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平衡式行李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行李車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平衡式雙輪行李車。
背景技術:
行李車作為一種人力手推車,以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省時省力等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于商場、車站、機場、酒店等場合,有時還可以用來轉運貨物。按照車輪結構形式的不同,行李車大體上可分為獨輪行李車、雙輪行李車、三輪行李車、四輪行李車等幾種類型。
常規(guī)的單輪行李車在載物較重時,使用者在使用時比較費力,很難把握車體的平衡,容易發(fā)生側傾甚至側翻現(xiàn)象,且在駐車裝卸物品時不夠平穩(wěn),也會因裝物重量不均而產(chǎn)生側翻。相對于單輪行李車來講,雙輪行李車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但由于車輪架與主車架一般都直接固定,導致其存在以下缺點由于車輪架與主車架剛性連接,因此車輪的轉軸始終平行于主車架的載物平臺,當行李車在斜坡等坑洼路面上使用時,其載物平臺會隨著地面狀況的變化發(fā)生側傾甚至側翻現(xiàn)象,很難保持行李車載物平臺的平穩(wěn),使用起來很不方便。此外,由于車輪架與主車架剛性連接,無法進行脫卸,因此包裝體積較大,不便于運輸。因此,如何提高雙輪行李車在通過斜坡等路面時的穩(wěn)定性,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目前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平衡式行李車。該行李車在通過各種傾斜、坑洼路面時,通過操作可使其載物平臺始終保持水平,具有十分可靠的穩(wěn)定性。為實現(xiàn)上述第一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平衡式行李車,包括車輪、車輪架以及主車架,所述車輪通過車輪架安裝于所述主車架下方,其輪軸組件與所述車輪架的下端連接,進一步包括位于所述主車架中央的旋轉軸,所述車輪架的上端通過所述旋轉軸與所述主車架轉動連接。優(yōu)選地,所述車輪架呈倒“V”形,其左車輪架和右車輪架的上端設有位于同一軸線上的軸套,并通過所述軸套與所述旋轉軸轉動連接。優(yōu)選地,所述左車輪架和右車輪架均呈“U”形,所述軸套位于其“U”形開口的兩端。優(yōu)選地,所述左車輪架和右車輪架的下端與所述輪軸組件相鉸接。優(yōu)選地,所述主車架底部設有定位套,所述旋轉軸的一端設有位于所述定位套中的定位頭并通過緊固件相對固定。優(yōu)選地,所述主車架前側設有前擋管。
優(yōu)選地,所述前擋管與所述主車架轉動連接,其相對于所述主車架載物平臺的展開角度為90°。優(yōu)選地,所述主車架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左擋管、右擋管。優(yōu)選地,所述左擋管、右擋管分別與所述主車架轉動連接,其相對于所述主車架載物平臺的展開角度為90°。優(yōu)選地,所述主車架的后側設有拆卸式扶手和折疊式支腿。本發(fā)明在現(xiàn)有技術的基礎上作了進一步改進,其車輪架與主車架通過旋轉軸轉動連接,主車架能夠以位于中央位置的旋轉軸為中心左右旋轉。這樣,當行李車在常規(guī)水平地面上行進時,其主車架可轉至與輪軸組件平行的位置,從而保持車體處于正常的水平運輸狀態(tài);當行李車在坑洼或斜坡地面上行進時,使用者可以通過旋轉軸的調節(jié)功能,使兩車輪與地面完全接觸,并將主車架在一定范圍內調節(jié)到左右水平狀態(tài),此時主車架的載物平臺 與輪軸組件之間具有一定夾角,從而達到防止行李車側傾甚至側翻的目的,與傳統(tǒng)行李車相比,其使用更加平穩(wěn)、省力,且駐車裝卸物品也更加穩(wěn)定,不會因重物左右不均而發(fā)生側翻。
圖I為本發(fā)明所提供平衡式行李車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所示平衡式行李車在抽出旋轉軸時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I所示平衡式行李車的輪軸組件與車輪相連接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I所示平衡式行李車的車輪架與輪軸組件相連接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中所示車輪架處于折疊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I所示平衡式行李車的主車架及其上相關部件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所示主車架在左擋管、右擋管處于收攏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圖7所示主車架在前擋管處于收攏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圖8所示主車架在支腿處于收攏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圖10為拆卸把手時圖9所示主車架的結構示意圖;圖11為拆卸把手后圖9所示主車架的結構示意圖;圖12為圖I所示平衡式行李車在常規(guī)水平路面上行進時的正面示意圖;圖13為圖I所示平衡式行李車在坑掛路面上行進時的正面示意圖;圖14為圖I所示平衡式行李車在隆起路面上行進時的正面示意圖;圖15為圖I所示平衡式行李車在左傾路面上行進時的正面示意圖;圖16為圖I所示平衡式行李車在右傾路面上行進時的正面示意圖。圖I至圖16中I.車輪2.輪軸組件2-1.輪軸2-2.長軸套3.車輪架3_1.短軸套3_2.支撐梁
4.主車架4-1.定位套5.旋轉軸5-1.定位頭6.墊片7.插銷8.前擋管9.旋轉接片10.左擋管11.右擋管12.扶手12-1.鎖緊件13.支腿13-1.鎖緊手輪13-2.萬向腳板13-3.腳托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的核心在于通過改進車輪架與主車架的連接方式使行李車具有調節(jié)平衡的功能,使用者通過操作可使其載物平臺始終保持水平,從而能夠穩(wěn)定的通過各種傾斜、坑洼路面。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文中的“上、下、前、后”等表示方位的用語是基于附圖的位置關系,不應將其理解為對保護范圍的絕對限定。請參考圖1,圖I為本發(fā)明所提供平衡式行李車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中,本發(fā)明提供的平衡式行李車,主要由車輪I、輪軸組件2、 車輪架3、主車架4等部件構成,其中車輪I通過車輪架3安裝于主車架4下方,其輪軸組件3與車輪架3的下端連接,主車架4的中央設有旋轉軸5,車輪架3的上端通過旋轉軸5與主車架4轉動連接。請一并參考圖2至圖5,圖2為圖I所示平衡式行李車在抽出旋轉軸時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I所示平衡式行李車的輪軸組件與車輪相連接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I所示平衡式行李車的車輪架與輪軸組件相連接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中所示車輪架處于折疊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車輪I的數(shù)量為兩個,左右各一個,分別安裝于輪軸組件2的兩端,輪軸組件2包括輪軸2-1以及套裝在輪軸上的長軸套2-2,輪軸2-1的兩端開設有徑向通孔,在分別穿過車輪I的中心孔后,通過墊片6和穿入徑向通孔中的“8”字形插銷7定位。車輪架3呈倒“V”形,其左車輪架和右車輪架的上端設有位于同一軸線上的短軸套3-1,并通過短軸套3-1與旋轉軸5轉動連接,左車輪架和右車輪架均呈“U”形,短軸套3-1位于其“U”形開口的兩端,其開口中設有一道支撐梁3-2,底部的連接接片與上述長軸套2-2上的連接接片通過銷軸相鉸接。如此,在拆卸后,左車輪架和右車輪架可以折疊收攏至接近平整的狀態(tài),有助于減小運輸體積。為了保證短軸套3-1能夠處于同一軸線上,左車輪架和右車輪架在結構上需要具有一定的錯位關系,具體如圖4所示。主車架4的底部設有定位套4-1,該定位套在橫截面上呈正方形,旋轉軸5的端部設有在橫截面上呈正方形的定位頭5-1,在組裝時,旋轉軸5從前向后依次穿過定位套4-1、短軸套3-1將車輪架3和主車架4連接在一起,最終,旋轉軸5前端的定位頭5-1套入定位套4-1中并通過螺釘、插銷等緊固件相對固定,而旋轉軸5的后端側伸入主車架4底部固定的軸套中。本文對車輪架的具體結構不做限定,凡是能夠通過旋轉軸與主車架轉動連接的車輪架均可以用來實現(xiàn)本發(fā)明目的。請參考圖6至圖11,圖6為圖I所示平衡式行李車的主車架及其上相關部件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所示主車架在左擋管、右擋管處于收攏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圖7所示主車架在前擋管處于收攏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圖8所示主車架在支腿處于收攏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圖10為拆卸把手時圖9所示主車架的結構示意圖;圖11為拆卸把手后圖9所示主車架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所示,主車架3呈矩形框架結構,其框架內部設有三道橫梁,前側設有前擋管8,前擋管8與主車架通過旋轉接片9轉動連接,其相對于主車架4的載物平臺能展開至90。。主車架3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左擋管10、右擋管11,左擋管10和右擋管11分別與主車架3通過旋轉接片9轉動連接,其相對于主車架3的載物平臺能展開至90°。主車架3的后側設有拆卸式扶手12和折疊式支腿13,扶手 12前端的管件插入主車架3的管件后通過扶手鎖緊件12-1進行固定;支腿13具有伸縮功能,在調節(jié)后可通過鎖緊手輪13-1進行固定,支腿13的底部設有萬向腳板13-2,以應對不同的路面條件,支腿13的上端通過腳托13-3與主車架3轉動連接,可向前折疊。在拆卸后,前擋管8、左擋管10、右擋管11可以折疊收攏在主車架3上方,支腿13可以折疊收攏在主車架3下方,處于接近平整的狀態(tài),從而有效減小運輸體積,扶手12則可以完全拆卸。當然,上述平衡式行李車僅是一種優(yōu)選方案,其具體結構并不局限于此,在此基礎上可根據(jù)實際需要作出具有針對性的調整。由于可能實現(xiàn)的方式較多,為節(jié)約篇幅,本文就不再一一舉例說明。下面對上述平衡式行李車的工作原理進行詳細說明請參考圖12至圖16,圖12為圖I所示平衡式行李車在常規(guī)水平路面上行進時的正面示意圖;圖13為圖I所示平衡式行李車在坑掛路面上行進時的正面示意圖;圖14為圖I所示平衡式行李車在隆起路面上行進時的正面示意圖;圖15為圖I所示平衡式行李車在左傾路面上行進時的正面示意圖;圖16為圖I所示平衡式行李車在右傾路面上行進時的正面示意圖。當行李車在常規(guī)水平地面上行進時,其主車架4可轉至與輪軸組件2平行的位置,從而保持車體處于正常的水平運輸狀態(tài);當行李車在坑洼或斜坡地面上行進時,使用者可以通過旋轉軸5的調節(jié)功能,使兩車輪I與地面完全接觸,并將主車架4在一定范圍內調節(jié)到左右水平狀態(tài),此時主車架4的載物平臺與輪軸組件2之間具有一定夾角,從而達到防止行李車側傾甚至側翻的目的,與傳統(tǒng)行李車相比,其使用更加平穩(wěn)、省力,且駐車裝卸物品也更加穩(wěn)定,不會因重物左右不均而發(fā)生側翻。以上對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平衡式行李車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fā)明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fā)明的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發(fā)明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發(fā)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平衡式行李車,包括車輪、車輪架以及主車架,所述車輪通過車輪架安裝于所述主車架下方,其輪軸組件與所述車輪架的下端連接,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位于所述主車架中央的旋轉軸,所述車輪架的上端通過所述旋轉軸與所述主車架轉動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平衡式行李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輪架呈倒“V”形,其左車輪架和右車輪架的上端設有位于同一軸線上的軸套,并通過所述軸套與所述旋轉軸轉動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式行李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車輪架和右車輪架均呈“U”形,所述軸套位于其“U”形開口的兩端。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平衡式行李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車輪架和右車輪架的下端與所述輪軸組件相鉸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I至4任一項所述的平衡式行李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車架底部設有定位套,所述旋轉軸的一端設有位于所述定位套中的定位頭并通過緊固件相對固定。
6.根據(jù)權利要求I至4任一項所述的平衡式行李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車架前側設有前擋管。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平衡式行李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擋管與所述主車架轉動連接,其相對于所述主車架的載物平臺的展開角度為90°。
8.根據(jù)權利要求I至4任一項所述的平衡式行李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車架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左擋管、右擋管。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平衡式行李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擋管、右擋管分別與所述主車架轉動連接,其相對于所述主車架的載物平臺的展開角度為90°。
10.根據(jù)權利要求I至4任一項所述的平衡式行李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車架的后側設有拆卸式扶手和折疊式支腿。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平衡式行李車,包括車輪、車輪架以及主車架,所述車輪通過車輪架安裝于所述主車架下方,其輪軸組件與所述車輪架的下端連接,進一步包括位于所述主車架中央的旋轉軸,所述車輪架的上端通過所述旋轉軸與所述主車架轉動連接。該行李車在通過各種傾斜、坑洼路面時,通過操作可使其載物平臺始終保持水平,具有十分可靠的穩(wěn)定性。
文檔編號B62B1/20GK102785684SQ201110128478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5月18日
發(fā)明者李多倫 申請人:浙江泰普森休閑用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