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夾持工件的夾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夾持工件的夾具,包括:夾持本體、以及支撐夾持本體的底座,夾具還包括:與工件結構相匹配的模具,模具的中心形成一個容置工件的模型孔;夾持本體包括:容置空間;夾具還包括:能將模具在容置空間內的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固定的第一固定件、能將模具在容置空間內的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固定的第二固定件、以及能將模具在容置空間內的第三方向上的位置固定的第三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包括:固定部、以及限位部;固定部垂直于第二方向的截面為L型結構,限位部從L型的固定部的上端伸出并延伸至容置空間上,夾持本體的第一表面上具有向下凹陷的L型槽。本實用新型的夾具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適用于任意尺寸工件的固定。
【專利說明】用于夾持工件的夾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夾持裝置,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夾持工件的夾具。
【背景技術】
[0002]數控機床(Computer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s)是一種具有加工精度高、自由度高等特點的自動化設備,在加工行業(yè)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數控機床對于工件的固定有著嚴格的要求,為了避免加工過程中工件的移動或松脫造成事故,工件需要牢牢固定在加工臺上。
[0003]目前工件的固定通常采用臺鉗或者磁力吸盤,其缺點是定位不穩(wěn),影響加工工件的質量,而且對于尺寸較小的工件或者形狀不規(guī)則的工件無法精確定位,影響加工的精度,并可能造成加工事故的產生。
【發(fā)明內容】
[0004]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并能夠多方位固定任意尺寸工件的夾具。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6]一種用于夾持工件的夾具,包括:夾持本體、以及支撐夾持本體的底座,夾具還包括:至少一個與工件結構相匹配的模具,模具的中心形成一個容置工件的模型孔;夾持本體包括:至少一個收容模具的容置空間;夾具還包括:能將模具在容置空間內的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固定的第一固定件、能將模具在容置空間內的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固定的第二固定件、以及能將模具在容置空間內的第三方向上的位置固定的第三固定件,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在的平面;容置空間和模型孔均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固定件至少包括:能使第一固定件在第一方向上固定于夾持本體上的固定部、以及至少能部分封閉容置空間的限位部;第一固定件中的固定部垂直于第二方向的截面為L型結構,第一固定件中的限位部從L型的固定部的上端伸出并延伸至容置空間上,夾持本體的第一表面上具有向下凹陷的L型槽。
[0007]進一步地,夾具還包括:穿過夾持本體和模具伸入到模型孔的第四固定件。
[0008]進一步地,第二固定件為在第二方向上穿過夾持本體上設置的第一螺紋孔的第一螺釘,第三固定件為在第三方向上穿過夾持本體上設置的第二螺紋孔的第二螺釘;第四固定件為穿過設置于夾持本體上的第三螺紋孔和設置于模具上的第四螺紋孔的第三螺釘。
[0009]進一步地,模型孔在第一方向上貫通模具,模具沿第一方向的底端設有一個能限制工件相對模具沿第一方向移動的限位結構,限位結構為與模型孔連通的限位槽。
[0010]進一步地,模具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為矩形結構,且還在矩形結構的四個角處形成倒角。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之處在于:本實用新型的夾具通過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以及第三固定件的共同作用,即能將工件在容置空間內的任意方向上均固定,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實現多方位固定,從而使得工件能夠被精確定位;另外,本實用新型的夾具通過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的自由調節(jié),可以使得本實用新型的夾具能夠精確穩(wěn)定的夾持微小型工件;再者,本實用新型的夾具中設有一個與工件結構匹配的模具,從而能夠固定一些結構不規(guī)則的異形工件。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夾具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所示為圖1中的夾具的爆炸圖;
[0014]圖3所示為圖2中的夾具作用于工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4為圖1中的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5所示為圖1中的工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6所示為實用新型夾具的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7所示為圖6中的夾具的爆炸圖;
[0019]圖8所示為實用新型夾具的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9所示為圖8中的夾具的爆炸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具體的介紹。
[0022]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用于夾持工件的夾具,該夾具在夾持工件時,能夠保持工件處于固定位置,便于對工件進行操作。
[0023]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夾具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請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中的夾具100包括:夾持本體110、底座120、第一固定件130、第二固定件140、第三固定件150和模具160,其中模具160用于直接收容工件200。為了方向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特別做出以下定義:定義夾持本體110的上下方向為第一方向(即為圖1中的Z方向),夾持本體110的左右方向為第二方向(即為圖1中的X方向),夾持本體I1的前后方向為第三方向(即為圖1中的Y方向),以上定義均不作為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實質性內容。且在本實施例中,以上的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在的平面。
[0024]圖2所示為圖1中的夾具的爆炸圖;圖3所示為圖2中的夾具作用于工件的結構示意圖。請一并參照圖1至圖3:
[0025]夾持本體110用于放置模具160,其包括一個收容模具160的容置空間111。容置空間111設置于夾持本體I1的中部,且容置空間111還沿著第一方向延伸。在本實施例中,容置空間111為規(guī)則的立方體結構,其可以貫通位于夾持本體I1上下的第一表面112和第二表面(圖未標),這樣能夠便于該容置空間111的成型。底座120用于固定夾持本體110以將夾具100平穩(wěn)的放置于工作臺面(圖未示)上。
[0026]第一固定件130能將模具160在容置空間111內的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固定。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30包括兩個,兩個第一固定件130分別位于夾持本體110第三方向的兩端,每個第一固定件130均沿著第二方向延伸;可以理解的,兩個第一固定件130也可以分別位于夾持本體I1第二方向的兩端,每個第一固定件130均沿著第三方向延伸,兩種方案沒有實質性區(qū)別。具體的,第一固定件130包括:固定部131和限位部132。固定部131能使第一固定件130在第一方向上固定于夾持本體110上,固定部131垂直于第二方向的截面為L型結構;限位部132從固定部131的上端水平向內延伸,并一直延伸至容置空間111的上表面,從而當固定部131固定時,限位部132的位于容置空間111上表面的部分能夠部分封閉容置空間111。為了與固定部131配合以將第一固定件130固定于夾持本體110上,在夾持本體110的第一表面112上向下延伸出兩個固定凹槽113,兩個固定凹槽113位于夾持本體110上的位置與第一固定件130的位置相對應,每個固定凹槽113的結構與第一固定件130上的固定部131的結構相匹配,在本實施例中,固定凹槽113為與固定件相匹配的L型槽,同樣的,該L型槽沿著第二方向延伸,且該L型槽沿第二方向的兩端一直延伸至夾持本體110的第三表面114和第四表面(圖未標)上,也即是說L型槽兩端的槽口分別位于第三表面114和第四表面上。從而,當模具160置于容置空間111內需要在第一方向上固定時,分別將每個第一固定件130的固定部131從第三表面114或者第四表面處的L型槽的槽口處滑入,這樣限位部132露出固定凹槽113并能部分封閉容置空間111,從而使得模具160在第一方向上固定。
[0027]第二固定件140能將模具160在容置空間111內的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固定。在本實施例中,夾持本體I1的第三表面114或者第四表面上設有第一螺紋孔115,第二固定件140為穿過第一螺紋孔115的第一螺釘,第一螺釘能夠伸入到容置空間111的內部,在第二方向上抵住模具160,使得模具160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固定。
[0028]第三固定件150能將模具160在容置空間111內的第三方向上的位置固定。在本實施例中,夾持本體I1的第五表面116或者第六表面(圖未標)上設有第二螺紋孔117,第三固定件150為穿過第二螺紋孔117的第二螺釘,第二螺釘能夠伸入到容置空間111的內部,在第三方向上抵住模具160,使得模具160在第三方向上的位置固定。
[0029]在本實施例中,通過第一固定件130、第二固定件140以及第三固定件150的共同作用,能將模具160在容置空間111內的任意方向上均固定。
[0030]圖4為圖1中的模具的結構示意圖;圖5所示為圖1中的工件的結構示意圖。請一并參照圖1至圖5,模具160用于容置工件200,其結構與工件200結相配合。具體的,模具160沿第一方向延伸,其中心形成一個收容工件200的模型孔161。當模具160置于容置空間111內,工件200置于模具160中時,通過第一固定件130、第二固定件140和第三固定件150可以將模具160固定于容置空間111內,同時為了使得工件200相對模具160的位置也固定,夾具100中還包括第四固定件170,夾持本體110上設有第三螺紋孔118,模具160上設有第四螺紋孔162,第三螺紋孔118和第四螺紋孔162的位置對應,第四固定件170為能一并穿過該第三螺紋孔118和第四螺紋孔162的第三螺釘,第三螺釘伸入到模型孔161中,抵住工件200,從而能夠使得工件200在水平方向上位置固定。在本實施例中,模具160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為矩形結構,在該矩形結構的四個角處形成倒角163,從而能夠便于模具160的取出和放入。
[0031]另外,模型孔161在第一方向上還貫通模具160,模具160沿第一方向的底端設有一個限位結構164,該限位結構164為與模型孔161連通的限位槽,與該限位槽相匹配,在工件200的底端設有能嵌入限位槽的限位凸起210,從而當工件200置于模型孔161中,通過限位槽和限位凸起210的配合使得工件200相對模具160在第一方向上位置固定,從而能夠進一步的將工件200固定于夾具100上。
[0032]在本實施例中,夾持本體110下面的第二表面上和底座120上的對應位置分別設置了四個第五螺紋孔121,然后通過第四螺釘122將夾持本體110固定于底座120上。在本實施例中,通過第四螺釘122固定,使得夾持本體110可從底座120上拆卸下來,從而可根據需要在底座120上固定具有不同形成或者尺寸的夾持本體110??梢岳斫獾?,底座120也可以與夾持本體110 —體成型,這樣可加強夾持本體110的穩(wěn)固性。
[0033]在本實施例中,模具160置于夾持本體110上的容置空間111內,工件200置于模具160上的模型孔161內,通過第一固定件130、第二固定件140和第三固定件150將模具160相對夾持本體110的位置固定,再通過第四固定件170、限位槽和限位凸起210將工件200相對模具160的位置固定,最終從而可將工件200穩(wěn)定的固定于夾具100上。
[0034]圖6所示為實用新型夾具的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7所示為圖6中的夾具的爆炸圖。請一并參照圖6和圖7,以下僅介紹本實施例中的夾具100與第一實施例中的主要區(qū)別部分。在本實施例中,為了適應任意尺寸的工件(圖6、7中未示出),還在每個第一固定件130的限位部132上設置至少一個第六螺紋孔133,夾具100還包括能夠穿過該第六螺紋孔133的第五螺釘134,第五螺釘134可以伸入到容置空間111內。這樣,當工件的高度過小以至于工件置于容置空間111內后工件不能接觸到限位部132時,可以通過第五螺釘134的上下自由調節(jié)而將具有任意高度的工件在第一方向上固定。在本實施例中,容置空間111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為方形結構,方形結構的四個角中的至少一個角形成圓弧結構11 Ia,這樣,方便工件的放入或者取出,避免工件卡住。
[0035]圖8所示為實用新型夾具的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9所示為圖8中的夾具的爆炸圖。請一并參照圖8和圖9,以下僅介紹本實施例中的夾具100與第二實施例中的區(qū)別部分。在本實施例中,當工件(圖8、9中未示出)的高度小于容置空間111沿第一方向的高度時,工件置于容置空間111內,一方面第五螺釘134向下移動至極限時仍然接觸不到工件,從而無法將工件在第一方向的位置固定;另一方向,工件的高度過低,外部的機械難以接觸到工件,從而難以對工件進行操作。為此,第一固定件130中還包括至少一個墊塊135,通過墊塊135的墊高作用,減小了容置空間111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從而工件置于容置空間111內的墊塊135的上面,便于對工件進行固定和操作,墊塊135的具體高度可以根據工件的高度和容置空間111沿第一方向的高度而確定。
[0036]以上顯示和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上述實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實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方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夾持工件的夾具,包括:夾持本體、以及支撐所述夾持本體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具還包括:至少一個與所述工件結構相匹配的模具,所述模具的中心形成一個容置所述工件的模型孔;所述夾持本體包括:至少一個收容所述模具的容置空間;所述夾具還包括:能將所述模具在所述容置空間內的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固定的第一固定件、能將所述模具在所述容置空間內的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固定的第二固定件、以及能將所述模具在所述容置空間內的第三方向上的位置固定的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在的平面;所述容置空間和所述模型孔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固定件至少包括:能使所述第一固定件在第一方向上固定于所述夾持本體上的固定部、以及至少能部分封閉所述容置空間的限位部;所述第一固定件中的所述固定部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截面為L型結構,所述第一固定件中的所述限位部從L型的所述固定部的上端伸出并延伸至所述容置空間上,所述夾持本體的第一表面上具有向下凹陷的L型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夾持工件的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具還包括:穿過所述夾持本體和所述模具伸入到所述模型孔的第四固定件。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夾持工件的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為在第二方向上穿過所述夾持本體上設置的第一螺紋孔的第一螺釘,所述第三固定件為在第三方向上穿過所述夾持本體上設置的第二螺紋孔的第二螺釘;所述第四固定件為穿過設置于所述夾持本體上的第三螺紋孔和設置于所述模具上的第四螺紋孔的第三螺釘。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夾持工件的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孔在第一方向上貫通所述模具,所述模具沿第一方向的底端設有一個能限制所述工件相對所述模具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動的限位結構,所述限位結構為與所述模型孔連通的限位槽。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意一項所述的用于夾持工件的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截面為矩形結構,且還在所述矩形結構的四個角處形成倒角。
【文檔編號】B23Q3/06GK204036066SQ201420392197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7月16日
【發(fā)明者】胡云飛, 呂永志, 張正華, 羅勇剛 申請人:南京泉峰汽車精密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