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鋼珠自動測量鉚壓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鋼珠自動測量鉚壓機,包括工作臺及設置于工作臺上的轉動盤組件,多組定位機構沿所述轉動盤組件的圓周方向布置,位于所述工作臺上,沿所述轉動盤組件的外周呈逆時針裝置壓裝機構、上測量機構、下測量機構,分揀機構、鉚壓機構及出料機構;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通過定位機構、壓裝機構、上下測量機構、分揀機構、鉚壓機構及出料機構的各自工作實現(xiàn)了對柱塞上鋼珠高度的自動測量及鉚壓,省時省力,避免了以往需要人工測量并存在測量誤差的步驟,大大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減少了勞動強度,為企業(yè)生產(chǎn)節(jié)約了成本,提高了企業(yè)生產(chǎn)效率。
【專利說明】一種鋼珠自動測量鉚壓機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自動化設備,尤其涉及一種鋼珠自動測量鉚壓機。
【背景技術】
[0002]柱塞偶件由柱塞和柱塞套精密配合而成,其上方裝有出油閥偶件(由出油閥和進油閥座組成),柱塞一般是裝配在發(fā)動機的缸體上,用于連接高壓油管及噴油器,是燃油通往發(fā)動機燃燒室的通道。為了保證柱塞與發(fā)動機缸蓋定位槽能相對應,需要在柱塞上裝置與上述定位槽數(shù)量一致的定位凸起,定位凸起一般為嵌接于柱塞內的鋼珠,但是對于鋼珠與柱塞間的裝配,以及該鋼珠伸出柱塞的高度具有嚴格的公差要求,傳統(tǒng)是通過人工安裝并利用工具測量得出,但是這種人工安裝鋼珠的方法無法實現(xiàn)鋼珠與柱塞的緊密配合,同時通過操作人員利用工具測量存在測量誤差,費時費力,不僅降低了測量效率,還提高了企業(yè)生產(chǎn)加工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 申請人:針對上述現(xiàn)有問題,進行了研究改進,提供一種鋼珠自動測量鉚壓機,其自動實現(xiàn)了鋼珠與柱塞的鉚壓、及高度的測量,自動化效率較高,省時省力,大大提高了測量效率。
[0004]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一種鋼珠自動測量鉚壓機,包括工作臺及設置于工作臺上的轉動盤組件,多組定位機構沿所述轉動盤組件的圓周方向布置,位于所述工作臺上,沿所述轉動盤組件的外周呈逆時針裝置壓裝機構、上測量機構、下測量機構,分揀機構、鉚壓機構及出料機構;
[0006]所述轉動盤組件的具體結構如下:
[0007]包括減速機,減速機通過傳動機構連接分度器,所述分度器的輸出端連接轉動盤;
[0008]所述定位機構的具體結構如下:
[0009]包括互為抵接的限位底板及第一導套,于所述第一導套的兩端固接定位塊及端蓋,活動套、固定套互為抵接并裝置于所述第一導套內,于所述活動套及固定套的抵接處形成用于裝置漲緊機構的密封腔;所述漲緊機構包括對稱布置的保持架,位于兩保持架之間裝置多個呈圓周布置的鋼球;
[0010]所述壓裝機構的具體結構如下:
[0011]包括定位安裝座,位于所述定位安裝座上分別裝置第一氣動測量單元及第一傳感單元;
[0012]所述第一氣動測量單元的具體結構如下:
[0013]包括定位氣缸,定位氣缸的輸出端貫穿所述定位安裝座并連接第一浮動接頭,所述第一浮動接頭與第一導向板抵接,位于所述定位氣缸的兩側,在所述定位安裝座上還貫穿裝置定位導柱,定位導柱的端部與所述第一導向板連接,位于所述第一導向板的下部連接壓頭;
[0014]所述第一傳感單元的具體結構如下:
[0015]包括第一光電傳感器,在所述第一光電傳感器的兩側、在所述定位安裝座上分別裝置第一接近開關及第二接近開關;
[0016]所述上測量機構的具體結構如下:
[0017]包括上單元安裝座,上單元安裝座與第一支架連接,在所述第一支架上分別裝置第二傳感單元及第二氣動測量單元;
[0018]所述第二氣動測量單元的具體結構如下:
[0019]包括第一氣缸,所述第一氣缸的輸出端連接第二浮動接頭,所述第二浮動接頭與升降座互為抵接,位于第二浮動接頭的兩側,于所述升降座內還貫穿、并對稱裝置第一導柱;彈性塊對稱布置并與所述升降座連接,第一測頭、第二測頭分別與所述彈性塊嵌合并通過緊固件鎖緊;
[0020]所述第二傳感單元的具體結構如下:
[0021]包括對稱并貫穿裝置于所述彈性塊內的第一傳感器,所述第一傳感器的一端伸出所述彈性塊、并與固接于第一測頭、第二測頭底部的第一連接板相抵接;
[0022]所述下測量機構的具體結構如下:
[0023]由第三傳感單元及第三氣動測量單元構成;
[0024]所述第三氣動測量單元的具體結構如下:
[0025]包括裝置于第一安裝座內的第二氣缸,第二氣缸的輸出端連接第三浮動接頭,所述第三浮動接頭與裝置于第二導向板內的第二限位柱相抵接,第二導柱對稱布置于第三浮動接頭的兩側,其一端通過第二直線軸承裝置于第一安裝座內,另一端與所述導向板連接;位于所述第二導向板上還貫穿裝置第二傳感器;
[0026]所述第三傳感單元的具體結構如下:
[0027]由第五接近開關、第六接近開關及第二光電傳感器組成,所述第五接近開關與第六接近開關呈間隔布置;
[0028]所述分揀機構的具體結構如下:
[0029]包括分揀安裝座,所述分揀安裝座上裝置無桿氣缸,活塞通過無桿氣缸驅動,在所述活塞上固接夾爪連接塊,所述夾爪連接塊上對稱裝置氣爪;
[0030]所述鉚壓機構的具體結構如下:
[0031]包括鉚壓安裝座,在所述鉚壓安裝座上分別裝置液壓油泵及鉚壓機,所述鉚壓機的壓桿貫穿所述鉚壓安裝座,所述壓桿的端部裝置連接套,所述連接套內裝置鉚壓頭;
[0032]所述出料機構的具體結構如下:
[0033]包括互為對稱布置的第二,位于兩第二支架之間連接橫向型材,所述橫向型材上裝置出料氣缸,所述出料氣缸的活塞桿通過第三安裝板連接頂桿;位于所述橫向型材上,還連接縱向型材,在所述縱向型材裝置傳感單元。
[0034]所述定位塊互為對稱并間隔布置,在兩定位塊之間,沿水平方向形成用于定位柱塞鋼珠的第一定位通道,沿豎直方向之間形成用于供測量頭測量的第二定位通道;在各定位塊上向內凹陷形成弧形開口。
[0035]所述第一接近開關及第二接近開關均裝置于第一安裝板上,所述第一安裝板與定位安裝座固接;在所述定位安裝座上,還裝置用于定位導柱限位的第二安裝板;所述壓頭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互為對稱布置的凸起,各凸起上均設置斜面,各斜面呈相對布置;所述第一接近開關與第二接近開關呈錯位布置;在所述定位安裝座內,位于所述定位導柱的外周還裝置第二導套。
[0036]于所述第一導柱與升降座的連接處,在所述第一導柱的外周還裝置第一直線軸承;所述第一支架為“]”形,在所述第一支架上還分別裝置第一限位柱及液壓緩沖器,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兩端分別固接第三接近開關及第四接近開關,所述第三接近開關與第四接近開關呈相對錯位布置;各第一傳感器均通過第一夾緊塊鎖緊固定,位于所述第一夾緊塊內,于所述第一傳感器的外周還套裝第一夾套;所述第五接近開關與第一安裝座通過第二連接板固接;所述第二光電傳感器呈垂直并貫穿裝置于第二安裝座上,位于所述第二安裝座的一側,還通過第三連接板連接第六接近開關;位于所述第二導柱的外周還裝置第三導套;在所述第二傳感器的外周裝置第二夾緊塊,位于第二夾緊塊的下部,于所述第二傳感器的外周還裝置第二夾套。
[0037]在所述分揀安裝座上裝置多個互為間隔布置的傳感單元,所述傳感單元包括固接于分揀安裝座上的第四連接板,各第四連接板上連接第七接近開關;于所述夾爪連接塊上對稱開有用于驅動氣爪位移的氣源孔。
[0038]位于所述鉚壓安裝座上還固接第五連接板,第三光電傳感器裝置于所述第五連接板上;所述鉚壓頭的外周設有凸緣,所述凸緣將所述鉚壓頭分隔形成上壓體及下壓體,位于上壓體上開有呈垂直布置的縱向開口,在所述下壓體上開有多個間隔布置的第二凸臺;所述凸緣、上壓體及下壓體均為圓形,所述第二凸臺的縱截面為錐形,各第二凸臺之間形成用于抵接柱塞鋼珠表面的定位間隙。
[0039]所述傳感單元包括第四光電傳感器、激光傳感器,所述第四光電傳感器通過第六連接板固接于所述縱向型材的一側,所述激光傳感器通過第八連接板固接于所述縱向型材的另一側,位于所述縱向型材上還固接第七連接板,在所述第七連接板上間隔布置第八接近開關及第九接近開關;所述活塞桿、第三安裝板及頂桿連接形成“U”形。
[0040]在所述工作臺上還連接機架,機架為矩形框架體,在所述機架上裝置安全光幕及報警燈,位于所述轉動盤的底部還裝置滾輪架;位于所述分揀機構處,在所述工作臺上還裝置用于區(qū)分上下公差的分揀盒。
[004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42]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通過定位機構、壓裝機構、上下測量機構、分揀機構、鉚壓機構及出料機構的各自工作實現(xiàn)了對柱塞上鋼珠高度的自動測量及鉚壓,省時省力,避免了以往需要人工測量并存在測量誤差的步驟,大大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減少了勞動強度,為企業(yè)生產(chǎn)節(jié)約了成本,提高了企業(yè)生產(chǎn)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4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0044]圖2為圖1的側視圖。
[0045]圖3為圖1的俯視圖。
[0046]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定位機構的主視圖。
[0047]圖5為圖4在A-A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48]圖6為圖4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49]圖7為本實用新型中壓裝機構的主視圖。
[0050]圖8為圖7的側視圖。
[0051]圖9為圖7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52]圖10為本實用新型中柱塞與鋼珠裝配的結構示意圖。
[0053]圖11為本實用新型中上測量單元的主視圖。
[0054]圖12為圖11的側視圖。
[0055]圖13為圖11的俯視圖。
[0056]圖14為本實用新型中上測量單元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57]圖15為本實用新型中下測量單元的主視圖。
[0058]圖16為圖15的側視圖。
[0059]圖17為圖15的俯視圖。
[0060]圖18為本實用新型中下測量單元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61]圖19為本實用新型中分揀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62]圖20為本實用新型中鉚壓機構的主視圖。
[0063]圖21為圖20的俯視圖。
[0064]圖22為本實用新型中鉚壓頭的主視圖。
[0065]圖23為圖22的側視圖。
[0066]圖24為圖22的俯視圖。
[0067]圖25為本實用新型中出料機構的主視圖。
[0068]圖26為圖25的側視圖。
[0069]圖27為本實用新型中出料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70]其中:1、工作臺;2、減速機;3、第一同步輪;4、同步帶;5、第二同步輪;6、分度器;
7、轉動盤;8、定位機構;9、壓裝機構;10、上測量機構;11、下測量機構;12、分揀機構;13、分揀盒;14、鉚壓機構;15、出料機構;16、出料盒;17、安全光幕;18、機架;19、報警燈;20、滾輪架;21、柱塞;
[0071]定位機構:81、限位底板;82、定位銷;83、球頭柱塞;84、定位塊;841、第一定位通道;842、弧形開口 ;85、第一導套;851、活動套;852、固定套;853、密封腔;86、鋼珠;87、端蓋;88、第二定位通道;810、第一鎖緊螺釘;811、保持架;812、圓柱銷;
[0072]壓裝機構:91、定位氣缸;92、第一接近開關;93、第二接近開關;94、第一安裝板;95、定位導柱;96、第一浮動接頭;97、第一導向板;98、壓頭;981、凸起;982、斜面;99、定位安裝座;910、第一光電傳感器;911、第二導套;912、鋼球;913、第二安裝板;
[0073]上測量機構:101、第一氣缸;102、第一支架;103、第一導柱;104、第一傳感器;105、第三接近開關;106、第一夾緊塊;107、第一測頭;108、第二測頭;109、第四接近開關;1010、第二浮動接頭;1011、第一夾套;1012、彈性塊;10121、第一凸臺;1013、第一連接板;1014、第一限位柱;1015、液壓緩沖器;1016、上單元安裝座;1017、第一直線軸承;1018、升降座;
[0074]下測量機構:111、第二傳感器;112、第二夾緊塊;113、第二導向板;114、第三浮動接頭;115、第二導柱;116、第二直線軸承;117、第一安裝座;118、第二氣缸;119、第二夾套;1110、第三導套;1111、第五接近開關;1112、第二連接板;1113、第二安裝座;1114、第二限位柱;1115、第二光電傳感器;1116、第三連接板;1117、第六接近開關;
[0075]分揀機構:121、分揀安裝座;122、第四連接板;123、第七接近開關;124、無桿氣缸;125、活塞;126、夾爪連接塊;127、氣爪;
[0076]鉚壓機構:141、鉚壓機;1401、壓桿;142、液壓油泵;143、鉚壓安裝座;144、鎖緊螺母;145、連接套;146、鉚壓頭;1461、縱向開口 ;1462、凸緣;1463、第二凸臺;1464、上壓體;1465、下壓體;1466、定位間隙;147、第三光電傳感器;148、第五連接板;149、第二鎖緊螺釘;
[0077]出料機構:151、橫向型材;152、第二支架;153、第四光電傳感器;154、第八接近開關;155、縱向型材;156、出料氣缸;1561、活塞桿;1562、氣缸連接板;157、第六連接板;158、第七連接板;159、頂桿;1510、第九接近開關;1511、第三安裝板;1512、第八連接板;1513、激光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78]下面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0079]如圖1、圖2及圖3所示,一種鋼珠自動測量鉚壓機,包括工作臺I及設置于工作臺I上的轉動盤組件,多組定位機構8沿所述轉動盤組件的圓周方向布置,位于工作臺I上,沿所述轉動盤組件的外周呈逆時針裝置壓裝機構9、上測量機構10、下測量機構11,分揀機構
12、鉚壓機構14及出料機構15 ;
[0080]所述轉盤機構的具體結構如下:
[0081]包括減速機2,減速機2通過傳動機構連接分度器6,分度器6的輸出端連接轉動盤7 ;傳動機構包括與減速機2的輸出端連接的第一同步輪3、第一同步輪3通過同步帶4與連接于分度器6上的第二同步輪5相連接。
[0082]如圖4、圖5及圖6所示,定位機構8的具體結構如下:
[0083]包括互為抵接的限位底板81及第一導套85,于第一導套85的一端通過第一鎖緊螺釘810及壓簧(圖中未標出)固接端蓋87,于第一導套85的另一端通過定位銷82及緊固件固接定位塊84,定位塊84互為對稱并間隔布置,定位塊84上裝置球頭柱塞83,在兩定位塊84之間,沿水平方向形成用于定位柱塞鋼珠86的第一定位通道841,沿豎直方向之間形成用于供測量頭測量的第二定位通道88。在各定位塊84上還向內凹陷形成用于緊貼柱塞外周的弧形開口 842。活動套851、固定套852互為抵接并裝置于第一導套85內,在活動套851及固定套852的抵接處形成用于裝置漲緊機構的密封腔853。如圖3所示,漲緊機構包括對稱布置的保持架811,位于兩保持架811之間裝置多個呈圓周布置的鋼珠86。上述活動套851、固定套852及端蓋87內均開有用于貫穿柱塞的開孔。
[0084]如圖7、圖8及圖9所示,壓裝機構9的具體結構如下:
[0085]包括定位安裝座99,定位安裝座99呈“Z”形,位于定位安裝座99上分別裝置第一氣動測量單元及第一傳感單元;
[0086]第一氣動測量單元的具體結構如下:
[0087]包括定位氣缸91,定位氣缸91的輸出端貫穿定位安裝座99并連接第一浮動接頭96,第一浮動接頭96與第一導向板97抵接,第一導向板97位于第一浮動接頭96的下方,在定位氣缸91的兩側,在定位安裝座99上還貫穿裝置定位導柱95,位于定位導柱95的外周還裝置第二導套911。定位導柱95的端部與第一導向板97連接,位于第一導向板97的下部連接壓頭98,壓頭98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互為對稱布置的凸起981,各凸起981上均設置斜面982,各斜面982呈相對布置。
[0088]第一傳感單元的具體結構如下:
[0089]包括第一光電傳感器910,第一光電傳感器910位于上述定位氣缸91的一側,其一端伸出定位安裝座99,位于第一光電傳感器910的兩側,在定位安裝座99上分別裝置第一接近開關92及第二接近開關93,第一接近開關92與第二接近開關93呈錯位布置。第一接近開關92及第二接近開關93均裝置于第一安裝板94上,所第一安裝板94與定位安裝座99通過緊固件固接。位于定位安裝座99上,還裝置用于定位導柱95限位的第二安裝板913。
[0090]如圖11、圖12、圖13及圖14所示,上測量機構10的具體結構如下:
[0091]包括上單元安裝座1016,上單元安裝座1016與第一支架102固接,第一支架102為“]”形,第一支架102上分別裝置第一傳感單元及第一氣動測量單元;
[0092]第一氣動測量單元的具體結構如下:
[0093]包括第一氣缸101,第一氣缸101的輸出端連接第二浮動接頭1010,第二浮動接頭1010與升降座1018互為抵接,位于第二浮動接頭1010的兩側,于升降座1018內還貫穿、并對稱裝置第一導柱103,在第一導柱103與升降座1018的連接處,位于第一導柱103的外周還裝置第一直線軸承1017,第一直線軸承1017使升降座1018的上下位移穩(wěn)定。在升降座1018的前端,還通過緊固件固接兩個互為對稱的彈性塊1012,彈性塊1012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與第一測頭107、第二測頭108相嵌合的第一凸臺10121,第一測頭107及第二測頭108與上述第一凸臺10121嵌合并通過緊固件鎖緊于彈性塊1012上。
[0094]第一傳感單元的具體結構如下:
[0095]包括對稱并貫穿裝置于彈性塊1012內的第一傳感器104,第一傳感器104的一端伸出彈性塊1012、并與固接于第一測頭107、第二測頭108底部的第一連接板1013相抵接。各第一傳感器104均通過第一夾緊塊106鎖緊固定,位于所述第一夾緊塊106內,于第一傳感器104的外周還套裝第一夾套1011。
[0096]在第一支架102上還分別裝置第一限位柱1014及液壓緩沖器1015,第一限位柱1014用于保證升降座1018與第一支架102的連接定位,液壓緩沖器1015的布置使升降座1018在向下位移過程中保證較為平穩(wěn)的到位,消除其緩沖力,延長設備使用壽命。位于第一支架102的兩端分別固接第三接近開關105及第四接近開關109,第三接近開關105與第四接近開關109呈相對錯位布置,第三接近開關105與第四接近開關109之間的間距即為升降座1018的位移行程。
[0097]如圖15、圖16、圖17及圖18所示,下測量機構11的具體結構如下:由第三傳感單元及第三氣動測量單元構成;
[0098]所述第三氣動測量單元的具體結構如下:
[0099]包括裝置于第一安裝座117內的第二氣缸118,第二氣缸118的輸出端伸出第一安裝座117并與第三浮動接頭114連接,第三浮動接頭114與裝置于第二導向板113內的第二限位柱1114相抵接,第二導柱115對稱布置于第三浮動接頭114的兩側,其一端通過第二直線軸承116裝置于第一安裝座117內,另一端與第二導向板113連接,位于第二導柱115的外周還裝置第三導套1110。位于第二導向板113上還貫穿裝置第二傳感器111,在第二傳感器111的外周裝置第二夾緊塊112,位于第二夾緊塊112的下部,于第二傳感器111的外周還裝置第二夾套119。
[0100]第三傳感單元的具體結構如下:
[0101]由第五接近開關1111、第六接近開關1117及第二光電傳感器1115組成,第五接近開關1111與第六接近開關1117呈間隔布置,第五接近開關1111與第六接近開關1117之間的間隔形成第二導向板113的位移行程。第五接近開關1111與第一安裝座117通過第二連接板1112固接;所述第二光電傳感器1115呈垂直并貫穿裝置于第二安裝座1113上,位于所述第二安裝座1113的一側,還通過第三連接板1116連接第六接近開關1117。
[0102]如圖19所示,分揀機構12的具體結構如下:
[0103]如圖19所示,包括分揀安裝座121,分揀安裝座121上裝置無桿氣缸124,活塞125通過無桿氣缸124驅動,在活塞125上固接夾爪連接塊126,夾爪連接塊126上對稱裝置氣爪127。于夾爪連接塊126上對稱開有用于驅動氣爪127位移的氣源孔1261。在分揀安裝座121上裝置多個互為間隔布置的傳感單元,傳感單元包括固接于分揀安裝座121上的第四連接板122,各第四連接板122上連接第七接近開關123。
[0104]如圖20、圖21所示,鉚壓機構14的具體結構如下:
[0105]包括鉚壓安裝座143,在鉚壓安裝座143上分別裝置液壓油泵142及鉚壓機141,鉚壓機141的壓桿1401貫穿鉚壓安裝座143,壓桿1401的端部通過鎖緊螺母144固接連接套145,連接套145內通過第二鎖緊螺釘149裝置鉚壓頭146。位于安裝座3上還固接第五連接板148,第三光電傳感器147裝置于所述第五連接板148上。如圖22、圖23及圖24所示,鉚壓頭146的外周設有凸緣1462,凸緣1462將鉚壓頭146分隔形成上壓體1464及下壓體1465,位于上壓體1464上開有呈垂直布置的縱向開口 1461,在下壓體1465上開有多個間隔布置的第二凸臺1463。上述凸緣1462、上壓體1464及下壓體1465均為圓形,第二凸臺1463的縱截面為錐形,各第二凸臺1463之間形成用于抵接柱塞鋼珠表面的定位間隙1466。
[0106]上述液壓油泵142及鉚壓機141的結構及工作原理均為已有公知技術。
[0107]如圖25、圖26及圖27所示,出料機構15的具體結構如下:
[0108]包括互為對稱布置的第二支架152,位于兩第二支架152之間連接橫向型材151,橫向型材151通過氣缸連接板1562連接出料氣缸156,出料氣缸156的活塞桿1561通過第三安裝板1511連接頂桿159,活塞桿1561、第三安裝板1511及頂桿159連接形成“U”形。位于橫向型材151上,還連接縱向型材155,在縱向型材155裝置傳感單元。傳感單元包括第四光電傳感器153、激光傳感器1513,第四光電傳感器153通過第六連接板157固接于所述縱向型材155的一側,所述激光傳感器1513通過第八連接板1512固接于所述縱向型材155的另一側,位于所述縱向型材155上還固接第七連接板158,在所述第七連接板158上間隔布置第八接近開關154及第九接近開關1510。
[0109]在工作臺I上還連接機架18,機架18為矩形框架體,在機架18上裝置安全光幕17及報警燈19,當安全光幕17檢測到人體進入機架18內工作后,即停止所有工作,保證操作人員的安全。位于所述轉動盤7的底部還裝置滾輪架20。位于所述分揀機構12處,在工作臺I上還裝置用于區(qū)分上下公差的分揀盒13。
[0110]本使用新型的具體工作過程如下:
[0111]如圖4、圖5及圖6所示,首先將柱塞21的一端對準各定位塊84的弧形開口 842,然后依次將柱塞21貫穿固定套852、活動套851及端蓋87,柱塞21在經(jīng)過鋼珠86時,鋼珠86受力向向外張開,待柱塞21穿過后,各鋼珠86向柱塞21的外周收縮施力通過圓柱銷812鎖緊,由此保證了柱塞21的定位穩(wěn)定性。
[0112]定位完畢后,通過外接PLC控制減速機2工作,減速機2通過傳動機構將動力傳遞至分度器6,分度器6的輸出端驅動轉動盤7轉動,使轉動盤7上的帶有柱塞21的定位機構8轉動到壓裝工位。
[0113]壓裝機構9的第一光電傳感器910感應柱塞21是否到位,當感應到柱塞21時,利用外接PLC控制定位氣缸91工作,定位氣缸91的輸出端伸出并帶動第一浮動接頭96及第一導向板97向下運動,定位導柱95受力向下位移直至與第二接近開關93處于同一水平面后,第二接近開關93發(fā)出指令,PLC控制定位氣缸91停止運行,此時位于第一導向板97下部的壓頭98的斜面982與鋼球912的外周相抵接,從而施加力使鋼球912與柱塞21壓裝到位,然后PLC再次控制定位氣缸91運行,定位氣缸91的輸出端收縮,直至定位導柱95與第一接近開關92處于同一水平面,由PLC再次控制定位氣缸91停止運行,以此循環(huán)。
[0114]壓裝機構9工作完畢后,外接PLC繼續(xù)控制減速機2工作,從而使轉動盤7上的定位機構8轉動到測量工位。
[0115]當柱塞21移動至本實用新型后,PLC控制第一氣缸101工作,第一氣缸101的輸出端伸出并驅動第二浮動接頭1010與升降座1018抵接,第二浮動接頭1010保證了第一氣缸101的輸出端運行平穩(wěn),從而帶動升降座1018在第一導柱103上進行位移,當移動至第四接近開關109時,第一氣缸101停止工作,如圖10所示,此時第一測頭107及第二測頭108沿F2所示方向與柱塞21上的鋼珠86相接觸,測出鋼珠86上表面至柱塞21下表面的間距L2,然后將測量數(shù)據(jù)通過第一連接板1013及第一傳感器104反饋到外接PLC進行數(shù)據(jù)采集,采集完畢后外界PLC控制第一氣缸101繼續(xù)工作,直至升降座1018移動至第三接近開關105后,再次停止工作,以此反復循環(huán)進行測量。
[0116]首先通過第二光電傳感器1115感應柱塞21是否到位,若到位,第二光電傳感器1115工作并傳遞信號至外接PLC,外接PLC發(fā)出指令控制第二氣缸118動作,其輸出端向上運動并與第二導向板113內的第二限位柱1114相抵接,從而帶動第二導向板113在第二導柱115上位移,通過第二直線軸承116及第三導套1110使第二導向板113的位移過程具有較高的穩(wěn)定性,由于第二傳感器111裝置在第二導向板113上,由此帶動第二傳感器111向上,直至第二導向板113移動至與第六接近開關1117呈同一水平面后,此時第六接近開關1117反饋信息,PLC控制第二氣缸118停止,如圖10所示,第二傳感器111沿Fl方向與柱塞21的下部被測面相接觸,然后PLC再次控制第二氣缸118啟動,直至第二導向板113移動至與第五接近開關1111處于同一水平面后,第五接近開關1111再次反饋信息,PLC控制第二氣缸118停止,反復上述步驟進行對柱塞21下端被測面的測量。
[0117]最后外接PLC將兩次分別測得的間距L2與LI進行差值計算,從而得出鋼珠86露出柱塞表面的高度L3為多少,通過PLC判斷該高度L3是否超過公差范圍值后由后續(xù)分揀機構12分揀。
[0118]當測量完畢后,外接PLC繼續(xù)控制減速機2工作,從而使轉動盤7上的定位機構8轉動到分揀工位。
[0119]如圖19所示,外接PLC發(fā)出指令使無桿氣缸124工作,無桿氣缸124驅動活塞125進行位移,當活塞125移動至無桿氣缸124的一端后,氣源通過氣源孔1261供氣,氣爪127收縮將不合格的柱塞21夾起,然后外接PLC再次控制無桿氣缸124工作,活塞125移動至一處第七接近開關123后,第七接近開關123反饋至外接PLC,然后氣源停止供氣,此時氣爪127伸開將超上公差的柱塞21放入分揀盒13的超上差格內(圖中未示出),然后再次循環(huán)上述動作將柱塞21夾起,然后移動至另一處將超下公差的柱塞21放入分揀盒13的超下差格內(圖中未示出),上述分揀盒13位于兩處第七接近開關123的下方。
[0120]當分揀完畢后,外接PLC繼續(xù)控制減速機2工作,從而使轉動盤7上的定位機構8轉動到鉚壓工位。
[0121 ] 首先通過第三光電傳感器147感應柱塞21到位,然后將信息反饋至外接PLC,外接PLC控制液壓油泵142將液壓油輸送并分配到油缸內,然后利用高壓驅動鉚壓機141的壓桿1401動作,由于壓桿1401通過連接套145與鉚壓頭146連接,由此驅動鉚壓頭146下降,直至鉚壓頭146的各第二凸臺1463之間的定位間隙1466與鋼珠86外周相接觸,完成鉚壓。上述凸臺1403的數(shù)量在圖22中至少為2個,根據(jù)鋼珠86數(shù)量的不同可以進行更改。
[0122]當鉚壓完畢后,外接PLC繼續(xù)控制減速機2工作,從而使轉動盤7上的定位機構8轉動到出料工位。
[0123]如圖25、圖26及圖27所示,通過第四光電傳感器153感應被加工柱塞21是否到位,如果到位,第四光電傳感器153對外接PLC反饋指令,外接PLC控制激光傳感器1513驅動出料氣缸156工作,出料氣缸156的活塞桿1561收縮至第八接近開關154后停止,通過頂桿159與柱塞21相抵接從而將柱塞21頂出工位,使柱塞21落入出料盒16內,然后再次伸出至第九接近開關1510后反復循環(huán)上述工作。
[0124]以上描述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不是對實用新型的限定,本實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圍參見權利要求,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權利要求】
1.一種鋼珠自動測量鉚壓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臺(I)及設置于工作臺(I)上的轉動盤組件,多組定位機構(8)沿所述轉動盤組件的圓周方向布置,位于所述工作臺(I)上,沿所述轉動盤組件的外周呈逆時針裝置壓裝機構(9)、上測量機構(10)、下測量機構(11 ),分揀機構(12 )、鉚壓機構(14 )及出料機構(15); 所述轉動盤組件的具體結構如下: 包括減速機(2),減速機(2)通過傳動機構連接分度器(6),所述分度器的輸出端連接轉動盤(7); 所述定位機構(8)的具體結構如下: 包括互為抵接的限位底板(81)及第一導套(85),于所述第一導套(85)的兩端固接定位塊(84)及端蓋(87),活動套(851)、固定套(852)互為抵接并裝置于所述第一導套(85)內,于所述活動套(851)及固定套(852)的抵接處形成用于裝置漲緊機構的密封腔(853);所述漲緊機構包括對稱布置的保持架(811),位于兩保持架(811)之間裝置多個呈圓周布置的鋼球(86); 所述壓裝機構(9)的具體結構如下: 包括定位安裝座(99),位于所述定位安裝座(99)上分別裝置第一氣動測量單元及第一傳感單元; 所述第一氣動測量單元的具體結構如下: 包括定位氣缸(91),定位氣缸(91)的輸出端貫穿所述定位安裝座(99)并連接第一浮動接頭(96),所述第一浮動接頭(96)與第一導向板(97)抵接,位于所述定位氣缸(91)的兩偵牝在所述定位安裝座(99)上還貫穿裝置定位導柱(95),定位導柱(95)的端部與所述第一導向板(97)連接,位于所述第一導向板(97)的下部連接壓頭(98); 所述第一傳感單元的具體結構如下: 包括第一光電傳感器(910),在所述第一光電傳感器(910)的兩側、在所述定位安裝座(99)上分別裝置第一接近開關(92)及第二接近開關(93); 所述上測量機構(10)的具體結構如下: 包括上單元安裝座(1016),上單元安裝座(1016)與第一支架(102)連接,在所述第一支架(102)上分別裝置第二傳感單元及第二氣動測量單元; 所述第二氣動測量單元的具體結構如下: 包括第一氣缸(101),所述第一氣缸(101)的輸出端連接第二浮動接頭(1010),所述第二浮動接頭(1010)與升降座(1018)互為抵接,位于第二浮動接頭(1010)的兩側,于所述升降座(1018)內還貫穿、并對稱裝置第一導柱(103);彈性塊(1012)對稱布置并與所述升降座(1018)連接,第一測頭(107)、第二測頭(108)分別與所述彈性塊(1012)嵌合并通過緊固件鎖緊; 所述第二傳感單元的具體結構如下: 包括對稱并貫穿裝置于所述彈性塊(1012)內的第一傳感器(104),所述第一傳感器(104)的一端伸出所述彈性塊(1012)、并與固接于第一測頭(107)、第二測頭(108)底部的第一連接板(1013)相抵接; 所述下測量機構(11)的具體結構如下: 由第三傳感單元及第三氣動測量單元構成; 所述第三氣動測量單元的具體結構如下: 包括裝置于第一安裝座(117)內的第二氣缸(118),第二氣缸(118)的輸出端連接第三浮動接頭(114),所述第三浮動接頭(114)與裝置于第二導向板(113)內的第二限位柱(1114)相抵接,第二導柱(115)對稱布置于第三浮動接頭(114)的兩側,其一端通過第二直線軸承(116)裝置于第一安裝座(117)內,另一端與所述導向板(33)連接;位于所述第二導向板(113)上還貫穿裝置第二傳感器(111); 所述第三傳感單元的具體結構如下: 由第五接近開關(1111)、第六接近開關(1117)及第二光電傳感器(1115)組成,所述第五接近開關(1111)與第六接近開關(1117)呈間隔布置; 所述分揀機構(12)的具體結構如下: 包括分揀安裝座(121 ),所述分揀安裝座(121)上裝置無桿氣缸(124),活塞(125)通過無桿氣缸(124)驅動,在所述活塞(125 )上固接夾爪連接塊(126),所述夾爪連接塊(126 )上對稱裝置氣爪(127); 所述鉚壓機構(14)的具體結構如下: 包括鉚壓安裝座(143),在所述鉚壓安裝座(143)上分別裝置液壓油泵(142)及鉚壓機(141 ),所述鉚壓機(141)的壓桿(1401)貫穿所述鉚壓安裝座(143),所述壓桿(1401)的端部裝置連接套(145),所述連接套(145)內裝置鉚壓頭(146); 所述出料機構(15)的具體結構如下: 包括互為對稱布置的第二(152),位于兩第二支架(152)之間連接橫向型材(151),所述橫向型材(151)上裝置出料氣缸(156),所述出料氣缸(156)的活塞桿(1561)通過第三安裝板(1511)連接頂桿(159);位于所述橫向型材(151)上,還連接縱向型材(155),在所述縱向型材(155)裝置傳感單元。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珠自動測量鉚壓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塊(84)互為對稱并間隔布置,在兩定位塊(84)之間,沿水平方向形成用于定位柱塞鋼珠的第一定位通道(841),沿豎直方向之間形成用于供測量頭測量的第二定位通道(88);在各定位塊(84)上向內凹陷形成弧形開口(842)。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珠自動測量鉚壓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近開關(92)及第二接近開關(93)均裝置于第一安裝板(94)上,所述第一安裝板(94)與定位安裝座(99)固接;在所述定位安裝座(99)上,還裝置用于定位導柱(95)限位的第二安裝板(913);所述壓頭(98)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互為對稱布置的凸起(981),各凸起(981)上均設置斜面(982),各斜面(982)呈相對布置;所述第一接近開關(92)與第二接近開關(93)呈錯位布置;在所述定位安裝座(99)內,位于所述定位導柱(95)的外周還裝置第二導套(911)。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珠自動測量鉚壓機,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一導柱(103)與升降座(1018)的連接處,在所述第一導柱(103)的外周還裝置第一直線軸承(1017);所述第一支架(102)為“]”形,在所述第一支架(102)上還分別裝置第一限位柱(1014)及液壓緩沖器(1015),位于所述第一支架(102)的兩端分別固接第三接近開關(105)及第四接近開關(109),所述第三接近開關(105)與第四接近開關(109)呈相對錯位布置;各第一傳感器(104)均通過第一夾緊塊(106)鎖緊固定,位于所述第一夾緊塊(106)內,于所述第一傳感器(104)的外周還套裝第一夾套(1011);所述第五接近開關(1111)與第一安裝座(117)通過第二連接板(1112)固接;所述第二光電傳感器(1115)呈垂直并貫穿裝置于第二安裝座(1113)上,位于所述第二安裝座(1113)的一側,還通過第三連接板(1116)連接第六接近開關(1117);位于所述第二導柱(115)的外周還裝置第三導套(1110);在所述第二傳感器(111)的外周裝置第二夾緊塊(112),位于第二夾緊塊(112)的下部,于所述第二傳感器(111)的外周還裝置第二夾套(119)。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珠自動測量鉚壓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揀安裝座(121)上裝置多個互為間隔布置的傳感單元,所述傳感單元包括固接于分揀安裝座(121)上的第四連接板(122),各第四連接板(122)上連接第七接近開關(123);于所述夾爪連接塊(126)上對稱開有用于驅動氣爪(127)位移的氣源孔(1261)。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珠自動測量鉚壓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鉚壓安裝座(143)上還固接第五連接板(148),第三光電傳感器(147)裝置于所述第五連接板(148)上;所述鉚壓頭(146)的外周設有凸緣(1462),所述凸緣(1462)將所述鉚壓頭(146)分隔形成上壓體(1464)及下壓體(1465),位于上壓體(1464)上開有呈垂直布置的縱向開口(1461),在所述下壓體(1465)上開有多個間隔布置的第二凸臺(1463);所述凸緣(1462)、上壓體(1464)及下壓體(1465)均為圓形,所述第二凸臺(1463)的縱截面為錐形,各第二凸臺(1463)之間形成用于抵接柱塞鋼珠表面的定位間隙(1466)。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珠自動測量鉚壓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單元包括第四光電傳感器(153)、激光傳感器(1513),所述第四光電傳感器(153)通過第六連接板(157)固接于所述縱向型材(155)的一側,所述激光傳感器(1513)通過第八連接板(1512)固接于所述縱向型材(155)的另一側,位于所述縱向型材(155)上還固接第七連接板(158),在所述第七連接板(158)上間隔布置第八接近開關(154)及第九接近開關(1510);所述活塞桿(1561 )、第三安裝板(1511)及頂桿(159)連接形成“U”形。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珠自動測量鉚壓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臺(I)上還連接機架(18),機架(18)為矩形框架體,在所述機架(18)上裝置安全光幕(17)及報警燈(19),位于所述轉動盤(7)的底部還裝置滾輪架(20);位于所述分揀機構(12)處,在所述工作臺(I)上還裝置用于區(qū)分上下公差的分揀盒(13)。
【文檔編號】B23P23/00GK203945116SQ201420156937
【公開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4月2日
【發(fā)明者】周一峰, 陳兵兵 申請人:無錫創(chuàng)捷汽車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