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元件引線捋直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電子元件引線捋直機構,尤其是一種純機械機構的電子元件引線捋直機構,屬于工業(yè)自動化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國內外在機械組件技術領域對于電子元件引線(金屬引線)的捋直自動化設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產效率,典型的代表就是鋁電解電容器的裝配過程已由一條生產線集成為一臺設備,但是該設備中的金屬引線捋直機構存在結構復雜,設備故障時間長,次品率高,效率低下,維護不方便,產品品質得不到很好的保障的問題。不能很好地將金屬引線捋直成符合要求的性狀,該環(huán)節(jié)是影響鋁電解電容器裝配效率的瓶頸所在。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純機械機構的電子元件引線捋直機構。
[0004]本發(fā)明的具體技術方案為:
[0005]—種電子元件引線捋直機構,它包括:執(zhí)行部分、連桿部分和傳動部分;
[0006]所述執(zhí)行部分包括機臺、兩個引線夾持組件以及一個三角擺塊,所述機臺上方沿水平方向設置相互平行且能夠軸向滑動的第一移送軸和第二移送軸,第一移送軸和第二移送軸上對應固定第一滑軌和第二滑軌,第一移送軸和第二移送軸的一端對應連接三角擺塊的兩個端部,第一滑軌設置能上下滑動的第一滑桿和第二滑桿,第二滑軌設置能上下滑動的第三滑桿和第四滑桿,一個引線夾持組件的兩個夾持部對應固定在第一滑桿和第三滑桿的上端,另一個引線夾持組件的兩個夾持部對應固定在第二滑桿和第四滑桿的上端;
[0007]所述傳動部分包括主軸、三個推桿裝置、以及安裝于主軸上的三個凸輪,一個推桿裝置通過連桿與三角擺塊的第三個端部連接,另一個推桿裝置通過連桿與第一滑桿和第三滑桿的下端連接,第三個推桿裝置通過連桿與第二滑桿和第四滑桿的下端連接,所述三個凸輪與三個推桿裝置對應配合,以驅動三個推桿裝置按一定時序及幅度擺動、進而推動所述兩個引線夾持組件按設定時序打開/閉合、以及按不同速度上下運動。
[0008]在上述的電子元件引線捋直機構中,優(yōu)選地,所述的另一個推桿裝置和第三個推桿裝置均為二級結構,所述二級結構由上、下兩條推桿通過一連接塊連接構成,所述二級結構呈Z字形或工字形,另一個推桿裝置的上推桿和第三推桿裝置的下推桿共同連接在一個翻轉固定座,另一個推桿裝置的下推桿和第三推桿裝置的上推桿共同連接在另一個翻轉固定座。
[0009]在上述的電子元件引線捋直機構中,優(yōu)選地,在捋直過程中,兩個引線夾持組件同時向上運動,上方的引線夾持組件的運動速度大于下方的引線夾持組件的運動速度,下方的引線夾持組件在引線上的位置保持不變,上方的引線夾持組件在引線上進行滑動。
[0010]在上述的電子元件引線捋直機構中,優(yōu)選地,所述的推桿裝置設置有彈性部件,所述彈性部件提供使推桿裝置與對應凸輪的凸輪面貼合的彈力。
[0011]在上述的電子元件引線捋直機構中,優(yōu)選地,連桿與滑桿、以及連桿與推桿裝置的連接采用半球福連接。
[0012]在上述的電子元件引線捋直機構中,優(yōu)選地,所述引線夾持組件的夾持部包括與引線接觸的舌片、以及用于支撐舌片的舌片安裝座,舌片和舌片安裝座之間設置彈性部件以吸收夾持過盈配合產生的干涉。
[0013]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整個捋直機構為純機械機構,全部過程由凸輪驅動,不需要任何電控裝置,具有結構緊湊、維護方便、效率高的特點。能夠使設備故障時間明顯變短,次品率顯著降低,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使產品品質得到有力的保障。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發(fā)明電子元件引線捋直機構典型實施例的三維結構圖;
[0015]圖2為其執(zhí)行部分的結構圖;
[0016]圖3為其一個引線夾持組件的兩個舌片的結構圖;
[0017]圖4為其傳動部分的結構圖;
[0018]圖5為其空間結構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這些更詳細的描述旨在幫助理解本發(fā)明,而不應被用于限制本發(fā)明。
[0020]如圖1所示,本電子元件引線捋直機構包括傳動部分1,連桿部分2和執(zhí)行部分3。
[0021]參照圖2,執(zhí)行部分3包括機臺301、第一引線夾持組件I和第二引線夾持組件I1、一個三角擺塊302。機臺301上方通過前支面板320和移送軸安裝座317沿水平方向設置相互平行且能夠軸向滑動的第一移送軸304a和第二移送軸304b,第一移送軸304a上固定第一滑軌314a,第二移送軸304b上固定第二滑軌314b,兩個第一移送軸304a左端通過一個移送軸夾塊連接三角擺塊302的一個端部,兩個第二移送軸304b的左端通過另一個移送軸夾塊322連接三角擺塊302的另一個端部,圖2中323為三角擺塊支架,303為凹槽形連接塊。第一滑軌314a設置能上下滑動的第一滑桿313a和第二滑桿313b,第二滑軌314b設置能上下滑動的第三滑桿313c和第四滑桿313d。第一引線夾持組件I的兩個夾持部對應固定在第一滑桿313a和第三滑桿313c的上端,第二引線夾持組件II的兩個夾持部對應固定在第二滑桿313b和第四滑桿313d的上端。圖2中,318、319、321為軸套,315為第一滑軌314a上的滑槽蓋板,316為第一滑軌314a上的移送軸蓋板。
[0022]每個引線夾持組件包括兩個夾持部,夾持部包括與引線接觸的舌片、以及用于支撐舌片的舌片安裝座,舌片和舌片安裝座之間設置彈性部件以吸收夾持過盈配合產生的干涉。具體而言,在圖2中,307、305分別為第一引線夾持組件I的左夾持部的舌片和舌片安裝座,309、308分別為第一引線夾持組件I的右夾持部的舌片和舌片安裝座。310、306分別為第二引線夾持組件II的左夾持部的舌片和舌片安裝座,311、312分別為第二引線夾持組件II的右夾持部的舌片和舌片安裝座。第一引線夾持組件I為尖咀夾,第二引線夾持組件
II為平咀夾,圖3中示出了第一引線夾持組件I的兩個舌片307、309的結構。
[0023]參照圖4,傳動部分I包括主軸116,第一至第三推桿裝置II1、IV、V,以及安裝于主軸116上的第一至第三凸輪117、113、112。主軸116通過主軸軸承119與兩個主軸座118、
111裝配,使主軸116可以形成轉動動作。
[0024]進一步結合圖1、圖4和圖5,第一推桿裝置III通過第一連桿21與三角擺塊302的第三個端部連接,第二推桿裝置IV通過第二連桿22與第一滑桿313a和第三滑桿313c的下端連接,第三推桿裝置V通過第三連桿23與第二滑桿313b和第四滑桿313d的下端連接。
[0025]第一至第三凸輪117、113、112與第一至第三推桿裝置II1、IV、V對應配合。當主軸116轉動時,帶動第一至第三凸輪117、113、112轉動,驅動第一至第三推桿裝置II1、IV、V按一定時序及幅度擺動。第一推桿裝置III的擺動會推動三角擺塊302擺動、進而推動第一移送軸304a和第二移送軸304b沿水平方向做反向滑動(即一個向左另一個向右,或相反),從而控制兩個引線夾持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