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晶形可控的銦錫氧化物納米粉體的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納米粉體的制備方法,尤其涉及一種晶形可控的銦錫氧化物納米
粉體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IT0是一種典型的高導電性透明半導體材料,其電阻率高達10—5Q cm。由于ITO 半導體的禁帶寬度為3. 5-4. 6eV,這種材料在可見光范圍內光透過率達到90%以上,已被 廣泛應用于計算機、手機、液晶電視、ATM自動取款機等各種顯示屏。 ITO材料一般作為薄膜使用,通常利用大型磁控濺射設備進行連續(xù)生產(chǎn),這種方法 的優(yōu)點是導電性和透光度都很高,但其缺點不僅設備昂貴,生產(chǎn)型設備需要上千萬元,而且 由于使用物理鍍膜,膜層與玻璃的結合力低,容易脫落;同時對于非平面的異形襯底表面很 難或根本無法鍍膜。近年來,隨著納米材料制備工藝的不斷發(fā)展,ITO材料可以被制備成納 米尺寸的粉體,通過對粉體表面進行改性處理,合成出高穩(wěn)定性的透明導電懸浮液,并利用 旋涂、輥涂、浸涂、刷涂等常規(guī)涂層工藝可以獲得低成本、大面積均勻的IT0涂層。在電阻 率大于10—2Q ,cm的應用領域,ITO涂層完全可以替代物理鍍膜產(chǎn)品,不僅可以節(jié)約大量 生產(chǎn)成本,而且可以實現(xiàn)物理鍍膜所無法進行的異形件表面、管件內壁、有機薄膜等特殊襯 底表面形成透明導電膜層(M. A. Aegeter, J. Puetz, G. Gasparro, N. Al_Dahoudi, Versatile wet deposition techniques for functional oxidecoatings, Optical Materials, 26(2004) 155-162.)。此外ITO納米粉體還可以作為透明高導電填料應用于各種無機和有 機基體材料中,從而賦予基體材料一定程度的導電能力,在防止靜電、防電磁干擾等產(chǎn)品中 得到應用[US20030030036A1, EP1894891 A2]。 黃綠色ITO納米粉體通常是在水溶液中通過共沉淀法首先制備出銦錫氫氧化 物前驅體,然后進行高溫煅燒而獲得的。由于前驅體晶粒粒徑細小,極容易團聚,煅燒過 程時團聚體內熱分解成的ITO晶粒容易出現(xiàn)表面粘連,即形成硬團聚(CN100343273C, CN100364897C),導致粉體難于分散,這樣不管是單獨作為ITO涂層材料或者是作為導電填 料,材料透明度和導電性能都將大幅降低。此外,共沉淀法制備出的ITO納米晶粒一般為球 形,不僅晶粒形貌單一,而且晶粒一般為多晶體,降低其導電性,只能適用于導電性要求不 高的防靜電填料以及用于進一步燒結ITO靶材。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晶形可控的銦錫氧化物納米粉體的制備方法,該制備 方法前驅體晶粒分散性十分優(yōu)異,煅燒后的粉體之間沒有硬團聚,且粒徑比較均勻,利用煅 燒氣氛控制ITO納米晶粒形貌。 本發(fā)明是這樣來實現(xiàn)的,其特征是工藝方法步驟為 (1)將銦化合物和錫化合物溶解于蒸餾水中,使用強堿水溶液作為沉淀劑,采用兩
步沉淀法制備白色銦錫氫氧化物前驅體粉體,第一步反應是在室溫下進行的,ra值控制在
33. 0 ;第二步反應是在50-8(TC進行,ra值控制在7. 0 ; (2)將沉淀的前驅體粉體經(jīng)過水洗、干燥、研磨過篩,得到銦錫氧化物前驅體粉 體; (3)將銦錫氫氧化物前驅體粉體在一定氣氛中進行煅燒,制備出黃綠色ITO納米 粉體。 本發(fā)明所述的銦化合物,其特征是銦化合物為氯化銦、硝酸銦或醋酸銦,其濃度在 0. 05-1.0摩爾/升之間。 本發(fā)明所述的錫化合物,其特征是錫化合物為無水或含結晶水的四氯化錫,錫離 子濃度與銦離子濃度百分比為3-10mol%。 本發(fā)明所述的強堿,其特征是強堿為氨水、NaOH、KOH,濃度為1_5摩爾/升之間。
本發(fā)明所述的氣氛,其特征是氣氛是空氣、真空、氮氣或氬氣等,氮氣或氬氣的流 量為0. 5-5升/分鐘。 本發(fā)明所述的煅燒,其特征是煅燒溫度為700-80(TC,升溫速率為5-10° /min,熱 處理時間為1-3小時。 本發(fā)明的技術效果是1、由于前驅體晶粒分散性十分優(yōu)異,煅燒后的粉體之間沒 有硬團聚,且粒徑均勻;2、通過選擇煅燒氣氛可以控制ITO納米晶粒形貌,在真空中煅燒可 以獲得等軸多面體晶粒;在空氣中煅燒可以獲得棒狀晶粒,這種晶粒實際上是由很多細小 的晶粒堆積而成;在惰性氣氛中,如氬氣、氮氣,可以獲得棒狀納米晶粒;3、前驅體制備過 程中沒有使用任何分散劑或表面絡合劑,用于抑制粉體團聚,避免了煅燒過程中由于前驅 體顆粒表面有機物的熱分解而導致顆粒硬團聚,同時也消除了有機物引入的雜質;4、不僅 可以通過調整反應物濃度進行控制ITO粉體粒徑,而且還可以通過調節(jié)兩步沉淀過程中的 溫度和沉淀速度改變晶粒粒徑和長徑比。
圖1為本發(fā)明的ITO前驅體粉體XRD衍射譜。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取llg InCl3溶于250ml的去離子水中,并進行機械攪拌。10分鐘后取出其中的 50ml溶液,加入lg的無水SnCl4,待完全溶解后緩慢加入到攪拌中的InCl3水溶液,并置于 恒溫水浴鍋內進行機械攪拌。以去離子水配制3M濃度氨水溶液80毫升,在室溫條件下緩 慢加注到銦錫溶液中,直到溶液ra值達到3. O,然后將水浴溫度升高到7(TC,繼續(xù)加注氨水 溶液至ra為7. 0為止。將白色沉淀物分離后在200ml的6(TC蒸餾水、6(TC乙醇中分別攪 拌清洗1小時,抽濾后以無水乙醇分散、干燥、過篩,得到前驅體粉體。XRD結構分析結果表 明,前驅體粉體中含有兩種相In (OH) 3和InOOH,其中后者占多數(shù),如圖1所示。粉體TEM形 貌觀測結果表明,前驅體晶粒呈棒狀,晶粒間完全分散開,大部分晶粒長度在100-200nm之 間,長徑比為3-4。
實施例二 取1. 5g前驅體粉體放于瓷舟內,裝入帶有玻璃三通_石英管爐膛的管式電阻爐
4中。打開三通開關,在空氣氣氛中80(TC煅燒lh,升溫速率為l(TC /min,獲得黃綠色ITO粉 體。粉體TEM形貌觀測結果表明,ITO晶粒形貌完全繼承了前驅體的棒狀結構和高分散性 的特征,晶粒尺寸略小于前驅體,每個晶粒由很多尺寸為20-30nm的小晶粒緊密堆積而成 的多晶體,長徑比為3-4。
實施例三 取1. 5g前驅體粉體放于瓷舟內,裝入帶有玻璃三通_石英管爐膛的管式電阻爐 中。關閉石英管一端的玻璃三通,另一端的三通開關連接真空泵,將石英管內的氣壓降低到 1Torr以下,然后開啟煅燒升溫程序,升溫速率為l(TC /min,真空中80(TC煅燒lh,獲得黃綠 色ITO粉體。粉體TEM形貌觀測結果表明,ITO晶粒為等軸多面體晶粒,晶粒尺寸在40-80nm 之間,晶粒間無硬團聚。
實施例四 取1.5g前驅體粉體放于瓷舟內,裝入帶有玻璃三通-石英管爐膛的管式電阻爐 中。將石英管一端連接經(jīng)過分子篩干燥的氬氣,另一端開關打開,首先通入氬氣(1L/min) 清除石英管內的空氣,10分鐘后開啟升溫程序,升溫速率為1(TC/min,氬氣氛中80(TC煅 燒lh,獲得黃綠色ITO粉體,粉體TEM形貌觀測結果表明,ITO晶粒結晶完整,晶形除了 多面體之外(晶粒大小40-80nm),還出現(xiàn)一些長徑比在2-3之間的棒狀晶粒(晶粒長度 60-100nm)。
權利要求
一種晶形可控的銦錫氧化物納米粉體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工藝方法步驟為(1)將銦化合物和錫化合物溶解于蒸餾水中,使用強堿水溶液作為沉淀劑,采用兩步沉淀法制備白色銦錫氫氧化物前驅體粉體,第一步反應是在室溫下進行的,PH值控制在3.0;第二步反應是在50-80℃進行,PH值控制在7.0;(2)將沉淀的前驅體粉體經(jīng)過水洗、干燥、研磨過篩,得到銦錫氧化物前驅體粉體;(3)將銦錫氫氧化物前驅體粉體在一定氣氛中進行煅燒,制備出黃綠色ITO納米粉體。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晶形可控的銦錫氧化物納米粉體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銦化合物為氯化銦、硝酸銦或醋酸銦,其濃度在0. 05-1. 0摩爾/升之間。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晶形可控的銦錫氧化物納米粉體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錫化合物為無水或含結晶水的四氯化錫,錫離子濃度與銦離子濃度百分比為3-10mol%。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晶形可控的銦錫氧化物納米粉體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強堿為氨水、NaOH或KOH,濃度為1_5摩爾/升之間。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晶形可控的銦錫氧化物納米粉體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氣氛是空氣、真空、氮氣或氬氣,氮氣或氬氣的流量為0. 5-5升/分鐘。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晶形可控的銦錫氧化物納米粉體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煅燒溫度為700-80(TC,升溫速率為5-10°C /min,熱處理時間為l-3h。
全文摘要
一種晶形可控的銦錫氧化物納米粉體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工藝方法步驟為(1)將銦化合物和錫化合物溶解于蒸餾水中,使用強堿水溶液作為沉淀劑,利用兩步沉淀法制備ITO前驅體;(2)將沉淀的前驅體粉體經(jīng)過水洗、干燥、研磨過篩,得到銦錫氧化物前驅體粉體;(3)將銦錫氫氧化物前驅體粉體在一定氣氛中進行煅燒,制備出黃綠色ITO納米粉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1、ITO晶粒間沒有硬團聚,且粒徑比較均勻;2、通過選擇煅燒氣氛可以控制ITO晶粒形貌;3、前驅體制備過程中沒有使用任何分散劑或表面絡合劑,用于抑制粉體團聚。4、通過調節(jié)兩步沉淀過程中的溫度和沉淀速度改變晶粒粒徑和長徑比。
文檔編號C01G15/00GK101704547SQ200810136409
公開日2010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2月9日
發(fā)明者盧金山, 李朔梅, 董偉 申請人:南昌航空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