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防下潛后地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車身后地板,更為具體的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下潛后地板。
背景技術:
GB11551-2003《乘用車正面碰撞的乘員保護》只針對前排乘員傷害進行考察,未能考慮到后排假人傷害,但2012版C-NCAP管理規(guī)則增加了對后排假人進行傷害值考察,增加了對后排假人傷害限制的要求。同類車型在后地板設計時只考慮座椅安裝問題,其后地板設計成平面型結(jié)構,在汽車發(fā)生碰撞過程中,后排乘員存在骨盆位置滑出座椅現(xiàn)象,不能防止后排乘員下潛,那么安全帶在碰撞過程中的作用減小,此類乘員運動姿態(tài)不利于約束系統(tǒng)對乘員的保護,增加乘員傷害。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防下潛后地板,其目的是減少后排乘員在發(fā)生碰撞過程中的傷害,包括由于乘員發(fā)生下潛及偏移所引起的傷害。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這種防下潛后地板,與汽車后縱梁、備胎盆固定連接,包括前部平面、后部平面和中部斜面,所述的防下潛后地板的橫截面為雙折彎形。在所述的前部平面和后部平面上設有凸臺。所述的防下潛后地板與汽車后縱梁、備胎盆焊接連接,與車身形成后地板總成。所述中部斜面的斜面與整車水平面的夾角為40° 50°。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這種防下潛后地板,結(jié)構簡單,與車身形成后地板總成,為一個整體,在汽車發(fā)生碰撞過程中,可以有效地的預防后排乘員下潛,也有效地防止后排乘員發(fā)生偏移,提高約束系統(tǒng)作用效果,最終降低后排乘員傷害。
下面對本說明書各幅附圖所表達的內(nèi)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jié)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安裝在車身上的結(jié)構示意圖。圖中標記為1、防下潛后地板,2、后縱梁,3、備胎盆,4、前部平面,5、后部平面,6、中部斜面,7、凸臺。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這種防下潛后地板,與汽車后縱梁2、備胎盆3固定連接,包括前部平面4、后部平面5和中部斜面6,防下潛后地板1的橫截面為雙折彎形。[0016]在前部平面4和后部平面5上設有凸臺7。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這種防下潛后地板,結(jié)構簡單,防下潛后地板1的橫截面為雙折彎形,前部平面4和后部平面5上設有凸臺7,增加了防下潛后地板1的結(jié)構強度。如圖1至圖2所示,在前部平面4和后部平面5上設有凸臺7。防下潛后地板1與汽車后縱梁2、備胎盆3焊接連接,與車身形成后地板總成。所述中部斜面6的斜面與整車水平面的夾角為40° 50°。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為了確保防下潛效果,中部斜面6的斜面與整車水平面的夾角為40° 50°范圍內(nèi),同時中部斜面6到后座椅R點X方向上的間隙控制在150毫米 200毫米范圍內(nèi)。上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xiàn)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zhì)性的改進,或未經(jīng)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1.一種防下潛后地板,與汽車后縱梁O)、備胎盆(3)固定連接,包括前部平面、后部平面( 和中部斜面(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下潛后地板(1)的橫截面為雙折彎形。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下潛后地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前部平面(4)和后部平面(5)上設有凸臺(7)。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下潛后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下潛后地板(1)與汽車后縱梁O)、備胎盆C3)焊接連接,與車身形成后地板總成。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下潛后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斜面(6)的斜面與整車水平面的夾角為40° 5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下潛后地板,與汽車后縱梁(2)、備胎盆(3)固定連接,包括前部平面(4)、后部平面(5)和中部斜面(6),所述的防下潛后地板(1)的橫截面為雙折彎形。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這種防下潛后地板,結(jié)構簡單,與車身形成后地板總成,為一個整體,在汽車發(fā)生碰撞過程中,可以有效地的預防后排乘員下潛,也有效地防止后排乘員發(fā)生偏移,提高約束系統(tǒng)作用效果,最終降低后排乘員傷害。
文檔編號B62D25/20GK202201063SQ20112030027
公開日2012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8月18日
發(fā)明者何合, 劉慧軍, 吳建中, 王長有, 錢國強, 顏海棋 申請人:眾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