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一種雙缸沼氣池攪拌器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10528555閱讀:356來源:國知局
一種雙缸沼氣池攪拌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雙缸沼氣池攪拌器,包括由底部連通的沿軸向平行并列設置的第一缸體和第二缸體,第一缸體內(nèi)安裝有第一活塞體,第二缸體內(nèi)安裝有第二活塞體,第一缸體的底部通過第一液管伸入沼氣池內(nèi)料液的清液層,第二缸體的底部通過第二液管伸入沼氣池內(nèi)料液的活性層;通過第一活塞體在第一缸體內(nèi)的活塞運動和第二活塞體在第二缸體內(nèi)的活塞運動實現(xiàn)清液層的料液由第一液管吸入第一缸體,清液層的料液再由第一缸體流經(jīng)第二缸體,在第二缸體內(nèi)被第二活塞體加壓后經(jīng)第二液管由出液口噴入沼氣池內(nèi),如此反復循環(huán)流動從而實現(xiàn)對沼氣池內(nèi)料液的攪拌。
【專利說明】
一種雙缸沼氣池攪拌器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專利涉及沼氣發(fā)酵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雙缸沼氣池攪拌器。
【背景技術】
[0002] 近年來,沼氣技術在我國農(nóng)村地區(qū)廣泛應用,在緩解農(nóng)村地區(qū)能源問題的同時,改 善了居民的生活環(huán)境。沼氣發(fā)酵過程中對料液進行充分的攪拌,可有效提高沼氣池的產(chǎn)氣 效率,因此在沼氣池中安裝攪拌裝置是有必要的?,F(xiàn)有的沼氣池攪拌器主要以人力式和電 動式為主。在戶用沼氣池中安裝電動攪拌器不經(jīng)濟,因而此類攪拌器較為罕見。對現(xiàn)有的人 力式沼氣池攪拌器進行檢索后發(fā)現(xiàn):"一種便攜式沼氣池攪拌器"(專利號: 201220570510.9)公開了一種便攜式沼氣池攪拌器,該專利提出了利用沼液循環(huán)回流對沼 液進行攪拌,該發(fā)明操作時較為費力,且攪拌動力小。"移動式沼氣池料液攪拌器"(專利號: 201220541012.1)公開了一種移動式沼氣池料液攪拌裝置,提出利用沼氣循環(huán)回流對沼液 進行攪拌,沼氣對沼液進行攪拌時,攪拌程度有限,效果不佳。上述的沼氣池攪拌器所存在 的問題,限制了其推廣應用。因此,開發(fā)攪拌效果佳,操作省力的沼氣池攪拌裝置,可進一步 推動沼氣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的缺陷和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操作方便省力、攪拌 效果良好的人力式沼氣池攪拌裝置,具體為一種雙缸沼氣池攪拌器,以解決傳統(tǒng)攪拌裝置 勞動強度大、攪拌效果差的問題。
[0004]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技術方案如下:
[0005] -種雙缸沼氣池攪拌器,包括由底部連通的沿軸向平行并列設置的第一缸體和第 二缸體,第一缸體內(nèi)安裝有第一活塞體,第二缸體內(nèi)安裝有第二活塞體,第一缸體的底部通 過第一液管伸入沼氣池內(nèi)料液的清液層,第二缸體的底部通過第二液管伸入沼氣池內(nèi)料液 的活性層;
[0006] 通過第一活塞體在第一缸體內(nèi)的活塞運動和第二活塞體在第二缸體內(nèi)的活塞運 動實現(xiàn)清液層的料液由第一液管吸入第一缸體,清液層的料液再由第一缸體流經(jīng)第二缸體 沿第二液管流入活性層,如此的反復循環(huán)流動實現(xiàn)對沼氣池內(nèi)料液的攪拌。
[0007] 具體的,所述的第一缸體與第二缸體的直徑相同,第一液管與第二液管的管徑相 同。
[0008] 進一步的,在第二液管的底端設置四向出液口,所述的四向出液口包括一個進液 口和四個垂直交叉設置的出液口,出液口的出液方向與進液口的進液方向垂直。
[0009] 具體的,出液口的口徑與進液口的口徑相同,進液口的口徑與第二液管的管徑相 同。
[0010] 更具體的,所述的第一缸體和第二缸體由底部通過連通管連通,第一液管與第一 缸體的連通處設置第一單向閥,連通管與第一缸體的連通處設置第二單向閥,第二液管與 第二缸體的連通處設置第三單向閥;
[0011] 第一單向閥僅允許料液由第一液管流入第一缸體內(nèi),第二單向閥僅允許料液由第 一缸體流入第二缸體內(nèi),第三單向閥僅允許料液由第二缸體流入第二液管。
[0012] 另外,還包括手動桿支架和手動桿,手動桿支架設置在第一缸體和第二缸體之間, 手動桿活動式支撐在手動桿支架上進行杠桿運動,第一活塞體和第二活塞體分別懸設在手 動桿支架兩側的手動桿上。
[0013] 還有,第一活塞體包括第一活塞桿和第一活塞,第二活塞體包括第二活塞桿和第 二活塞,所述的手動桿的一端依次設置第一活塞桿連接滑槽、支架連接點和第二活塞桿連 接滑槽;
[0014] 第一活塞桿接頭與第一活塞桿連滑槽軸活動連接,手動桿支架與支架連接點軸活 動連接,第二活塞桿接頭與第二活塞桿連滑槽軸活動連接。
[0015] 且,第一活塞桿接頭和第二活塞桿接頭關于支架連接點對稱安裝,兩者到支架連 接點的距離相等。
[0016] 還有,所述的第一活塞垂直固定設置在第一活塞桿的底端,第一活塞包括由上到 下依次同軸設置的上限位片、橡膠墊和下限位片;
[0017] 第二活塞的結構與第一活塞的結構相同。
[0018] 本發(fā)明有益效果是:
[0019] 1、對沼液的攪拌效果佳:利用本發(fā)明的攪拌器對沼液加壓后,通過沼液自身進行 攪拌,出液口設置于沼氣池中下部,發(fā)酵原料主要分布于該層(活性層),由四向出液口噴出 的料液首先對該層沼液進行攪拌,可增大原料分布范圍,增加微生物與原料的接觸面積,加 快發(fā)酵速度,提高沼氣產(chǎn)氣率。
[0020] 2、操作方便省力:攪拌裝置工作時僅依靠人力,若操作過于吃力,將不具有實用 性,根據(jù)"杠桿"原理,攪拌裝置中設置手動桿,用戶通過按壓或提升手動桿,帶動活塞上下 運動,該過程中人施加給手動桿的力遠小于直接作用于活塞上的力;
[0021] 3、運行安全可靠,結構簡單、造價低廉: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剛體攪拌器,本發(fā)明利用沼 液自身進行攪拌,不會對沼氣池池體和增溫機構造成損傷;裝置所用材料多為鋼鐵,造價較 低,而且組成構件形狀簡單,易于制造和推廣。
【附圖說明】
[0022] 圖1為本發(fā)明的雙缸沼氣池攪拌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3] 圖2為本發(fā)明的雙缸沼氣池攪拌器安裝在沼氣池中的結構示意圖;
[0024] 圖3為本發(fā)明的雙缸沼氣池攪拌器手動桿下壓時的液體流動原理圖;
[0025] 圖4為本發(fā)明的雙缸沼氣池攪拌器手動桿提升時的液體流動原理圖;
[0026] 圖5為手動桿的具體結構圖;
[0027]圖6為活塞的結構放大圖;
[0028] 圖7為四向出液口的結構放大圖;
[0029] 圖8為攪拌裝置工作時沼氣池內(nèi)部沼液速度分布圖。
[0030] 圖中各標號表示為:1_手動桿、11-第一活塞桿連接滑槽、12-支架連接點、13-第二 活塞桿連接滑槽、2-手動桿支架、3-第一缸體、31-第一活塞桿、311-第一活塞桿接頭、32-第 一液管、321-第一單向閥、33-第一活塞、331-上限位片、332-橡膠墊、333-下限位片、34-螺 母、35-墊片、4-第二缸體、41-第二活塞桿、411-第二活塞桿接頭、42-第二液管、421-第三單 向閥、43-第二活塞、44-四向出液口、441-進液口、442-出液口、5-安裝平臺架、6-連通管、 61 -第二單向閥、7-混凝土預埋體、8-沼氣池;
[0031]各圖中的箭頭表示料液的流動方向。
[0032]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做具體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0033] 本發(fā)明的雙缸沼氣池攪拌器根據(jù)"杠桿"及"活塞"原理,當人力提升手動桿時,帶 動第一活塞體和第二活塞體同時運動,將第一缸體中預留的沼液壓入第二缸體中,當人力 按壓手動桿時,帶動第一活塞體向上運動,將沼液吸入第一缸體中,第二活塞體向下運動將 第二缸體中的沼液排入沼氣池,在此過程中將人施加給攪拌器的機械能轉化為沼液的動 能,沼液從噴口高速噴出帶動池內(nèi)沼液運動,達到對池內(nèi)沼液的攪拌作用。
[0034] 本發(fā)明的雙缸沼氣池攪拌器在與沼氣池8配合使用時,見圖2,雙缸沼氣池攪拌器 焊接固定在安裝平臺架5上,安裝平臺架5通過螺栓固設在地下的混凝土預埋體7上,第一液 管32由沼氣池8的頂部伸入沼氣池8的清液層,第二液管42由沼氣池8的頂部伸入沼氣池8的 活性層;第一液管32與第一缸體3的連通處設置第一單向閥321,連通管6與第一缸體3的連 通處設置第二單向閥61,第二液管42與第二缸體4的連通處設置第三單向閥421,通過單向 閥的啟閉來控制沼液的流向。
[0035]不對沼氣池攪拌時,池內(nèi)料液將出現(xiàn)分層現(xiàn)象,上層為浮渣層,中層為清液層,中 下層為活性層,下層為沉渣層。加壓后的自來水從噴口噴出首先對活性層進行攪拌。靜置條 件下發(fā)酵原料主要分布于沼氣池中下部的活性層,四向出液口設置于該層時,噴出的料液 首先對其附近的料液進行攪拌,可增大發(fā)酵原料分布范圍,增加微生物與原料的接觸面積, 加快發(fā)酵速度,提高沼氣產(chǎn)氣率。
[0036]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
[0037] 參見圖1-6,本發(fā)明的雙缸沼氣池攪拌器,包括由底部連通的沿軸向平行并列設置 的第一缸體3和第二缸體4,第一缸體3內(nèi)安裝有第一活塞體,第二缸體4內(nèi)安裝有第二活塞 體,第一缸體3的底部通過第一液管32伸入沼氣池8內(nèi)料液的清液層,第二缸體4的底部通過 第二液管42伸入沼氣池8內(nèi)料液的活性層;通過第一活塞體在第一缸體3內(nèi)的活塞運動和第 二活塞體在第二缸體4內(nèi)的活塞運動實現(xiàn)清液層的料液由第一液管32吸入第一缸體3,清液 層的料液再由第一缸體3流經(jīng)第二缸體4沿第二液管42流入活性層,如此的反復循環(huán)流動實 現(xiàn)對沼氣池內(nèi)料液的攪拌。第一缸體3與第二缸體4的直徑相同,第一液管32與第二液管42 的管徑相同,第一缸體3、第二缸體4的直徑與第一液管32、第二液管42的管徑的比值范圍均 為3~5,這樣設置的管徑比,不僅有利于對沼氣池內(nèi)的料液進行充分混合攪拌,同時以較少 的耗材完成所需的要求,節(jié)省成本,節(jié)省人力。第一缸體3和第二缸體4由底部通過連通管6 連通,缸體直徑與連通管管徑的比值范圍取3~5,保證連通管6與第一液管32和第二液管52 管徑的一致性,滿足流動要求。
[0038] 在第二液管42的底端設置四向出液口 44,四向出液口 44包括一個進液口 441和垂 直交叉設置的四個出液口 442,出液口 442的出液方向與進液口 441的進液方向垂直。出液口 442的口徑與進液口 441的口徑相同,進液口 441的口徑與第二液管42的管徑相同。
[0039] 還包括手動桿支架2和手動桿4,手動桿支架2設置在第一缸體3和第二缸體4之間, 手動桿1活動式支撐在手動桿支架2上進行杠桿運動,第一活塞體和第二活塞體分別懸設在 手動桿支架2兩側的手動桿4上。第一活塞體包括第一活塞桿31和第一活塞33,第二活塞體 包括第二活塞桿41和第二活塞43,手動桿1的一端依次設置第一活塞桿連接滑槽11、支架連 接點12和第二活塞桿連接滑槽13;第一活塞桿接頭311與第一活塞桿連接滑槽11軸活動連 接,手動桿1與支架連接點12軸活動連接,第二活塞桿接頭411與第二活塞桿連接滑槽13軸 活動連接。按壓手動桿1時,第一活塞桿31和第一活塞33向上移動,第二活塞桿41和第二活 塞43向下移動,第一活塞桿接頭311沿第一活塞桿連接滑槽11向上移動,第二活塞桿接頭 411沿第二活塞桿連接滑槽13向下移動;提升手動桿1時,動作過程與按壓時相反。
[0040] 第一活塞桿接頭311和第二活塞桿接頭411關于支架連接點12對稱安裝,兩者到支 架連接點12的距離相等。手動桿支架2高出缸體10~15cm。手動桿1的長度與操作者所需施 加的力有關,手動桿1長度越長,操作時所需施加的力越小。
[0041 ] 第一活塞33垂直固定設置在第一活塞桿31的底端,第一活塞33包括由上到下依次 同軸設置的上限位片331、橡膠墊332和下限位片333。上限位片331和下限位片333為鐵片, 用于防止橡膠墊332形變;在上下限位片的兩側還分別依次設有墊片35和螺母34,由于將上 限位片331、橡膠墊332和下限位片33固定在活塞桿上,第二活塞43的結構與第一活塞33的 結構相同。
[0042]根據(jù)"杠桿"原理,當人施力的力矩遠大于第一活塞桿31和第二活塞桿41端頭受力 力矩時,使用者施加少許力便可帶動第一活塞桿31和第二活塞桿41運動。根據(jù)"動量守恒" 定理,當對沼液施加的力越大,力作用時間越長,沼液所獲得的動量越大,同樣口徑的噴口, 沼液噴出的速度越大,攪拌效果越明顯。因此,與一般攪拌裝置施加相同的力時,本發(fā)明的 攪拌效果更好。
[0043] 參見圖3,向下按壓手動桿1,帶動第一活塞桿31和第一活塞33向上移動,第一缸體 3內(nèi)形成負壓,沼氣池8內(nèi)的壓力大于第一缸體3,在壓差作用下,第一單向閥321開啟,第二 單向閥61關閉,沼氣池8中上部較為清澈的沼液經(jīng)吸液口沿第一液管32流進第一缸體3內(nèi)。 同時手動桿1帶動第二活塞桿41向下移動,第二活塞43向沼液施加壓力,使第三單向閥421 開啟,沿第二液管42經(jīng)四向出液口44噴射至沼氣池內(nèi)的發(fā)酵活性層,噴出的沼液對周圍沼 液進行擾動,使池內(nèi)沼液產(chǎn)生運動,從而達到攪拌目的。
[0044] 參見圖4,向上提升手動桿1,帶動第一活塞桿31和第一活塞33向下移動,向第一缸 體3中的預留沼液施加壓力,在壓力作用下第二單向閥61開啟,第一單向閥321關閉,流過連 通管6進入第二缸體4。同時手動桿1帶動第二活塞桿41向上移動,第三單向閥421關閉,第二 缸體4內(nèi)形成負壓,兩缸體間的壓差增大,沼液更加容易從第一缸體3轉移到第二缸體4中。 換言之,手動桿1提升過程僅需很小的力。實際中,提升與按壓工作過程交替進行,將對沼氣 池進行持續(xù)有效的攪拌。
[0045] 以下通過實例對本發(fā)明做更進一步的說明。
[0046] 如圖4、圖5,攪拌器運行包括手動桿1的按壓和提升兩個過程。按壓手動桿1時,一 方面將沼液吸入第一缸體3,一方面對第二缸體4中沼液加壓,輸送回沼氣池進行攪拌;提升 手動桿1時,將第一缸體3中的沼液轉移到第二缸體4中。其中,提升與按壓過程相比較為省 力,下文僅對按壓過程進行受力分析。
[0047] 按壓過程的力矩平衡方程:
[0048] Fi(L-d)cos0 = F2d+F3d (1)
[0049] 式中:
[0050] ^為人施加給手動桿末端的力,N;
[00511 F2S作用在第二活塞桿上的力,N;
[0052] F3為作用在第一活塞桿上的力,N;
[0053] L為手動桿的長度,mm;
[0054] d為第一活塞桿到支架連接點間的水平距離,mm;
[0055] Θ為手動桿與水平方向投影的夾角,°。
[0056] 第一缸體中沼液平均流速:
[0058]式中:
[0059]乜為吸入沼液耗時,s;
[0060] h有效提升壓縮高度,mm〇
[0061] 第一缸體中沼液質(zhì)量守恒方程:
[0062] viAi = V2A2 (3)
[0063] 式中:
[0064]心為第一液管橫截面面積,m2;
[0065] A2為第一缸體橫截面面積,m2;
[0066] vi為第一液管內(nèi)沼液平均流速,m/s。
[0067]第二缸體中沼液平均流速:
[0069]式中:
[0070] t2為排出沼液耗時,s;
[0071] h2有效提升壓縮高度,mm〇
[0072] 第二缸體中沼液質(zhì)量守恒方程:
[0073] V3A3 = V4A4 (5)
[0074] 式中:
[0075] A3為第二液管橫截面面積,m2;
[0076] A4為第二缸體橫截面面積,m2;
[0077] V3為第二液管內(nèi)沼液平均流速,m/s。
[0078]第一缸體中流體的能量方程:
[0080]式中:
[0081] Δ p為池體內(nèi)外壓差,Pa;
[0082] g為重力加速度,N/kg;
[0083] P為沼液密度,kg/m3;
[0084] Δ Z為第一缸體內(nèi)液面與沼氣池液面高度差,m;
[0085] hml為第一缸體與第一液管間的阻力損失,m。
[0086] 第二缸體中流體的能量方程:
[0088]式中:
[0089] hm2為第二缸體與第二液管間的阻力損失,m。
[0090] 對于攪拌器的阻力損失,考慮到第一液管與第二液管長度較小,因此忽略沿程阻 力,僅考慮局部阻力。
[0091] 局部阻力損失計算公式:
[0093]式中:
[0094] ζ為局部阻力系數(shù),彎頭取0.5,管道進口 1.0。
[0095]突然擴大的阻力系數(shù):
[0097]突然縮小的阻力系數(shù):
[0099]根據(jù)以上公式,在已知攪拌器尺寸、攪拌器與沼氣池相對位置、按壓過程耗時的情 況下,可計算得到第二液管內(nèi)液體流速、人需要施加的力等。
[0100]假設沼氣池攪拌器采用兩個筒徑為150mm、高度為350mm的不銹鋼缸體,有效提升 壓縮高度為200mm,考慮到沼液中污濁物較多,宜采用直徑較大的管子,第一液管和第二液 管均采用管徑為50mm的PVC管,出液口直徑與管徑相同,第一活塞桿到支架連接點間的水平 距離d為10mm,手動桿長度L為500mm。
[0101] 假設按壓過程耗時t2*ls,第二缸體中的沼液全部排除,而第一缸體吸入沼液時, 需要的時間稍長,假設耗時t 3為4s,即將手動桿按壓至最低處后停留3s,再進行提升過程。
[0102] 將上述數(shù)值代入式(2)、(3)、(4)、(5)計算得到缸體與管子內(nèi)沼液的流速。其中,^ =0 · 45m/s,V2 = 0 · 05m/s,V3 = 1 · 8m/s,V4 = 0 · 2m/s。由于出液口 的口徑與第二液管管徑大小 相同,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理,四向出液口處的流速為第二液管內(nèi)料液流速的四分之一,其值為 0·45m/s 〇
[0103] 利用式(9)、(10)計算得到,(: = 0.8,(2 = 0.4。其余局部阻力系數(shù)查資料獲得,彎頭 取0.5,管道進口 1.0。
[0104] 利用式(8)計算得到第一缸體與第一液管的局部阻力損失hml為0.028m,第二缸體 與第二液管的局部阻力損失hm2為Ο · 5m。
[0105] 假設沼氣池內(nèi)液面與缸體內(nèi)液面平均高程差Δ Z為1.2m。池體內(nèi)外壓差Δ p為 8kPa〇
[0106] 將上述數(shù)據(jù)代入式(6)、(7)計算得到,作用在第一活塞桿上的力F3為87N,作用在 第二活塞桿上的力內(nèi)為481
[0107] 最后,假設手動桿的傾角Θ為45°,利用式(1)計算得到操作者需要施加給手動桿的 力 FiS47N。
[0108] 為定量分析一種雙缸沼氣池攪拌器的攪拌效果,采用流體力學模擬軟件FLUENT, 對攪拌條件下沼氣池內(nèi)沼液流動情況進行仿真模擬。為簡化計算過程,采用二維模型代替 三維實物。模型中沼氣池直徑取2.4m,高度取1.5m,第一液管和第二液管管徑均取50mm,四 向出液口的口徑同樣取50mm。四向出液口距池底高度取0.4m,進液口距池底高度取1. lm。出 液口處流速設為0.45m/s,進液口設為自由出流邊界條件。
[0109] 模擬計算結果如圖8所示。由圖中看出,攪拌裝置工作時,沼氣池內(nèi)大部分區(qū)域的 沼液在料液擾動下產(chǎn)生運動,但不同區(qū)域的沼液運動速度差異明顯,出液口處料液的流速 較大,離出液口越遠料液速度越小??傮w而言,本裝置可以對戶用沼氣池內(nèi)沼液進行有效的 攪拌。
【主權項】
1. 一種雙缸沼氣池攪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底部連通的沿軸向平行并列設置的第 一缸體(3)和第二缸體(4),第一缸體(3)內(nèi)安裝有第一活塞體,第二缸體(4)內(nèi)安裝有第二 活塞體,第一缸體(3)的底部通過第一液管(32)伸入沼氣池內(nèi)料液的清液層,第二缸體(4) 的底部通過第二液管(42)伸入沼氣池內(nèi)料液的活性層; 通過第一活塞體在第一缸體(3)內(nèi)的活塞運動和第二活塞體在第二缸體(4)內(nèi)的活塞 運動實現(xiàn)清液層的料液由第一液管(32)吸入第一缸體(3 ),清液層的料液再由第一缸體(3) 流經(jīng)第二缸體(4)沿第二液管(42)流入活性層,如此的反復循環(huán)流動實現(xiàn)對沼氣池內(nèi)料液 的攪拌。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缸沼氣池攪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缸體(3)與第二缸 體(4)的直徑相同,第一液管(32)與第二液管(42)的管徑相同。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缸沼氣池攪拌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液管(42)的底端設 置四向出液口( 44 ),所述的四向出液口( 44)包括一個進液口( 441)和四個垂直交叉設置的 出液口( 442 ),出液口( 442)的出液方向與進液口( 441)的進液方向垂直。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缸沼氣池攪拌器,其特征在于,出液口(442)的口徑與進液口 (441)的口徑相同,進液口(441)的口徑與第二液管(42)的管徑相同。5.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缸沼氣池攪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缸體(3)和第二 缸體(4)由底部通過連通管(6)連通,第一液管(32)與第一缸體(3)的連通處設置第一單向 閥(321),連通管(6)與第一缸體(3)的連通處設置第二單向閥(61),第二液管(42)與第二缸 體(4)的連通處設置第三單向閥(421); 第一單向閥(321)僅允許料液由第一液管(32)流入第一缸體(3)內(nèi),第二單向閥(61)僅 允許料液由第一缸體(3)流入第二缸體(4)內(nèi),第三單向閥(421)僅允許料液由第二缸體(4) 流入第二液管(42)。6.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缸沼氣池攪拌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手動桿支架(2)和手 動桿(1),手動桿支架(2)設置在第一缸體(3)和第二缸體(4)之間,手動桿(1)活動式支撐在 手動桿支架(2)上進行杠桿運動,第一活塞體和第二活塞體分別懸設在手動桿支架(2)兩側 的手動桿(1)上。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缸沼氣池攪拌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活塞體包括第一活塞桿 (31)和第一活塞(33),第二活塞體包括第二活塞桿(41)和第二活塞(43),所述的手動桿(1) 的一端依次設置第一活塞桿連接滑槽(11)、支架連接點(12)和第二活塞桿連接滑槽(13); 第一活塞桿接頭(311)與第一活塞桿連滑槽(11)軸活動連接,手動桿支架(2)與支架連 接點(12)軸活動連接,第二活塞桿(41)與第二活塞桿連滑槽(13)軸活動連接。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雙缸沼氣池攪拌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活塞桿接頭(311)和第二 活塞桿接頭(411)關于支架連接點(12)對稱安裝,兩者到支架連接點(12)的距離相等。9.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雙缸沼氣池攪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活塞(33)垂直固定 設置在第一活塞桿(31)的底端,第一活塞(33)包括由上到下依次同軸設置的上限位片 (331)、橡膠墊(332)和下限位片(333); 第二活塞(43)的結構與第一活塞(33)的結構相同。
【文檔編號】C12M1/107GK105886332SQ201610334130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9日
【發(fā)明人】陳耀文, 劉艷峰, 王登甲, 王道坤, 馬超, 蔣婧
【申請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