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對帶狀的軋件進行軋制的軋機的運行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軋機的運行方法,該軋機則用于對帶狀的軋 件進行軋制,所述軋件具有帶有兩個端部的起始棱邊。所述軋機具有 帶有工作輥的軋機機架、布置在該軋機機架的進料側的輥道和控制裝 置。所述工作輥形成軋輥間隙。所述控制裝置觸發(fā)所述軋機機架,使 得所述軋機機架的工作輥以一種圓周速度旋轉。此外,所述控制裝置 觸發(fā)所述布置在軋機機架的進料側的輥道,使得所述帶狀的軋件的起 始棱邊以一種入輥速度到達所述軋輥間隙。此外,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數據載體,該數據載體具有保存在該數據 載體上的計算機程序,在由用于軋機的控制裝置執(zhí)行該計算機程序時, 該計算機程序用于實施一種所述的運行方法。本發(fā)明也涉及一種用于 軋機的控制裝置,如此構造該控制裝置,尤其如此對其進行編程,使 得所述軋機能夠按照一種所述的運行方法由該控制裝置進行觸發(fā)。本發(fā)明也涉及一種用于對帶狀的軋件進行軋制的軋機,該軋機具 有帶有工作輥的軋機機架、布置在該軋機機架的進料側上的輥道和控 制裝置,其中所述工作輥形成軋輥間隙并且所述軋機機架和所述布置 在該軋機機架的進料側上的輥道能夠由所述控制裝置觸發(fā),使得所述 軋機機架的工作輥以一種圓周速度旋轉并且所述帶狀的軋件的起始棱 邊以 一種入輥速度到達所述軋輥間隙。最后,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帶狀的軋件,該軋件具有帶有兩個端部 的起始棱邊并且按照一種前面所說明的運行方法來軋制。
背景技術:
在軋制帶狀的軋件時,通常以一種入輥速度將該軋件輸送給軋機 機架,所述入輥速度小于所述軋機機架的工作輥的圓周速度。隨著所 述軋件的起始棱邊進入軋輥間隙中,所述軋輥間隙閉合并且對該軋件 進行軋制。上述操作方法代表理論上的理想情況,在該理想情況中所述起始 中。但在實踐中也會發(fā)生這樣的情況,即所述起始棱邊的兩個端部先
后進入所述軋輥間隙中,所述起始棱邊因此相對于所述軋輥間隙具有 傾斜角度。在這種情況下,出現所謂的對角扭曲,所述對角扭曲一方 面導致軋件的超寬,并且另一方面向軋件施加平行四邊形的形狀。兩 種效應都降低了所謂的成材率,也就是能利用的軋件體積的份額。為避免傾斜角度,在現有技術中使用所謂的導板。所述導板在側 面靠在所述帶狀的軋件上。它們使所述帶狀的軋件如此定向,使得所 述起始棱邊平行于所述軋輥間隙定向。軋件的定向十分耗費時間并且對軋機的生產率產生不利影響。此 外,如果所述帶狀的軋件具有大的寬度-長度-比,那么定向可能特別地 差。除此以外,在按規(guī)定使軋件定向時也存在著這樣的危險,即軋件管使用了所述導板,還會出現所述起始棱邊相對于所述軋輥間隙的傾 斜角度。在此所述帶狀的軋件的寬度和長度之間的比越大,并且所述 帶狀的軋件的長度和所述布置在軋機機架的進料側上的輥道的輸送輥 的間距之間的比越小,那么所述軋件的扭轉的危險就越大。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的任務是,改進一種用于對帶狀的軋件進行軋制的軋機的 運行方法,從而提高生產率及成材率。即所述入輥速度^于所述圓周速度并且所述控制裝置使-斤:圓周速度 和所述入輥速度彼此協調,從而基于所述圓周速度和入輥速度彼此間 的協調至少降低所述起始棱邊相對于軋輥間隙的可能的傾斜角度。 與此相對應,該任務也通過以下方式得到解決,即在數據載體上 保存著相應的計算機程序或者說相應地構造所述用于軋機的控制裝 置,尤其對其進行編程。對于所述軋機來說,該任務通過以下方式得到解決,即所述入輥 速度大于所述圓周速度并且所述圓周速度和所述入輥速度能夠通過所 述控制裝置彼此協調,從而基于所述圓周速度和入輥速度彼此間的協 調至少降低所述起始棱邊相對于所述軋輥間隙的可能的傾斜角度。與此相對應,該任務對于所述帶狀的軋件來說通過以下方式得到 解決,即在至少一次軋制過程中根據一種上面所說明的運行方法對所 述軋件進行軋制。
可以這樣安排,即所述控制裝置使所述圓周速度和所述入輥速度 彼此協調,使得所述帶狀的軋件在所述起始棱邊的端部中的一 +在所 述起始棱邊的端部中的另 一 個之前到達軋輥間隙的情況下圍繞著所述 首先到達軋輥間隙的端部旋轉。所述起始棱邊的后來到達軋輥間隙的 端部因此滑向所述軋輥間隙。通常應該優(yōu)先使用這種處理方式。不過,在具體情況下,也有意義的是,所述控制裝置使所述圓周 速度和所述入輥速度彼此協調,使得所述帶狀的軋件在所述起始棱邊 的端部中的一個在所述起始棱邊的端部中的另 一個之前到達軋輥間隙這種if況下,需要特別精確地使^述圓;速度和所述入^速度:此協 調,以便所述帶狀的軋件不會反彈太遠。按本發(fā)明的運行方法尤其也可以用在既有的軋機上,也就是可以 用在具有上文所提到的導板的軋機上。所述導板通常能夠靠在所述軋 件上。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所述控制裝置優(yōu)選如此觸發(fā)所述導板,使 得所述導板不接觸所述帶狀的軋件。優(yōu)選所述控制裝置接受所述帶狀的軋件及軋機的特征性的參數并 且借助于所述特征性的參數在模型中計算所述圓周速度和入輥速度。 作為所述軋件的特征性的參數尤其考慮所述軋件的長度、寬度、厚度 及質量。作為所述軋機的特征性的參數尤其考慮所述輥道的各個輸送 輥的間距、軋輥間隙及工作輥的直徑。優(yōu)選所述控制裝置借助于所述特征性的參數來檢查是否滿足執(zhí)行 條件。只有在滿足所述執(zhí)行條件時,所述控制裝置才根據上面所說明 的方法使所述圓周速度和所述入輥速度彼此協調。相反如果沒有滿足 所述執(zhí)行條件,那么所述控制裝置就使所述圓周速度和所述入輥速度 彼此如此協調,使得所述起始棱邊相對于所述軋輥間隙的可能的傾斜此2然可^降低所述^始棱邊相對于所述軋輥間隙的可能的傾斜角 度,但不是由于所述圓周速度和所述入輥速度彼此間的協調而引起。 這種協調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對所述傾斜角度的降低產生影響??梢詫⒉煌膮导{入所述執(zhí)行條件中。優(yōu)選將所述帶狀的軋件 的長度、所述帶狀的軋件的寬度、所述帶狀的軋件的長度和寬度的比 例以及/或者所述帶狀的軋件的質量納入所述執(zhí)行條件中。
如早已提到的,所述布置在軋機機架的進料側的輥道具有導板, 所述導板能夠在側面靠在所述帶狀的軋件上。如果沒有滿足所述執(zhí)行 條件,那么所述控制裝置就優(yōu)選如此調節(jié)所述導板,使得其接觸到所 述帶狀的軋件。所述帶狀的軋件因而在這種情況下要么按照按本發(fā)明 的方法來定向,要么按照傳統(tǒng)的方法(也就是通過所述導板)來定向。
其它優(yōu)點和細節(jié)從下面結合附圖對實施例所作的說明中獲得。附圖以原理圖示出圖1是軋機的從側面看的示意圖,圖2是圖1的軋機的從上面看的示意圖,圖3是流程圖,圖4是用于降低所述起始棱邊相對于軋輥間隙的傾斜角度的第一 方案并且第二方案。
具體實施方式
按照圖1和圖2,軋機具有軋機機架l、兩個輥道2、 3、導板4和 控制裝置5。所述軋機機架1具有至少兩個工作輥6,通常還具有其它 的輥子7,比如兩個支承輥7。所述軋機用于對帶狀的軋件8進行軋制。在所述軋機機架1的進 料側和出料側上分別布置了所述兩個輥道2、 3中的一個。所述輥道2、 3分別具有多個輸送輥9,所述輸送輥9彼此相隔一個間距a。所述導 板4布置在進料側上的輥道2上。這些導板能夠在側面靠在所述軋件8 上。所述控制裝置5用于控制和協調所述軋機機架1、導板4及所述輥 道2、 3的輸送輥9。通過保存著計算機程序11的數據載體IO將該計算機程序11輸入 所述控制裝置5。所述控制裝置5接納所述計算機程序11并且將其存 放在內部的存儲器12中。由此對所述控制裝置5進行編程(或者說以 通用方式來構造該控制裝置5),使得其在調用所述計算機程序11時 按照一種下面結合圖3詳細解釋的運行方法來運行所述軋機。按照圖3,所述控制裝置5在步驟Sl中首先接受所述軋件8的特 征性的參數。所述軋件8的特征性的參數尤其包括該軋件的長度l、寬度b、厚度d、質量m、溫度T及材料組成Z。必要時,也可以在步驟 Sl的范圍內向所述控制裝置5輸入所述軋件8的其它參數。此外,在步驟S2中,所述控制裝置5接受所述軋機的特征性的參 數。所述軋機的特征性的參數尤其包括所述工作輥6的直徑和所述輸 送輥9的間距a。最后,所述控制裝置5在步驟S3中接受所期望的軋制過程的特征 性的參數。所期望的軋制過程的特征性的參數尤其包括道次壓下量5 和所期望的軋制速度vW。作為替代方案,所述道次壓下量5可以預先 規(guī)定為絕對的道次壓下量或者相對的道次壓下量。根據所期望的軋制過程的特征性的參數5、 vW,所述控制裝置5 在步驟S4中借助于模型13以本身公知的方式求得用于所述軋機機架1 的機架設置。所述機架設置尤其包括軋輥間隙g和所述軋機機架1的 工作輥6的圓周速度vU。所述軋輥間隙g是所述寬度b、厚度d、溫 度T、材料組成Z、所期望的道次壓下量5、機架剛度及必要時其它變 量的函數。所述工作輥6的圓周速度vU尤其是所述厚度d、道次壓下 量5、軋制速度vW、軋輥間隙g及必要時其它參數的函數。在步驟S5到S8中,所述控制裝置5檢查,是否滿足不同的條件。 所述步驟S5到S8不必全部存在。尤其所述步驟S8必要時可省略。但 是必須存在所述步驟S5到S7中的至少一個。最重要的步驟可能是步 驟S5。在步驟S5中所述控制裝置5首先檢查,所述軋件8的長度1是否 低于極限長度L。所述極限長度L優(yōu)選是所述輸送輥9彼此間的間距a 的多倍,比如五倍到十倍。在步驟S6中,所述控制裝置5檢查,所述 軋件8的寬度b是否超過極限寬度B。所述極限寬度B優(yōu)選同樣是所 述輸送輥9彼此間的間距a的多倍。在步驟S7中,所述控制裝置5檢 查,所述軋件8的寬度b與長度l之間的比例是否高于一個閾值S。所 述閾值S通常具有一個大于2的值。通常該閾值甚至大于3。在步驟 S8中,所述控制裝置5檢查,所述軋件8的質量m是否低于極限質量 M。原則上,所述步驟S5到S8的檢查可以以任意方式相互關聯,比 如借助于邏輯"或"關聯進行關聯。按照圖3它們進行了 "與"關聯。 如果按照圖3所述步驟S5到S8的所有檢查導致積極的結果,那么所述控制裝置5就執(zhí)行步驟S9到S12。在步驟S9中,所述控制裝置5在所述模型13中求得入輥速度vE。 所述入輥速度vE是所述軋件8的起始棱邊14到達所述軋輥間隙g的 速度。如果在步驟S9中確定該入輥速度vE,那么它大于所述軋枳4兒 架1的工作輥6的圓周速度vU。在步驟S10中,所述控制裝置5使所述導板4離開所述軋件8。該 控制裝置5因而如此調節(jié)所述導板4,使得其不接觸所述軋件8。在步 驟Sll中,所述控制裝置5觸發(fā)所述軋機機架1,從而調節(jié)出在步驟 S4中確定的機架設置。也就是所述控制裝置5尤其如此觸發(fā)所述軋機 機架1,使得所述工作輥6形成所述軋輥間隙g并且所述工作輥6以所 述圓周速度vU旋轉。在步驟S12中,所述控制裝置5如此觸發(fā)布置在進料側上的輥道2, 使得所述軋件8的起始棱邊14以所述入輥速度vE進入所述軋輥間隙g 中。按照圖2,所述軋件8的起始棱邊14具有兩個端部15、 16。在理 想情況下,所述起始棱邊14平行于所述軋輥間隙g定向并且也這樣平 行地進入所述軋輥間隙g中。在這種情況下,所述兩個端部15、 16同 時到達所述軋輥間隙g。不過在實踐中,參見圖4及圖5,通常所述起 始棱邊14的兩個端部15、 16中的一個、這里是端部15在所述起始棱 邊14的兩個端部15、 16中的另一個、這里是端部16之前到達所述軋 輥間隙g。所述起始棱邊14因此相對于所述軋輥間隙g具有傾斜角度。 出于這個原因,所述控制裝置5在步驟S9的范圍內求得所述入輥速度 vE,從而基于所述圓周速度vU和所述入輥速度vE彼此間的協調來至 少降低所述起始棱邊14相對于所述軋輥間隙g的這種傾斜角度。所述 入輥速度vE是可能依賴于所述軋件8的長度l、寬度b、厚度d及質量 m、圓周速度vU、間距a以及必要時也可能依賴于其它參數的函數。 所述入輥速度vE的函數關系可以根據理論上的考慮和/或根據實驗來 求得。所述入輥速度vE通常由所述控制裝置5確定,使得所述工作輥6 雖然保持住首先到達所述軋輥間隙g的端部15,但由于所述軋件8的 慣性,該軋件8在所述輸送輥9上滑向所述工作輥6。所述控制裝置5 因此使所述圓周速度vU和所迷入輥速度vE彼此協調,使得所述帶狀 的軋件8在這種情況下圍繞著所述首先到達軋輥間隙g的端部15旋轉。 這種處理方式在圖4中通過箭頭17示意示出。但是也可以這樣安排,通過所述控制裝置5如此使所述圓周速度 vU和所述入輥速度vE彼此協調,使得所述帶狀的軋件8在所述起始 棱邊14的兩個端部15、 16中的一個(這里是端部15)在所述起始棱 邊14的兩個端部15、 16中的另一個(這里是端部16)之前到達所述 軋輥間隙g的情況下以所述首先到達軋輥間隙g的端部15從所述軋輥 間隙g上彈回。這在圖5中通過箭頭18、 19示意示出,其中所述箭頭 18大于所述箭頭19。如果按照圖3沒有完成所述步驟S5到S8的檢查中的任何一個, 那么所述控制裝置5就代替步驟S9和S10執(zhí)行步驟S13和S14。在步驟S13中,所述控制裝置5類似于步驟S9求得所述入輥速度 vE。不過所述控制裝置5在步驟S13的范圍內如此求得所述入輥速度 vE,使得所述起始棱邊14相對于所述軋輥間隙g的可能的傾斜角度沒 有基于所述圓周速度vU和所述入輥速度vE彼此間的協調而降低。也 就是所述入輥速度vE尤其可以小于所述圓周速度vU。但是此外所述 入輥速度vE可以是所述長度1、寬度b、質量m、厚度d、圓周速度 vU以及可能其它的參數如所述輸送輥9彼此間的間距a的函數。在步驟S14中,所述控制裝置5使所述導板4靠在所述軋件8上。 也就是該控制裝置5如此調節(jié)所述導板4,使得其接觸到所述帶狀的軋 件8。在這種情況下,也就是通過所述導板4來使所述軋件8定向。由此借助于按本發(fā)明的運行方法,而后也實現了所述起始棱邊14 相對于所述軋輥間隙g至少幾乎平行地定向,如果借助于所述導板4 不能夠實現這種定向。按本發(fā)明的處理方式也就是使所述圓周速度vU 和入輥速度vE彼此如此協調,從而由于這種協調至少降低所述起始棱 邊14相對于所述軋輥間隙g的可能的傾斜角度,這種處理方式剛好在 借助于所述導板4進行的常規(guī)定向失靈的情況下起到特別好的作用。 因為該處理方式在短而寬的軋件8上起到特別好的作用。因此該處理 方式是常規(guī)的處理方式的近乎理想的補充。
權利要求
1. 用于對帶狀的軋件(8)進行軋制的軋機的運行方法,- 其中所述帶狀的軋件(8)具有帶有兩個端部(15、16)的起始棱邊(14),- 其中所述軋機具有帶有工作輥(6)的軋機機架(1)、布置在該軋機機架(1)的進料側的輥道(2)和控制裝置(5),- 其中所述工作輥(6)形成軋輥間隙(g),- 其中所述控制裝置(5)觸發(fā)所述軋機機架(1),使得所述軋機機架(1)的工作輥(6)以一種圓周速度(vU)旋轉,- 其中所述控制裝置(5)觸發(fā)所述布置在軋機機架(1)的進料側的輥道(2),使得所述帶狀的軋件(8)的起始棱邊(14)以一種入輥速度(vE)到達所述軋輥間隙(g),所述入輥速度(vE)大于所述圓周速度(vU),- 其中所述控制裝置(5)使所述圓周速度(vU)和所述入輥速度(vE)彼此協調,從而基于所述圓周速度(vU)和所述入輥速度(vE)的彼此協調至少降低所述起始棱邊(14)相對于所述軋輥間隙(g)的可能的傾斜角度。
2. 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裝置(5)使所述圓周速度(vU)和所述入 輥速度(vE )彼此協調,使得所述帶狀的軋件(8 )在所述起始棱邊(14 ) 的端部(15、 16)中的一個在所述起始棱邊(14)的端部(15、 16) 中的另一個之前到達所述軋輥間隙(g)的情況下圍繞著所述首先到達 軋輥間隙(g)的端部(15)旋轉。
3. 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裝置(5)使所述圓周速度(vU)和所述入 輥速度(vE )彼此協調,使得所述帶狀的軋件(8 )在所述起始棱邊(14 ) 的端部(15、 16)中的一個在所述起始棱邊(14)的端部(15、 16) 中的另一個之前到達所述軋輥間隙(g)的情況下以所述首先到達軋輥 間隙(g)的端部(15)從所述軋輥間隙(g)上彈回。
4. 按權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運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在軋機機架(1)的進料側的輥道(2)具 有導板(4),所述導板(4)能夠在側面靠在所述帶狀的軋件(8)上, 并且所述控制裝置(5)調節(jié)所述導板(4),使得其不接觸所述帶狀 的軋件(8)。
5. 按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運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裝置(5)接受所述帶狀的軋件(8)及軋 機的特征性的參數(1、 b、 d、 m、 T、 Z、 a)并且該控制裝置(5)借 助于所述特征性的參數(1、 b、 d、 m、 T、 Z、 a)在模型(13)中求得 所述圓周速度(vU)和所述入輥速度(vE)。
6. 按權利要求5所述的運行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裝置(5)借助于所述特征性的參數(1、 b、 d、 m、 T、 Z、 a)來檢查是否滿足執(zhí)行條件,-所述控制裝置(5 )僅僅在滿足執(zhí)行條件時才使所述圓周速度(vU ) 和所述入輥速度(vE)按權利要求1到4中任一項所述進行彼此協調, 并且-否則所述控制裝置(5)使所述圓周速度(vU)和所述入輥速度 (vE)彼此如此協調,使得所述起始棱邊(14)相對于所述軋輥間隙 (g)的可能的傾斜角度沒有基于所述圓周速度(vU)和所述入輥速度 (vE)的彼此協調而降低。
7. 按權利要求6所述的運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帶狀的軋件(8)的長度(1)、所述帶狀的軋 件(8)的寬度(b)、所述帶狀的軋件(8)的長度(1)和寬度(b) 的比以及/或者所述帶狀的軋件(8 )的質量(m )納入所述執(zhí)行條件中。
8. 按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運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在軋機機架(1)的進料側的輥道(2)具 有導板(4),所述導板(4)能夠在側面靠在所述帶狀的軋件(8)上, 并且所述控制裝置(5)在所述執(zhí)行條件沒有得到滿足的情況下調節(jié)所 述導板(4),使得其接觸到所述帶狀的軋件(8)。
9. 數據載體,該數據載體具有保存在該數據栽體上的計算機程序 (11),在由用于軋機的控制裝置(5)執(zhí)行該計算機程序(11)時,該計算機程序(11)用于實施一種按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運 4亍方法。
10. 用于軋機的控制裝置,構造該控制裝置,尤其對其進行編程, 使得所述軋機能夠按照一種按權利要求1到8中任一項所述的運行方 法由該控制裝置進行觸發(fā)。
11. 用于對帶狀的軋件(8)進行軋制的軋機, -其中該軋機具有帶有工作輥(6)的軋機機架(1)、布置在該軋機機架(1)的進料側的輥道(2)和控制裝置(5), -其中所述工作輥(6)形成軋輥間隙(g),-其中所述軋機機架(1)能夠由所述控制裝置(5)進行觸發(fā),使 得所述軋機機架(1)的工作輥(6)以一種圓周速度(vU)旋轉,—其中所述布置在軋機機架(1)的進料側的輥道(2)能夠由所述控制裝置(5)進行觸發(fā),使得所述帶狀的軋件(8)的起始棱邊(14) 以 一種入輥速度(vE )到達所述軋輥間隙(g ),其中所述入輥速度(vE ) 大于所述圓周速度(vU),-其中所述圓周速度(vu)和所述入輥速度(vE)能夠通過所述控 制裝置(5)彼此協調,從而基于所述圓周速度(vU)和所述入輥速度(vE)的相互協調至少降低所述起始棱邊(14)相對于所述軋輥間隙(g)的可能的傾斜角度。
12. 帶狀的軋件,具有帶有兩個端部(15、 16)的起始棱邊(14), 其中所述帶狀的軋件能夠在至少一次相應于按權利要求1到8中任一 項所述的運行方法的軋制過程中在軋機中被軋制,所述軋機具有帶有 工作輥(6)的軋機機架(1)、布置在該軋機機架(1)的進料側的輥 道(2)和控制裝置(5)。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帶狀的、具有起始棱邊(14)的軋件(8),該軋件(8)應該在軋機中進行軋制。所述軋機具有帶有工作輥的軋機機架(1)、布置在該軋機機架(1)的進料側的輥道(2)和控制裝置。所述工作輥形成軋輥間隙。所述控制裝置觸發(fā)所述軋機機架(1),使得所述工作輥以一種圓周速度旋轉。所述控制裝置觸發(fā)所述布置在軋機機架(1)的進料側的輥道(2),使得所述帶狀的軋件(8)的起始棱邊(14)以一種入輥速度到達所述軋輥間隙。所述入輥速度大于所述圓周速度。所述控制裝置使所述圓周速度和所述入輥速度彼此協調,從而由于這種協調至少降低所述起始棱邊(14)相對于所述軋輥間隙的可能的傾斜角度。
文檔編號B21B37/00GK101400456SQ200780009064
公開日2009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3月15日
發(fā)明者B·斯米特 申請人:西門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