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盤式剎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例如作為制動裝置而裝備在車輛上的盤式剎車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一般公知的盤式剎車裝置以一對制動塊來夾持剎車盤的兩個轉 面,所述制動塊通過扭矩構件(配件)來阻止從剎車盤的轉面上承受的旋 轉扭矩而獲得制動力。
在上述盤式剎車裝置中, 一般制動塊具有在與剎車盤的轉面摩擦接觸 的蹄塊部件上接合由里襯的結構,在所述里襯上,在剎車盤正轉時的旋出 側(逆轉時的旋入側)的端部設定有第一扭矩傳遞部,在剎車盤逆轉時的 旋出側(正轉時的旋入側)的端部設定有第二扭矩傳遞部。與此對應,在 扭矩構件上,與制動塊的里襯的第一扭矩傳遞部以及第二扭矩傳遞部相 對,分別設置有承受來自剎車盤的旋轉扭矩的第一扭矩承受部以及第二扭 矩承受部。
這里,為了使制動塊能夠與剎車盤的旋轉軸平行地滑動,在扭矩構件 的第一扭矩承受部和第二扭矩承受部與制動塊的第一扭矩傳遞部和第二扭 矩傳遞部之間設置規(guī)定的間隙。因此,在剎車盤正轉時進行制動時,制動 塊的第一扭矩傳遞部會碰撞扭矩構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而產生沉悶撞擊 聲,在剎車盤逆轉時進行制動時,制動塊的第二扭矩傳遞部會碰撞扭矩構 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而產生沉悶撞擊聲。
因此,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文獻特開2002-250376號公報)、專利 文獻2 (日本專利文獻特開2001-336555號公報)等提出了尋求對上述沉 悶撞擊聲的發(fā)生進行抑制的單元的車輛用的盤式剎車裝置。專利文獻1記 載的盤式剎車裝置在扭矩構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與制動塊的第一扭矩傳遞 部之間安裝有金屬片制的第一塊固定器(塊夾),在扭矩構件的第二扭矩
承受部與制動塊的第二扭矩傳遞部之間安裝有相同的第二塊固定器。
這里,在專利文獻1記載的盤式剎車裝置中,在進行車輛的前進制動 時為剎車盤的旋入側的第二塊固定器上設置有第一彈性作用部和第二彈性 作用部,所述第一彈性作用部使制動塊的第二扭矩傳遞部始終向前進制動 時的剎車盤的旋出側(扭矩構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側)施力,所述第二彈 性作用部在進行車輛的后退制動時彈性地阻止制動塊的第二扭矩傳遞部。
另一方面,專利文獻2記載的車輛用的盤式剎車裝置為了抑制在制動 時制動塊產生的高頻振動來抑制所謂剎車鳴音現(xiàn)象,而在制動塊的里襯上 增加了具有振動衰減效果的墊片。
這里,在專利文獻2記載的盤式剎車裝置中,在墊片上一體設置有第 一撞擊聲抑制部和第二撞擊聲抑制部,所述第一撞擊聲抑制部設置在制動 塊的里襯的第一扭矩傳遞部與扭矩構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之間并產生彈性 力,所述第二撞擊聲抑制部設置在制動塊的里襯的第二扭矩傳遞部與扭矩 構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之間并產生彈力。
發(fā)明內容
然而,由于專利文獻1記載的盤式剎車裝置的構造僅僅是通過第二塊 固定器的第二彈性作用部來彈性地阻止在車輛的后退制動時為剎車盤的旋 出側的制動塊的第二扭矩傳遞部,因此不能期待其能切實地抑制在車輛后 退時產生的沉悶撞擊聲。
同樣地,由于專利文獻2記載的盤式剎車裝置也僅僅是通過墊片的第 二金屬音抑制部的彈性力來阻止在車輛的后退制動時為剎車盤的旋出側的 制動塊的第二扭矩傳遞部,因此不能期待其能切實地抑制在車輛后退時產 生的沉悶撞擊聲。
因此,本發(fā)明目的是提供一種盤式剎車裝置,不僅能夠在剎車盤的正 轉制動時(車輛的前進制動時)切實地抑制沉悶撞擊聲,也能夠在剎車盤 的逆轉制動時(車輛的后退制動時)切實地抑制沉悶撞擊聲。
本發(fā)明的盤式剎車裝置在進行剎車盤的正轉制動時(車輛的前進制動 時)從制動塊的第一扭矩傳遞部向扭矩構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傳遞扭矩,
在進行剎車盤的逆轉制動時(車輛的后退制動時)從制動塊的第二扭矩傳 遞部向扭矩構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傳遞扭矩,該盤式剎車裝置的特征在 于,包括切換保持單元,隨著剎車盤的正轉制動(車輛的前進制動)的 操作而保持在制動塊的第一扭矩傳遞部與扭矩構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相抵 接的第一抵接狀態(tài),并隨著剎車盤的逆轉制動(車輛的后退制動)的操作 而切換并保持在制動塊的第二扭矩傳遞部與扭矩構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相 抵接的第二抵接狀態(tài)。
在本發(fā)明的盤式剎車裝置中,隨著剎車盤的正轉制動(車輛的前進制 動)的操作,而通過切換保持單元保持在制動塊的第一扭矩傳遞部與扭矩 構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相抵接的第一抵接狀態(tài),隨著剎車盤的逆轉制動 (車輛的后退制動)的操作,而通過切換保持單元保持在制動塊的第二扭 矩傳遞部與扭矩構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相抵接的第二抵接狀態(tài)。結果是不 僅能夠在剎車盤的正轉制動時(車輛的前進制動時)切實地抑制沉悶撞擊 聲,也能夠在剎車盤的逆轉制動時(車輛的后退制動時)切實地抑制沉悶 f里話尸。
這里,本發(fā)明的盤式剎車裝置的切換保持單元能夠通過以下部件構 成,包括設置在安裝于扭矩構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一塊固定器以 及安裝于第二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二塊固定器的至少一個上的彈性片;以及
與所述彈性片相對應地設置在制動塊上的卡合突起部。此時,彈性片通過 斜面卡合而越過卡合突起部,使該卡合突起部選擇性地向第一扭矩承受部 側或者第二扭矩承受部側施力,由此切換并保持在第一抵接狀態(tài)或者第二 抵接狀態(tài)。
另外,切換保持單元能夠通過以下部件構成,包括設置在安裝于扭 矩構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一塊固定器以及安裝于第二扭矩承受部上 的第二塊固定器的至少一個上的彈性片;以及與所述彈性片相對應并設置
在制動塊上的第一卡合凹部和第二卡合凹部。此時,切換保持單元通過彈 性片與第一卡合凹部間的卡合而保持在第一抵接狀態(tài),通過彈性片與第二 卡合凹部間的卡合而切換并保持在第二抵接狀態(tài)。
此外,切換保持單元能夠通過以下部件構成,包括設置在安裝于扭 矩構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一塊固定器上的第一彈性片;設置在安裝 于扭矩構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二塊固定器上的第二彈性片;以及與 第一彈性片和第二彈性片相對應地設置在制動塊上的第一卡合凹部和第二 卡合凹部。此時,切換保持單元通過第一彈性片與第一卡合凹部間的卡合 而保持在第一抵接狀態(tài),通過第二彈性片與第二卡合凹部間的卡合而切換 并保持在第二抵接狀態(tài)。
這里,切換保持單元能夠通過磁力來切換并保持在第一抵接狀態(tài)或者 第二抵接狀態(tài)。例如,所述切換保持單元能夠通過以下部件構成,包括 設置在扭矩構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或者制動塊的第一扭矩傳遞部上的第一 永磁鐵;設置在扭矩構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或者制動塊的第二扭矩傳遞部 上的第二永磁鐵。此時,切換保持單元通過第一永磁鐵吸引制動塊的第一 扭矩傳遞部或者扭矩構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而保持在第一抵接狀態(tài),通過 第二永磁鐵吸引制動塊的第二扭矩傳遞部或者扭矩構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 而切換并保持在第二抵接狀態(tài)。
另外,切換保持單元能夠通過以下部件構成,包括設置在扭矩構件 的第一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一電磁鐵;以及設置在扭矩構件的第二扭矩承受 部上的第二電磁鐵。此時,切換保持單元通過第一電磁鐵吸引制動塊的第 一扭矩傳遞部而保持在第一抵接狀態(tài),通過第二電磁鐵吸引制動塊的第二 扭矩傳遞部而切換并保持在第二抵接狀態(tài)。
這里,切換保持單元能夠通過以下部件構成,包括在設置在扭矩構 件上的第一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一活塞與設置在第二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二活 塞之間連接有節(jié)流口的閉合液壓回路。此時,切換保持單元通過第一活塞 收縮、第二活塞伸展而保持在第一抵接狀態(tài),通過第二活塞收縮、第一活 塞伸展而保持在第二抵接狀態(tài)。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盤式剎車裝置,由于根據(jù)剎車盤的正轉制動(車輛的前 進制動)的操作,而通過切換保持單元保持在制動塊的第一扭矩傳遞部與 扭矩構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相抵接的第一抵接狀態(tài),根據(jù)剎車盤的逆轉制 動(車輛的后退制動)的操作,而通過切換保持單元來切換并保持在制動 塊的第二扭矩傳遞部與扭矩構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相抵接的第二抵接狀
態(tài),因而不僅能夠在剎車盤的正轉制動時(車輛的前進制動時)切實地抑 制沉悶撞擊聲,也能夠在剎車盤的逆轉制動時(車輛的后退制動時)切實 地抑制沉悶撞擊聲。
這里,根據(jù)切換保持單元通過磁力來切換并保持在第一抵接狀態(tài)或者 第二抵接狀態(tài)而構成的本發(fā)明的盤式剎車裝置,由于不需要變更制動塊或 塊固定器的形狀,因而可容易地應用于以往的盤式剎車裝置。另外,由于 并不依賴于會隨著經(jīng)年變化的彈性力,因而能夠以穩(wěn)定的保持力保持在第 一抵接狀態(tài)或者第二抵接狀態(tài)。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的外觀的立體圖; 圖2是示意性表示圖1所示的盤式剎車裝置的卡鉗的截面構造的部分 截面圖3是圖1所示的盤式剎車裝置的側視圖4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的切換保持單元的側視圖; 圖5是表示圖4所示的切換保持單元的動作的部分放大圖; 圖6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的切換保持單元的第二抵接 狀態(tài)的側視圖7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的切換保持單元的變形例的
、圖8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的切換保持單元的其他變形 例的部分放大圖9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的切換保持單元的側視圖; 圖10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的切換保持單元的第二抵 接狀態(tài)的側視圖11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的切換保持單元的變形例
、圖 2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的切換保持單元的側視 圖13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的切換保持單元的第二抵 接狀態(tài)的側視圖14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的切換保持單元的第一變 形例的側視圖15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的切換保持單元的第二變 形例的側視圖16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的切換保持單元的第三變 形例的側視圖17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的切換保持單元的第四變 形例的側視圖18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的切換保持單元的第五變 形例的側視圖19是表示第四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的切換保持單元的側視
圖20是表示圖19所示的第一電磁鐵和第二電磁鐵的通電控制系統(tǒng)的 構成的框圖21是表示圖20所示的通電控制系統(tǒng)用ECU執(zhí)行的處理順序的流程
圖22是表示第五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的切換保持單元的側視
圖23是表示第五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的切換保持單元的變形例 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來說明本發(fā)明的盤式剎車裝置的實施方式。在參照的附 圖當中,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的外觀的立體 圖,圖2是示意性表示圖1所示的盤式剎車裝置的卡鉗的截面構造的部分 截面圖,圖3是示意性表示圖1所示的盤式剎車裝置的側視圖。
例如圖1所示,第一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使用于車輛,包括固
定在車軸的轂1上,并一體地進行旋轉的剎車盤2;支承在車體的懸架等 (省略圖示)上,并跨過剎車盤2的外圓周部地配置的扭矩構件3;以及 經(jīng)由一對滑動銷4、 4,能夠與剎車盤2的旋轉軸平行滑動地安裝于所述扭
矩構件3上的浮動式的卡鉗5。
如圖2所示,跨過剎車盤2的外圓周部配置的卡鉗5具有面向形成在 剎車盤2的外圓周部的內側轉面2A的汽缸部5A以及面向外側轉面2B的 一對爪部5B、 5B (參照圖1),在汽缸部5A內部嵌插有活塞5C。所述 活塞5C根據(jù)經(jīng)由未圖示的車輛的剎車配管而提供給汽缸部5A的剎車液 壓,與剎車盤2的旋轉軸平行地進出。
在卡鉗5的爪部5B、 5B與剎車盤2的外側轉面2B之間配置有制動塊 6,另外,在嵌插在卡鉗5的汽缸部5A中的活塞5C與剎車盤2的內側轉 面2A之間配置有同樣的制動塊6 。
制動塊6、 6構造為在里襯6A、 6A上接合有片部件6B、 6B, 一個制 動塊6的里襯6A面對卡鉗5的爪部5B、 5B,片部件6B面對剎車盤2的 外側轉面2B。另外,另一個制動塊6的里襯6A面對嵌插在卡鉗5的汽缸 部5A的活塞5C,片部件6B面對剎車盤2的內側轉面2A。
此外,在制動時為了抑制制動塊6、 6產生的高頻振動來防止所謂的 剎車蜂鳴噪聲,在一個制動塊6的里襯6A上增加了與卡鉗5的爪部5B、 5B面對的墊片7,在另一個制動塊6的里襯6A上增加了與活塞5C面對的 墊片7。
如圖3所示,在面對剎車盤2的外側轉面2B的一個制動塊6的里襯 6A的兩個端部上,形成有角形突片狀的一對扭矩傳遞部6C、 6D。與此對 應,在與剎車盤2的外側轉面2B面對的扭矩構件3的外側部位上,形成 有與里襯6A的扭矩傳遞部6C、 6D面對的一對臂部3A、 3B。并且,在所 述臂部3A、 3B上形成有向剎車盤2的旋轉方向的反方向阻止里襯6C、 6D的一對扭矩承受部3C、 3D。
一對扭矩承受部3C、 3D構成為角槽狀,并與剎車盤2的旋轉軸平行 地延伸設置,在一個扭矩承受部3C上安裝有由彈性鋼板構成的第一塊固 定器8,另一個扭矩承受部3D上也安裝有相同的第二塊固定器9。并且,
第一扭矩傳遞部6C經(jīng)由第一塊固定器8嵌入在一個扭矩承受部3C中,第
二扭矩傳遞部6D經(jīng)由第二塊固定器9嵌入在另一個扭矩承受部3D中,由 此,制動塊6的里襯6A可與剎車盤2的旋轉軸平行地滑動。此外,雖然 省略了圖示,但是與剎車盤2的內側轉面2A相對的另一個制動塊6的里 襯6A (參照圖2)以及與該里襯6A相對應的扭矩構件3的內側部位也同 樣地構成。
艮口,當盤式剎車裝置對剎車盤2正在向箭頭方向正轉的車輛進行前進 制動時,從剎車盤2輸入給制動塊6的旋轉扭矩又從里襯6A的第一扭矩 傳遞部6C傳遞給扭矩構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當盤式剎車裝置對剎 車盤2正在向箭頭的反方向逆轉的車輛進行后退制動時,從剎車盤2輸入 給制動塊6的旋轉扭矩又從里襯6A的第二扭矩傳遞部6D傳遞給扭矩構件 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
這里,如圖4所示,在制動塊6的里襯6A的第二扭矩傳遞部6D上, 在朝向剎車盤2的直徑方向內側的面上形成有卡合突起部6E。與此對應, 在扭矩構件3的另一個扭矩承受部3D上安裝的第二塊固定器9上, 一體 形成有頂端部面向卡合突起部6E的彈性片9A。如圖5放大所示,所述卡 合突起部6E以及彈性片9A彼此協(xié)作而構成切換保持單元,卡合突起部 6E呈山形,彈性片9A的頂端部彎曲,并可選擇性地卡合在卡合突起部6E 兩側的斜面6E1、 6E2上。
如圖5 (a)所示,彈性片9A的頂端部通過與卡合突起部6E的一個 斜面6E1卡合,將里襯6A向箭頭方向施力,如圖5 (b)所示,當卡合突 起部6E與里襯6A —起向箭頭方向移動時,會跨過卡合突起部6E的頂 部。并且,如圖5 (c)所示,彈性片9A的頂端部通過卡合在卡合突起部 6E的另一個斜面6E2上,將里襯6A向與圖5 (a)示出的方向相反的箭頭 方向施力。
在如上所述構成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中,當通過未圖示的 車輛的剎車踏板進行制動操作時,與剎車踏板的踏下操作相對應的剎車液 壓會提供給圖2所述的卡鉗5的汽缸5A而使活塞5C進出。并且,當活塞 5C壓動另一邊的制動塊6的里襯6A時,由于其反作用力,卡鉗5的爪部
5B、 5B會壓動這邊的制動塊6的里襯6A。結果是一對制動塊6、 6的片 部件6B、 6B與剎車盤2的內側轉面2A以及外側轉面2B摩擦接觸而獲得 制動力。
這里,如圖4所示,在對剎車盤2正在向箭頭方向正轉的車輛進行前 進制動時,通過從剎車盤2向制動塊6輸入的旋轉扭矩,里襯6A的第一 扭矩傳遞部6C經(jīng)由第一塊固定器8與扭矩構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抵 接,剎車盤2的旋轉扭矩被傳遞給扭矩構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從而 成為車輛的前進制動狀態(tài)。
此時,制動塊6的里襯6A沿剎車盤2的旋轉方向,向扭矩構件3的 第一扭矩承受部3C側移動,卡合突起部6E也向同一方向移動,因此如圖 5的(a)所示,彈性片9A的頂端部與卡合突起部6E的一個斜面6E1卡 合,并將制動塊的里襯6A向扭矩構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側彈性地按 壓。結果,盤式剎車裝置保持在制動塊6的里襯6A的第一扭矩傳遞部6C 經(jīng)由第一塊固定器8與扭矩構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相抵接的第一抵 接狀態(tài)。
因此,以后進行車輛的前進制動時,制動塊6的里襯6A的第一扭矩 傳遞部6C不會與扭矩構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碰撞,從而切實地抑制 了車輛前進制動時的沉悶撞擊聲。
這里,車輛為了進入車庫或轉換方向而從前進狀態(tài)轉換為后退狀態(tài), 如圖6所示,在剎車盤2與箭頭方向逆轉的狀態(tài)下通過剎車踏板進行制動 控制時,通過從剎車盤2向制動塊6輸入的旋轉扭矩,里襯6A的第二扭 矩傳遞部6D經(jīng)由第二塊固定器9與扭矩構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抵 接,剎車盤2的旋轉扭矩被傳遞給扭矩構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從而 成為車輛的后退制動狀態(tài)。
這時,制動塊6的里襯6A沿剎車盤2的旋轉方向,向扭矩構件3的 第二扭矩承受部3D側移動,卡合突起部6E也向同一方向移動,因此如圖 5的(b)所示,在彈性片9A的頂端部跨過卡合突起部6E的頂部后,如 圖5的(c)所示,與卡合突起部6E的另一個斜面6E2卡合,通過彈性使 制動塊6的里襯6A偏向扭矩構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側。結果盤式剎
車裝置被切換并保持在制動塊6的里襯6A的第二扭矩傳遞部6D經(jīng)由第二 塊固定器9與扭矩構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抵接的第二抵接狀態(tài)。
因此,以后進行車輛的后退制動時,制動塊6的里襯6A的第二扭矩 傳遞部6D不會與扭矩構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碰撞,從而切實地抑制 了車輛后退制動時的沉悶撞擊聲。
此外,第一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的切換保持單元不限于制動塊6 的里襯6A的第二扭矩傳遞部6D側,可以構成在第一扭矩傳遞部6C側, 還可以是在第二扭矩傳遞部6D側和第一扭矩傳遞部6C側這兩側(參照圖 7)。
例如,如圖7所示,在制動塊6的里襯6A上,除了第二扭矩傳遞部 6D側的卡合突起部6E以外,在第一扭矩傳遞部6C上還形成有與其相同 的卡合突起部6F。并且,在第一塊固定器8上形成與第二塊固定器9的彈 性片9A相同的彈性片8A。此時,將彈性片8A的頂端部向卡合突起部6F 施力的方向與將彈性片9A的頂端部向卡合突起部6E施力的方向一致,此 時所述第一抵接狀態(tài)或者第二抵接狀態(tài)的保持力加倍,因此優(yōu)選該方式。
另外,卡合突起部6E的形狀不限于圖5所示的山形,還可變更為各 種形狀,與此對應,彈性片9A的形狀也可適當變更。例如,如圖8的 (a)所示,卡合突起部6E的形狀為矩形,則可以將彈性片9A的頂端部 彎曲為山形,以便卡合在卡合突起部6E的角部的斜面上。另外,卡合突 起部6E的形狀可以是圖8的(b)所示的半圓形或圖8的(c)所示的梯 形,也可以是圖8的(d)所示的斜面為凹曲面的山形??ê贤黄鸩?F以 及彈性片8A的形狀也可同樣地變更。
下面說明第二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該盤式剎車裝置是對所述第 一實施方式的切換保持單元進行了變更,而其他的構成部分與所述第一實 施方式大體相同,因此對相同的構成部分標記同一標號并省略詳細的說 明。
第二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的切換保持單元例如構成為圖9所示。 即,在制動塊6的里襯6A的第二扭矩傳遞部6D上,在對向剎車盤2的直 徑方向內側以及外側的兩面形成有鄰接的一對第一卡合凹部6G、 6G和一
對第二卡合凹部6H、 6H。與此對應,在安裝在扭矩構件3的第二扭矩承 受部3D上的第二塊固定器9上, 一體形成有一對彈性片9B、 9B。
一對第一卡合凹部6G、 6G以及一對第二卡合凹部6H、 6H形成V形 槽狀, 一對彈性片9B、 9B的頂端部彎曲,并可選擇性地與第一卡合凹部 6G、 6G或者第二卡合凹部6H、 6H卡合。艮卩,如圖9所示,當制動塊6 向扭矩構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側移動,且里襯6A的第一扭矩傳遞部 6C經(jīng)由第一塊固定器8與第一扭矩承受部3C抵接時, 一對彈性片9B、 9B的頂端部與一對第一卡合凹部卡合,反之,如圖10所示,當制動塊6 向扭矩構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側移動,且里襯6A的第二扭矩傳遞部 6D經(jīng)由第二塊固定器9與第二扭矩承受部3D抵接時, 一對彈性片9B、 9B的頂端部與一對第二卡合凹部6H、 6H卡合。
因此,在第二實施方式的剎車裝置中,通過進行車輛的前進制動,制 動塊6的里襯6A的第一扭矩傳遞部6C經(jīng)由第一塊固定器8與扭矩構件3 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抵接時,由于一對彈性片9B、 9B的頂端部與一對 第一卡合凹部6G、 6G卡合,從而保持在所述第一抵接狀態(tài)(參照圖 9)。結果是以后進行車輛的前進制動時,制動塊6的里襯6A的第一扭矩 傳遞部6C不會與第一扭矩承受部3C碰撞,從而切實地抑制了車輛前進制 動時的沉悶撞擊聲。
反之,通過進行車輛的后退制動,制動塊6的里襯6A的第二扭矩傳 遞部6D經(jīng)由第二塊固定器9與扭矩構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抵接時, 由于一對彈性片9B、 9B的頂端部與一對第二卡合凹部6H、 6H卡合,從 而保持在所述第二抵接狀態(tài)(參照圖10)。結果是以后在進行車輛的后退 制動時,制動塊6的里襯6A的第二扭矩傳遞部6D不會與第二扭矩承受部 3D碰撞,從而切實地抑制了車輛后退制動時的沉悶撞擊聲。
此外,第二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的切換保持單元不限于構成在制 動塊6的里襯6A的第二扭矩傳遞部6D側,也可以構成在第一扭矩傳遞部 6C側。另外,切換保持單元既可以構成在第二扭矩傳遞部6D側和第一扭 矩傳遞部6C側的兩處,也可以分開構成在第二扭矩傳遞部6D側和第一扭 矩傳遞部6C側(參照圖11)。
例如,如圖ll所示,構成切換保持單元的一對第二卡合凹部6H、 6H 不形成在制動塊6的里襯6A的第二扭矩傳遞部6D上,而是形成在第一扭 矩傳遞部6C上。另外,在第一塊固定器8上形成與第二塊固定器9的一 對彈性片9B、 9B相同的彈性片8B、 8B。并且,第二塊固定器9的一對彈 性片9B、 9B為僅卡合一對第一卡合凹部6G、 6G的第一彈性片,第一塊 固定器8的一對彈性片8B、 8B為僅卡合一對第二卡合凹部6H、 6H的第 二彈性片。
此時,將一對第二卡合凹部6H、 6H以及一對第二彈性片8B、 8B的 頂端部配置為在制動塊6的里襯6A的第二扭矩傳遞部6D經(jīng)由第二塊固 定器9與扭矩構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抵接的位置上彼此卡合。
此外,第二實施方式的剎車裝置的一對第一卡合凹部6G、 6G以及一 對第二卡合凹部6H、 6H的形狀不限于V形槽狀,可變更為U形槽狀等適 當?shù)慕孛嫘螤睢?br>
下面說明第三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該盤式剎車裝置變更了上述 切換保持單元而通過永磁鐵構成,而其他構成部分與所述第一實施方式大 體相同,因此對于相同的構成部分標記同一標號并省略詳細的說明。
第三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的切換保持單元例如構成為如圖12所 示。g卩,在扭矩構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中埋設有一對第一永磁鐵
11、 11,所述一對第一永磁鐵ll、 11吸引制動塊6的里襯6A的第一扭矩 傳遞部6C,在扭矩構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中埋設有一對第二永磁鐵
12、 12,所述一對第一永磁鐵12、 12吸引制動塊6的里襯6A的第二扭矩 傳遞部6D。
一對第一永磁鐵11、 11分開配置在剎車盤2的直徑方向上,以便均 等地吸引里襯6A的第一扭矩傳遞部6C。同樣地, 一對第二永磁鐵12、 12 分開配置在剎車盤2的直徑方向上,以便均等地吸引里襯6A的第二扭矩 傳遞部6D。
因此,在第三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中,由于車輛的前進制動,制 動塊6的里襯6A的第一扭矩傳遞部6C經(jīng)由第一塊固定器8與扭矩構件3 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抵接時, 一對第一永磁鐵11、 11均等地吸引里襯
6A的第一扭矩傳遞部6C,從而保持在第一抵接狀態(tài)(參照圖12)。結果
以后進行車輛的前進制動時,先慟塊6的里襯6A的第一扭矩傳遞部6C不 會與扭矩構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碰撞,從而切實地抑制了車輛前進 制動時的沉悶撞擊聲。
反之,通過進行車輛的后退制動,制動塊6的里襯6A的第二扭矩傳 遞部6D經(jīng)由第二塊固定器9與扭矩構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抵接時, 一對第二永磁鐵12、 12均等地吸引里襯6A的第二扭矩傳遞部6D,從而 保持在第二抵接狀態(tài)(參照圖13)。結果以后進行車輛的后退制動時,制 動塊6的里襯6A的第二扭矩傳遞部6D不會與扭矩構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 部3D碰撞,從而切實地抑制了車輛后退制動時的沉悶撞擊聲。
此外,能夠適當變更第三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的一對第一永磁鐵 11、 11以及一對第二永磁鐵12、 12的埋設位置及配設個數(shù)。例如,如圖 14所示, 一對第一永磁鐵ll、 11埋設在制動塊6的里襯6A的第一扭矩傳 遞部6C, 一對第二永磁鐵12、 12埋設在制動塊6的里襯6A的第二扭矩 傳遞部6D。
另外,如圖15所示,可以將一對第一永磁鐵11、 ll埋設于扭矩構件 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 一對第二永磁鐵12、 12埋設于制動塊6的里襯 6A的第二扭矩傳遞部6D。
此外,如圖16所示,在圖12所示的一對第一永磁鐵11、 ll以及一對 第二永磁鐵12、 12中,可以省略配置在剎車盤2的直徑方向內側的一個 第一永磁鐵11以及一個第二永磁鐵12。同樣地,如圖17所示,在圖14 所示的一對第一永磁鐵11、 11以及一對第二永磁鐵12、 12中,可以省略 配置在剎車盤2的直徑方向內側的一個第一永磁鐵11以及一個第二永磁 鐵12。
另外,如圖18所示,在圖13所示的一對第一永磁鐵11、 ll以及一對 第二永磁鐵12、 12中,可以省略例如配置在剎車盤2的直徑方向外側的 第一永磁鐵11以及配置在剎車盤2的直徑方向內側的第二永磁鐵12。
下面說明第四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所述盤式剎車裝置變更了上 述切換保持單元而通過電磁鐵構成,而其他構成部分與所述第一實施方式
大體相同,因此對相同的構成部分標記同一標號并省略詳細的說明。
第四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的切換保持單元例如構成為如圖19所
示。即,在扭矩構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中埋設有吸引制動塊6的里 襯6A的第一扭矩傳遞部6C的第一電磁鐵21,在扭矩構件3的第二扭矩 承受部3D中埋設有吸引制動塊6的里襯6A的第二扭矩傳遞部6D的第二 電磁鐵22。
第一電磁鐵21配置為吸引里襯6A的第一扭矩傳遞部6C的剎車盤2 的直徑方向外側部位,第二電磁鐵22配置為吸引里襯6A的第二扭矩傳遞 部6D的剎車盤2的直徑方向外側部位。
這里,第一電磁鐵21以及第二電磁鐵22例如通過圖20所示的通電控 制用ECU (Electric Control Unit,電控單元)23來控制通電。所述通電控 制用ECU23為微型計算機,包括如下硬件輸入輸出接口I/0、 A/D轉換 器、存儲程序以及數(shù)據(jù)的ROM (Read Only Memory,只讀存儲器)、暫 時存儲輸入數(shù)據(jù)等的RAM (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讀取存儲 器)、執(zhí)行程序的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等。
從能夠判別并檢測車輛的前進或后退的變速桿位置傳感器24、能夠檢 測車輛的制動操作的開始的制動燈開關25、能夠檢測車輛中產生了制動力 的G傳感器26等,分別向通電控制用ECU23輸入檢測信號。
這里,在第四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中,通電控制用ECU 23按照 圖21的流程圖所示的處理順序來控制第一電磁鐵21以及第二電磁鐵22的 通電。首先,在步驟S1中,根據(jù)變速桿位置傳感器24的檢測信號,判別 車輛的行進方向為前進方向還是后退方向。
當在步驟Sl中判別車輛的行進方向為前進方向時,在接下來的步驟 S2中,根據(jù)制動燈開關25的接通及關閉信號,判定車輛的剎車踏板(省 略圖示)的制動操作是否開始。
當步驟S2的判定結果為"是",判定為己經(jīng)開始車輛的制動操作 時,在接下來的步驟S3中使第一電磁鐵21通電。結果是制動塊6的里襯 6A的第一扭矩傳遞部6C被第一電磁鐵21吸引而與扭矩構件3的第一扭 矩承受部3C抵接,盤式剎車裝置預先保持在所述第一抵接狀態(tài)下。
因此,在第四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中,在進行車輛的前進制動
時,制動塊6的里襯6A的第一扭矩傳遞部6C不會與扭矩構件3的第一扭 矩承受部3C產生碰撞,從而切實地抑制了車輛的前進制動時的沉悶撞擊聲。
在接下來的步驟S4中,根據(jù)G傳感器26的檢測信號,判定車輛中是 否產生了制動力。并且,如果判定結果為"是",則認為車輛處在前進制 動中,在步驟S5中使第一電磁鐵21不通電而關閉后,返回步驟S1。
另一方面,當在步驟Sl中判別車輛的行進方向為后退方向時,在接 下來的步驟S6中,根據(jù)制動燈開關25的接通及關閉信號,判定車輛的剎 車踏板(省略圖示)的制動操作是否開始。
步驟S6的判定結果為"是",判定為已經(jīng)開始車輛的制動操作時, 在接下來的步驟S7中使第二電磁鐵22通電。結果是制動塊6的里襯6A 的第二扭矩傳遞部6D被第二電磁鐵22吸引而與扭矩構件3的第二扭矩承 受部3D抵接,盤式剎車裝置預先保持在所述第二抵接狀態(tài)下。
因此,在第四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中,在進行車輛的后退制動 時,制動塊6的里襯6A的第二扭矩傳遞部6D不會與扭矩構件3的第二扭 矩承受部3D產生碰撞,從而切實地抑制了車輛后退制動時的沉悶撞擊 聲。
在接下來的步驟S8中,根據(jù)G傳感器26的檢測信號,判定車輛中是 否產生了制動力。并且,如果判定結果為"是",則認為車輛處在后退制 動中,在步驟S9中使第二電磁鐵22不通電而關閉后,返回步驟S1。
這里,如果上述步驟S2、步驟S4、步驟S6、步驟S8的判定結果為 "否",則返回步驟Sl重復進行一系列的處理。此外,步驟S5的處理可 以在步驟S6的前半段執(zhí)行,步驟S9可以在步驟S2的前半段執(zhí)行。
下面說明第五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所述盤式剎車裝置變更了所 述切換保持單元而通過閉合液壓回路構成,而其他構成部分與所述第一實 施方式大體相同,因此對相同的構成部分標記同一標號并省略詳細的說 明。
第五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的切換保持單元例如構成為如圖22所
示。即,在扭矩構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中形成有第一液壓缸32,所
述第一液壓缸32嵌插有按壓制動塊6的里襯6A的第一扭矩傳遞部6C的 的第一活塞31,在扭矩構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中形成有第二液壓缸 34,所述第二液壓缸中嵌插有按壓制動塊6的里襯6A的第二扭矩傳遞部 6D的的第二活塞33。并且,在連通第一液壓缸32與第二液壓缸34的閉 合液壓回路35中設置有節(jié)流口 36。
在第五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中,通過進行車輛的前進制動,制動 塊6的里襯6A的第一扭矩傳遞部6C向扭矩構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 側移動時,第一活塞31緩慢收縮而第二活塞33緩慢伸展,從而保持在所 述第一抵接狀態(tài)。結果在進行車輛的前進制動時,制動塊6的里襯6A的 第一扭矩傳遞部6C不會與扭矩構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碰撞,切實地 抑制進行車輛的前進制動時的沉悶撞擊聲。
反之,通過進行車輛的后退制動,制動塊6的里襯6A的第二扭矩傳 遞部6D向扭矩構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側移動時,由于第二活塞33 緩慢收縮而第一活塞31緩慢伸展,從而保持在所述第二抵接狀態(tài)。結果 在進行車輛的后退制動時,制動塊6的里襯6A的第二扭矩傳遞部6D不會 與扭矩構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碰撞,切實地抑制車輛的后退制動時 的沉悶撞擊聲。
此外,例如圖23所示,在連通第五實施方式的盤式剎車裝置中的第 一液壓缸32與第二液壓缸34的閉合液壓回路35中,可以并聯(lián)一對彼此逆 向的減壓閥。此時可獲得相同的作用效果。
本發(fā)明的盤式剎車裝置不限于用于車輛,也能夠應用于各種機械裝置 的旋轉部的制動。
產業(yè)上的實用性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盤式剎車裝置,不僅能夠在剎車盤的正轉制動時(車輛 的前進制動時)切實地抑制沉悶撞擊聲,也能夠在剎車盤的逆轉制動時 (車輛的后退制動時)切實地抑制沉悶撞擊聲。
權利要求
1. 一種盤式剎車裝置,被構成為在進行剎車盤的正轉制動時從制動塊的第一扭矩傳遞部向扭矩構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傳遞扭矩,在進行剎車盤的逆轉制動時從制動塊的第二扭矩傳遞部向扭矩構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傳遞扭矩,其特征在于,包括切換保持單元,隨著剎車盤的正轉制動的操作而保持在制動塊的第一扭矩傳遞部與扭矩構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相抵接的第一抵接狀態(tài),并隨著剎車盤的逆轉制動的操作而切換并保持在制動塊的第二扭矩傳遞部與扭矩構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相抵接的第二抵接狀態(tài)。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式剎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換保持 單元由設置在安裝于扭矩構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一塊固定器和安 裝于第二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二塊固定器的至少一者上的彈性片;以及與所 述彈性片相對應地設置在制動塊上的卡合突起部而構成,所述彈性片通過斜面卡合而越過所述卡合突起部,將該卡合突起部選 擇性地向所述第一扭矩承受部側或者第二扭矩承受部側施力,由此,切換 并保持在所述第一抵接狀態(tài)或者第二抵接狀態(tài)。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式剎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換保持 單元由設置在安裝于扭矩構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一塊固定器和安 裝于第二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二塊固定器的至少一者上的彈性片;以及與所 述彈性片相對應地設置在制動塊上的第一卡合凹部和第二卡合凹部而構 成,通過所述彈性片與所述第一卡合凹部之間的卡合而保持在所述第一抵 接狀態(tài),通過所述彈性片與所述第二卡合凹部之間的卡合而切換并保持在 所述第二抵接狀態(tài)。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式剎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換保持 單元由設置在安裝于扭矩構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一塊固定器上的 第一彈性片;設置在安裝于扭矩構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二塊固定器 上的第二彈性片;以及與所述第一彈性片和第二彈性片相對應地設置在制 動塊上的第一卡合凹部和第二卡合凹部而構成,通過所述第一彈性片與所述第一卡合凹部之間的卡合而保持在所述第 一抵接狀態(tài),通過所述第二彈性片與所述第二卡合凹部之間的卡合而切換 并保持在所述第二抵接狀態(tài)。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式剎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換保持 單元通過磁力來切換并保持在所述第一抵接狀態(tài)或者第二抵接狀態(tài)。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式剎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換保持 單元由設置在扭矩構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或者制動塊的第一扭矩傳遞部 上的第一永磁鐵;以及設置在扭矩構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或者制動塊的第 二扭矩傳遞部上的第二永磁鐵而構成,通過所述第一永磁鐵來吸引制動塊的第一扭矩傳遞部或者扭矩構件的 第一扭矩承受部而保持在所述第一抵接狀態(tài),通過所述第二永磁鐵來吸引 制動塊的第二扭矩傳遞部或者扭矩構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而切換并保持在 所述第二抵接狀態(tài)。
7.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式剎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換保持 單元由設置在扭矩構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一電磁鐵;以及設置在 扭矩構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二電磁鐵而構成,通過所述第一電磁鐵來吸引制動塊的第一扭矩傳遞部而保持在所述第 一抵接狀態(tài),通過所述第二電磁鐵來吸引制動塊的第二扭矩傳遞部而切換 并保持在所述第二抵接狀態(tài)。
8.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式剎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換保持 單元由在設置在扭矩構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一活塞與設置在第二 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二活塞之間連接節(jié)流口的閉合液壓回路而構成,通過所述第一活塞收縮、所述第二活塞伸展而保持在所述第一抵接狀 態(tài),通過所述第二活塞收縮、所述第一活塞伸展而切換并保持在所述第二 抵接狀態(tài)。
9.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式剎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換保持 單元由在設置在扭矩構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一活塞與設置在第二 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二活塞之間彼此反向地并聯(lián)連接一對減壓閥的閉合液壓 回路而構成,通過所述第一活塞收縮、所述第二活塞伸展而保持在所述第一抵接狀 態(tài),通過所述第二活塞收縮、所述第一活塞伸展而切換并保持在所述第二 抵接狀態(tài)。
全文摘要
提供一種盤式剎車裝置,使得不僅在車輛的前進制動,在車輛的后退制動時也能夠切實地抑制沉悶撞擊聲。制動塊(6)的里襯(6A)根據(jù)車輛的前進制動的操作而向扭矩構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側移動,彈性片(9A)的頂端部與卡合突起部(6E)的一個斜面卡合,并彈性地將里襯(6A)向第一扭矩承受部(3C)側按壓,從而使盤式剎車裝置保持在第一抵接狀態(tài)。另外,里襯(6A)根據(jù)車輛的后退制動的操作而向扭矩構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側移動,彈性片(9A)的頂端部與卡合突起部(6E)的另一個斜面卡合,并彈性地將里襯(6A)向第二扭矩承受部(3D)側按壓,從而使盤式剎車裝置保持在第二抵接狀態(tài)。其結果是不僅在車輛的前進制動時,在車輛的后退制動時也能夠確實抑制沉悶撞擊聲。
文檔編號B60T8/00GK101379315SQ200780004198
公開日2009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11月20日
發(fā)明者關谷義秀, 山口慶之, 磯野宏 申請人: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