nèi),該防水開關與容置孔相對應處為一溝槽,防水開關的溝槽與殼體間設有一防水橡圈;至少一防水接頭,穿設于殼體周緣的容置孔內(nèi),該防水接頭與容置孔相對應處為一溝槽,防水接頭的溝槽與殼體內(nèi)側處設有一防水橡圈。本實用新型可有效避免濕氣、水分及粉塵進入殼體損壞電腦。
文檔編號G06F1/18GK202205144SQ20112028928
公開日2012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8月10日
發(fā)明者蔣永慶 申請人:蔣永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