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基因保存裝置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百合花發(fā)育基因采集保存瓶。
背景技術:
目前,百合花基因大多收納于一平底圓柱瓶內(nèi),然后通過螺鎖將瓶蓋蓋合于該瓶身,于該瓶身的內(nèi)部填裝有可用于保護基因組織的緩沖液,將一采集棒沾附有基因組織的端部折斷,并浸泡于緩沖液內(nèi)以進行保存,由于采用螺鎖的連接方式,很容易導致瓶蓋和瓶體的連接結構不封閉,從而造成緩沖液的外泄,緩沖液的添加往往需要打開瓶蓋,使用不方便,同時在進行緩沖液添加時需要手持瓶體,不然容易造成傾倒,且現(xiàn)有的瓶體也無法進行溫度的檢測以及調(diào)節(jié)。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百合花發(fā)育基因采集保存瓶,密封效果好,使用方便,且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瓶體內(nèi)溫度的檢測和調(diào)節(jié)。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百合花發(fā)育基因采集保存瓶,包括通過密封橡膠塞相連的瓶蓋和瓶體,還包括U型扣條和底座,瓶體的瓶口和瓶蓋均設有與U型扣條兩端相配合的扣口,所述瓶體外包裹有一空腔層,所述空腔層兩側對稱設有進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空腔層下端固定安裝有卡片,所述底座為立方體底座,且上頂面開設有與瓶體相配合的凹槽,凹槽內(nèi)底面安裝有與卡片相配合的扣孔,所述底座上設有控制扣孔開合的按鈕,所述瓶體內(nèi)設有一注液管,注液管上端與瓶蓋固定連接,且瓶蓋上設有與注液管相連通的注液口,所述注液口上活動連接有密封塞。
作為優(yōu)選,所述注液管上安裝有貼片式溫度傳感器,瓶體的外壁上設有一電子顯示屏,溫度式貼片傳感器通過無線與電子顯示屏相連。
作為優(yōu)選,所述瓶蓋外側設有防滑螺紋。
作為優(yōu)選,所述電子顯示屏上設有電池盒。
作為優(yōu)選,所述底座下端設有負壓吸盤。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密封效果好,使用方便,且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瓶體內(nèi)溫度的檢測和調(diào)節(jié),通過底座的設計,一方面方便的緩沖液的添加,另一方面便于后期的觀察和操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瓶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本申請所涉及的電路連接均為現(xiàn)有技術中的常規(guī)連接方式,所涉及的元件型號均為現(xiàn)有技術中的常規(guī)型號,連接結構未作說明的均采用現(xiàn)有技術中成熟的螺栓、鉚釘、焊接、粘貼等常規(guī)手段連接,在此不再詳述。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百合花發(fā)育基因采集保存瓶,包括通過密封橡膠塞14相連的瓶蓋8和瓶體5,其特征在于,還包括U型扣條7和底座6,瓶體5的瓶口2和瓶蓋8均設有與U型扣條7兩端相配合的扣口,所述瓶體5外包裹有一空腔層4,所述空腔層4兩側對稱設有進液口10和出液口11,所述空腔層4下端固定安裝有卡片12,所述底座6為立方體底座,且上頂面開設有與瓶體5相配合的凹槽,凹槽內(nèi)底面安裝有與卡片12相配合的扣孔3,所述底座6上設有控制扣孔3開合的按鈕,所述瓶體5內(nèi)設有一注液管1,注液管1上端與瓶蓋8固定連接,且瓶蓋8上設有與注液管1相連通的注液口13,所述注液口13上活動連接有密封塞。
所述注液管1上安裝有貼片式溫度傳感器9,瓶體5的外壁上設有一電子顯示屏,溫度式貼片傳感器通過無線與電子顯示屏相連。
所述瓶蓋8外側設有防滑螺紋。
所述電子顯示屏上設有電池盒。
所述底座6下端設有負壓吸盤。
其中,所述瓶體(5)的底面為圓弧形底面,所述注液管(1)上均勻設有若干出液口,每個出液口內(nèi)均套接有單向閥,以防止瓶體內(nèi)的緩沖液倒流進注液管內(nèi)。
本具體實施U型扣條7的設置,提高了瓶體與瓶蓋連接的密封性,通過卡片12和扣孔3的連接,將瓶體固定在底座上,然后通過注液口13和注液管1實現(xiàn)緩沖液的添加,一方面避免了在緩沖液添加過程中瓶體的傾倒,另一方面減少了外界空氣對樣品的污染,同時也便于后期的觀察和操作;通過貼片式溫度傳感器9的設置,實現(xiàn)了瓶體內(nèi)緩沖液溫度的檢測,在溫度較高時,可以通過將進液口10與一低溫水供給罐相連,然后將出液口11與一水箱相連,通過低溫水供給罐不斷的往進液口10內(nèi)注水,便可以降低瓶體內(nèi)的溫度;在溫度較低時,可以通過將進液口10與一熱水供給罐相連,然后將出液口11與一水箱相連,通過熱水供給罐不斷的往進液口10內(nèi)注水,便可以降低瓶體內(nèi)的溫度。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