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摩托車后叉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摩托車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摩托車后叉。
技術(shù)背景通用摩托車后叉的結(jié)構(gòu)如圖4、圖5和圖6所示,由后叉左管l、后叉右管 2、后叉連接套3和后叉連接管4等部件構(gòu)成。其中后叉左管1和后叉右管2以 左、右對稱的方式分布,兩者的前部之間通過后叉連接管4焊接固定,在后叉 左、右管l、 2前端的管身上開設(shè)有工藝開口 5,以便于加工,使后叉左、右管 1、 2前端的縱向截面逐漸變小,直至與后叉連接套3的管徑相適應(yīng),并與該后 叉連接套3焊接固定。目前,后叉左、右管l、 2的縱向截面如圖5所示, 一般 為橢圓形,其截面積和抗彎截面模量比較小,抗彎能力和強度較差,導(dǎo)致后叉 的承載能力有限。另外,開設(shè)在后叉左、右管1、 2上的工藝開口 5的長度為84mra 左右,由于工藝開口較長,進一歩影響了后叉左、右管l、 2的強度及抗彎能力, 使得后叉的承載能力大大降低。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能有效增強承載能力的摩托 車后叉。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方案如下 一種摩托車后叉,包括后叉左管、后叉右管、 后叉連接套和后叉連接管,其中后叉左、右管之間通過后叉連接管連接,在后
叉左、右管前端的管身上開設(shè)有工藝開口,其關(guān)鍵在于所述后叉左、右管的 縱向截面均為高度大于寬度的矩形。本實用新型將后叉左、右管縱向截面的形狀由橢圓形改為高度大于寬度的 矩形,即用矩形鋼管取代背景技術(shù)中的橢圓形鋼管。由于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條件下,相同規(guī)格的矩形鋼管和橢圓形鋼管相比,以30mmX60mmX2mm規(guī)格為例, 30ramX60ramX2mm矩形鋼管的抗彎截面模量比相同規(guī)格的橢圓形鋼管大30%以上, 這樣大大提高了后叉左、右管的抗彎能力和強度,后叉的承載能力得到有效增 強。上述開設(shè)在后叉左、右管上的工藝開口的長度為25-50im。工藝開口的長度 由原來的84mm縮短到25-50mm,大大減小了工藝開口對后叉左、右管強度及抗 彎能力的影響,從而進一步保障了后叉的承載能力。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具有構(gòu)思巧妙、實施容易等特點,它大大提高了后 叉的強度和抗彎能力,有效增強了后叉的承載能力,使摩托車在路況惡劣的道 路上行駛時也能保證整車性能。
圖l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圖3為圖1的俯視圖。圖4為背景技術(shù)的主視圖。圖5為圖4的B-B剖視圖。圖6為圖4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l、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由后叉左管l、后叉右管2、后叉連 接套3和后叉連接管4等部件構(gòu)成。其中后叉左管1和后叉右管2以左右對稱 的方式分布,后叉左、右管l、 2的縱向截面均為高度大于寬度的矩形。后叉連 接管4位于后叉左、右管l、 2的前部之間,其兩端頭分別與對應(yīng)后叉左、右管 1、 2的內(nèi)側(cè)面焊接,在后叉連接管4的中部焊接固定有安裝后減震器用的下支 架7。從圖l、圖2和圖3中可進一步看出,在后叉左、右管l、 2前端的內(nèi)、外 側(cè)面上均開設(shè)有長條形工藝開口 5,該工藝開口 5的長度為25-50nim,以便于與 后叉連接套3連接,使后叉左、右管1、 2前端的縱向截面的高度尺寸逐漸變小, 直至與后叉連接套3的管徑相適應(yīng),并與該后叉連接套3的管身焊接固定。位 于后叉左、右管l、 2前端端部的兩后叉連接套3的軸心線重合,并且該軸心線 與平叉的中軸線相垂直。在后叉連接套3旁邊的后叉左、右管l、 2之間焊接有 加強管8,該加強管8與所述后叉連接管4平行,起增加后叉左、右管l、 2之間連接強度的作用。本實用新型將后叉左、右管l、 2縱向截面的形狀由原來的橢圓形改為高度 大于寬度的矩形,即用矩形鋼管取代背景技術(shù)中的橢圓形鋼管。由于在其它條 件相同的條件下,相同規(guī)格的矩形鋼管的抗彎截面模量比橢圓形鋼管大30%以 上,這樣大大提高了后叉左、右管l、 2的抗彎能力和強度,后叉的承載能力得 到有效增強。同時,工藝開口 5的長度由原來的84mm縮短到25-50mm,使得后 叉在其它條件等同的情況下能夠承受更大的彎矩。另外,在所述后叉連接管4 的端部與對應(yīng)后叉管的內(nèi)側(cè)面所形成的夾角處焊接有加強板9,該加強板9近似
為三角形,起進一步增加后叉左、右管l、 2強度及抗彎能力的作用。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摩托車后叉,包括后叉左管(1)、后叉右管(2)、后叉連接套(3)和后叉連接管(4),其中后叉左、右管(1、2)之間通過后叉連接管(4)連接,在后叉左、右管(1、2)前端的管身上開設(shè)有工藝開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左、右管(1、2)的縱向截面均為高度大于寬度的矩形。
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后叉,其特征在于所述開設(shè)在后叉左、 右管(1、 2)上的工藝開口 (5)的長度為25-5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摩托車后叉,包括后叉左管(1)、后叉右管(2)、后叉連接套(3)和后叉連接管(4),其中后叉左、右管(1、2)之間通過后叉連接管(4)連接,在后叉左、右管(1、2)前端的管身上開設(shè)有工藝開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左、右管(1、2)的縱向截面均為高度大于寬度的矩形。本實用新型具有構(gòu)思巧妙、實施容易等特點,它大大提高了后叉的強度和抗彎能力,有效增強了后叉的承載能力,使摩托車在路況惡劣的道路上行駛時也能保證整車性能。
文檔編號B62K25/20GK201023609SQ20072012400
公開日2008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1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7年4月13日
發(fā)明者劉哲生, 尹明善, 楊秀舉, 胡常青 申請人:力帆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