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兩棲摩托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的兩棲摩托車屬摩托車兩棲交通工具。
國際上,美、日、西歐及蘇聯(lián)等國均有水陸兩棲軍用車。我國也有兩棲軍用裝甲車。70年代曾研制過水陸兩棲軍用吉普車。日本三菱公司從85年到現(xiàn)在推出過民用吉普車性質(zhì)的四輪兩棲研究車。但小型機動靈活的軍、民兩用兩棲摩托。目前國際上還未見到。
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目的,在于設計一種小型機動靈活的,經(jīng)濟適用的,結構簡單,制造方便的軍、民兩用兩棲摩托車。
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兩棲摩托車是采用兩個獨立懸掛可收放的前輪和一個獨立懸掛的后輪的三輪兩棲摩托車。主要包括車架、車身、轉(zhuǎn)向及傳動機構、發(fā)動機及附件、倒車機構、操縱機構、照明、燈光指示及電路、水中浮力裝置及水中行駛推進機構以及通訊和救生設備等組成。車架承載車內(nèi)、外所有動、靜載荷。它主要由主架、前車架、左右邊架、后車架所構成。車身包括前艙、主艙、后艙三個部分,前艙由車身上、下蓋和前車架構成,艙內(nèi)主要安裝燈具、雨刮器、轉(zhuǎn)向機構等部分操縱機構;主艙由車身上、下蓋、座艙蓋和車架主架、左右邊架所構成,其下部為密封防進水結構,艙內(nèi)設有駕駛員和乘員座位,而操縱方向盤,按鍵、儀表、腳踏剎車板等均裝于主艙內(nèi)的前部;后艙由后車蓋,后車架所構成,艙內(nèi)設有發(fā)動機、油箱、空氣濾凈器、汽化器、消音器以及倒車、傳動、起動等機構。且均置于車身的上半部,以防止在水中行駛時,發(fā)動機等部件被水浸入,為避免由此而產(chǎn)生的不平衡和不穩(wěn)定性,將主艙內(nèi)的駕駛座艙與乘員座艙等主艙內(nèi)的部件設在車身的下半部。水中浮力裝置是在車身下部左右兩邊的對稱位置,通過球頭絞與車架的前車架相連接的,由伸縮機構控制其可收放的浮筒或氣囊等;水中行駛推進機構可在車身的中下部或車身的后下部裝螺旋推進裝置,或者由發(fā)動機帶動的裝在車身尾部的噴氣推進裝置或噴水推進裝置,或者將后輪輻和外胎兩側(cè)設計成可滑水推進的輪輻和胎紋。
附
圖1與附圖2是兩棲摩托車整體結構示意圖,其中附
圖1的(a)為正視圖,(b)為俯視圖。
附圖3 兩棲摩托車車架結構示意圖。
附圖4 兩棲摩托車浮力裝置收放伸縮機構示意圖。
附圖5 兩棲摩托車水中行駛推進機構示意圖。
附
圖1、附圖2和附圖3表示了本兩棲摩托車的整體結構,主要包括車身上蓋(1),座艙蓋(2),水中浮力裝置(3),后輪(4),球頭絞(5),前輪(6),車身下蓋(7),浮力裝置收放伸縮機構(8),轉(zhuǎn)向機構(10),操縱方向盤及舵把機構(11),座艙蓋伸縮支撐桿(12),倒車機構(13),傳動機構(14),濾凈器,點火線圈,汽化器等發(fā)動機附件(15),油箱(16),發(fā)動機(17),消音排氣管(18),后輪懸掛機構(20),水中行駛推進機構(21),救生座墊(22),兩前輪懸掛機構(23),剎車,油門,離合器等控制機構(24)以及由主架(9),前車架(25),后車架(19)所構成的如附圖3所示的車架。車架的前車架包括前艙架(26),前框架(32)和兩個前輪懸掛支固架(33)。后車架包括后艙架(31),后框架(29)和后輪懸掛支固架(30)。主架又分為主架(27)和邊架(28)。
附
圖1中的車身上蓋(1)安裝在如附圖3所示的邊架(28)上,座艙蓋(2)采用附圖2中的伸縮桿(12)支撐其打開位置或合上位置。車身左右下部各一個的浮力裝置(3)采用球頭絞(5)與附圖3車架的前框架(32)相連接,后輪(4)利用附圖2中的懸掛機構(20)連接于附圖3中的后輪懸掛支固架(30)上,兩個前輪(6)利用附圖2中的懸掛機構(23)連接于附圖3的前輪懸掛支固架(33)上。車身下蓋(7)采用防進水密封結構,裝在如附圖3所示的主架(27)和邊架(28)上。浮力裝置收放伸縮機構(8)可以是自動的或半自動的機構,附圖4所示為一自動機構的實施例,它由絲桿(34),軸承(35),渦輪渦桿機構(36),絲母(38),伸縮桿(39)所組成,由電動機(37)帶動伸縮機構(8)運動。圖中的(40)為浮筒或氣囊。
主架(9)的結構形狀如附圖3的(27)與(28)所示,轉(zhuǎn)向機構(10),操縱方向盤及舵把機構(11)與現(xiàn)有摩托車或汽車所使用的基本相同。倒車機構(13)有多種形式。本實施例圖是采用齒輪機構,由四個齒輪組成,如附圖2的(13)與附圖5的(42)所示。傳動機構(14)可采用鏈條、傘齒輪或皮帶傳動。濾凈器,點火線圈,汽化器等發(fā)動機附件(15),油箱(16)及發(fā)動機(17),消音排氣管(18)等均安裝在后艙內(nèi)的后車架(19)上。
水中行駛推進機構(21)可在車身中下部或車身的后下部裝可收、放的螺旋槳推進機構或者在車身尾部,由發(fā)動機帶動,裝噴氣推進機構或噴水推進機構,或用帶滑水輻輪和胎紋的后輪推進。附圖5所示的實施例,是采用螺旋槳推進機構。它由傳動系統(tǒng)(41),倒車機構(42),驅(qū)動輪(44),傘齒輪(46)和螺旋槳(47)所組成,由發(fā)動機(43)提供動力,圖中的(45)為后輪胎。救生座墊(22)為座墊及救生兼用。為提高水中行駛速度,還可在車身前部和尾部加裝水翼。
權利要求1.一種兩棲摩托車是采用各自獨立懸掛的前二后一的三輪兩棲摩托車,主要包括車架,車身,轉(zhuǎn)向及傳動機構,發(fā)動機及附件,倒車機構,操縱機構,照明,燈光指示及電路,水中浮力裝置,水中行駛推進機構以及通訊和救生設備,其特征在于承受車內(nèi),外載荷的車架,由主架(27),左右邊架(28),以及由前艙架(26),前框架(32),兩前輪懸掛支固架(33)構成的前車架和由后艙架(31),后框架(29),后輪懸掛支固架(30)構成的后車架所構成;車身分為前艙、主艙和后艙三部分,前艙由車身上、下蓋(1)、(7)和前艙架(26)構成,艙內(nèi)設有轉(zhuǎn)向機構(10),燈具及雨刮器;主艙由車身上、下蓋(1)、(7),座艙蓋(2)和主架(27),左右邊架(28)所構成,其下半部為密封防進水結構,艙內(nèi)設駕駛員和乘員座位,還有操縱方向盤(11),按鍵,儀表,腳踏剎車板均設在主艙內(nèi)的前部;后艙由后艙架(31)和后車蓋所構成,艙內(nèi)的后車架上裝有發(fā)動機附件(15),油箱(16),發(fā)動機(17)及倒車機構(13),且均設在車身上半部的后艙內(nèi);水中浮力裝置是在主艙車身下部左右兩邊的對稱位置,通過球頭絞(5)與前車架的前框架(32)連接的由伸縮機構(8)控制其可收放的浮筒或氣囊(3),水中行駛推進機構(21)裝在車身的中下部或車身后下部或車身的尾部。
專利摘要一種兩棲摩托車屬摩托車兩棲交通工具。它是采用各自獨立懸掛可收放的前二后一的三輪摩托車,主要包括車架,車身,轉(zhuǎn)向機構(10),發(fā)動機及附件(15)、(16)、(17),倒車及傳動機構(13)、(14),操縱機構(11),照明及燈光指示,水中浮力裝置(3),水中行駛推進機構(21)及通訊和救生設備(22)等。車架由主架(9)、(27),邊架(28)及前車架和后車架構成,車身分前艙、主艙和后艙,水中浮力裝置(3)是在車身下部左右兩邊通過球頭絞(5)與前車架的前框架(32)連接的浮筒或氣囊,水中行駛推進機構(21)裝在車身的中下部或車身的后下部或車的尾部。
文檔編號B60F3/00GK2101606SQ91220410
公開日1992年4月15日 申請日期1991年9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1991年9月27日
發(fā)明者曾蒙漢 申請人:曾蒙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