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一個介質(zhì)容器和用于該容器的泵機構的配量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一個介質(zhì)容器以及一個用于配量和排出一種保存在該介質(zhì)容器中的介質(zhì)的泵機構的配量裝置,其中其中對所述泵機構配置一個泵室、至少一個入口閥以及至少一個出口閥,本發(fā)明還涉及一個用于這種配量裝置的泵機構。
由DE 33 15 334 A1已知一種配有一個泵機構的配量裝置,該配量裝置設置有一個用于保存尤其是液體的、糊狀的或膏狀介質(zhì)的介質(zhì)容器。除了一個入口閥以外對泵室附設一個出口閥以及一個在排出孔處附加的出口閥,其中附加的出口閥通過一個臺階活塞由在泵機構內(nèi)部形成的液體壓力打開。為此配有一個閥體,該閥體通過一個彈簧機構在閉合方向上加載。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實現(xiàn)一種上述形式的配量裝置,該配量裝置能夠精確地配量和排出介質(zhì)。
這個目的由此得以實現(xiàn)將所述入口閥設計成滑閥,該滑閥可以在其閉合位置中在一個配量行程上移動,該配量行程確定用于泵室的一個配量體積。通過滑閥的預定的配量行程能夠實現(xiàn)特別精確的配量。根據(jù)配量行程的長度可以實現(xiàn)不同的配量體積。
在本發(fā)明的方案中,所述滑閥可以在兩側超出配量行程移動到一個打開位置中。由此一方面實現(xiàn)特別精確的配量。另一方面通過滑閥在兩側移動到其打開位置中實現(xiàn)配量裝置的起動。因為為了泵機構的初次起動運行,位于泵室中的空氣體積可以被擠出,尤其是被擠進介質(zhì)容器中。在此滑閥沿著介質(zhì)容器的方向導向移動,也就是離開泵室超過配量行程進入自由部位中,即進入到該閥向著介質(zhì)容器的打開位置中。
在本發(fā)明的另一種方案中,配量行程通過一個殼體側的、與滑閥的輪廓諧調(diào)一致的配量通道形成,該配量通道不僅向著泵室而且向著介質(zhì)容器分別通過一個橫截面擴展部分所限定。所述配量通道最好在一個可拆卸定位的構件上構成。由此可以根據(jù)所需的配量體積使用一個配有不同長度的配量通道的適當構件。該配量通道的長度確定配量行程,并由此也確定配量裝置的配量體積。因此通過方便地更換構件使配量裝置適合于不同的使用目的。只要滑閥到達那個橫截面擴展部分,滑閥就開啟。由此使滑閥在兩個行程方向上移動到打開位置中。
在本發(fā)明的另一種方案中,所述泵室具有至少一個殼體側的容納室,該容納室配置至少一個與滑閥一起移動的柱塞體,其形狀與容納室的橫截面如此相諧調(diào)一致,使柱塞體在進入到容納室中時幾乎完全充滿該容納室。由此能夠使配量裝置的泵室的死區(qū)體積保持得特別小,由此可以達到更好的配量精度。
在本發(fā)明的另一種方案中,一個用作返回行程驅動機構的泵彈簧機構布置在要被排出的介質(zhì)的通流路徑的外部、尤其是泵室的外部。因此泵彈簧機構可以不與要被排出介質(zhì)的內(nèi)容物質(zhì)相接觸。通過將泵彈簧機構定位在介質(zhì)通流路徑的外部也防止介質(zhì)由于泵彈簧機構、尤其是泵彈簧機構的腐蝕物而污染。
在本發(fā)明的另一種方案中,一個配置于出口閥閥體的返回行程彈簧與要被排出的介質(zhì)的流體路徑分開地定位。尤其是將回程彈簧安裝在一個介質(zhì)密封的、與泵室隔開的空間中。由此可以使回程泵彈簧機構不與介質(zhì)內(nèi)容物質(zhì)相作用。
對于泵機構由此實現(xiàn)改進的使用方法,也就是所述泵機構設計為與配量裝置分開制造的并與配量裝置可拆卸連接的構件單元。由此使泵機構一體化地構成,并用在不同的配量裝置中。
本發(fā)明的其它優(yōu)點和特征由權利要求書以及下面對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的描述中得出,借助于附圖示出這些實施例。
圖1示出一個配量裝置實施例的縱向截面圖,該配量裝置具有一個泵機構和壓力平衡機構,圖2示出另一個與圖1類似的配量裝置的實施例,該配量裝置具有一個壁撓性的介質(zhì)容器和一個泵機構,圖3以縱向截面圖示出圖2中的配量裝置,圖4以放大的半剖視圖示出圖3中的配量裝置的作為罩蓋的容納單元,圖5以縱向截面圖示出與圖1類似的配量裝置和圖6示出去除了操縱手柄的圖5中的配量裝置。
一個按照圖1的配量裝置具有一個封閉罩蓋1,該封閉罩蓋最好以一個法蘭形式或罐形容器的形式固定在一個介質(zhì)容器上。為此封閉罩蓋1杯狀地構成并且在其內(nèi)圓周上具有一個未詳細示出的環(huán)凸臺,該環(huán)凸臺可以固定在介質(zhì)容器喉頸處的一個對應環(huán)形法蘭上。在封閉罩蓋1的一個頂部配有一個未示出的環(huán)繞的彈性密封件,該密封件在固定封閉罩蓋1時壓縮到介質(zhì)容器的喉頸上并由此保證密封地封閉介質(zhì)容器。在封閉罩蓋1上整體地成形一個杯狀容納部分2,它與未示出的介質(zhì)容器反向地、與封閉罩蓋1中心縱軸線同軸地向上凸起。該容納部分2構成一個外部的、外殼形的殼體部分,用于下面要詳細描述的泵機構,該泵機構是圖1中配量裝置的一部分。同樣從封閉罩蓋1整體凸起地、并且在容納部分2內(nèi)部同軸地設置一個靜止固定的泵外殼部分3,該泵外殼部分與封閉罩蓋1的中心縱軸線同軸地配有一個排出通道6,該排出通道不僅向下朝著介質(zhì)容器打開而且向上向著一個配量孔18的方向打開。在排出通道6的下半段中安裝一個在原理上公知的、最好為撓性的吸管接頭7。排出通道6的上半段如此設計為配量段13這個上半段從排出通道6的一個臺階形收縮部位開始具有一個圓柱形的配量通道,該配量通道具有比排出通道6下半段更小的直徑。構成配量通道的配量段13由一個內(nèi)部的圓柱形外殼4包圍。
內(nèi)部的泵外殼部分3與內(nèi)部的圓柱外殼4徑向間隔距離地構成一個外部的圓柱外殼5,該外部的圓柱外殼5與內(nèi)部的圓柱外殼4一樣也整體地成形在封閉罩蓋1上。該外部的圓柱外殼5與所述內(nèi)部的圓柱外殼同軸地對齊。在內(nèi)部圓柱外殼4與外部圓柱外殼5之間保留一個環(huán)形柱塞室14,關于該柱塞室下面還要詳細描述并把它視為泵室。
相對于可位置固定地固定在介質(zhì)容器室上的、包括內(nèi)部的泵外殼件3的容納部分2往復直線運動地支承一個泵單元。該往復直線運動的泵單元具有一個外部的泵外殼件8,它與一個內(nèi)部的泵活塞單元9至11固定連接。該泵活塞單元9至11獨立地制成整體構件并卡鎖在外部泵外殼件8的內(nèi)部。該泵活塞單元具有一個泵活塞體9,該泵活塞體在上部部位中構成一個用于一個同軸設置的往復直線運動的出口閥16的圓柱腔。出口閥16通過一個壓簧機構、在本實施例中為一個未詳細示出的螺旋壓簧在閉合方向上如此進行壓力加載,使活塞形出口閥16封閉排出孔18。該壓簧機構設置在活塞形出口閥16的內(nèi)部并支承在泵活塞體9的圓柱腔的底板上。泵活塞體9的圓柱腔在其上邊緣處配有一圈密封唇,它環(huán)繞密封地緊貼在活塞形出口閥16的外殼上。由此使圓柱腔并因此也使用于壓簧機構的容納室密封,防止介質(zhì)、尤其是液體進入。該出口閥16附加地構成填充體,該填充體幾乎完全充滿外部的泵外殼件8的內(nèi)部。泵活塞體9也構成填充體,它通過其外輪廓盡可能地匹配于外部的泵外殼件8的內(nèi)輪廓。
在泵活塞體9中形成配屬于泵室的一個排出室17的一個第一部分,該排出室17向著柱塞室14和配量段13打開。這個第一部分在其上部徑向向外張開并過渡到排出室17的一個環(huán)室部分,該環(huán)室部分形成在泵活塞體9的外殼、出口閥16的外輪廓與外部的泵外殼件8的內(nèi)輪廓之間。通過泵活塞體9在一個環(huán)形卡鎖法蘭處與外部的泵外殼件8的卡鎖連接使環(huán)室部分軸向向下封閉。出口閥16向著排出孔18封閉排出室17的環(huán)室部分。
泵活塞體9在一個下部部位中構成一個同軸的內(nèi)部閥活塞10,該閥活塞10與內(nèi)部的圓柱外殼4一起在配量段13的部位處構成一個用于泵機構的、設計為滑閥的入口閥。為此整體成形在泵活塞體9上的閥活塞10在一個下部部位中配有一個環(huán)形配量唇12,該配量唇在閥活塞10進入到配量段13中時密封地緊貼在構成配量段13的配量通道的一個內(nèi)壁上。配量唇12的直徑大于閥活塞10的直徑。如此設計閥活塞10的長度以及泵活塞體9的行程、并由此這樣設計整個往復直線運動的泵單元使得配量唇12在圖1所示的上部的打開位置中以微小的間距定位在配量段13上方。在往復直線運動的泵單元的下部的完全向下擠壓的終端位置中,配量唇12駛進排出通道6的臺階形擴展部分中,也就是配量唇向下移動超出配量段13。因為配量唇12的外徑小于排出通道6在臺階形擴展部分處的直徑,并且閥活塞10的直徑小于配量段13的內(nèi)徑,所以在泵單元的這個下終端位置中通過吸管接頭7實現(xiàn)排出室17與介質(zhì)容器之間的介質(zhì)交換。
閥活塞10被一個鐘罩形的柱塞11同軸且徑向間隔距離地包圍,閥活塞通過一圈下密封邊緣密封地貼靠在環(huán)形柱塞室14的內(nèi)壁上。鐘罩形柱塞11的橫截面這樣匹配于柱塞室14的橫截面,使得在向下運動的泵活塞體的終端位置上在該柱塞室中幾乎不存在死區(qū),因為柱塞11在這個位置中完全進入到柱塞室14中。在閥活塞10的外壁與柱塞11的內(nèi)壁之間保留的環(huán)室在其體積上與內(nèi)部圓柱外殼4的立體體積相諧調(diào)一致,由此也在泵單元向下運動時繼續(xù)減少所剩余的死區(qū)體積?;钊纬隹陂y16在其外殼的部位處配有多個環(huán)形臺階,該環(huán)形臺階形成用于打開出口閥16的壓力作用面。保護罩19具有一個錐形向下擴展的鐘罩形狀,該保護罩套在外部的泵外殼件8的上部外形段上并軸向頂靠在泵外殼件8的一個環(huán)形軸肩上。保護罩19可手工拆卸地卡鎖在泵外殼件8成形段上。保護罩19的外徑略小于泵外殼件8的最大外徑。泵外殼件8的上部成形段設計為突起橄欖體(Nasenolive),以便能夠使位于介質(zhì)容器中的介質(zhì)進入到該突起中。保存在介質(zhì)容器中的介質(zhì)最好至少含有藥用物質(zhì)。
在外部的泵外殼件8的外殼部位上固定一個操縱手柄20,該操縱手柄在其表面上至少在兩個對置的側面上分別配有手指接觸面。在圖1的視圖中手指接觸面設有輪廓。為了軸向固定操縱手柄20,在泵外殼件8的外圓周上設有一圈卡鎖短臂21,在該卡鎖短臂上面至少設置一個卡鎖槽,操縱手柄20的相應的內(nèi)邊緣段軸向卡鎖進入到該卡鎖槽中。操縱手柄20最好通過一個不可拆卸的卡鎖連接機構卡鎖固定在泵外殼件8上,也就是在操縱手柄20軸向卡鎖定位之后這個操縱手柄若不損壞就不能再從泵外殼件8上取下來。
在卡鎖短臂21下方,泵外殼件8具有一個圓柱形導向外殼,該導向外殼在其下邊緣處配有多個在該導向外殼外圓周上以相同高度分布設置的止擋凸臺23,該止擋凸臺與外殼形或杯形容納部分2的一個徑向向內(nèi)凸起的環(huán)繞的卡鎖環(huán)帶24共同作用。所述定位凸臺23和卡鎖環(huán)帶24構成卡鎖輪廓,它們保證往復直線運動的泵外殼件8在靜止的容納部分2上的軸向固定。卡鎖輪廓23、24構成泵外殼件8克服一個泵彈簧機構15壓力的一個軸向止擋機構,所述泵彈簧機構作為泵驅動機構,用于使往復直線運動的泵單元復位到圖1所示的初始位置中。因此克服泵彈簧機構15的壓力實現(xiàn)對于泵單元的手動向下頂壓。如同借助于圖1可以看到的那樣,泵彈簧機構15設置在內(nèi)部固定的泵外殼件8的外部圓柱外殼5的外部,因此泵彈簧機構15定位在流通介質(zhì)的泵室外部。由此使泵彈簧機構15不會與介質(zhì)、例如含有至少一種藥用物質(zhì)的液體相接觸。
操縱手柄20具有一個環(huán)形的保護凸肩22,該保護凸肩作為圓柱外殼向下凸起,并在圖1所示的泵單元的上部的終端位置中如此遠地軸向超過容納部分2,使該容納部分搭接卡鎖輪廓23、24的部位。該容納部分的外側面到保護凸肩22的內(nèi)壁的距離最好小于卡鎖輪廓23、24的徑向延伸長度,這樣對于剛性的環(huán)形保護凸肩22構成一個保護機構,防止卡鎖輪廓23、24松開并由此構成泵外殼件8的一個防拔出保護機構。
因為封閉罩蓋1與上述泵機構的連接密封地對于一個作為介質(zhì)容器的容器進行封閉,因此在相應的泵送過程中必須實現(xiàn)一個壓力平衡,以便不損害泵機構的功能。為此對于所示的實施例配有一個壓力平衡機構25、26、D,該壓力平衡機構集成在封閉罩蓋1中。壓力平衡機構在一端具有一個向著外側面強烈變細的、用作壓力平衡孔的噴嘴孔D,其最狹窄的直徑最好不超過0.2mm至0.3mm。由此保證氣體交換,然而與此相反由于極小的噴嘴孔D使液體損失最小。由此減小汽化作用。減小的汽化作用對于在圖1附加設置的過濾機構25是特別有利的。過濾機構25具有一個未詳細示出的用于膜片式過濾器26的容納外殼。所述容納外殼裝進封閉罩蓋1的一個相應的容納體中,并最好粘接在這個容納體中或以其它方式和方法與這個容納體固定連接。所述膜片式過濾機構26在所示實施例中由容納體外殼進行外部注塑(umspritzen),并因此集成在這個外殼中。也可以替換的是,將膜片式過濾機構26層疊到容納體外殼的上部的端面邊緣上。所述膜片式過濾機構最好是一種PP/PTFE膜片或一種TPE/PES膜片。在相應的泵送過程中通過噴嘴孔D將作為壓力平衡吸入的大氣壓空氣通過相應的膜片進行凈化,以此使得所述過濾機構26用于防止位于介質(zhì)容器中的介質(zhì)被污染。通過過濾機構25防止水或濕氣進入。
下面描述在圖1中所示的配量裝置的功能。通過與配量唇12和配量段13連接的閥活塞10構成的入口閥在對于操縱手柄20進行手動控制時通過外部的泵外殼件8與泵單元9至11一起向下運動而作為滑閥工作。通過配量唇12在一個完整的泵單元行程時向下移動到配量段13下部并由此移動到排出通道6中的臺階形凸肩下部進入自由狀態(tài)而實現(xiàn)所謂的起動。這意味著,在位于通過排出室17、柱塞室14以及在內(nèi)部閥活塞10與外部柱塞11之間的環(huán)室所確定的泵機構的泵室中的空氣在泵單元的往復直線運動時可以向下逸出到排出通道6中,并由此逸出到吸管接頭7和介質(zhì)容器中。在接著的返回行程中實現(xiàn)相應的流體介質(zhì)的吸取。由于在作為泵腔的泵機構泵室內(nèi)部極其微小的死區(qū)體積已經(jīng)足以作為起動的唯一行程,以便實現(xiàn)足夠地吸取泵室中待抽取的介質(zhì)。配量唇12沿著配量段13的行程長度確定配量體積。所確定的、并從其余的排出通道6變細的臺階形的配量段13可以也在起動結束后實現(xiàn)與作為滑閥向下移動進自由部分中的閥活塞10相結合,也就是說,使得在排出通道6中的以及在泵機構的泵室或配量室中的整個介質(zhì)路程完全充滿之后實現(xiàn)一個特別精確而可靠的配量。
只要泵室中、即尤其是在排出室17的上部中的作用于活塞形出口閥16上的流體壓力超過由壓簧所施加的反壓力,就實現(xiàn)一個排出過程。流體壓力克服壓簧機構的壓力向下頂壓出口閥16,由此通過排出孔18實現(xiàn)介質(zhì)的相應排出過程。排出孔18最好設計為噴嘴形,以便起到使吸取的介質(zhì)進行霧化。當然在相應的排出過程之前要取下保護罩19。
在圖1中所示的配量裝置由較少的構件組成,上述配量裝置總共只由六個塑料構件組成。與容納部分2和內(nèi)部泵外殼件3處于連接的封閉罩蓋1是一個第一塑料構件。第二塑料構件由外部的泵外殼件8構成。第三塑料構件是泵活塞單元9至11。第四塑料構件是活塞形出口閥16。第五塑料構件是配有手指接觸面的操縱手柄20,而最后一個塑料構件是保護罩19。為了裝配所述配量裝置首先將活塞形出口閥16與對這個出口閥加載的壓簧機構一起裝進泵活塞單元9中,接著將泵活塞單元9與出口閥16一起卡鎖進外部的泵外殼件8的內(nèi)部中,由此使出口閥16的一個上端面相對于對應的閥座擠壓在排出孔18的部位處。接著將外部的泵外殼件8與泵活塞單元9至11一起軸向推進到所述固定靜止的塑料構件中,由此實現(xiàn)在卡鎖輪廓23、24處的卡鎖和軸向固定?,F(xiàn)在將操縱手柄20軸向向上卡鎖在外部的泵外殼件8上,由此遮蓋并確保泵外殼件8與封閉罩蓋1的容納部分2之間的卡鎖連接和軸向固定。在封閉罩蓋1中裝進過濾機構25和環(huán)繞密封件。接著可以將封閉罩蓋1密封地安裝到相應的介質(zhì)容器上。在將外部的泵外殼件8軸向安裝到封閉罩蓋1上之前插入泵彈簧機構15。
在圖2至4的實施例中,一個泵機構P對應于上面在圖1中所述的泵機構,因此對于泵機構P的詳細描述參見對圖1的描述。功能相同的構件具有與根據(jù)圖1實施例相同的附圖標記,但是配有附加字母“a”。下面只闡述泵機構P與圖1中的泵機構的不同之處。此外描述其它的配量裝置,在該配量裝置中集成泵機構P。與圖1中的實施例的主要不同點在于,泵機構P設計為與配量裝置分開的獨立結構單元,并可拆卸地與配量裝置連接。對于圖2至4所示的實施例容納部分2a同樣與內(nèi)部的泵外殼件整體地構成。但是被泵彈簧機構15a所包圍的內(nèi)部泵外殼件與容納部分2a一起是一個與容器杯B的封閉罩蓋28分開的單元。該封閉罩蓋28套狀或環(huán)狀地構成并具有一個容納凹槽,泵機構P的容納部分2a可以通過一圈環(huán)形法蘭卡鎖到該容納凹槽中。為此容納凹槽的邊緣配有一個環(huán)形鎖定位置,可以在圖2和3中看出這個鎖定位置,但是沒有詳細示出。環(huán)形法蘭并因此容納部分2a在封閉罩蓋28的容納凹槽中的密封的且無縫隙的配合通過一個環(huán)形密封件29保證,該環(huán)形密封件定位在環(huán)形法蘭下面,并頂靠在封閉罩蓋28的環(huán)形容納凹槽的一個盤邊緣上。封閉罩蓋28設計成塑料件并通過容器杯B的一個上邊緣部位進行卡鎖或通過變細與該上邊緣部位連接。
封閉罩蓋28在容納凹槽的盤邊緣下面配有一個整體成形的輪廓環(huán)27,它作為加到封閉罩蓋28上的凸肩伸進容器杯B的內(nèi)部。如同借助于圖4可以看到的那樣,輪廓環(huán)配有多個平行且相互間隔距離設置的環(huán)形筋32,它們徑向對于封閉罩蓋28的中心縱軸線向外凸出。此外具有多個在輪廓環(huán)27的高度上延伸的垂直對齊的筋臂,它們在圖2至4中沒有詳細示出。所述筋臂在輪廓環(huán)27的圓周上分布地設置。在圖2和3的截面圖中分別穿過兩個這種筋臂。
用于泵機構P的一個操縱手柄20a在其泵操縱功能上對應于圖1中的操縱手柄20。操縱手柄20a附加地設計為杯形圓柱外殼,該圓柱外殼在軸向上以多于其高度的一半搭接容器杯B。容器杯B的外殼和操縱手柄20a的圓柱外殼22a的下邊緣區(qū)的一個內(nèi)壁配有相應的止擋輪廓30、31,它們相互間在軸向上形狀配合連接地在后部作用。由此對于操縱手柄20a保證一個軸向定位。因為操縱手柄20a與圖1中的操縱手柄20一樣卡鎖在泵機構P的外部泵外殼件上,通過止擋輪廓30和31同時實現(xiàn)泵機構P的行程限制,該泵機構提供克服泵彈簧機構15壓力所必須的止動力。
圖2的實施例和圖3中的附圖略微變化。在圖3中的實施例在泵機構P的容納部分2a中具有一個用于安裝如圖1所示的過濾機構的容納體。因此如果封閉罩蓋28提供一個容器杯B的密封封閉,則容器杯B可以直接用來作為相應液體的介質(zhì)容器,因為盡管容器杯B是形狀穩(wěn)定的但是通過配有噴嘴孔的容納體、必要時附加地使用過濾機構,在泵機構P運行期間得到一個足夠的壓力平衡。
與此相反,在圖2的視圖中對于容器杯B不給出這種壓力平衡機構。代替它的是在容器杯B中介質(zhì)容器S配有一個撓性的壁。在本發(fā)明中介質(zhì)容器S設計為單層或多層薄膜制成的薄膜袋,它環(huán)繞地密封地與輪廓環(huán)27連接。薄膜袋最好與輪廓環(huán)27焊接,其中輪廓環(huán)27的輪廓加大了用于與輪廓環(huán)27密封焊接的薄膜袋的表面。由此在保證焊接連接的較大可靠性的同時也保證薄膜袋與輪廓環(huán)27的密封封閉。因此用作介質(zhì)容器S的薄膜袋僅向著泵機構P開口,由此可以實現(xiàn)與圖1所示實施例相同的泵送功能和排出功能。通過各個排出過程使介質(zhì)容器S的體積減小,由此使薄膜袋向一起收縮。由此使薄膜袋的撓性壁在介質(zhì)容器S內(nèi)部在相應的泵機構P的排出過程時實現(xiàn)壓力和體積平衡。
對于按照圖5和6的實施例示出一個配量裝置,其泵機構與圖1所示的泵機構一致。配量裝置的功能相同的構件具有與圖1實施例相同的附圖標記,但是配有附加字母“b”。相關的詳細描述參見對圖1的描述。下面僅描述在圖5和6中所示的不同之處。主要的不同是,容納部分2b與圖2至4的實施例類似單獨地設計成一個封閉罩蓋1b。所述封閉罩蓋1b設計成收縮罩蓋,它可以安置在一個介質(zhì)容器的相應的容器頸上。容納部分2b與設計為收縮罩蓋的封閉罩蓋1b的共同安裝在中間插入一個未詳細示出的、環(huán)繞的彈性密封件的情況下實現(xiàn)。操縱手柄20b具有一個杯形的保護凸肩22b,它向下一直拉到蓋住設計為收縮罩蓋的封閉罩蓋1b,使得保護凸肩22b軸向遮蓋一個設計為收縮罩蓋的封閉罩蓋1b的縮小部位。由此,只要操縱手柄20b卡鎖在按照圖1的附圖和描述所示的泵機構的外部泵外殼件8b上,就可以防止封閉罩蓋1b從介質(zhì)容器的相應容器喉頸上松開。因為所述保護凸肩遮蓋住封閉罩蓋1b的收縮部位,因此只有當封閉罩蓋1b在介質(zhì)容器的相應容器喉頸上收縮時,獨立加工的操縱手柄才裝配到泵外殼件8b上。因為通過已經(jīng)卡鎖的操縱手柄22b不再可能實現(xiàn)收縮過程。
權利要求
1.具有一個介質(zhì)容器(S)以及一個用于配量和排出保存在該介質(zhì)容器中的介質(zhì)的泵機構的配量裝置,其中對所述泵機構配置一個泵室、至少一個入口閥以及至少一個出口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閥是滑閥(10,12),該滑閥在其閉合位置中在一個配量行程上移動,該配量行程確定用于泵室(17)的配量體積。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配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閥(10,12)可以在兩側超出配量行程移動到一個打開位置中。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配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量行程通過一個殼體側的、與滑閥(10,12)的輪廓諧調(diào)一致的配量通道(13)形成,該配量通道不僅向著泵室(17)而且向著介質(zhì)容器分別通過一個橫截面擴展部分所限定。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配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室具有至少一個殼體側的容納室(14),該容納室配置至少一個與滑閥(10,12)一起移動的柱塞體(11),其形狀與容納室(14)的橫截面如此相諧調(diào)一致,使柱塞體(11)在進入到容納室(14)中時幾乎完全充滿該容納室。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配量裝置,其特征在于,一個用作返回行程驅動機構的泵彈簧機構(15)布置在要被排出的介質(zhì)的通流路徑的外部、尤其是泵室(17)的外部。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配量裝置,其特征在于,一個配置于一個出口閥閥體(16)的返回行程彈簧機構與要被排出的介質(zhì)的通流路徑分開地定位。
7.用于一個如權利要求1所述配量裝置的泵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機構與配量裝置分開地制造,并構成與配量裝置可拆卸連接的構件單元。
全文摘要
已知具有一個介質(zhì)容器(S)以及一個用于配量和排出保存在該介質(zhì)容器中的介質(zhì)的泵機構的配量裝置,其中對所述泵機構配置一個泵室、至少一個入口閥以及至少一個出口閥。根據(jù)本發(fā)明,所述入口閥是滑閥(10,12),該滑閥在其閉合位置中在一個配量行程上移動,該配量行程確定用于泵室(17)的配量體積。用于排出藥用有效物質(zhì),尤其用于鼻腔治療。
文檔編號B05B11/00GK1589180SQ02823152
公開日2005年3月2日 申請日期2002年9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9月21日
發(fā)明者P·姆邦于穆希雷 申請人:艾里希普費弗工程師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