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金屬銀銅復合邊角料分離回收法的制作方法
本發(fā)明為一種雙金屬銀銅復合邊角料分離回收法,特別適用于雙金屬復合材料中的貴金屬回收。
為了節(jié)約白銀,目前低壓電器行業(yè)中已大批量地推廣和使用雙金屬復合觸頭,來代替原純銀觸頭。查1983年10月出版的《電工合金文集》(三)第12頁第二條,在低壓電器領域由純銀觸頭向雙金屬復合觸頭發(fā)展,目前使用和試制的有銀/銅,銀鐵/銅,銀氧化鎘/銅銀鎳/銅等,其銀層厚度為總厚度的 1/2 ~ 2/3 ,雖然節(jié)約純銀量為30%~50%,但制造工藝各廠均是采用復合板材后沖制成觸頭。因而邊角料較多,回收問題極待解決,前些年,我們采用了用化學法回收邊角料的銀銅雙金屬,但成本高,耗銀多、污染大,周期長,勞動力浪費等缺點,不能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在現有技術中,尚沒有一種理想的將銀銅雙金屬復合邊角料進行回收的方法。
本發(fā)明的目的任務是采用一種新的方法,該方法能夠多快好省地將銀銅分離回收,重復使用。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既提高復合觸頭的產量,降低了成本,又為國家節(jié)約大量的白銀。
這種新的方法,先將回收的復合雙金屬銀銅邊角料大小進行分類預處理后,再將復合銀銅雙金屬邊角料放在燒結舟中,然后將燒結舟推入箱式電阻爐內,在空氣中加熱至700~780℃,恒溫數小時,再把燒結舟拉出放到水中冷卻,由于銀銅在高溫加熱時的膨脹系數不同,用空氣中的氧氣侵入到銀銅的結合層之間,使銅面產生氧化,故銀銅結合層則自行分離。根據要求,最后將銀邊料,放入一定配比的稀鹽酸溶液中除去表面微量的銅及其它有害物質后烘干,即為回收的純銀。
但在邊角料制取銀粉原材料時,不需要將分離后的銀邊角料放入稀鹽酸溶液中處理。
本發(fā)明與化學回收法相比有以下優(yōu)點回收成本降低80%左右,銀耗下降50%,減少勞力60%,并且消除污染,縮短周期;同時采用本方法后能迅速提高企業(yè)的產值和利潤,為國家節(jié)約大量的白銀,而且方法簡單,便于掌握,也是本發(fā)明的一大優(yōu)點。
圖1為本發(fā)明的工藝流程圖。
圖中展示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首先由按大小分類后的邊角料A放入燒結舟中,在空氣中經過高溫處理B,再將燒結舟放到水中冷卻經工序C后即分離出銅邊料D和銀邊料E,如果銀邊料純度要求較高,可將銀邊料E放入一定配比的稀鹽酸溶液中經F化學處理,可得到理想的銀邊角料。
權利要求
1.一種雙金屬銀銅復合邊角料分離回收法,其特征在于把銀銅雙金屬復合邊角料分級處理后放入燒結舟中,在空氣中進行高溫加熱,冷卻后即可將銀銅分離回收。
2.如權利要求
1所述的分離回收法,其特征在于高溫加熱的溫度應該在700~780℃。
3.如權利要求
1或2所述的分離回收法,其特征在于高溫加熱到要求溫度時,必須有一個恒溫過程,其最佳值是在三小時左右。
4.如權利要求
1所述的分離回收法,其特征在于高溫加熱處理后,必須放在水中冷卻,根據銀銅的不同膨脹系數,使銀銅復合層自行分離。
專利摘要
本發(fā)明是一種雙金屬銀銅復合邊角料分離回收法。本方法先將銀銅復合邊角料進行分級處理后放入燒結舟中,然后將燒結舟推入電阻爐內經過高溫加熱數小時,再放到水中冷卻后,銀銅結合層即自行分離。
文檔編號C22B7/00GK86106560SQ86106560
公開日1987年10月21日 申請日期1986年10月2日
發(fā)明者蔡建敏 申請人:浙江省瑞安縣電工合金材料廠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