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使用氣體光源的純紫外輻照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紫外輻照器,具體是指一種使用氣體光源的純紫外輻照器。
背景技術:
目前,核能和核技術的開發(fā)與利用已成為當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重要標志之一。隨著我國核能利用的日益發(fā)展,放射性同位素的廣泛應用,輻射劑量的監(jiān)測成為了核能和放射同位素應用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熱釋光和光釋光是輻射劑量監(jiān)測的很重要的手段,隨著這科技的快速發(fā)展,熱釋光和光釋光逐漸發(fā)展成為觀測材料中電子陷阱的重要手段。在熱釋光和光釋光測量材料中電子陷阱的過程中,由于光源所發(fā)出的可見光和紅外線容易導致某些光敏感材料的熱釋光和光釋光曬煺,從而影響測量的準確性。在一些特殊的場合中,需要較純凈的紫外線輻照。例如在膠水固化領域:膠水在粘合一些固體高分子時,光源所發(fā)出的大量的可見光和紅外線易導致高分子的溫升,從而引起固體高分子物理或化學特性的變化,而導致粘合成品質(zhì)量下降;如前所述熱釋光和光釋光測量中,可見光和紅外線也可能影響測量結果。所以人們希望能找到一些較純凈的強紫外輻照光源。一般的氣體光源如高壓汞燈,除了會發(fā)出較強的紫外線外,還有很強的可見光和紅外線成分;紫外的半導體二極管(LED)可以發(fā)出純凈的紫外輻射,但紫外半導體二極管芯片技術尚處于剛起步階段,這類LED芯片目前還十分昂貴,且發(fā)光效率較低。上述論述內(nèi)容目的在于向讀者介紹可能與下面將被描述和/或主張的本實用新型的各個方面相關的技術的各個方面,相信該論述內(nèi)容有助于為讀者提供背景信息,以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各個方面,因此,應了解是以這個角度來閱讀這些論述,而不是承認現(xiàn)有技術。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種使用氣體光源的純紫外輻照器,其使用氣體光源,較廉價且發(fā)光效率較高,可以很方便用于一些特殊的生產(chǎn)和研究領域。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提供一種使用氣體光源的純紫外輻照器,包括可發(fā)出紫外線的氣體光源、分光器件,所述的氣體光源由燈體、驅(qū)動電路、第一凹面反射鏡、第一反射鏡和第一光闌外殼構成;所述分光器件由反射光柵,第二凹面反射鏡、第二反射鏡、第二光闌外殼構成;所述燈體發(fā)出的光線依次經(jīng)第一凹面反射鏡、第一反射鏡反射后從第一光闌外殼的開孔處射出進入到第二光闌外殼中,并依次經(jīng)反射光柵、第二凹面反射鏡、第二反射鏡從第二光闌外殼的開孔處射出。其中,所述燈體為汞蒸汽燈或氘燈。一種使用氣體光源的純紫外輻照器,包括可發(fā)出紫外線的氣體光源、分光器件,所述的氣體光源由燈體、驅(qū)動電路、第一凹面反射鏡、第一反射鏡和第一光闌外殼構成;所述分光器件由折射棱鏡,第二凹面反射鏡、第二反射鏡、第二光闌外殼構成;所述燈體發(fā)出的光線依次經(jīng)第一凹面反射鏡、第一反射鏡反射后從第一光闌外殼的開孔處射出進入到第二光闌外殼中,并依次經(jīng)折射棱鏡、第二凹面反射鏡、第二反射鏡從第二光闌外殼的開孔處射出。其中,所述燈體為汞蒸汽燈或氘燈。本實用新型采用可發(fā)出較強紫外線的氣體光源,利用分光器件如反射光柵,將紫外線與其他光如可見光和紅外線分開,而后用光闌將紫外線導出,使可見光和紅外線不再照射到預設的紫外輻照的位置,從而使被輻照樣品接受到純紫外線輻照,以避免可見光和紅外線輻照引起的未知影響,實現(xiàn)較大照度的純紫外線的精確輻照。
利用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以下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圖1是使用氣體光源的純紫外輻照器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使用氣體光源的純紫外輻照器的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本實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種使用氣體光源的純紫外輻照器,其使用氣體光源,利用分光器件如反射光柵,將紫外線與其他光如可見光和紅外線分開,而后用光闌將紫外線導出,使可見光和紅外線不再照射到預設的紫外輻照的位置,從而使被輻照樣品接受到純紫外線輻照,以避免可見光和紅外線輻照引起的未知影響,實現(xiàn)較大照度的純紫外線的精確輻照。實施例1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使用氣體光源的純紫外輻照器,包括可發(fā)出紫外線的氣體光源、分光器件。所述的氣體光源由燈體1、驅(qū)動電路2、第一凹面反射鏡3、第一反射鏡4和第一光闌外殼5構成,所述燈體I為汞蒸汽燈或氘燈等可發(fā)出較強紫外線的其他氣體光源。所述分光器件由反射光柵6,第二凹面反射鏡7、第二反射鏡8、第二光闌外殼9構成;所述燈體I發(fā)出的光線依次經(jīng)第一凹面反射鏡3、第一反射鏡4反射后從第一光闌外殼5的開孔處射出進入到第二光闌外殼9中,并依次經(jīng)反射光柵6、第二凹面反射鏡7、第二反射鏡8從第二光闌外殼9的開孔處射出。反射光柵6的角度合適時,可使紫外線剛好從第二光闌外殼9的開孔處射出,而可見光和紅外線則被第二光闌外殼9擋住。此外,上述各反射鏡的數(shù)目可根據(jù)情況適量增減。實施例2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使用氣體光源的純紫外輻照器,包括可發(fā)出紫外線的氣體光源、分光器件,所述的氣體光源由燈體1、驅(qū)動電路2、第一凹面反射鏡3、第一反射鏡4和第一光闌外殼5構成,所述燈體I為汞蒸汽燈或氘燈等可發(fā)出較強紫外線的其他氣體光源。所述分光器件由折射棱鏡10,第二凹面反射鏡7、第二反射鏡8、第二光闌外殼9構成;所述燈體I發(fā)出的光線依次經(jīng)第一凹面反射鏡3、第一反射鏡4反射后從第一光闌外殼5的開孔處射出進入到第二光闌外殼9中,并依次經(jīng)折射棱鏡10、第二凹面反射鏡7、第二反射鏡8從第二光闌外殼9的開孔處射出。折射棱鏡10的角度合適時,可使紫外線剛好從第二光闌外殼9的開孔處射出,而可見光和紅外線則被第二光闌外殼9擋住。此外,上述各反射鏡的數(shù)目可根據(jù)情況適量增減。本實用新型可用于印刷、醫(yī)療、衛(wèi)生、生物生長、驗鈔、消毒殺菌、材料檢測等行業(yè),特別適用于某些紫外輻射敏感材料的檢測。在本實用新型中,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上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jié)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來實施,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傊?,本實用新型雖然例舉了上述優(yōu)選實施方式,但是應該說明,雖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進行各種變化和改型,除非這樣的變化和改型偏離了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否則都應該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1.一種使用氣體光源的純紫外輻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發(fā)出紫外線的氣體光源、分光器件,所述的氣體光源由燈體(I)、驅(qū)動電路(2)、第一凹面反射鏡(3)、第一反射鏡(4)和第一光闌外殼(5)構成;所述分光器件由反射光柵(6),第二凹面反射鏡(7)、第二反射鏡(8)、第二光闌外殼(9)構成;所述燈體(I)發(fā)出的光線依次經(jīng)第一凹面反射鏡(3)、第一反射鏡(4)反射后從第一光闌外殼(5)的開孔處射出進入到第二光闌外殼(9)中,并依次經(jīng)反射光柵(6)、第二凹面反射鏡(7)、第二反射鏡(8)從第二光闌外殼(9)的開孔處射出。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氣體光源的純紫外輻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燈體(I)為汞蒸汽燈或氘燈。
3.一種使用氣體光源的純紫外輻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發(fā)出紫外線的氣體光源、分光器件,所述的氣體光源由燈體(I)、驅(qū)動電路(2)、第一凹面反射鏡(3)、第一反射鏡(4)和第一光闌外殼(5)構成;所述分光器件由折射棱鏡(10),第二凹面反射鏡(7)、第二反射鏡(8)、第二光闌外殼(9)構成;所述燈體(I)發(fā)出的光線依次經(jīng)第一凹面反射鏡(3)、第一反射鏡(4)反射后從第一光闌外殼(5)的開孔處射出進入到第二光闌外殼(9)中,并依次經(jīng)折射棱鏡(10)、第二凹面反射鏡(7)、第二反射鏡(8)從第二光闌外殼(9)的開孔處射出。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使用氣體光源的純紫外輻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燈體(I)為汞蒸汽燈或氘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使用氣體光源的純紫外輻照器。其包括可發(fā)出紫外線的氣體光源、分光器件。所述氣體光源由燈體、驅(qū)動電路、第一凹面反射鏡、第一反射鏡和第一光闌外殼構成;所述分光器件由反射光柵,第二凹面反射鏡、第二反射鏡、第二光闌外殼構成;所述燈體發(fā)出的光線依次經(jīng)第一凹面反射鏡、第一反射鏡反射后從第一光闌外殼的開孔處射出進入到第二光闌外殼中,并依次經(jīng)反射光柵、第二凹面反射鏡、第二反射鏡從第二光闌外殼的開孔處射出。采用可發(fā)出較強紫外線的氣體光源,利用分光器件將紫外線與其他光如可見光和紅外線分開,而后用光闌將紫外線導出,使可見光和紅外線不再照射到預設的紫外輻照的位置,從而使被輻照樣品接受到純紫外線輻照。
文檔編號H01J61/02GK203071044SQ201220596768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1月14日
發(fā)明者熊正燁, 彭景云, 師文慶, 李永強, 陳勁民 申請人:廣東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