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翻斗車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四驅翻斗車。
背景技術:
翻斗車是一種特殊的料斗可傾翻的短途輸送物料的車輛。車身上安裝有一個“斗”狀容器,可以翻轉以方便卸貨,翻斗車的料斗裝在輪胎行走底架前部,借助斗內物料的重力或液壓缸推力傾翻卸料。
現有技術中的翻斗車結構多種多樣,但大都存在結構復雜,裝載量小的缺陷,極大限制了翻斗車的推廣應用。而且翻斗車的工作環(huán)境通常都比較惡劣,對翻斗車的工作性能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四驅翻斗車,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翻斗車結構復雜、對惡劣工作環(huán)境適應性差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四驅翻斗車,包括前車體和后車體,所述前車體上設置發(fā)動機,用于為前車體的前橋和后車體的后橋提供動力,所述后車體上設有車斗,所述車斗的下方設有卸料油缸,所述卸料油缸的一端鉸接于所述后橋上,另一端鉸接于所述車斗的底部;
所述車斗與所述后車體的后部之間鉸接,所述卸料油缸驅動所述車斗以鉸接點為中心轉動,以實現卸料;
所述車斗的后部開口,所述開口處設有用于控制其開閉的后擋板;
所述前車體和后車體之間通過豎直的鉸接軸連接,所述鉸接軸的兩側均設有轉向油缸,所述轉向油缸的兩端分別鉸接于所述前車體和后車體上;
所述鉸接軸的端部還固定有水平擋板,所述水平擋板上開有通槽,所述通槽內設有用于將其固定于前車體或后車體上的螺栓。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車斗的長度長于所述后車體的長度,所述后擋板的上端鉸接于所述車斗上,下端懸掛有鏈條,所述鏈條的末端連接于所述后車體上。
作為另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車斗的前部兩側均固定有側擋板,兩個側擋板之間的距離與所述后車體的寬度相適配。
作為另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后車體的前部固定有橫梁,所述橫梁上設有彈簧,所述車斗放下時與所述彈簧接觸。
作為另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車斗的底部還固定有振動電機,所述振動電機位于所述車斗的前部位置。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四驅翻斗車利用前車體上的發(fā)動機為前橋和后橋提供動力,能夠極大地提高其動力性能,適應比較復雜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而且前車體與后車體之間通過豎直的鉸接軸連接起來,鉸接軸的兩側均設置轉向油缸,在轉向時通過這兩個轉向油缸的一伸一縮,可以實現前車體與后車體的同步轉向,縮小該四驅翻斗車的轉彎半徑,同時,在鉸接軸端部固定的水平擋板可以將鉸接軸與前車體或后車體固定為一體,提高鉸接軸的機械強度。
將車斗的長度設置為長于后車體的長度,可以增大車斗的裝載量,后擋板上端鉸接在車斗上,下端通過鏈條連接在后車體上,可以確保在運輸過程中后擋板不會打開,尤其是在上坡時,車斗內的貨物會對后擋板產生壓力,鏈條即可抵消該壓力,在卸貨時,工作人員只需將鏈條的端部從后車體上取下,啟動卸料油缸將車斗頂起即可。
在車斗的前部兩側均固定側擋板,而且這兩個側擋板之間的距離與后車體的寬度相適配,在將車斗放下時,能夠使得這兩個側擋板正好位于后車體的兩側并與之接觸,防止在運輸過程中車斗發(fā)生傾斜。
在后車體的前部固定橫梁,同時橫梁上設置彈簧,不僅能夠提高后車體的機械強度,在車斗放下時承受車斗內貨物的重量,而且能夠起到減振的作用,減小運輸過程中車斗的振動幅度。
在車斗的底部固定振動電機,在卸料時可以啟動該振動電機,將粘附于車斗表面的貨物振動下來,而且振動電機安裝在車斗的前部位置,不僅能夠實現最好的振動效果,而且振動下來的貨物還能夠將下方粘附的貨物帶下來。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后車體卸料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前車體、后車體連接處的俯視示意圖;
圖4為圖3中I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中:1-前車體;2-后車體;3-發(fā)動機;4-車斗;5-卸料油缸;6-第一鉸接軸;7-后擋板;8-鉸接軸;9-轉向油缸;10-水平擋板;11-通槽;12-螺栓;13-鏈條;14-側擋板;15-橫梁;16-彈簧;17-振動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
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四驅翻斗車的一種實施例,該實施例包括前車體1和后車體2,前車體上設置發(fā)動機3,后車體2上設置車斗4,車斗4用于盛裝貨物,發(fā)動機3用于提供動力,同時也起到配重的作用。而且該實施例為四驅結構,發(fā)動機3同時為前車體1的前橋和后車體2的后橋提供動力,極大提高整車的工作性能,使其更加適應復雜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
如圖1和圖2所示,該實施例中,車斗4的長度長于所述后車體2的長度,而且車斗4與后車體2的后部之間通過第一鉸接軸6鉸接,在車斗4的下方還設置有卸料油缸5,所述卸料油缸5的一端鉸接于所述后橋上,另一端鉸接于所述車斗4的底部,卸料油缸5伸長時,能夠驅動車斗4以第一鉸接軸6為中心轉動實現卸料。在車斗4的后部還設有后擋板7,該后擋板7的上端鉸接于所述車斗4上,下端懸掛有鏈條13,在運輸時,所述鏈條13的末端連接于所述后車體2上(如圖1所示),在卸料時,工作人員需要將鏈條13從后車體2上取下,利用卸料油缸5卸料即可。這種結構可以增大車斗4的裝載量,后擋板7上端鉸接在車斗4上,下端通過鏈條13連接在后車體2上,可以確保在運輸過程中后擋板7不會打開,尤其是在上坡時,車斗4內的貨物會對后擋板7產生壓力,鏈條13即可抵消該壓力。
如圖3和圖4所示,前車體1和后車體2之間通過豎直的鉸接軸8連接,所述鉸接軸8的兩側均設有轉向油缸9,所述轉向油缸9的兩端分別鉸接于所述前車體1和后車體2上,在轉向時通過這兩個轉向油缸9的一伸一縮,可以實現前車體1與后車體2的同步轉向,縮小該四驅翻斗車的轉彎半徑,同時,在鉸接軸端部還固定有水平擋板10,所述水平擋板10上開有通槽11,所述通槽11內設有用于將其固定于前車體1或后車體2上的螺栓12,這樣可以將鉸接軸8與前車體1或后車體2固定為一體,提高鉸接軸8的機械強度。
另外,在車斗4的前部兩側均固定有側擋板14,兩個側擋板14之間的距離與所述后車體2的寬度相適配,在將車斗4放下時,能夠使得這兩個側擋板14正好位于后車體2的兩側并與之接觸,防止在運輸過程中車斗4發(fā)生傾斜。
在后車體2的前部還固定有橫梁15,所述橫梁15上設有彈簧16,所述車斗4放下時與所述彈簧16接觸,這種結構不僅能夠提高后車體2的機械強度,在車斗4放下時承受車斗4內貨物的重量,而且能夠起到減振的作用,減小運輸過程中車斗4的振動幅度。
最后,在車斗4的底部還固定有振動電機17,所述振動電機17位于所述車斗4的前部位置,在卸料時可以啟動該振動電機17,將粘附于車斗4表面的貨物振動下來,而且振動電機17安裝在車斗4的前部位置,不僅能夠實現最好的振動效果,而且振動下來的貨物還能夠將下方粘附的貨物帶下來。
本實用新型的四驅翻斗車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具有較好的工作性能,能夠適應復雜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具有很好的實用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