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機加工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水龍頭起泡器外套加工專用機床。
背景技術:
對于水龍頭起泡器外套的內腔和外螺紋、銑對邊表面拋光加工,目前行業(yè)內是采用傳統(tǒng)工藝,先在第一個主軸頭鉆車內孔、鏜孔后形成內腔,而后調轉刀具車外圓、車螺紋,再調轉刀具銑對邊,又選用切刀,切斷后拋光處理成形;如此加工工藝相應的導致機床結構復雜,機床制造成本大,加工精度偏差多,加工效益慢,造成產(chǎn)品質量不穩(wěn)定等缺點。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水龍頭起泡器外套加工專用機床,針對水龍頭起泡器外套的加工,其可一次裝夾完成全部加工工序切斷再精車切斷后還留毛刺的端面,并達到金剛石刀加工后以車代磨成形,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降低了工人作業(yè)強度并能保證工件高精度。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水龍頭起泡器外套加工專用機床,包括機架、伺服電機十字拖板組件、伺服電機十字拖板工作臺、電主軸、組合刀具、金剛石刀、螺紋刀、接料同步伺服旋轉軸、伺服銑主軸、退料氣缸、彈簧夾頭;所述機架水平設置,其上水平設有十字拖板工作臺、電主軸,伺服電機十字拖板工作臺上水平設有退料氣缸、退料內脹夾緊氣缸、接料同步伺服旋轉軸、伺服銑主軸、伺服電機二、伺服電機三;電主軸的輸出軸連接彈簧夾頭,彈簧夾頭夾持固定待加工件;
彈簧夾頭上方設有組合刀具,組合刀具包括刀座、若干個設于刀座上的三角車刀片,刀座上部連接伺服電機十字拖板組件,通過伺服電機十字拖板組件控制刀座的坐標位置;
所述伺服電機十字拖板組件包括兩個伺服電機、拖板,兩個伺服電機相互垂直設置于拖板之上,其一水平設置、另一個垂直設置;
所述接料同步伺服旋轉軸與電主軸同速設置,接料同步伺服旋轉軸通過伺服電機二帶動旋轉,其末端連接有接料內脹夾頭;接料內脹夾頭伸入加工工件空心內腔脹緊,并與電主軸同速旋轉。
退料氣缸輸出軸連接同步伺服旋轉軸支座,同步伺服旋轉軸支座前端設有退料內脹夾緊氣缸;
所述接料同步伺服旋轉軸的一側設有伺服銑主軸、伺服電機三、螺紋刀、金剛石刀、刀座二,伺服電機三的輸出軸連接伺服銑主軸;
其另一側設有刀座三和設于刀座三上的金剛石刀、下料滑槽口;
所述螺紋刀與伺服銑主軸同軸設置并設于刀座二之上,刀座二之上還設有金剛石刀。
優(yōu)選的,所述螺紋刀為圓盤形結構,其外圓弧壁上設有螺旋延伸的若干個銑齒,所述銑齒為錐形,相鄰銑齒底部邊沿相互連接并圓滑過渡。
優(yōu)選的,其還包括設于機床末端的液壓夾緊裝置和自動送料裝置。
所述水龍頭起泡器外套的加工工序為:
本設備由空芯管料自動送料定位在電主軸上,再組合刀具開始車削一至二個動作后馬上金剛刀開始跟著鏡面車削端面和外圓面,鏡面車削完成了,金剛刀鏡面銑削對邊,螺紋刀切入法旋風銑削螺紋后由組合刀具中的切刀切斷工件,再由組合刀具中的精車刀精車切斷后還留毛刺的端面后下料。
本發(fā)明水龍頭起泡器外套加工專用機床是長空芯管裝夾在自動送料連接機床上,用上下二道伺服電機十字拖板復合加工多道工序,用組合刀具同時加工平排的二件工件,工件的內外徑半精車加工、鏡面車削外表面、鏡面銑削二對邊,無軸向移動只徑向進給切入法旋風銑削螺紋,再由和主軸同步旋轉接料軸進入工件內孔,由切刀切斷工件再由精車刀車削切斷還留毛刺的平面無毛刺完成下料;其可一次裝夾完成全部加工工序切斷成形,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降低了工人作業(yè)強度并能保證工件高精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水龍頭起泡器外套加工專用機床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對于這些實施方式的說明用于幫助理解本發(fā)明,但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發(fā)明各個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組合。
如圖1、圖2所示,一種水龍頭起泡器外套加工專用機床,包括機架、伺服電機十字拖板組件、伺服電機十字拖板工作臺6、電主軸1、組合刀具2、金剛石刀4、螺紋刀5、接料同步伺服旋轉軸7、伺服銑主軸8、退料氣缸9、彈簧夾頭11;所述機架水平設置,其上水平設有伺服電機十字拖板工作臺6、電主軸1,伺服電機十字拖板工作臺6上水平設有退料氣缸9、退料內脹夾緊氣缸74、接料同步伺服旋轉軸7、伺服銑主軸8、伺服電機二71、伺服電機三81;電主軸1的輸出軸連接彈簧夾頭11,彈簧夾頭11夾持固定加工工件3;
彈簧夾頭11上方設有組合刀具2,組合刀具2包括刀座21和若干個設于刀座21上的三角車刀片,刀座21上部連接伺服電機十字拖板組件,通過伺服電機十字拖板組件控制刀座21的坐標位置;
所述伺服電機十字拖板組件包括兩個伺服電機221、拖板222,兩個伺服電機221相互垂直設置于拖板222之上,其一水平設置、另一個垂直設置;
所述接料同步伺服旋轉軸7與電主軸1同速設置,接料同步伺服旋轉軸7通過伺服電機二71帶動旋轉,其末端連接有接料內脹夾頭72;
退料氣缸9的輸出軸連接同步伺服旋轉軸支座73,同步伺服旋轉軸支座73前端設有退料內脹夾緊氣缸74;
所述接料同步伺服旋轉軸7的一側設有伺服銑主軸8、伺服電機三81、螺紋刀5、金剛石刀4、刀座二22,伺服電機三81的輸出軸連接伺服銑主軸8;
其另一側設有刀座三23和設于刀座三23上的金剛石刀4、下料滑槽口231;
所述螺紋刀5與伺服銑主軸8同軸設置并設于刀座二22之上,刀座二22之上還設有金剛石刀4。
優(yōu)選的,所述螺紋刀5為圓盤形結構,其外圓弧壁上設有螺旋延伸的若干個銑齒,所述銑齒為錐形,相鄰銑齒底部邊沿相互連接并圓滑過渡。
優(yōu)選的,其還包括設于機床末端的液壓夾緊裝置和自動送料裝置10。
以上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本發(fā)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對這些實施方式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仍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