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醫(yī)療器械,尤其涉及一種壓制臍灸面碗的器具。
背景技術:
神闕隔藥灸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治療胃痛、反胃、痞滿、嘔吐、泄瀉等疾病的方法,其具體做法是:第一步,將一個中心部開有直徑為1~2cm的圓孔,直徑為4cm、厚度為2cm、周壁高3cm的面碗,用tdp神燈烤熱后,讓圓孔對準神闕穴放于腹部;第二步,將制備好的藥粉約8~10g,從面圈的圓孔放入神闕穴;第三步,在圓孔的上部依次點燃圓錐形艾柱6壯,總灸療時間持續(xù)約90分鐘。目前臨床上使用的面碗都是以手工調和好面后,再以手工捏制成的,非常費時費力,而且制做成的面碗大小不一,厚度不均,外型各異,最終導致治療效果好壞不一。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用方便、能夠將調和好的面壓制成面碗、操作簡單方便、制作好的面碗外型美觀的壓制臍灸面碗的器具。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壓制臍灸面碗的器具,其特征是:包括外成型殼、中心桿、多余面餅容納管、內成型殼和壓制部件(包括壓制盤和壓制管),所述的外成型殼的底部正中心處設有底孔,殼壁的頂部設有左右對稱的兩個柱孔,通過兩個柱孔連接有多余面餅容納管;所述的多余面餅容納管為管壁、粗細與外成型殼相匹配的圓管,底部設有左右對稱的兩個插柱,兩個插柱插接在外成型殼的兩個柱孔內,當上提多余面餅容納管時,多余面餅容納管與外成型殼之間形成一圓形切縫;所述的內成型殼,為倒扣的杯形,杯底中心處開有桿孔,桿孔內可插有中心桿,杯口設有外展的邊檐;所述的壓制盤為圓餅狀,中心部設有與中心桿相匹配,能夠套在中心桿上的壓制管。
所述的一種壓制臍灸面碗的器具,其特征是:外成型殼的內表面及內成型殼外表面均涂有硅油。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1.能夠一次性壓制出大、小、厚度合適、外型美觀的臍灸面碗;
2.利用壓制臍灸面碗的器具壓制臍灸面碗省時、省力;
3.此壓制臍灸面碗的器具成本低廉,結構精巧,適合臨床廣泛應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中外成型殼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中外成型殼側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中內成型殼中插有中心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中內成型殼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中多余面餅容納管的斜側視圖;
圖8為本發(fā)明中壓制部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fā)明中外成型殼與內成型殼匹配在一起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發(fā)明中外成型殼與多余面餅容納管相連在一起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發(fā)明中外成型殼、多余面容納管、中心桿與內成型殼相套接在一起的結構示意圖;
圖12為本發(fā)明中壓制部件、內成型殼及中心桿三者相套接在一起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底孔;2.外成型殼;3.內成型殼;4.桿孔;5.中心桿;6.邊檐;8.壓制盤;9.壓制管;10.切縫;11.柱孔;12.容納管;13插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本發(fā)明一種壓制臍灸面碗的器具,由半硬質pvc塑料造成,如圖1、圖2所示,壓制臍灸面碗的器具包括外成型殼2、內成型殼3、中心桿5、壓制部件和多余面餅容納管12。
如圖3、圖4所示,外成型殼2的底面直徑為5.2cm,高度為5cm,底面正中心處開有一直徑為3cm的底孔1,側壁頂部左、右各開有一個柱孔11,外成型殼2的直徑和高度的設定是根據(jù)所要制作的面碗的大小而制定的。
如圖5、圖6所示,內成型殼3為倒扣的杯狀空心殼,高度為3cm,杯狀空殼的開口部設有寬度為0.5cm的圓形邊檐6,邊檐6的設計目的是讓制作成的面碗形成0.5cm厚的側壁;杯底的直徑為4cm,中心部開有直徑為1.6cm的圓形桿孔4,孔內插有直徑為1.6cm,長度為12cm的中心桿5,設計中心桿5的目的是當制作面碗時能在底部形成一個直徑為1.6cm的圓孔;設計桿孔4的目的是當取出制作好的面碗時,便于將中心桿5抽掉;設計外成型殼2與內成型殼3能夠相分離的目的是:在取出制作好的面碗時,便于將內成型殼協(xié)帶著制作好的面碗從外成型殼2內推出,在分離時能夠有效防止面碗的變形。
如圖7所示,多余面餅容納管12的長度為2cm,容納管12為粗細與外成型殼2相匹配的圓管,容納管12的底部設有左右兩個插柱13,插柱13插接在外成型殼的柱孔11內。
如圖8、圖12所示,壓制部件由壓制盤8和壓制管9兩部分構成。壓制盤8為圓餅狀,中心部設有壓制管9,壓制管9的長度為4cm,壓制管9恰能套接在中心桿5上的;壓制盤8為圓餅狀,壓制管9套接在中心桿5上的設計,便于讓放入如圖11所示的成形器中的面餅均勻受力。
如圖9所示,外成型殼2恰能套接在內成型殼3外,外成型殼2與內成型殼3之間形成的空隙為面碗側壁的形成處;在內成形殼的外表面和外成形殼的內表面涂有硅油(離型紙的涂布成分),涂布硅油的目的是防止面餅粘貼到成形殼上;外成型殼2與內成型殼3的殼壁厚皆為0.1cm。
如圖10、圖11所示,多余面餅容納管12通過插柱13能夠牢固的插接在外成型殼2上,內成型殼3恰能套接在外成型殼2內,設計容納管12的目的是將調和好的面團穿到中心桿5上,然后將壓制管9套在中心桿5上,利用壓制盤8將面團壓入到內、外成型殼之間,在壓制的過程中如果面碗底部厚度不夠拿掉壓制部件,通過容納管12繼續(xù)往里加面餅,加好后裝好壓制部件繼續(xù)壓制,如果面餅的底部超過外成型殼2的上邊緣,上提容納管12,將一小刀的刀片通過容納管12與外成型殼2之間的縫隙即切縫10將多余的面餅切掉,拿掉壓制部件及多余面餅容納管12將多余的面餅取掉,以防止所做的面碗底部過厚,影響治療效果。
本發(fā)明的使用方法:
a.將如圖11所示的成型殼放于平滑的臺面上,然后將用水調和好的面餅穿在中心桿5上放入到如圖11所示的成型殼內。
b.將面碗壓制盤8通過壓制管9套接在如圖11所示的中心桿5上,用一只手握住壓制管9用力向下壓面餅,直至調和好的面餅裝滿外成型殼2與內成型殼3之間的空隙;如果壓制的面碗底部低于外成型殼2的上邊緣,拿掉壓制部件,繼續(xù)往容納管12內加入調和好的面餅,裝上壓制部件繼續(xù)用壓制盤壓制;如果面碗的底部高于外成型殼2的上邊緣,上提容納管12從切縫10內插入刀片將多余的面餅切掉,拿掉容納管12和壓制盤8將多余的面餅取出,然后將容納管12和壓制盤8重新裝回到外成型殼2和中心桿5上,繼續(xù)壓制面碗將面碗的底部壓平。
c.抽掉容納管12、中心桿5和壓制部件,用一只手拿起外成型殼2,用另一只手的食指伸進內成型殼3的底孔1內轉動一下內成型殼3,然后手推內成型殼3,使內成型殼3帶著制作好的面碗與外成型殼2分離。
d.將內成型殼的開口朝上,一手伸進將內成型殼,另一只手握著面碗的外壁,將面碗從內成型殼3上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