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向上折彎校正機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130273閱讀:300來源:國知局
向上折彎校正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向上折彎校正機構,包括上模座,上模座下方依次安裝上膜組件和校正凸模;還包括下模座上方依次下模組件和與校正凸模配對的校正凹模,上模座一端橫向位置安裝第一斜楔桿,豎直方向安裝第二斜楔桿,第一斜楔桿頂端與第二斜楔桿上端相抵接;校正凹模左端頭部設有一凸臺,凸臺左端面設置有內(nèi)凹的斜面,斜面下方開設彈簧槽,校正凹模右端設置楔形缺口;凹模固定板中部挖有與彈簧槽相對的凹槽,凹槽與彈簧槽內(nèi)放置彈簧;校正凸模與校正凹模之間放置工件,工件下方與抬料塊頂部抵接,本發(fā)明可以向上折彎同時進行過頭折彎調(diào)整,減小產(chǎn)品表面折彎擦傷,延長磨具壽命,提高生產(chǎn)率。
【專利說明】向上折彎校正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校正模具【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向上折彎校正機構。

【背景技術】
[0002]產(chǎn)品在模具中一次折90°彎時,由于任何金屬材料都存在彎曲反彈性,折彎后產(chǎn)品角度都大于90°,而且不同材料反彈角度都不一樣,難達到產(chǎn)品所設計要求的角度尺寸。一般情況向上折彎比向下折彎反彈嚴重,一工步向上折彎到90°較困難,現(xiàn)有技術通常采用減小凸凹模間的間隙的方法,可以有效減少反彈量,但是此時產(chǎn)品表面容易擦傷,模具磨損嚴重,生產(chǎn)效率較低。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 申請人:針對上述現(xiàn)有生產(chǎn)技術中的缺點,提供一種結構合理的向上折彎校正機構,從而在向上折彎同時進行過頭折彎調(diào)整,保證一次折彎可調(diào)整到位,并且明顯減小產(chǎn)品表面折彎擦傷,延長磨具壽命,提高生產(chǎn)率。
[0004]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向上折彎校正機構,包括上模組件和下模組件,所述上模組件的結構為:包括上模座,所述上模座下方依次安裝上模墊板、凸模固定板和卸料板,所述卸料板上安裝校正凸模;所述下模組件的結構為:所述下模座上方依次安裝凹模墊板和凹模固定板,所述凹模固定板上安裝與校正凸模配對的校正凹模,所述上模座一端橫向位置上安裝第一斜楔桿,所述上模座豎直方向通過螺栓及彈簧安裝第二斜楔桿,所述第一斜楔桿頂端與第二斜楔桿上端相抵接;所述校正凹模的結構如下:所述校正凹模左端頭部設有一凸臺,所述凸臺左端面設置有內(nèi)凹的斜面,所述斜面下方開設彈簧槽,所述校正凹模右端設置楔形缺口 ;所述凹模固定板中部挖有與彈簧槽相對的凹槽,所述凹槽與彈簧槽內(nèi)放置彈簧;所述下模座上通過緊固件安裝抬料塊,所述抬料塊依次穿過凹模墊板和凹模固定板;所述校正凸模與校正凹模之間放置工件,所述工件下方與抬料塊頂部抵接。
[0005]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第二斜楔桿下端設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斜楔桿依次穿過上模墊板、凸模固定板和卸料板后其第一斜面與校正凹模的楔形缺口配合抵接。
[0006]所述第一斜楔桿頂端下底面設置有第三斜面,所述第二斜楔桿上端設置有與第三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斜面。
[0007]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fā)明結構簡單,易于推廣,利用第一斜楔桿與第二斜楔桿的配合可以從模具外部調(diào)節(jié)工件折彎角度的反彈量;校正凸模與校正凹模之間的間隙正常,折彎校正一次成型,還有效減少工件表面擦傷,不僅延長模具壽命,同時提高生產(chǎn)效率;長期使用后模具出現(xiàn)磨損,可能會產(chǎn)生偏差,可以通過向內(nèi)調(diào)整第一斜楔桿來解決。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發(fā)明的主視圖。
[0009]圖2為圖1的A部局部放大圖。
[0010]圖3為本發(fā)明校正凹模的主視圖。
[0011]其中:1、上模座;2、上模墊板;3、凸模固定板;4、校正凸模;5、校正凹模;501、斜面;502、彈簧槽;503、楔形缺口 ;6、卸料板;7、抬料塊;8、凹模固定板;9、凹模墊板;10、下模座;11、螺栓;12、第一斜楔桿;13、第二斜楔桿;14、工件;15、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0013]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向上折彎校正機構,包括上模組件和下模組件,上模組件的結構為:包括上模座1,上模座I下方依次安裝上模墊板2、凸模固定板3和卸料板6,卸料板6上安裝校正凸模4 ;下模組件的結構為:下模座10上方依次安裝凹模墊板9和凹模固定板8,凹模固定板8上安裝與校正凸模4配對的校正凹模5,上模座I 一端橫向位置上安裝第一斜楔桿12,上模座I豎直方向通過螺栓11及彈簧安裝第二斜楔桿13,第一斜楔桿12頂端與第二斜楔桿13上端相抵接;校正凹模5的結構如下:校正凹模5左端頭部設有一凸臺,凸臺左端面設置有內(nèi)凹的斜面501,斜面501下方開設彈簧槽502,校正凹模5右端設置楔形缺口 503 ;凹模固定板8中部挖有與彈簧槽502相對的凹槽,凹槽與彈簧槽502內(nèi)放置彈簧15 ;下模座10上通過緊固件安裝抬料塊7,抬料塊7依次穿過凹模墊板9和凹模固定板8 ;校正凸模4與校正凹模5之間放置工件14,工件14下方與抬料塊7頂部抵接。
[0014]第二斜楔桿13下端設置有第一斜面,第二斜楔桿13依次穿過上模墊板2、凸模固定板3和卸料板6后其第一斜面與校正凹模5的楔形缺口 503配合抵接。
[0015]第一斜楔桿12頂端下底面設置有第三斜面,第二斜楔桿13上端設置有與第三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斜面。
[0016]本發(fā)明的運作原理如下:
通常情況下,凸模與凹模合模沖壓折彎90°時需要折彎過頭,以補償折彎回彈量。為此,調(diào)整第一斜楔桿12水平移動帶動第二斜楔桿13上下運動,第二斜楔桿13作用于校正凹模5使其水平移動,校正凸模4下部分也有斜面與校正凹模5配合,也可以達到補償折彎回彈量的效果。補償折彎回彈量的大小靠調(diào)節(jié)第一斜楔桿12來決定第二斜楔桿13的高低,第二斜楔桿13的高低決定校正凹模5的水平移動量,從而控制調(diào)節(jié)折彎回彈量的大小。
[0017]本發(fā)明的工作過程如下:
第一步,將工件14放置于凹模固定板8上,調(diào)整好沖壓位置;在沖床的作用下,上模組件帶動校正凸模4向下移動,接觸工件14料帶;
第二步,校正凸模4與抬料塊7共同作用使工件14在夾緊的情況下繼續(xù)向下移動直至接觸校正凹模5,校正凸模4與校正凹模5配合將工件14向上折90°彎;
第三步,凸模固定板3繼續(xù)下行,調(diào)整第一斜楔桿12末端的螺栓,使得第一斜楔桿12向內(nèi)移動,從而帶動第二斜楔桿13向下移動,第二斜楔桿13抵接校正凹模5的楔形缺口503使其向內(nèi)運動,校正凹模5上的斜面501與校正凸模4下部分共同夾緊工件14,使其折彎小于90°,用以補償反彈量。
[0018]本發(fā)明結構簡單,方便操作,成本低,由于是正常折彎間隙的凹凸模具所生產(chǎn)出的工件,能有效減少表面擦傷,且折彎角度也能達標,一定程度上延長模具壽命,減少校正工序,提高生產(chǎn)效率;而且在校正凸、凹模長期使用磨損后,引起的產(chǎn)品尺寸變化超過標準差可以通過向內(nèi)調(diào)整第一斜楔桿12解決。
[0019]以上描述是對本發(fā)明的解釋,不是對發(fā)明的限定,本發(fā)明所限定的范圍參見權利要求,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權利要求】
1.一種向上折彎校正機構,包括上模組件和下模組件,所述上模組件的結構為:包括上模座(I),所述上模座(I)下方依次安裝上模墊板(2 )、凸模固定板(3 )和卸料板(6 ),所述卸料板(6)上安裝校正凸模(4);所述下模組件的結構為:所述下模座(10)上方依次安裝凹模墊板(9)和凹模固定板(8),所述凹模固定板(8)上安裝與校正凸模(4)配對的校正凹模(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I) 一端橫向位置上安裝第一斜楔桿(12),所述上模座(I)豎直方向通過螺栓(11)及彈簧安裝第二斜楔桿(13),所述第一斜楔桿(12)頂端與第二斜楔桿(13)上端相抵接;所述校正凹模(5)的結構如下:所述校正凹模(5)左端頭部設有一凸臺,所述凸臺左端面設置有內(nèi)凹的斜面(501),所述斜面(501)下方開設彈簧槽(502 ),所述校正凹模(5)右端設置楔形缺口(503);所述凹模固定板(8)中部挖有與彈簧槽(502)相對的凹槽,所述凹槽與彈簧槽(502)內(nèi)放置彈簧(15);所述下模座(10)上通過緊固件安裝抬料塊(7),所述抬料塊(7)依次穿過凹模墊板(9)和凹模固定板(8);所述校正凸模(4)與校正凹模(5)之間放置工件(14),所述工件(14)下方與抬料塊(7)頂部抵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向上折彎校正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楔桿(13)下端設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斜楔桿(13)依次穿過上模墊板(2)、凸模固定板(3)和卸料板(6)后其第一斜面與校正凹模(5)的楔形缺口(503)配合抵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向上折彎校正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楔桿(12)頂端下底面設置有第三斜面,所述第二斜楔桿(13)上端設置有與第三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斜面。
【文檔編號】B21D37/10GK104438858SQ201410807745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2月23日
【發(fā)明者】張立山, 陳兆茂 申請人:無錫微研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