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有輥型調整裝置的十八輥軋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為帶有輥型調整裝置的十八輥軋機,用于極薄帶材的生產(chǎn),屬于軋機技術領域。
帶材的厚度公差和平直度乃是影響帶材質量的主要因素。而輥型調整裝置正是解決帶材厚差和平直度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軋制壓力的作用下,軋輥會產(chǎn)生彎曲變形,從而也改變了工作輥縫的形狀,如何調整輥縫直接關系到軋制帶材的厚差和平直度。為了軋制出高質量的極薄帶,要采用多輥軋機進行軋制,如十八輥軋機。目前使用的十八輥軋機是由輥系、壓下裝置、輥型調整裝置和機架組成,輥系包括大支持輥1、中間輥2、工作輥3、背襯軸承輥4和側支持輥。通常的十八輥軋機的輥型調整多采用彎曲中間輥及調整背襯軸承輥的輥型。彎曲中間輥一般是通過把中間輥的兩端向外延長,將彎輥液壓缸裝在延長了的輥端上,使上下中間輥輥端承受彎輥力,從而減小工作輥的撓度,通過改變彎輥力的大小而改變工作輥的撓度的大小,從而達到調正輥型的目的,但采用該方法時,由于需要延長中間輥輥端以安裝彎輥液壓缸,因而使軋機機構龐大而復雜,同時由于彎輥力的變化,也會導致軋件縱向厚度的變化。在US3709019A和JP7703462B中給出的十八輥軋機的背襯軸承的輥型調正是在背襯軸承之間的鞍座中采用偏心軸,通過轉動偏心軸對輥型進行調正。但采用此種方法在軋制過程中背襯軸承的磨損較大,從而使軸承壽命縮短;并且其制造難度較大,也不易保證精度。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帶有中間輥軸向移動機構和背襯軸承輥型調整機構的十八輥軋機。從而能簡單方便地調整輥型,并軋制出厚差小和平直度好的極薄帶材。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方式實現(xiàn)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一個傳動機構使十八輥軋機的一側端部為錐形的中間輥可沿軸向移動,從而改變工作輥輥型;另外,本實用新型還在十八輥軋機的多點支撐的背襯軸承輥上增加了背襯軸承輥型調整機構,它能方便地改變背襯軸承輥的輥型。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描述
圖1是十八輥軋機的剖面意圖;圖2是
圖1的A-A剖視圖;圖3是圖2的C向視圖;圖4是圖3的B-B剖視圖。
如圖所示,在大支持輥1和小直徑無軸承的工作輥3中間為一側端部為錐形的中間輥2,在多點支撐的背襯軸承輥4的鞍座側面安裝有背襯軸承輥型調整螺栓5,6為機架橫梁,7為工作輥軸向止推機構,8為多點支撐鞍座,9為中間輥軸向移動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中間輥軸向移動機構,安裝在中間輥2操作側的軸承座上,它由手輪10、減速齒輪11、減速齒輪帶動的絲杠12和與中間輥聯(lián)結在一起的導塊13組成。中間輥軸承座與導塊13為滑動聯(lián)結,以便適應壓下量調整之需要。通過轉動手輪10帶動減速齒輪11,減速齒輪11又帶動絲杠12,絲杠12又通過導塊13帶動中間輥的軸承座使中間輥沿軸向移動,通過上下中間輥的相向調整而達到調整輥型從而改善帶材厚差和平直度的目的。
背襯軸承輥型調整機構是在安裝在背襯軸承輥鞍座8側面的左右機架橫梁6上,除兩端鞍座外,其余鞍座的側面均安裝有調整螺栓5,通過手動調整螺栓5的松緊度,即可有效地改變背襯軸承輥4的輥型,也即可改變工作輥輥型,從而達到控制帶材厚度差和平直度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實物十八輥軋機具有4組8根背襯軸承輥,每根輥上有5個背襯軸承,有6個支撐鞍座,每組背襯軸承輥上有4根調整螺栓,總共16根調整螺栓位于左右機架橫梁上。隨著軋機大小不同,背襯軸承數(shù)也不同。
權利要求1.一種由大支持輥(1)、中間輥(2)、工作輥(3)、背襯軸承輥(4)、側支持輥、壓下裝置和機架組成的帶有輥型調整裝置的十八輥軋機,其特征在于所說的輥型調整裝置是由中間輥軸向移動機構和背襯軸承輥型調整機構組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十八輥軋機,其特征在于所說的中間輥軸向移動機構安裝在中間輥(2)操作側的軸承座上,它包括手輪(10)、減速齒輪(11),減速齒輪(11)帶動的絲杠(12)和與中間輥(2)聯(lián)接在一起的導塊(13),中間輥軸承座與導塊(13)為滑動聯(lián)接。
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十八輥軋機,其特征在于所說的背襯軸承輥型調整機構在是安裝在背襯軸承輥鞍座(8)側面的左右機架橫梁(6)上,除兩端鞍座外,其余鞍座的側面均安裝可調整松緊度的調整螺栓(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帶有輥型調整裝置的十八輥軋機,用于極薄帶的生產(chǎn)。該輥型調整裝置是由中間輥軸向移動機構和背襯軸承輥型調整機構組成。中間輥軸向移動機構安裝在中間輥(2)的操作側的軸承座上,并使中間輥沿軸向移動;背襯軸承輥型調整機構是在安裝在背襯軸承輥鞍座側面的左右橫梁(6)上安裝調整螺栓(5)。本實用新型能方便地調整輥型,可軋制出厚差小和平直度好的極薄帶材。
文檔編號B21B1/22GK2133375SQ9120558
公開日1993年5月19日 申請日期1991年4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1991年4月10日
發(fā)明者錢文軍, 王義進, 王國平, 張麗云 申請人:冶金工業(yè)部北京冶金設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