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散熱LED燈。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LED燈,一般采用固定形狀的散熱器散熱,為了加大散熱面積,一般在散熱器的外壁上密布散熱翅片,但是散熱過程中熱量密集在散熱器外壁,散熱效果不太理想,從而嚴重影響了其使用壽命。
另外現(xiàn)有用于LED燈的散熱器的體積相對較大,需要較大的存儲空間,增大運輸成本。
故此現(xiàn)有的LED燈有待進一步完善。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散熱效果好使用壽命長的LED燈。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方案:
一種散熱LED燈,包括有散熱器,在所述散熱器上端一體成型有半球體安裝座,所述半球體安裝座的中心軸與散熱器的中心軸重合,在所述半球體安裝座上均布多個弧形PCB板,在所述弧形PCB板上設有LED燈珠,在所述散熱器上端套設有燈罩,所述弧形PCB板和LED燈珠設置在燈罩內(nèi),在所述燈罩下端側壁上設有若干個能連通燈罩內(nèi)外兩側的導氣孔,所述散熱器包括有散熱筒體,在所述散熱筒體外壁上設有若干散熱鰭片,在所述散熱筒體內(nèi)設有能相對于散熱筒體轉動的散熱器主體,在所述散熱器主體內(nèi)設有空腔,在所述散熱器主體的內(nèi)壁均布有散熱鰭片,在所述散熱器主體外壁上設有多個能卷縮在散熱器主體上的散熱薄片,在所述散熱筒體上設有多個導向槽,所述散熱薄片設置在所述導向槽內(nèi),在相鄰的LED燈珠之間的半球體安裝座上設有能使燈罩內(nèi)腔與空腔連通的透氣孔。
如上所述的一種散熱LED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熱筒體上端內(nèi)壁設有連接凹臺,在所述散熱器主體上端設有連接凸臺,所述連接凸臺活動設置在連接凹臺內(nèi)。
如上所述的一種散熱LED燈,其特征在于所述燈罩包括有罩體,在所述罩體下端設有卡接環(huán),所述卡接環(huán)卡接在連接凸臺外側邊緣底面上。
如上所述的一種散熱LED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熱器主體端部設有能驅(qū)使散熱器主體轉動的旋鈕部。
如上所述的一種散熱LED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熱筒體外壁上設有連通散熱筒體內(nèi)外的散熱孔。
如上所述的一種散熱LED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向槽貫穿散熱筒體的上端。
如上所述的一種散熱LED燈,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薄片與散熱器主體一體成型。
如上所述的一種散熱LED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連接凸臺外壁上套設有軸承。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其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可結構簡單,在散熱器主體上的散熱薄片能伸展,有效增大散熱面積,把熱量傳遞到遠離可展開式散熱器,從而大大提高散熱效果。本發(fā)明中散熱薄片能卷縮在散熱器主體外壁,從而縮小體積,便于存放和運輸。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剖面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散熱器的立體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散熱器的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至3所示,一種散熱LED燈,包括有散熱器100,在所述散熱器100上端一體成型有半球體安裝座101,所述半球體安裝座101的中心軸與散熱器100的中心軸重合,在所述半球體安裝座101上均布多個弧形PCB板,在所述弧形PCB板上設有LED燈珠102,在所述散熱器100上端套設有燈罩103,所述弧形PCB板和LED燈珠102設置在燈罩103內(nèi),在所述燈罩103下端側壁上設有若干個能連通燈罩103內(nèi)外兩側的導氣孔104,所述散熱器100包括有散熱筒體1,在所述散熱筒體1外壁上設有若干散熱鰭片11,在所述散熱筒體1內(nèi)設有能相對于散熱筒體1轉動的散熱器主體2,在所述散熱器主體2內(nèi)設有空腔21,在所述散熱器主體2的內(nèi)壁均布有散熱鰭片11,在所述散熱器主體2外壁上設有多個能卷縮在散熱器主體2上的散熱薄片3,在所述散熱筒體1上設有多個導向槽4,所述散熱薄片3設置在所述導向槽4內(nèi),在相鄰的LED燈珠102之間的半球體安裝座101上設有能使燈罩103內(nèi)腔與空腔21連通的透氣孔105。
本發(fā)明所述燈罩103包括有罩體1031,在所述罩體1031下端設有卡接環(huán)1032,所述卡接環(huán)1032卡接在連接凸臺6外側邊緣底面上。
本發(fā)明中在所述散熱筒體1上端內(nèi)壁設有連接凹臺5,在所述散熱器主體2上端設有連接凸臺6,所述連接凸臺6活動設置在連接凹臺5內(nèi)。散熱器主體2的部分熱量通過連接凸臺6傳遞到散熱筒體1,從而加強散熱效果。
本發(fā)明中在所述散熱器主體2端部設有能驅(qū)使散熱器主體2轉動的旋鈕部7。本發(fā)明中通過旋轉旋鈕部7可以控制散熱薄片3的伸展和卷縮。
本發(fā)明中在所述散熱筒體1外壁上設有連通散熱筒體1內(nèi)外的散熱孔8。所述的散熱孔8有利于散熱筒體1內(nèi)外熱量交換,提高散熱效果。
本發(fā)明中所述的導向槽4貫穿散熱筒體1的上端。散熱筒體1與散熱薄片3安裝的時候,只需將散熱薄片3依次放置在導向槽4內(nèi),然后轉動散熱器主體2使散熱薄片3卷縮收納在散熱器主體2上,本發(fā)明中在散熱薄片3端部可以設置限位塊,防止散熱薄片3過度卷縮。
本發(fā)明中在所述散熱筒體1下端設有連接部9,本發(fā)明中在所述連接部9上設有散熱孔8。散熱效果好。
本發(fā)明中所述散熱薄片3與散熱器主體2一體成型。
本發(fā)明中在所述連接凸臺6外壁上套設有軸承。
本發(fā)明的其中一種實施方法,所述的散熱器主體2和散熱薄片3均由泡沫鋁合金材料制成,所述泡沫鋁合金材料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組分組成:
三氧化二鋁 10-45%
氧化鋅 15-30%
鎂粉 5-35%
石墨 8-30%。
實施例1
本發(fā)明所述泡沫鋁合金材料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組分組成:
三氧化二鋁 10%
氧化鋅 30%
鎂粉 35%
石墨 25%。
實施例2
本發(fā)明所述泡沫鋁合金材料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組分組成:
三氧化二鋁 10%
氧化鋅 25%
鎂粉 35%
石墨 30%。
實施例3
本發(fā)明所述泡沫鋁合金材料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組分組成:
三氧化二鋁 45%
氧化鋅 15%
鎂粉 10%
石墨 30%。
實施例4
本發(fā)明所述泡沫鋁合金材料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組分組成:
三氧化二鋁 45%
氧化鋅 25%
鎂粉 5%
石墨 25%。
本發(fā)明中所述的散熱器主體2和散熱薄片3還可以為鋁合金或銅。
本發(fā)明中在所述散熱器外壁上噴涂有散熱涂層,有效增強散熱器的散熱效果。本發(fā)明散熱涂層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
下面通過實施例進一步描述本發(fā)明散熱涂層:
實施例1
本發(fā)明散熱涂層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
改性納米粒子的有機硅樹脂通過以下方法制備:
A、取甲基三乙氧基硅烷40重量份,加入600份水中,加入0.06重量份的甲酸催化劑,在0℃下水解1小時,升溫至70℃進行聚合反應,反應結束后進行減壓蒸餾,得到有機硅樹脂;
B、將步驟A中的有機硅樹脂、1-三氟甲基-1,3丁二烯8重量份、鈦酸酯催化劑0.1重量份和乙酸乙酯10重量份混合均勻,在氬氣的保護下,加熱至100℃脫水縮合反應1小時,得改性有機硅樹脂;
C、將步驟B中的改性有機硅樹脂升溫至75℃,加入2份硅酸乙酯反應1小時,反應結束后降溫,減壓蒸餾除去溶劑,即得包含改性納米粒子的有機硅樹脂。
其中所述聚醚改性氨基硅油按以下方法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在裝有攪拌器、冷凝管、溫度計的三口燒瓶中,加入300重量份八甲基環(huán)四硅氧烷,攪拌,升溫至100℃,加入催化劑四甲基氫氧化銨0.15重量份,保溫20min,加入偶聯(lián)劑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硅烷18重量份,控溫100℃,6小時,得到氨基硅油;
S2:裝有攪拌器、冷凝管、溫度計的三口燒瓶中,加入180重量份步驟A合成的氨基硅油,130重量份活性聚醚,90重量份異丙醇,在70℃,進行回流反應,至反應物透明后,再繼續(xù)保溫4小時,最后在0.005MPa條件下降溫減壓脫去異丙醇,即得。
所述的表面羥基化的碳納米管通過以下方法制備:
在球磨罐中將多壁碳納米管與氫氧化鉀按重量比為1:20的比例混合,加適量乙醇,球磨12小時后,用去離子水洗滌至中性,得混合料,將混合料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在100℃干燥12小時,即得。
所述溶劑為二甲苯和甲基異丁基酮按照重量比2:1的混合物。
本發(fā)明散熱涂料的制備方法:
將環(huán)氧樹脂、丙烯酸樹脂、包含改性納米粒子的有機硅樹脂、溶劑混合后,升溫至40℃攪拌均勻,加入表面羥基化的碳納米管、聚醚改性氨基硅油、鋁鎂合金粉、氮化鋁,攪拌均勻得混合體,將所述混合體加入涂料研磨機中研磨至30-50μm,超聲分散均勻,加入聚醋酸乙烯酯攪拌均勻即可。
實施例2
本發(fā)明散熱涂層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
改性納米粒子的有機硅樹脂通過以下方法制備:
A、取甲基三乙氧基硅烷60重量份,加入900份水中,加入0.8重量份的甲酸催化劑,在5℃下水解5小時,升溫至90℃進行聚合反應,反應結束后進行減壓蒸餾,得到有機硅樹脂;
B、將步驟A中的有機硅樹脂、1-三氟甲基-1,3丁二烯18重量份、鈦酸酯催化劑0.6重量份和乙酸乙酯25重量份混合均勻,在氬氣的保護下,加熱至120℃脫水縮合反應3小時,得改性有機硅樹脂;
C、將步驟B中的改性有機硅樹脂升溫至95℃,加入14份硅酸乙酯反應2小時,反應結束后降溫,減壓蒸餾除去溶劑,即得包含改性納米粒子的有機硅樹脂。
其中所述聚醚改性氨基硅油按以下方法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在裝有攪拌器、冷凝管、溫度計的三口燒瓶中,加入500重量份八甲基環(huán)四硅氧烷,攪拌,升溫至125℃,加入催化劑四甲基氫氧化銨0.35重量份,保溫40min,加入偶聯(lián)劑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硅烷22重量份,控溫125℃,6小時,得到氨基硅油;
S2:裝有攪拌器、冷凝管、溫度計的三口燒瓶中,加入220重量份步驟A合成的氨基硅油,180重量份活性聚醚,120重量份異丙醇,在95℃,進行回流反應,至反應物透明后,再繼續(xù)保溫6小時,最后在0.01MPa條件下降溫減壓脫去異丙醇,即得。
所述的表面羥基化的碳納米管通過以下方法制備:
在球磨罐中將多壁碳納米管與氫氧化鉀按重量比為1:30的比例混合,加適量乙醇,球磨24小時后,用去離子水洗滌至中性,得混合料,將混合料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在130℃干燥16小時,即得。
所述溶劑為二甲苯和甲基異丁基酮按照重量比2:1的混合物。
本發(fā)明散熱涂料的制備方法:
將環(huán)氧樹脂、丙烯酸樹脂、包含改性納米粒子的有機硅樹脂、溶劑混合后,升溫至50℃攪拌均勻,加入表面羥基化的碳納米管、聚醚改性氨基硅油、鋁鎂合金粉、氮化鋁,攪拌均勻得混合體,將所述混合體加入涂料研磨機中研磨至30-50μm,超聲分散均勻,加入聚醋酸乙烯酯攪拌均勻即可。
實施例3
本發(fā)明散熱涂層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
改性納米粒子的有機硅樹脂通過以下方法制備:
A、取甲基三乙氧基硅烷50重量份,加入750份水中,加入0.3重量份的甲酸催化劑,在2℃下水解3小時,升溫至80℃進行聚合反應,反應結束后進行減壓蒸餾,得到有機硅樹脂;
B、將步驟A中的有機硅樹脂、1-三氟甲基-1,3丁二烯12重量份、鈦酸酯催化劑0.3重量份和乙酸乙酯15重量份混合均勻,在氬氣的保護下,加熱至110℃脫水縮合反應2小時,得改性有機硅樹脂;
C、將步驟B中的改性有機硅樹脂升溫至85℃,加入6份硅酸乙酯反應1.5小時,反應結束后降溫,減壓蒸餾除去溶劑,即得包含改性納米粒子的有機硅樹脂。
其中所述聚醚改性氨基硅油按以下方法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在裝有攪拌器、冷凝管、溫度計的三口燒瓶中,加入400重量份八甲基環(huán)四硅氧烷,攪拌,升溫至110℃,加入催化劑四甲基氫氧化銨0.25重量份,保溫30min,加入偶聯(lián)劑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硅烷20重量份,控溫110℃,6小時,得到氨基硅油;
S2:裝有攪拌器、冷凝管、溫度計的三口燒瓶中,加入180-220重量份步驟A合成的氨基硅油,130-180重量份活性聚醚,90-120重量份異丙醇,在70~95℃,進行回流反應,至反應物透明后,再繼續(xù)保溫4-6小時,最后在0.005-0.01MPa條件下降溫減壓脫去異丙醇,即得。
所述的表面羥基化的碳納米管通過以下方法制備:
在球磨罐中將多壁碳納米管與氫氧化鉀按重量比為1:25的比例混合,加適量乙醇,球磨18小時后,用去離子水洗滌至中性,得混合料,將混合料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在120℃干燥14小時,即得。
所述溶劑為二甲苯和甲基異丁基酮按照重量比2:1的混合物。
本發(fā)明散熱涂料的制備方法:
將環(huán)氧樹脂、丙烯酸樹脂、包含改性納米粒子的有機硅樹脂、溶劑混合后,升溫至45℃攪拌均勻,加入表面羥基化的碳納米管、聚醚改性氨基硅油、鋁鎂合金粉、氮化鋁,攪拌均勻得混合體,將所述混合體加入涂料研磨機中研磨至30-50μm,超聲分散均勻,加入聚醋酸乙烯酯攪拌均勻即可。
實施例4
本發(fā)明散熱涂層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
其中改性納米粒子的有機硅樹脂、聚醚改性氨基硅油、溶劑以及本發(fā)明散熱涂料的制備方法均與實施例3中相同。
實施例5
本發(fā)明散熱涂層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
其中改性納米粒子的有機硅樹脂、聚醚改性氨基硅油、溶劑以及本發(fā)明散熱涂料的制備方法均與實施例3中相同。
實施例6
本發(fā)明散熱涂層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
其中改性納米粒子的有機硅樹脂、聚醚改性氨基硅油、溶劑以及本發(fā)明散熱涂料的制備方法均與實施例3中相同。
實施例7
本發(fā)明散熱涂層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
其中改性納米粒子的有機硅樹脂、聚醚改性氨基硅油、溶劑以及本發(fā)明散熱涂料的制備方法均與實施例3中相同。
實施例8
本發(fā)明散熱涂層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
其中改性納米粒子的有機硅樹脂、聚醚改性氨基硅油、溶劑以及本發(fā)明散熱涂料的制備方法均與實施例3中相同。
實施例9
本發(fā)明散熱涂層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
其中改性納米粒子的有機硅樹脂、聚醚改性氨基硅油、溶劑以及本發(fā)明散熱涂料的制備方法均與實施例3中相同。
實施例10
本發(fā)明散熱涂層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
其中改性納米粒子的有機硅樹脂、聚醚改性氨基硅油、溶劑以及本發(fā)明散熱涂料的制備方法均與實施例3中相同。
實施例11
本發(fā)明散熱涂層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
其中改性納米粒子的有機硅樹脂、聚醚改性氨基硅油、溶劑以及本發(fā)明散熱涂料的制備方法均與實施例3中相同。
實施例12
本發(fā)明散熱涂層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
其中改性納米粒子的有機硅樹脂、聚醚改性氨基硅油、溶劑以及本發(fā)明散熱涂料的制備方法均與實施例3中相同。
實施例13
本發(fā)明散熱涂層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
其中改性納米粒子的有機硅樹脂、聚醚改性氨基硅油、溶劑以及本發(fā)明散熱涂料的制備方法均與實施例3中相同。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范圍內(nèi)。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