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合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接合結構(1),所述接合結構由U形的、有齒的第一樞軸(2)構成,有齒的所述第一樞軸在上部區(qū)域中通過第一定中心襯套(6)的介入而使用爪連接的方式與固定裝置(7)相關聯(lián)。有齒的第一樞軸在下部區(qū)域中與緊固元件(14)軸向地形成整體,所述緊固元件可與下面的用于補償安裝坯件的自動鎖定系統(tǒng)中的未對準的裝置(18)相關聯(lián)。
【專利說明】接合結構
[0001]本申請涉及一種接合結構(interface structure)。
[0002]目前,歐洲專利EP1346794B1是已知的,該專利涉及具體用于將坯件安裝在保持器上的模塊化結構,該專利解決了當必須執(zhí)行需要將工件和/或坯件鎖定預定位置以便對其進行處理的某些操作,比如上油漆、清潔以及裝配,或多種不同形式的加工,比如去除削肩(shaving)時出現(xiàn)的問題。
[0003]因此,已知的是,無論什么時候而不只是在工業(yè)背景中,只要待處理的物體需要通過一般的和甚至是簡單的操作而穩(wěn)固的鎖定時,該裝置是必不可少的。
[0004]傳統(tǒng)裝置中被抱怨的顯著缺點在于這一事實,即為了實現(xiàn)工件的穩(wěn)定的鎖定,需要使鎖定裝置的兩個間隔開的元件都與相同工件的兩個相對側面接觸。
[0005]以此方式,因此使得在那些側面處進行任何加工變得不可能,由于側面受接觸影響,該側面沒有允許與工具或更一般地與任何機床的部件接觸的自由表面。
[0006]由此而來的是,操作者必須隨后移走工件、根據新的方位定位工件,該新的方位使得在之前被鎖定元件部分地遮住的兩個側面暴露。
[0007]上述問題的另一個惱人的因素在于,在工件的鎖定過程中,工件具有不能進行加工的至少三個表面,即,除了與鎖定元件相鄰的側面外,第三表面是完全抵靠在機床的工作面上的更低的一個表面。
[0008]由此而來的是,操作者必須采取工件的多個連續(xù)定位以及相關聯(lián)的鎖定,由于可能的反復系統(tǒng)定位誤差是另一個惱人的因素,這因此對在工件上的加工結束時候得到的總體精度有負面影響。
[0009]該裝置中的另一缺點在于,需要使用合格的(qualified,有資格的,受過培訓的)工人,以便能夠實施定位工件并使工件定中心的精細的初始操作。
[0010]在傳統(tǒng)鎖定裝置中經常出現(xiàn)的另一缺點是,在已經被加工并且隨后將與托架接觸以允許加工還未處理的工件表面的表面處所形成的局部變形可能會損壞工件。
[0011]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外,還有一個顯著問題涉及由解除鎖定、重新定位并重新鎖定工件(意圖在該工件的多個表面上進行一些形式的加工)的反復的、連續(xù)的操作引起的相當多的時間消耗。
[0012]在這類缺點的部分方案中,EP1346794B1要求保護用于將具有至少一個座部的坯件安裝在保持器上的模塊化結構,所述模塊化結構包含至少一個板,該板具有多個第一座部,第一座部用于將至少一個第一體的第一固定裝置和第二暫時固定裝置可拆卸連接,從而允許所述第一體與所述坯件可拆卸連接,其中,所述第二暫時固定裝置允許所述模塊化結構在形成在所述坯件中的所述座部處的連接,并且其中,它進一步包含用于所述第一體相對于所述第一座部自動定中心的第一定中心襯套,所述第一襯套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平截頭形上部部分,第一部分可連接在所述第一座部中,第二平截頭形上部部分具有近似平截頭形的外周緣表面,一旦已經實現(xiàn)第一座部與襯套之間的連接,該近似平截頭形的外周邊表面就會突出到板之上,所述第二平截頭形上部部分具有與所述板的上表面直接接觸的下表面;用于將所述第一體固定至所述板的所述第一固定裝置包含用于在所述第一座部與所述第一體之間的連接的第一牽引元件,并且第一虎鉗狀裝置,該第一虎鉗狀裝置與所述第一體相關聯(lián),以暫時鎖定所述第一牽引元件;所述第一體為柱形的,所述第一體具有用于部分容納所述第一和/或第二牽引元件的第二軸向孔,并且在下部區(qū)域中包含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徑向地形成并且用于容納所述第一虎鉗狀裝置,所述第三孔近似以直角的方式影響所述第二軸向孔;所述第一虎鉗狀裝置由一對第一爪構成,該對第一爪能夠被容納在所述第三孔內部且被鏡像對稱地布置在直徑上相對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一爪為大體柱形的,所述第一爪可通過致動裝置相互關聯(lián)起來,該致動裝置由第一螺紋件構成,第一螺紋件與第四孔和第五孔同軸地布置,第四孔和第五孔是通孔并且沿著所述一對第一爪軸向地形成。
[0013]雖然該方案解決了上面提到的問題,但該方案也具有以下缺點,已經發(fā)現(xiàn),在待固定的零件中并且因此在坯件(在EP1346794B1中指定為50)中得到了用于緊固元件(諸如螺紋柄,在EP1346794B1中指定為39a)的第一螺紋孔(在EP1346794B1中指定為36),并且因此得到了用于定中心襯套(在EP1346794B1中指定為37)的第一座部(在EP1346794B1中指定為34):在待固定的零件的生產過程中,一些加工步驟會引起工件的幾何形狀發(fā)生改變,因為第一座部可能隨后以更大尺寸重新定中心,并且該第一座部可能隨后處于用于零件的定中心的最適合的位置(從之前的位置略微偏移)。
[0014]由此可見,第一孔的直徑和第一座部的直徑不具有相同的軸線。
[0015]在上文提及的問題的部分解決方案中,同一 申請人:于2012年7月11日提交的意大利申請第TV2012A000129號涉及一種用于補償在用于將坯件安裝在保持器上的自動鎖定系統(tǒng)中的未對準的裝置,該坯件具有用于緊固元件的第一孔,在第一孔的端部處設置用于定中心襯套的第一座部。該裝置由盒狀體構成,該盒狀體由T形的中空體和U形的基座部構成,該基座部形成用于截頭金字塔狀的罩的內座部,該罩與中空體的柄同軸地設置并設置在活塞的上方,該活塞能相對于柄橫向地移動。牽引元件能滑動地布置在中空體的柄中并與固定元件軸向地形成整體,使用該牽引元件,定中心襯套同軸地關聯(lián)在上部區(qū)域中,并且該定中心襯套可設置在第一座部處,并該第一座部具有的直徑超過固定的第一孔的直徑并且相對于該第一孔偏心地設置。牽引元件與球選擇性地配合,該球能夠容納在適配的開口內和適配的第二座部內,該開口設置在柄中,第二座部設置在罩中??蓮椥缘貕嚎s元件布置在中空體的頭部與罩之間,提供了允許活塞暫時軸向地移動的器件。
[0016]在已說明的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不同部件的機械的相互連接,這些不同部件能夠相互軸向地布置在穩(wěn)定的條件下,這種解決方案與現(xiàn)有技術不同,由于活塞的存在,通過使用允許相對于不同部件執(zhí)行軸向移動的氣動器件,這種解決方案能夠實現(xiàn)了位置的調節(jié)。
[0017]已經提供了該解決方案,用于使得能夠固定在自動化環(huán)境下處理的工件和托盤。
[0018]雖然這兩種解決方案都能夠使得能夠將工件定位并穩(wěn)定地鎖定在任何機床的平臺上,從而進行期望的加工,但是已經發(fā)現(xiàn)的是,必須分開使用這兩種解決方案:第一種用于手動地鎖定工件,第二種用于自動地鎖定工件。
[0019]由于使得這兩種解決方案不能兼容的機械差異,這兩種解決方案不能在同一平臺上結合使用。
[0020]因此,本發(fā)明的主要目標在于解決上文提及的技術問題,消除引用的現(xiàn)有技術中的缺點并提供一種接合結構,該接合結構使上文說明的兩種解決方案能夠結合并在同一平臺上使用,從而實現(xiàn)將待加工工件定中心并且穩(wěn)固地固定在任何機床的平臺上,同時能夠改變工件的定位高度和工件所在的托盤的高度。
[0021]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接合結構,該接合結構除了前述的特性之外,還是低成本的,并且可用普通的和傳統(tǒng)的機器和工廠來實現(xiàn)。
[0022]通過接合結構I實現(xiàn)了該目的以及在本文中將變得更清楚的這些和其他目標,其中,該接合結構由U形的、有齒的第一樞軸2構成,該第一樞軸在上部區(qū)域中通過用于定中心的第一襯套6的介入,使用爪連接的方式與固定裝置7相關聯(lián),有齒的所述第一樞軸2在下部區(qū)域中與緊固元件14軸向地形成整體,該緊固元件能與下面的用于補償在安裝坯件的自動鎖定系統(tǒng)中的未對準的裝置18關聯(lián)。
[0023]根據在附圖中以非限制性實例的方式圖示說明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特征和優(yōu)勢將變得顯而易見,這些實施例是特定的但不排他的,在附圖中:
[0024]圖1是本發(fā)明的四分之三分解側視圖,示出了本發(fā)明與固定裝置以及與用于補償在安裝坯件的自動鎖定系統(tǒng)中的未對準的裝置關聯(lián);
[0025]圖2是本發(fā)明的四分之三側視圖;
[0026]圖3是本發(fā)明的四分之三側視圖,其中沒有襯套;
[0027]圖4是能與第一樞軸同軸地關聯(lián)的襯套的四分之三側視圖;
[0028]圖5是本發(fā)明和固定裝置以及用于補償在安裝坯件的自動鎖定系統(tǒng)中的未對準的裝置的分解圖;
[0029]圖6是用于補償在用于安裝坯件的自動鎖定系統(tǒng)中的未對準的裝置的分解圖;
[0030]圖7是用于補償在安裝坯件的自動鎖定系統(tǒng)中的未對準的裝置的徑向截面圖。
[0031]在示出的實施方式中,在具體的實例中示出的單個的特征實際上可與存在于其他實施方式中的不同的其他特征相互交換。
[0032]參考附圖,參考標號I總體表不由U形的第一樞軸2構成的接合結構,該第一樞軸限定第一翼部3a和第二翼部3b,在該第一翼部與第二翼部之間限定了開口 4。
[0033]在第一翼部3a與第二翼部3b中的每一個的側表面處均具有在同一平面上突出的一系列的齒部5a和5b。
[0034]第一定中心襯套6是具有雙錐形外輪廓的柱形的,該第一定位中心襯套可軸向地插入到第一樞軸2中,并且可在穩(wěn)固的狀態(tài)下布置在第一翼部3a與第二翼部3b中的每一個的側表面的下方并且在環(huán)形脊部6a處。
[0035]第一樞軸2可與由一對柱形元件構成的固定裝置7關聯(lián),該一對柱形元件是完全相同的并互相耦接,柱形元件的每一個均設置有第一軸向孔8,并且沿相同的軸線橫向于柱形元件中的每一個的側表面9設置了用于與第一樞軸2耦接的爪耦接裝置的兩個第一座部1a 和 1b0
[0036]由于雙錐形,第一襯套6的功能是使得能夠適配固定裝置7相對于第一樞軸2的位置。
[0037]爪耦接裝置由兩個筒部I Ia和I Ib構成,該兩個筒部能滑動地關聯(lián)在第一座部1a和1b中,并且在筒部的一個端部處設置有適于接合一系列齒部5a和5b的互補的齒部12a和 12b ο
[0038]通過適配的螺紋件13,產生對兩個筒部Ila和Ilb的夾持作用。
[0039]在第一襯套6的下方,第一樞軸2在下部區(qū)域中與緊固元件14軸向地形成整體,該緊固元件由設置有錐形體15的牽引元件構成,該錐形體的末端部16指向遠離第一樞軸2的方向并具有擴張部分17。
[0040]緊固元件14能與下面的用于補償在將坯件安裝至板19的自動鎖定系統(tǒng)中的未對準的裝置18關聯(lián),板19設置有一系列有螺紋的第二孔20,該第二孔為用于第二樞軸21的座部,該第二樞軸包括有互補螺紋的第一柄53,第二定中心襯套54與該第一柄同軸地布置。
[0041]第二定中心襯套54具有截頭錐形的上部分55和柱形的下部分56。
[0042]相似的第三襯套57布置在固定裝置7的端部處,該固定裝置沒有與第一樞軸2相互作用。
[0043]第二樞軸21能使裝置18與板19相互連接。
[0044]裝置18由盒狀體22構成,該盒狀體由T形的中空體23以及由U形的基座部24構成,基座部形成用于截頭金字塔形的罩26的內部的第二座部25,該罩與所述中空體23的第二柄27同軸地布置,并且該罩布置在能夠相對于所述第二柄27橫向移動的活塞28之上。
[0045]在基座部24的上表面29處有第一環(huán)形凹槽30,該第一環(huán)形凹槽充當?shù)谝粔|圈31的座部,該第一墊圈適于提供在中空體23的頭部33的下周向邊緣32處的密封。
[0046]第二柄27的長度使得其下端34大體定位在設置基座部24的下表面35的平面處。
[0047]基座部24在下表面34處具有第二孔36,中空體23的第二柄27的下端34在該第二孔中操作。
[0048]還存在第二墊圈37,該第二墊圈能夠布置在第二環(huán)形凹槽38處,該第二環(huán)形凹槽形成在中空體23的第一壁39中,該第一壁由第二孔36形成。
[0049]鄰近中空體23的下端34,設置有用于第二定中心襯套54的第三座部40a,該第三座部與用于第二樞軸21的頭部的附加座部40b連續(xù)地形成。
[0050]在中空體23的第二柄27中存在適配的開口 41,該開口在平面視圖中大體為圓形的并且布置在橫向于第二柄27的同一平面上。
[0051]這些開口 41設置成在中空體23的敞開的上端42附近。
[0052]適配的球43能選擇性的布置在開口 41中并且不具有落入到第二柄27中的可能性。
[0053]截頭金字塔形的罩26軸向地穿孔,從而允許中空體23的柄27通過,罩26設置有面向第二柄27的第二壁44,第四座部45設置在該第二壁中。
[0054]在第四座部45布置在與在空心體23的第二柄27中形成開口 41的同一平面上時,這些球43能選擇性地容納在第四座部45內。
[0055]在中空體23的頭部33與罩26的上表面46之間,存在用于能彈性地壓縮的元件
48(例如柱形壓縮彈簧)的第五座部47。
[0056]罩26的尺寸設置成使得能夠承受在盒狀體22的內部座部25中的橫向移動的影響;罩26因此能相對于第二柄27進行移動,就此而言,罩的第二壁44可朝向或遠離第二柄27移動。
[0057]活塞28由輪形元件構成,該輪形元件布置在中空體23的第二柄27與基座部23的內側表面58之間的空間中。
[0058]通過一對第三墊圈49a和49b的存在使密封成為可能,該一對第三墊圈設置在互補成形的第三環(huán)形凹槽50a和50b處。
[0059]該一對第三墊圈形成適于能夠使活塞暫時地軸向移動的裝置。
[0060]設置了適配的螺紋件51,該螺紋件適于使基座部24與中空體23互相緊固并固定。
[0061]在裝置18的操作中,首先該裝置在鄰近基座部24的下表面35處設置的適配的第一通道52處充注加壓空氣,該加壓空氣對盒狀體22的內部座部25的在活塞28下方的部分產生影響。
[0062]該空氣提升活塞28并因此也提升罩26,因此壓縮可彈性地壓縮的元件48。
[0063]以這種方式,球43在開口 41中自由移動并且因此也向第四座部45移動。
[0064]在這個時候,第一樞軸2的緊固元件14通過中空體23的敞開的上端42插入到盒狀體22內,直到末端部16被定為在開口 41處或略微低于該開口處并且因此擴張部分17定位在該開口處或略微低于該開口處,該開口設置在第二柄27中。
[0065]當空氣壓力釋放時,可彈性地壓縮的元件48將罩26和活塞28向下推動:以這種方式,通過罩26推動球43,以從第四座部45離開并且因此略微從第二開口 41處離開,從而對錐形體15與末端部16之間的連接區(qū)域產生影響。
[0066]以這種方式,緊固元件14被置于在向下的牽引力下。
[0067]由于罩26可水平地移動,隨后能夠允許(accept,接受)緊固元件14相對于第一定中心襯套6的未對準。
[0068]提供罩26的在內部座部25中移動的可能性,并且因此相對于中空體23的第二柄27移動的可能性,使得罩能夠允許這樣的未對準,因為能夠補償該未對準。
[0069]實際上,已經認識到的是,本發(fā)明已經完全實現(xiàn)了期望的目標和目的,獲得了可在同一平臺上使用的、既用于將工件和托盤相互鎖定又用于自動地實現(xiàn)這種鎖定的接合結構。
[0070]自然地,本發(fā)明的各個部件所使用的材料以及尺寸可以針對具體需要而改變。
[0071]用于實現(xiàn)某些不同功能的多種裝置當然不必僅共存于示出的實施方式中,而且可存在于多個實施方式中,即使這些裝置沒有被示出。
[0072]在上文中示出為有利的、方便的或類似的特征也可以省略掉或由等同特征替代。
[0073]本申請要求意大利專利申請第TV2012U000033號的優(yōu)先權,其全部內容通過引證結合于此。
[0074]在任意權利要求中提及的技術特征都附隨參考標號的情況下,所包括的這些參考標號僅為了增加權利要求的可理解性,并且因此這些參考標號對以實例方式由這些參考標號識別每個元件的說明沒有任何限制性影響。
【權利要求】
1.一種接合結構(I),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結構由U形的、有齒的第一樞軸(2)構成,所述第一樞軸在上部區(qū)域中通過第一定中心襯套出)的介入而采用爪連接的方式與固定裝置(7)相關聯(lián),有齒的所述第一樞軸(2)在下部區(qū)域中與緊固元件(14)軸向地形成整體,所述緊固元件能夠與下面的用于補償安裝坯件的自動鎖定系統(tǒng)中的未對準的補償裝置(18)相關聯(lián)。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結構,其中,U形的所述第一樞軸(2)具有第一翼部(3a)和第二翼部(3b),在所述第一翼部與所述第二翼部之間限定開口(4),在所述第一翼部(3a)與所述第二翼部(3b)中每一個的側表面處均存在有在同一平面上突出的一系列齒部(5a、5b),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中心襯套(6)能軸向地插設到所述第一樞軸(2)上,并且能夠以穩(wěn)定的狀態(tài)布置在所述第一翼部(3a)與所述第二翼部(3b)中每一個的所述側表面的下方并且在環(huán)形脊部^a)處,所述第一定中心襯套呈具有雙錐形外輪廓的柱狀。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接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中心襯套(6)的雙錐形使得能夠適配所述固定裝置(7)相對于所述第一樞軸(2)的位置。
4.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一項或多項所述的接合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定中心襯套¢)的下面,所述第一樞軸(2)在下部區(qū)域中與所述緊固元件(14)軸向地形成整體,所述緊固元件由設置有錐形體(15)的牽引元件構成,所述緊固元件的末端部(16)指向遠離所述第一樞軸(2)的方向并具有擴張部分(17),所述緊固元件(14)能與下面的補償裝置(18)相關聯(lián),所述補償裝置用于補償將坯件安裝至板(19)的自動鎖定系統(tǒng)中的未對準,所述板(19)設置有一系列第二螺紋孔(20),所述第二螺紋孔是用于第二樞軸(21)的座部,所述第二樞軸包括有互補螺紋的第一柄(53),第二定中心襯套(54)與所述第一柄同軸地布置,所述第二定中心襯套具有截頭錐形的上部分(55)和柱形的下部分(56)。
5.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一項或多項所述的接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裝置(7)由一對柱形元件構成,所述柱形元件是完全相同的并且相互耦接,所述柱形元件中的每一個均設置有軸向的第一孔(8),并且沿同一軸線橫向于所述柱形元件中的每一個的側表面(9)設置有用于與所述第一樞軸(2)耦接的爪耦接裝置的兩個第一座部(10a、10b),所述爪耦接裝置由兩個筒部(IlaUlb)構成,所述筒部能滑動地關聯(lián)在所述第一座部(10a、10b)中,并且在所述筒部的一個端部處設置有適于接合所述一系列齒部(5a、5b)的互補齒部(12a、12b),通過適配的螺紋件(13)對兩個所述筒部(lla、llb)進行夾持。
6.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一項或多項所述的接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補償裝置(18)由盒狀體(22)構成,所述盒狀體由T形的中空體(23)以及由U形的基座部(24)構成,所述基座部形成用于截頭金字塔形罩(26)的內部第二座部(25),所述罩與所述中空體(23)的第二柄(27)同軸地布置,并且所述罩布置在能夠相對于所述第二柄(27)橫向地移動的活塞(28)之上,在所述基座部(24)的上表面(29)處設置有第一環(huán)形凹槽(30),所述第一環(huán)形凹槽充當?shù)谝粔|圈(31)的座部,所述第一墊圈適于在所述中空體(23)的頭部(33)的下周向邊緣(32)處提供密封,所述第二柄(27)的長度使得所述第二柄的下端(34)大體定位在設置所述基座部(24)的下表面(35)的平面處,所述基座部在下表面(34)處具有第二孔(36),所述中空體(23)的所述第二柄(27)的所述下端(34)在所述第二孔中操作。
7.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一項或多項所述的接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結構包括第二墊圈(37),所述第二墊圈能布置在第二環(huán)形凹槽(38)處,所述第二環(huán)形凹槽形成在所述中空體(23)的第一壁(39)中,所述第一壁由所述第二孔(36)形成,鄰近于所述中空體(23)的下端(34)設置有用于所述第二定中心襯套(54)的第三座部(40a),所述第三座部與用于所述第二樞軸(21)的頭部的附加座部(40b)連續(xù)地形成,在所述中空體(23)的所述第二柄(27)中設置適配的開口(41),所述開口在平面視角中大體為圓形的并布置在橫向于所述第二柄(27)的同一平面上,所述開口(41)設置在鄰近于所述中空體(23)的敞開的上端(42)處,適配的球(43)能選擇性地布置在所述開口(41)中并且不具有落入到所述第二柄(27)中的可能性。
8.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一項或多項所述的接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截頭金字塔形的所述罩(26)被軸向地穿孔,從而允許所述中空體(23)的所述第二柄(27)通過,所述罩(26)設置有面向所述第二柄(27)的第二壁(44),第四座部(45)設置在所述第二壁中,在所述第四座部(45)布置在與在所述中空體(23)的所述第二柄(27)中形成所述開口(41)的同一平面上時所述球(43)能夠選擇性地容納在所述第四座部(45)中,在所述中空體(23)的頭部(33)與所述罩(26)的上表面(46)之間設置用于可彈性壓縮元件(48)的第五座部(47),所述可彈性壓縮元件例如是柱形壓縮彈簧。
9.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一項或多項所述的接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罩(26)的尺寸設置成使得能夠承受在所述盒狀體(22)的所述內部第二座部(25)中的橫向移動的影響,所述罩(26)能相對于所述第二柄(27)進行移動,使得所述罩的第二壁(44)能夠朝向或遠離所述第二柄(27)移動。
10.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一項或多項所述的接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8)由輪形元件構成,所述輪形元件布置在所述中空體(23)的所述第二柄(27)與所述基座部(23)的內側表面(58)之間的空間中,通過一對第三墊圈(49a、49b)的存在能夠形成密封,所述一對第三墊圈設置在互補成形的第三環(huán)形凹槽(50a、50b)處,所述一對第三墊圈形成適于能夠使所述活塞暫時地軸向移動的裝置。
11.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一項或多項所述的接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補償裝置(18)在鄰近所述基座部(24)的下表面(35)處設置的適配的第一通道(52)處能夠充注有加壓的空氣,加壓的所述空氣對所述盒狀體(22)的所述內部第二座部(25)的在所述活塞(28)下面的部分產生影響,所述空氣提升所述活塞(28)并因此也提升所述罩(26),因此壓縮所述可彈性壓縮元件(48),從而使得所述球(43)在所述開口(41)中自由移動并因此也朝向所述第四座部(45)移動,使得所述第一樞軸(2)的所述緊固元件(14)穿過所述中空體(23)的敞開的上端(42)插入到所述盒狀體(22)內,直到所述末端部(16)定位在設置在所述第二柄(27)中的所述開口(41)處或定位在略微低于所述開口處,并且因此所述擴張部分(17)定位在所述開口處或定位在略微低于所述開口處。
12.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一項或多項所述的接合結構,其特征在于,一旦釋放所述空氣的壓力,所述可彈性壓縮元件(48)將所述罩(26)和所述活塞(28)向下推動,使得所述罩(26)推動所述球(43)從所述第四座部(45)離開并且因此從所述第二開口(41)略微離開,從而對所述錐形體(15)與所述末端部(16)之間的連接區(qū)域產生影響,因此,對所述緊固裝置(14)施加牽引力。
13.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一項或多項所述的接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罩(26)能水平地移動,從而允許所述緊固元件(14)相對于所述第一定中心襯套(6)的未對準。
【文檔編號】B23Q3/10GK104507637SQ201380040866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8月6日
【發(fā)明者】阿爾梅里諾·卡努托 申請人:阿爾梅里諾·卡努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