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南瓜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小麥地套種南瓜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南瓜,一年生蔓生,藤本莖長10馀米,全體被剛毛,莖呈五角棱,中空,節(jié)略膨大,單葉互生,通常闊卵形,近于圓形或心臟形,或有時淺裂作五角形,長約15~30厘米,先端尖,基部深心臟形,葉緣略呈波狀彎曲,具不規(guī)則的小齒牙,葉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均被稍硬的茸毛;葉柄葉片稍長,圓筒形,中空,葉腋邊生一卷須,長與葉柄相等,上部5歧,卷須腋生一幼枝條。花單性,腋生,雌雄同株,黃色,雌花柄比雄花柄短粗,雄花的萼管短或幾缺,多毛,萼片,直立,常于頂端擴大而成葉狀,先端反卷,花冠鐘狀漏斗形,裂片具皺紋,向外反卷,花絲端連合,蜜腺肥厚;雌花萼管在子房上部平出,花冠漏斗四形,有假雄蕊3,蜜腺盤肥厚,子房下位,花柱直,柱頭二縱裂。瓠果大型,扁圓形、長圓形或卵形,形狀大小每因品種不同而異;果皮一般暗綠色或綠白相間,成熟時赤褐色;果梗堅硬,呈五角形,表面有深縱溝,基部稍膨大。
南瓜種植中,存在著結果周期較長,生產管理較繁瑣,連作種植后南瓜的甜糯性不佳的問題,這主要與南瓜根系吸收性較差有關,南瓜根系發(fā)育受土壤水分和養(yǎng)分含量影響較大,發(fā)育不良進而對于藤蔓生長造成不利影響,產量下降,病蟲害攀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的問題,提供了一種小麥地套種南瓜的種植方法,在小麥地套種南瓜,利用小麥根系分泌物,調控土壤酶活性,改善南瓜根系呼吸速率、根系質膜透性,進而提高產量,同時南瓜的吸收可以降低丁香酚對間作小麥根系的化感負效應,達到互利共生的效果。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小麥地套種南瓜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每年的十月上旬,選擇地勢高的小麥種植地進行整地,翻耕深度比上一年深10-15厘米,每畝增施1100-1300千克有機肥,細耙后采用滴灌的方式使種植地含水量在70-80%,晾曬1-2天后,播種小麥,每隔5.5-6.0米寬留出30-35厘米寬的空隙作為南瓜種植的面積,立冬后,在預留的南瓜種植地塊埋入蓬松的發(fā)酵混合土,埋入深度為20-30厘米,填埋厚度為10-15厘米;
(2)來年的清明過后2-3天,對預留的南瓜種植地塊進行翻耕,將培育至2-3片真葉的南瓜幼苗移栽至小麥地,株距保持在1.2-1.3米范圍,每畝種植180-200株,移栽后淋足定根水,使根部含水量達到85-90%,南瓜幼苗成活一周后,每畝追施有機氮7-10千克、無機氮6-8千克、速效鉀3-5千克、速效磷2-3千克,追肥分2-3次,每次間隔10-15天;
(3)小麥成熟后及時進行收割,將收割后的麥茬翻耕鋪曬3-4天,夏季高溫多雨,及時進行疏水整蔓,將南瓜藤蔓梳理鋪散開,南瓜成熟后進行第一批采摘,采摘前3-5天,使用養(yǎng)護液對藤蔓進行噴施,每株用量為1.5-2.0千克,采摘后立即將采摘處5-10厘米范圍藤蔓上的真葉摘除,下批成熟后采用相同方式采摘管理,霜降前全部摘完。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步驟(1)中所述的蓬松的發(fā)酵混合土按照重量份計由以下成分制成:沙土70-80份、腐葉土30-35份、食用菌培養(yǎng)基廢渣25-30份、羊糞15-20份、發(fā)酵菜粕10-15份、草木灰5-10份、鋸末3-5份。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步驟(3)中所述的養(yǎng)護液按照質量百分比計有以下成分配制而成:葡萄糖占3.0-4.0%、氯化鈉占0.8-1.0%、氯化鉀占0.12-0.15%、氯化鈣占0.08-0.10%、碳酸氫鈉占0.05-0.08%、磷酸二氫鈉占0.04-0.06%、剩余為水。
本發(fā)明相比現(xiàn)有技術具有以下優(yōu)點:為了解決南瓜種植中,存在著結果周期較長,生產管理較繁瑣,連作種植后南瓜的甜糯性不佳的問題,而這主要與南瓜根系吸收性較差有關,南瓜根系發(fā)育受土壤水分和養(yǎng)分含量影響較大,發(fā)育不良進而對于藤蔓生長造成不利影響,產量下降,病蟲害攀升,為此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小麥地套種南瓜的種植方法,在小麥地套種南瓜,利用小麥根系分泌物,改善了南瓜根系生長環(huán)境,調控土壤酶活性,改善南瓜根系呼吸速率、根系質膜透性,提高了根部活力,根系分泌物促進了土壤中磷、鉀向有效態(tài)轉化,速效磷和速效鉀的含量提高,細菌和真菌數(shù)量增多,除大量元素外,還可提高fe、mn、cu、zn等微量元素的吸收性,根系分泌物為微生物提供了碳源,可提高微生物的繁殖率,使微生物生長活躍,利于土壤中氮的轉化,提高了小麥對氮素的吸收,進而提高產量,并且開花期小麥根系分泌有機酸總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較多,被南瓜秧吸收后,積累到南瓜果實中,使得到的南瓜口感香甜軟糯,同時南瓜的吸收可以降低丁香酚對間作小麥根系的化感負效應,達到互利共生的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一種小麥地套種南瓜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每年的十月上旬,選擇地勢高的小麥種植地進行整地,翻耕深度比上一年深10厘米,每畝增施1100千克有機肥,細耙后采用滴灌的方式使種植地含水量在70%,晾曬1天后,播種小麥,每隔5.5米寬留出30厘米寬的空隙作為南瓜種植的面積,立冬后,在預留的南瓜種植地塊埋入蓬松的發(fā)酵混合土,埋入深度為20厘米,填埋厚度為10-15厘米;
(2)來年的清明過后2天,對預留的南瓜種植地塊進行翻耕,將培育至2-3片真葉的南瓜幼苗移栽至小麥地,株距保持在1.2-1.3米范圍,每畝種植180株,移栽后淋足定根水,使根部含水量達到85%,南瓜幼苗成活一周后,每畝追施有機氮7千克、無機氮6千克、速效鉀3千克、速效磷2千克,追肥分2次,每次間隔10天;
(3)小麥成熟后及時進行收割,將收割后的麥茬翻耕鋪曬3,夏季高溫多雨,及時進行疏水整蔓,將南瓜藤蔓梳理鋪散開,南瓜成熟后進行第一批采摘,采摘前3天,使用養(yǎng)護液對藤蔓進行噴施,每株用量為1.5千克,采摘后立即將采摘處5-10厘米范圍藤蔓上的真葉摘除,下批成熟后采用相同方式采摘管理,霜降前全部摘完。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步驟(1)中所述的蓬松的發(fā)酵混合土按照重量份計由以下成分制成:沙土70份、腐葉土30份、食用菌培養(yǎng)基廢渣25份、羊糞15份、發(fā)酵菜粕10份、草木灰5份、鋸末3份。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步驟(3)中所述的養(yǎng)護液按照質量百分比計有以下成分配制而成:葡萄糖占3.0%、氯化鈉占0.8%、氯化鉀占0.12%、氯化鈣占0.08%、碳酸氫鈉占0.05%、磷酸二氫鈉占0.04%、剩余為水。
實施例2
一種小麥地套種南瓜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每年的十月上旬,選擇地勢高的小麥種植地進行整地,翻耕深度比上一年深12厘米,每畝增施1200千克有機肥,細耙后采用滴灌的方式使種植地含水量在75%,晾曬1天后,播種小麥,每隔5.8米寬留出32厘米寬的空隙作為南瓜種植的面積,立冬后,在預留的南瓜種植地塊埋入蓬松的發(fā)酵混合土,埋入深度為25厘米,填埋厚度為12厘米;
(2)來年的清明過后2天,對預留的南瓜種植地塊進行翻耕,將培育至2-3片真葉的南瓜幼苗移栽至小麥地,株距保持在1.2-1.3米范圍,每畝種植190株,移栽后淋足定根水,使根部含水量達到88%,南瓜幼苗成活一周后,每畝追施有機氮8千克、無機氮7千克、速效鉀4千克、速效磷2.5千克,追肥分2次,每次間隔12天;
(3)小麥成熟后及時進行收割,將收割后的麥茬翻耕鋪曬3天,夏季高溫多雨,及時進行疏水整蔓,將南瓜藤蔓梳理鋪散開,南瓜成熟后進行第一批采摘,采摘前4天,使用養(yǎng)護液對藤蔓進行噴施,每株用量為1.8千克,采摘后立即將采摘處5-10厘米范圍藤蔓上的真葉摘除,下批成熟后采用相同方式采摘管理,霜降前全部摘完。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步驟(1)中所述的蓬松的發(fā)酵混合土按照重量份計由以下成分制成:沙土75份、腐葉土32份、食用菌培養(yǎng)基廢渣28份、羊糞18份、發(fā)酵菜粕12份、草木灰7份、鋸末4份。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步驟(3)中所述的養(yǎng)護液按照質量百分比計有以下成分配制而成:葡萄糖占3.5%、氯化鈉占0.9%、氯化鉀占0.13%、氯化鈣占0.09%、碳酸氫鈉占0.06%、磷酸二氫鈉占0.05%、剩余為水。
實施例3
一種小麥地套種南瓜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每年的十月上旬,選擇地勢高的小麥種植地進行整地,翻耕深度比上一年深15厘米,每畝增施1300千克有機肥,細耙后采用滴灌的方式使種植地含水量在80%,晾曬2天后,播種小麥,每隔6.0米寬留出35厘米寬的空隙作為南瓜種植的面積,立冬后,在預留的南瓜種植地塊埋入蓬松的發(fā)酵混合土,埋入深度為30厘米,填埋厚度為15厘米;
(2)來年的清明過后3天,對預留的南瓜種植地塊進行翻耕,將培育至2-3片真葉的南瓜幼苗移栽至小麥地,株距保持在1.2-1.3米范圍,每畝種植200株,移栽后淋足定根水,使根部含水量達到90%,南瓜幼苗成活一周后,每畝追施有機氮10千克、無機氮8千克、速效鉀5千克、速效磷3千克,追肥分3次,每次間隔15天;
(3)小麥成熟后及時進行收割,將收割后的麥茬翻耕鋪曬4天,夏季高溫多雨,及時進行疏水整蔓,將南瓜藤蔓梳理鋪散開,南瓜成熟后進行第一批采摘,采摘前5天,使用養(yǎng)護液對藤蔓進行噴施,每株用量為2.0千克,采摘后立即將采摘處5-10厘米范圍藤蔓上的真葉摘除,下批成熟后采用相同方式采摘管理,霜降前全部摘完。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步驟(1)中所述的蓬松的發(fā)酵混合土按照重量份計由以下成分制成:沙土80份、腐葉土35份、食用菌培養(yǎng)基廢渣30份、羊糞20份、發(fā)酵菜粕15份、草木灰10份、鋸末5份。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步驟(3)中所述的養(yǎng)護液按照質量百分比計有以下成分配制而成:葡萄糖占4.0%、氯化鈉占1.0%、氯化鉀占0.15%、氯化鈣占0.10%、碳酸氫鈉占0.08%、磷酸二氫鈉占0.06%、剩余為水。
對比例1
在玉米地單獨種植南瓜,種植密度合理。
對比例2
在小麥地單獨種植南瓜,種植密度合理。
對比例3
在南瓜種植地套種小麥,種植密度合理。
對比試驗
分別使用實施例1-3和對比例1-3的方法種植相應的作物,同時以現(xiàn)有的在南瓜種植地重茬種植南瓜作為對照組,每組試驗田為0.5畝,除了特別說明的管理方式上區(qū)別對待,其余進行常規(guī)管理,將各組種植結果以及經濟效益統(tǒng)計記錄如下表所示:
通過比較可以看出:本發(fā)明提供的小麥地套種南瓜的方法,一方面提高了綜合經濟效益,將產量提升了,另一方面又有利于提高南瓜和玉米的品質,提升營養(yǎng)價值,有益于打造良好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