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砂冷卻裝置,應用于金屬鑄造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自動化的濕型鑄造生產線越來越多的出現在金屬鑄造行業(yè),這給大批量生產和鑄造提供了條件,但伴隨出現的問題是型砂循環(huán)周期變短、熱砂溫度過高,對鑄件的質量帶來很大的影響,目前市場上的熱砂冷卻裝置仍然比較單一,以雙盤冷卻器為主,這些設備冷卻效率低且需配合運動部件一起使用,耗能較大。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方案的缺陷,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結構簡單、耗能少的熱砂冷卻裝置。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熱砂冷卻裝置,包括:筒體、進砂口、法蘭盤、進水噴頭、下砂流道、出風口、旋風分離器、出風管道、引風機、進口管道、吸風機、出砂口,所述進砂口設置在筒體頂端,所述進砂口呈錐狀且通過法蘭盤與熱砂傳輸裝置連接,所述進砂口的下方安裝有進水噴頭,所述進水噴頭為四個呈周向均勻分布在筒體的外周面上,所述筒體的內部設置有下砂流道,所述出風口的一端與筒體外壁通接且設置在下砂流道的右上方,所述出風口不與筒體連接的另一端與旋風分離器連接,所述旋風分離器的頂端通過出風管道連接有引風機,所述下砂流道的左下方連接有進風管道,所述進風管道的左端與吸風機的出口連接,所述出砂口設置在筒體的底端。
所述下砂流道的尺寸從上到下先逐漸減小在逐步增大。
采用本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yōu)益效果:
1、整個過程完全由熱砂自身重力自然完成,不需配合運動部件,節(jié)省能耗;
2、冷卻時間短且效率高效。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熱砂冷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筒體;2-進砂口;3-法蘭盤;4-進水噴頭;5-下砂流道;6-出風口;7-旋風分離器;8-出風管道;9-引風機;10-進口管道;11-吸風機;12-出砂口。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熱砂冷卻裝置,包括:筒體1、進砂口2、法蘭盤3、進水噴頭4、下砂流道5、出風口6、旋風分離器7、出風管道8、引風機9、進口管道10、吸風機11、出砂口12,所述進砂口2設置在筒體1頂端,所述進砂口2呈錐狀且通過法蘭盤3與熱砂傳輸裝置連接,所述進砂口2的下方安裝有進水噴頭4,所述進水噴頭4為四個呈周向均勻分布在筒體1的外周面上,所述筒體1的內部設置有下砂流道5,所述出風口6的一端與筒體1外壁通接且設置在下砂流道5的右上方,所述出風口6不與筒體1連接的另一端與旋風分離器7連接,所述旋風分離器7的頂端通過出風管道8連接有引風機9,所述下砂流道5的左下方連接有進風管道10,所述進風管道10的左端與吸風機11的出口連接,所述出砂口12設置在筒體的底端。
所述下砂流道5的尺寸從上到下先逐漸減小再逐步增大。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施的:熱砂經過傳輸裝置下落至進砂口2處,經過進砂口2處形成砂幕進入筒體1內部,當下落至進水噴頭4處時,砂粒處于分散狀態(tài)且經過進水噴頭4霧化噴濕,噴濕后的砂粒流至下砂流道5處,在流動過程中,由于吸風機11對筒體內部送風,引風機9對筒體抽風,冷風從筒體下部反向沿著下砂流道5進入出風口6處,因此增濕后的砂粒先在下砂流道5上部聚集與冷風接觸,發(fā)生強對流換熱,同時自身由于水分蒸發(fā)吸熱,對砂降溫,然后在進入下砂流道5下部,自身擴散冷卻,多重冷卻,冷卻效率高且整個過程耗時較少,再者配合旋風分離器7使用,對循環(huán)使用的砂粒進行除塵,進一步提高了鑄件的質量。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實用新型所描述的技術方案;因此,盡管本說明書參照上述的各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而一切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技術方案及其改進,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