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等離子顯示板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946044閱讀:10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等離子顯示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等離子顯示板,更具體地說,涉及可提高亮度和效率等離子顯示板的電極結構。
背景技術
近來,各種平板顯示設備已經(jīng)被開發(fā),可減輕重量和縮小體積克服陰極射線管的缺點。這些平板顯示設備包括液晶顯示器(LCD),場發(fā)射顯示器(FED),等離子顯示板(以下稱“PDP”),電致發(fā)光(EL)顯示設備等等。
其中,PDP是采用氣體放電的顯示設備并具有可易于制造成為大尺寸平板的優(yōu)點。圖1為傳統(tǒng)的等離子顯示器的電極結構的透視圖。典型的PDP為具有三電極并由AC電壓驅(qū)動的三極AC表面放電型PDP,如圖3所示。
參照圖1,傳統(tǒng)的PDP單元包括在上襯底10上順序形成的一對維持電極14和16,具有上介電層18和保護薄膜20的上板(upper plate),以及具有在下襯底12上順序形成的編址電極22,下介電層24,分隔肋26和熒光層28的下板(lower plate)。上襯底10和下襯底12被分隔肋26相互并行地分隔開。
上介電層18和下介電層24累積電荷。保護薄膜20不僅保護上介電層18以免由于濺射而被損壞,從而延長PDP的使用壽命,而且提高次級電子的發(fā)射效率。通常采用氧化鎂(MgO)作為保護薄膜20。
編址電極22被形成使得編址電極22與該對維持電極14和16交叉,編址電極22被提供選擇被顯示單元的數(shù)據(jù)信號。
分隔肋26與編址電極22平行形成并用于防止放電產(chǎn)生的紫外線漏泄到鄰近單元。在上面描述中,分隔肋26可存在或不存在于子像素的邊界線上。
熒光層28被涂在下介電層24和分隔肋26上并發(fā)射可見光即紅,綠和藍中的一種。另外,用于氣體放電的惰性氣體如氦+氙,氖+氙或氦+氙+氖注入到在上襯底10和下襯底12之間以及上襯底10和分隔肋26之間形成的放電空間中。
一對維持電極14和16由掃描電極14和維持電極16組成。掃描電極14主要被提供板掃描(panel scanning)的掃描信號和用于維持放電的維持信號。而維持電極16主要被提供維持信號。
維持電極14包括具有相對寬的寬度且為條形并用透明電極材料(ITO)形成以透射可見光的透明電極14A,以及具有相對窄的寬度且用金屬形成以補償透明電極14A的阻抗成分的金屬電極14B。而且,維持電極16包括具有相對寬的寬度且為條形并用透明電極材料(ITO)形成以透射可見光的透明電極16A,以及具有相對窄的寬度且用金屬形成以補償透明電極16A的阻抗成分的金屬電極16B。在上面描述中,每對維持電極14和16的透明電極14A和16A以預定的間隙彼此對置。
圖2為圖1中所示的一對維持電極的剖面圖。參照圖2,一對維持電極14和16的金屬電極14B和16B在透明電極14A和16A的一側(cè)邊緣形成以使其位于放電單元的外側(cè)區(qū)域(outer block)。也就是說,金屬電極14B和16B在透明電極14A和16A的外側(cè)區(qū)域邊緣,即,遠離放電產(chǎn)生空間的區(qū)域形成。
通過編址電極22和掃描電極14之間對應放電,具有這種結構的PDP單元被選擇并通過一對維持電極14和16之間的表面放電維持放電。在該PDP單元中,熒光層28的熒光材料由于維持放電時產(chǎn)生的紫外線而發(fā)光,因此向單元外發(fā)出可見光。結果,具有這些單元的PDP顯示圖像。在這種情況下,PDP通過控制該單元的放電維持周期,即取決于視頻數(shù)據(jù)的維持放電的數(shù)量,實現(xiàn)顯示圖像必要的灰度級。
在這種傳統(tǒng)的PDP中,當注入到放電空間的惰性氣體氙(Xe)由激發(fā)狀態(tài)變?yōu)榛鶓B(tài)時通過氣體放電產(chǎn)生的真空紫外線激發(fā)熒光層28的熒光材料。因此,隨著惰性氣體中氙(Xe)的含量增加,放電空間中氣體放電時產(chǎn)生的真空紫外線的量也增加。從而可能提高PDP的效率。
然而,氙(Xe)的含量增加導致前襯底之間放電啟動電壓和放電維持電壓升高的不良效應。另外,隨著氙(Xe)的含量增加,放電延遲時間增加。這將導致放電的不穩(wěn)定性增加。
另外,在傳統(tǒng)的PDP中,由于金屬電極14B和16B在透明電極14A和16A的外側(cè)區(qū)域邊緣形成,使得金屬電極14B和16B之間的距離更遠。因此,存在放電啟動電壓和放電維持電壓變高的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至少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和缺點。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不需增加氙(Xe)的含量就可提高亮度和效率的等離子顯示板。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通過降低放電啟動電壓和放電維持電壓可減小能耗的等離子顯示板。
本發(fā)明的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可通過縮短PDP的放電延遲時間增強放電穩(wěn)定性的等離子顯示板。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具有彼此對置的前襯底和后襯底的等離子顯示板,該等離子顯示板包括在前襯底的相對表面上形成的一對透明電極,各在該透明電極上形成的金屬電極,覆蓋該透明電極和金屬電極的介電層,涂在該介電層上的保護薄膜,在后襯底的相對表面上形成的編址電極,覆蓋編址電極的介電層,在該介電層上形成的分隔肋,由分隔肋劃分而成的放電單元,以及涂在放電單元內(nèi)部的熒光層,其中假定從一對透明電極之間的放電區(qū)域的中心到金屬電極中心的距離為“d”而該對透明電極的兩末端之間的距離為“h”,金屬電極在透明電極上的位置滿足d<h/4。
電極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具有彼此對置的前襯底和后襯底的等離子顯示板,該等離子顯示板包括在前襯底的相對表面上形成的一對透明電極,各在該透明電極上形成的金屬電極,覆蓋該透明電極和金屬電極的介電層,涂在該介電層上的保護薄膜,在后襯底的相對表面上形成的編址電極,覆蓋編址電極的介電層,在該介電層上形成的分隔肋,由分隔肋劃分而成的放電單元,以及涂在放電單元內(nèi)部的熒光層,其中金屬電極在靠近于該對透明電極彼此對置的一側(cè)的位置形成,并且該等離子顯示板還包括在該對透明電極彼此對置的一側(cè)的相對端和金屬電極之間的輔助金屬電極。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提供一種具有彼此對置的前襯底和后襯底的等離子顯示板,該等離子顯示板包括在前襯底的相對表面上形成的一對透明電極,各在該透明電極上形成的金屬電極,覆蓋該透明電極和金屬電極的介電層,涂在該介電層上的保護薄膜,在后襯底的相對表面上形成的編址電極,覆蓋編址電極的介電層,在該介電層上形成的分隔肋,由分隔肋劃分而成的放電單元,以及涂在放電單元內(nèi)部的熒光層,其中金屬電極在靠近于該對透明電極彼此對置的一側(cè)的位置形成,并且該等離子顯示板還包括從金屬電極突出的突出電極。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提供一種具有彼此對置的前襯底和后襯底的等離子顯示板,該等離子顯示板包括在前襯底的相對表面上形成的一對透明電極,在該透明電極上形成的金屬電極,覆蓋該透明電極和金屬電極的介電層,涂在該介電層上的保護薄膜,在后襯底的相對表面上形成的編址電極,覆蓋編址電極的介電層,在該介電層上形成的分隔肋,由分隔肋劃分而成的放電單元,以及涂在放電單元內(nèi)部的熒光層,其中透明電極被包括在放電單元中,并且假定從一對透明電極之間的放電區(qū)域的中心到金屬電極中心的距離為“d”而該放電單元的縱向?qū)挾葹椤癓”,則金屬電極在透明電極上的位置滿足d<L/4。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例,提供一種具有彼此對置的前襯底和后襯底的等離子顯示板,該等離子顯示板包括在前襯底的相對表面上形成的一對透明電極,各在該透明電極上形成的金屬電極,覆蓋該透明電極和金屬電極的介電層,涂在該介電層上的保護薄膜,在后襯底的相對表面上形成的編址電極,覆蓋編址電極的介電層,在該介電層上形成的分隔肋,由分隔肋劃分而成的放電單元,以及涂在放電單元內(nèi)部的熒光層,其中透明電極按照圖案結構形成,并且假定從一對透明電極之間的放電區(qū)域的中心到金屬電極中心的距離為“d”而該放電單元的縱向?qū)挾葹椤癓”,金屬電極在透明電極上的位置滿足d<L/4。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等離子顯示板,不增加氙(Xe)的量就可提高亮度和效率。另外,由于放電啟動電壓和放電維持電壓降低可減小能耗。由于放電延遲時間縮短可增強放電穩(wěn)定性。


現(xiàn)參考下列附圖對本發(fā)明予以詳細的描述,附圖中相似的部件采用相似的附圖標記。
圖1為傳統(tǒng)的等離子顯示器的電極結構的透視圖;圖2為圖1中所示的一對維持電極的剖面圖;圖3所示為用于說明本發(fā)明中所用參數(shù)的定義的表面放電型PDP的前襯底電極結構的平面示意圖;圖4所示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表面放電型等離子顯示板的前襯底電極結構的平面示意圖;圖5為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PDP和傳統(tǒng)的PDP中應用電壓和效率的關系曲線圖;圖6所示為金屬電極的位置為d<h/8和h/8<d<h/4時的效率比較的曲線圖;
圖7所示為金屬電極的位置為(A)和(B)時放電延遲時間的比較結果表;圖8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等離子顯示板的電極結構的透視圖;圖9所示為圖8中示出的一對維持電極的平面示意圖;圖10為沿圖9中A-A’線的電極的橫截面圖;圖11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中和現(xiàn)有技術的電壓與亮度之間的關系曲線圖;圖12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中和現(xiàn)有技術的放電電壓與效率之間的關系曲線圖;圖13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改進例的等離子顯示板的一對維持電極的平面示意圖;圖14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另一改進例的等離子顯示板的一對維持電極的平面示意圖;圖15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等離子顯示板的一對維持電極的平面示意圖;圖16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中和現(xiàn)有技術的電壓與亮度之間的關系曲線圖;圖17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中和現(xiàn)有技術中電壓與效率之間的關系曲線圖;
圖18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改進例的等離子顯示板的一對維持電極的平面示意圖;圖19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另一改進例的等離子顯示板的一對維持電極的平面示意圖;圖20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又一改進例的等離子顯示板的一對維持電極的平面示意圖;圖21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的PDP的前襯底電極結構的平面示意圖;圖22所示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和現(xiàn)有技術的PDP的前襯底電極結構的電子密度的比較結果;圖23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的PDP的電極結構和傳統(tǒng)的PDP的電極結構中發(fā)光效率和維持電壓的關系曲線圖;圖24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的改進例的PDP的前襯底電極結構的平面示意圖;圖25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例的等離子顯示板的前襯底電極結構的平面示意圖;圖26和圖27所示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例的改進例的等離子顯示板的前襯底電極結構的平面示意圖;圖28所示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例的電極結構和典型的電極結構中電子密度的比較結果;
圖29為具有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的電極結構的等離子顯示板的發(fā)光效率E1與具有典型的電極結構的等離子顯示板的發(fā)光效率E2在維持電壓變化時的比較結果的圖表。
具體實施例方式
現(xiàn)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子以更詳細的描述。
<第一實施例>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具有彼此對置的前襯底和后襯底的等離子顯示板,該等離子顯示板包括在前襯底的相對表面上形成的一對透明電極,各在該透明電極上形成的金屬電極,覆蓋該透明電極和金屬電極的介電層,涂在該介電層上的保護薄膜,在后襯底的相對表面上形成的編址電極,覆蓋編址電極的介電層,在該介電層上形成的分隔肋,由分隔肋劃分而成的放電單元,以及涂在放電單元內(nèi)部的熒光層,其中假定從一對透明電極之間的放電區(qū)域的中心到金屬電極中心的距離為“d”而一對透明電極的兩末端之間的距離為“h”,則金屬電極在透明電極上的位置滿足d<h/4。
另外,從一對透明電極之間的放電區(qū)域的中心到金屬電極中心的距離d還滿足h/8<d。
現(xiàn)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予以詳細的描述。
為了說明金屬電極與透明電極的相對位置,將對本文中采用的參數(shù)進行定義。圖3所示為用于說明本發(fā)明中所用參數(shù)的定義的表面放電型等離子顯示板的前襯底電極結構的平面示意圖。
在下文中,放電單元的縱向?qū)挾榷x為“L”。相鄰的兩透明電極的兩末端之間的距離定義為“h”。從放電區(qū)域的中心到金屬電極中心的距離定義為“d”。
圖4所示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表面放電型等離子顯示板的前襯底電極結構的平面示意圖。
如圖4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PDP具有表面放電型的PDP結構。在該結構中,從前面看,位于前襯底的透明電極410上的金屬電極420位于外側(cè)使離該單元的中心的距離小于h/4。
即,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若放電區(qū)域的中心位于該單元的中心,從放電區(qū)域的中心到金屬電極420中心的距離d滿足下列條件公式1 d<h/4換句話說,從放電區(qū)域的中心到金屬電極420中心的距離d應該小于h/4,即距放電區(qū)域的中心的距離。
金屬電極420在公式1確定的位置形成,起到增強開始放電的單元的中心的電場的作用,增強的電場可增加亮度,縮短放電延遲時間并降低放電啟動電壓。從而導致效率的提高。
圖5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PDP與傳統(tǒng)的PDP中應用電壓和效率的關系曲線圖。從圖5可看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PDP的效率比傳統(tǒng)的PDP高40%到50%。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改進例,從放電區(qū)域的中心到金屬電極420中心的距離d滿足公式1的同時還滿足下列條件
公式2h/8<d也就是說,要求從放電區(qū)域的中心到金屬電極420中心的距離d大于h/8,即距放電區(qū)域的中心的距離。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改進例,可發(fā)現(xiàn)h/8<d<h/4具有高于d<h/8的效率,因為其具有較少的被金屬電極切斷的可見光。相反地,在放電延遲時間上無明顯差別。圖6所示為金屬電極的位置為d<h/8(下文中稱作“(A)”)和金屬電極的位置為h/8<d<h/4(下文中稱作“(B)”)時的效率比較的曲線圖。從圖6可看出,(B)的效率比(A)的高。
圖7所示為金屬電極的位置為(A)和(B)時放電延遲時間比較結果的表格。從圖7可看出,(A)和(B)在放電延遲時間上幾乎無差別。
其結果,從放電區(qū)域的中心到金屬電極中心的距離d更適宜滿足下列條件公式3h/8<d<h/4因此,若金屬電極被定位以滿足情況(B)的h/8<d<h/4,則亮度、效率及放電穩(wěn)定性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可得到提高。
<第二實施例>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提供一種具有彼此對置的前襯底和后襯底的等離子顯示板,該等離子顯示板包括一對形成在前襯底的該相對表面上的透明電極、各自形成在透明電極上的金屬電極、覆蓋透明電極和金屬電極的介電層、涂覆在該介電層上的保護薄膜、形成在后襯底的相對表面上的編址電極、覆蓋編址電極的介電層、形成在該介電層上的分隔肋、由分隔肋劃分的放電單元以及涂覆在放電單元的里面的熒光層,其中金屬電極形成在偏向該對透明電極彼此對置的一側(cè)的位置,并且等離子顯示板進一步包括在該對透明電極彼此對置的一側(cè)的相對端和金屬電極之間形成的輔助金屬電極。
另外,金屬電極形成在透明電極橫向中心和該對透明電極彼此對置的一側(cè)之間。
而且,輔助金屬電極以平行方式形成2個或更多列。
另外,輔助金屬電極形成Z字形。
現(xiàn)在參考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進行更詳細的描述。
圖8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等離子顯示板的電極結構的透視圖。
參見圖8,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PDP包括具有順序形成在上襯底110上的一對維持電極114和116、上介電層118和保護膜120的上板和具有順序形成在下襯底112上的編址電極122、下介電層124、分隔肋126和熒光層128的下板。上襯底110和下襯底112通過分隔肋126以平行方式相互隔開。
一對維持電極114和116由掃描電極114和維持電極116構成。掃描電極114主要接受板掃描的掃描信號和放電維持的維持信號。維持電極116主要接受維持信號。
圖9是表示圖8所示的一對維持電極的平面圖。圖10是沿圖9中A-A′線的電極的橫截面圖。
參見圖9和圖10,維持電極114包括透明電極114A,其具有較寬的寬度和條形并利用透明電極材料(ITO)形成以透射可見光;以及金屬電極114B和輔助金屬電極114C,它們具有較窄的寬度并利用金屬形成以補償透明電極114A的阻抗成分。同時,維持電極116包括透明電極116A,其具有較寬的寬度和條形并利用透明電極材料(ITO)形成以透射可見光;以及金屬電極116B和輔助金屬電極116C,它們具有較窄的寬度并利用金屬形成以補償透明電極116A的阻抗成分。上述中,一對維持電極114和116的透明電極114A和116A以介于它們之間的預定間隔彼此對置。
如圖9所示,一對維持電極114和116的金屬電極114B和116B在透明電極114A和116A的中心和放電單元的中心之間各自形成在透明電極114A和116A上。即,金屬電極114B和116B各自形成在透明電極114A和116A上,以使它們各自向透明電極114A和116A彼此對置的一側(cè)靠近。這時,假定放電單元的縱向?qū)挾葹椤癓”以及金屬電極114B和116B的中心和放電單元的中心之間的距離為“D”,則金屬電極114B和116B形成在透明電極上的位置設定為“D<L/4”。各金屬電極114B和116B用于增強電場開始的放電單元的中心部分的電場,從而縮短放電時間并減小放電啟動電壓。
如圖9所示,各輔助金屬電極114C和116C可以具有方形形狀。各輔助金屬電極114C和116C形成在放電單元的邊緣側(cè)的透明電極114A及116A的端部和金屬電極114B及116B之間。各輔助金屬電極114C和116C用于向單元的邊緣側(cè)擴展由金屬電極114B和116B形成的放電。
因此,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PDP中,由于金屬電極114B和116B之間的距離近,所以放電單元放電時在放電單元的中部產(chǎn)生強電場。而且,由金屬電極114B和116B形成的放電通過輔助金屬電極114C和116C被向放電單元的邊緣側(cè)擴展。因而可能降低放電啟動電壓和放電維持電壓并也可增強亮度和效率。另外,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PDP中,放電延遲時間因放電啟動電壓被減小而縮短。因此,放電穩(wěn)定性可以增強。
圖11是表示在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和背景技術中亮度和電壓之間的關系的圖表。圖12是表示在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和背景技術中效率和放電電壓之間的關系的圖表。
從圖11可見,當放電電壓相同時,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PDP的亮度比背景技術高約50%至70%。同樣,從圖12可見,當放電電壓相同時,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PDP的效率比背景技術高約40%至50%圖13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改進例的等離子顯示板的一對維持電極的平面圖。
除了圖13中所示的一對維持電極以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改進例的等離子顯示板的電極結構與圖8所示的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電極結構相同。因此,僅給出圖13的說明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復。
參見圖13,維持電極214包括透明電極214A,其具有較寬的寬度和條形并利用透明電極材料(ITO)形成以透射可見光;以及金屬電極214B和多個輔助金屬電極214C,它們具有較窄的寬度并為補償透明電極214A的阻抗成分而形成。維持電極216包括透明電極216A,其具有較寬的寬度和條形并利用透明電極材料(ITO)形成以透射可見光;以及金屬電極216B和多個輔助金屬電極216C,它們具有較窄的寬度并為補償透明電極216A的阻抗成分而形成。上述中,該對維持電極214和216的透明電極214A和216A以介于它們之間的預定間隔彼此對置。
該對維持電極214和216的金屬電極214B和216B各自形成在透明電極214A和216A上,以使它們各自向透明電極214A和216A彼此對置的一側(cè)靠近。各金屬電極214B和216B用于增強電場啟動的放電單元的中心部分的電場,從而縮短放電延遲時間并減小放電啟動電壓。
多個輔助金屬電極214C和216C的各個可以具有方形形狀。各輔助金屬電極214C和216C相互并行地形成在放電單元的邊緣側(cè)上的透明電極214A及216A的端部和金屬電極214B及216B之間。各輔助金屬電極214C和216C用于向單元的邊緣側(cè)擴展由金屬電極214B和216B形成的放電。
因此,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改進例的PDP中,在放電時,可降低放電啟動電壓和放電維持電壓并可縮短放電延遲時間。因此,可能增強放電穩(wěn)定性。即,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改進例的PDP中,由于金屬電極214B和216B之間的距離近,所以在放電時在放電單元的中心部分產(chǎn)生強電場。而且,由金屬電極214B和216B形成的放電通過多個輔助金屬電極214C和216C被向放電單元的邊緣側(cè)擴展。因而可能降低放電啟動電壓和放電維持電壓,并也可增強亮度和效率。另外,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改進例的PDP中,放電延遲時間因放電啟動電壓被減小而縮短,增強放電穩(wěn)定性。
圖14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另一個改進例的等離子顯示板的一對維持電極的平面圖。
除了圖14中所示的一對維持電極以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另一個改進例的等離子顯示板的電極結構與圖8所示的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電極結構相同。因此,僅給出圖14的說明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復。
參見圖14,維持電極314包括透明電極314A,其具有較寬的寬度和條形并利用透明電極材料(ITO)形成以透射可見光;以及金屬電極314B,它的寬度較窄并補償透明電極314A的阻抗成分,和以Z字形排列的多個輔助金屬電極314C。同時,維持電極316包括透明電極316A,其具有較寬的寬度和條形并利用透明電極材料(ITO)形成以透射可見光;以及金屬電極316B,它的寬度較窄并補償透明電極316A的阻抗成分,和以Z字形排列的多個輔助金屬電極316C。上述中,該對維持電極314和316的透明電極314A和316A以介于它們之間的預定間隔彼此對置。
該對維持電極314和316的金屬電極314B和316B各自形成在透明電極314A和316A上,以使它們各自向透明電極314A和316A彼此對置的一側(cè)靠近。各金屬電極314B和316B用于增強電場啟動的放電單元的中心部分的電場,從而縮短放電時間并減小放電啟動電壓。
多個輔助金屬電極314C和316C的各個是方形形狀。輔助金屬電極314C和316C以Z字形形成在放電單元的邊緣側(cè)上的透明電極314A及316A的末端和金屬電極314B及316B之間。各輔助金屬電極314C和316C用于向放電單元的邊緣側(cè)擴展由金屬電極314B和316B形成的放電。
因此,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另一個改進例的PDP中,在放電時,可降低放電啟動電壓和放電維持電壓并可縮短放電延遲時間。因此,可能增強放電穩(wěn)定性。即,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另一個改進例的PDP中,由于金屬電極314B和316B之間的距離近,所以放電時在放電單元的中心部分產(chǎn)生強電場。而且,由金屬電極314B和316B形成的放電通過多個輔助金屬電極314C和316C被向放電單元的邊緣側(cè)擴展。因而可能降低放電啟動電壓和放電維持電壓,并也可增強亮度和效率。另外,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另一個改進例的PDP中,放電延遲時間因放電啟動電壓被減小而縮短。放電穩(wěn)定性可因而增強。
<第三實施例>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提供一種具有彼此對置的前襯底和后襯底的等離子顯示板,該等離子顯示板包括一對形成在前襯底的相對表面上的透明電極、各自形成在透明電極上的金屬電極、覆蓋透明電極和金屬電極的介電層、涂覆在該介電層上的保護膜、形成在后襯底的相對表面上的編址電極、覆蓋編址電極的介電層、形成在該介電層上的分隔肋、由分隔肋劃分的放電單元以及涂覆在放電單元的里面的熒光層,其中金屬電極形成在向該對透明電極彼此對置的一側(cè)靠近的位置,并且等離子顯示板進一步包括從金屬電極突出的突出電極。
上述中,金屬電極形成在透明電極橫向中心和該對透明電極彼此對置的一側(cè)之間。
而且,突出電極從金屬電極的中間突出。
另外,等離子顯示板進一步包括與金屬電極平行形成在突出電極端部的輔助金屬電極。
再者,輔助金屬電極的長度短于金屬電極的長度。
還有,等離子顯示板進一步包括與突出電極的中部相交并與金屬電極平行形成的輔助金屬電極。
上述中,輔助金屬電極的長度短于金屬電極的長度。
再者,等離子顯示板還包括與金屬電極平行形成在突出電極端部的第一輔助金屬電極,和在第一輔助金屬電極和金屬電極之間與突出電極的中部相交并與金屬電極平行形成的第二輔助金屬電極。
再者,第一和第二輔助金屬電極的長度短于金屬電極的長度。
現(xiàn)在參考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進行更詳細的描述。
圖15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等離子顯示板的一對維持電極的平面圖。
除了圖15中所示的該對維持電極以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等離子顯示板的電極結構與圖8所示的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電極結構相同。因此,僅給出圖15的說明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復。
參見圖15,維持電極114包括透明電極114A,其具有較寬的寬度和條形并利用透明電極材料(ITO)形成以透射可見光;以及金屬電極114B和突出金屬電極114C,它們具有較窄的寬度并利用金屬形成以補償透明電極114A的阻抗成分。同時,維持電極116包括透明電極116A,其具有較寬的寬度和條形并利用透明電極材料(ITO)形成以透射可見光;以及金屬電極116B和突出金屬電極116C,它們具有較窄的寬度并利用金屬形成以補償透明電極116A的阻抗成分。上述中,該對維持電極114和116的透明電極114A和116A以介于它們之間的預定間隔彼此對置。
該對維持電極114和116的金屬電極114B和116B在透明電極114A和116A的中心和放電單元的中心之間各自形成在透明電極114A和116A上。即,金屬電極114B和116B各自形成在透明電極114A和116A上,以使它們各自向透明電極114A和116A彼此對置的一側(cè)靠近。這時,假定放電單元的縱向?qū)挾葹椤癓”以及金屬電極114B和116B的中心和放電單元的中心之間的距離為“D”,在放電單元中金屬電極114B和116B形成的位置設定為“D<H/4”。各金屬電極114B和116B用于增強電場啟動的放電單元的中心部分的電場,從而縮短放電延遲時間并減小放電啟動電壓。
各突出金屬電極114C和116C從金屬電極114B和116B的中部向放電單元的邊緣側(cè)突出并從而形成在透明電極114A和116A上。由此,金屬電極114B和116B以及突出金屬電極114C和116C各自形成在透明電極114A和116A上,故它們具有T形形狀。各突出金屬電極114C和116C用于向放電單元的邊緣側(cè)擴展金屬電極114B和116B形成的放電。
因此,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PDP中,由于金屬電極114B和116B之間的距離近,所以放電時在放電單元的中心部分產(chǎn)生強電場。而且,由金屬電極114B和116B形成的放電通過突出金屬電極114C和116C向放電單元的邊緣側(cè)擴展。因而可能降低放電啟動電壓和放電維持電壓并也可增強亮度和效率。另外,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PDP中,放電延遲時間因放電啟動電壓被減小而縮短。因此,放電穩(wěn)定性可以增強。
圖16是表示在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和背景技術中亮度和放電電壓之間的關系的圖表。圖17是表示在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和背景技術中效率和放電電壓之間的關系的圖表。
從圖16可見,當放電電壓相同時,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PDP的亮度比背景技術高約40%至50%。另外,從圖17可見,當放電電壓相同時,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PDP的效率比背景技術高約30%至40%。
圖18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改進例的等離子顯示板的一對維持電極的平面圖。
除了圖18中所示的一對維持電極以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改進例的等離子顯示板的電極結構與圖8所示的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電極結構相同。因此,僅給出圖18的說明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復。
參見圖18,維持電極214包括透明電極214A,其具有較寬的寬度和條形并利用透明電極材料(ITO)形成以透射可見光;以及金屬電極214B、突出金屬電極214C和輔助金屬電極214D,它們的寬度較窄并補償透明電極214A的阻抗成分。同時,維持電極216包括透明電極216A,其具有較寬的寬度和條形并利用透明電極材料(ITO)形成以透射可見光;以及金屬電極216B、突出金屬電極216C和輔助金屬電極216C,它們的寬度較窄并補償透明電極216A的阻抗成分。上述中,該對維持電極214和216的透明電極214A和216A以介于它們之間的預定間隔彼此對置。
該對維持電極214和216的金屬電極214B和216B各自形成在透明電極214A和216A上,以使它們各自向透明電極214A和216A彼此對置的一側(cè)靠近。各金屬電極214B和216B用于增強電場開始的放電單元的中心部分的電場,從而縮短放電延遲時間并減小放電啟動電壓。
各突出金屬電極214C和216C從金屬電極214B和216B的中部向放電單元的邊緣側(cè)突出并從而各自形成在透明電極214A和216A上。由此,金屬電極214B和216B以及突出金屬電極214C和216C各自形成在透明電極214A和216A上,故它們具有T形形狀。各突出金屬電極214C和216C用于向單元的邊緣側(cè)擴展金屬電極214B和216B形成的放電。
各輔助金屬電極214D和216D以與金屬電極214B和216B平行的方式形成在突出金屬電極214C和216C的端部。各輔助金屬電極214D和216D的長度短于各金屬電極214B和216B的長度。因而,金屬電極214B和216B、突出金屬電極214C和216C以及輔助金屬電極214D和216D各自形成在透明電極214A和216A上,因而它們具有H形狀。這些輔助金屬電極214D和216D各用于向單元的邊緣側(cè)擴展金屬電極214B和216B形成的放電。
因此,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改進例的PDP中,在放電時,可降低放電啟動電壓和放電維持電壓并也可縮短放電延遲時間。因此,可能增強放電穩(wěn)定性。即,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改進例的PDP中,由于金屬電極214B和216B之間的距離近,所以放電時在放電單元的中心部分產(chǎn)生強電場。而且,由金屬電極214B和216B形成的放電通過突出金屬電極214C和216C以及輔助金屬電極214D和216D被向放電單元的邊緣側(cè)擴展。因而可能降低放電啟動電壓和放電維持電壓并也可增強亮度和效率。另外,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改進例的PDP中,放電延遲時間因放電啟動電壓被減小而縮短。放電穩(wěn)定性可因而被增強。
圖19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另一個改進例的等離子顯示板的一對維持電極的平面圖。
除了圖19中所示的一對維持電極以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另一個改進例的等離子顯示板的電極結構與圖8所示的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電極結構相同。因此,僅給出圖19的說明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復。
參見圖19,維持電極314包括透明電極314A,其具有較寬的寬度和條形并利用透明電極材料(ITO)形成以透射可見光;以及金屬電極314B、突出金屬電極314C和輔助金屬電極314D,它們的寬度較窄并補償透明電極314A的阻抗成分。同時,維持電極316包括透明電極316Ah,其具有較寬的寬度和條形并利用透明電極材料(ITO)形成以透射可見光;以及金屬電極316B、突出金屬電極316C和輔助金屬電極316D,它們的寬度較窄并補償透明電極316A的阻抗成分。上述中,該對維持電極314和316的透明電極314A和316A以介于它們之間的預定間隔彼此對置。
該對維持電極314和316的金屬電極314B和316B各自形成在透明電極314A和316A上,以使它們各自向透明電極314A和316A彼此對置的一側(cè)靠近。這些金屬電極314B和316B各用于增強電場開始的放電單元的中心部分的電場,從而縮短放電延遲時間并減小放電啟動電壓。
各突出金屬電極314C和316C從金屬電極314B和316B的中部向放電單元的邊緣側(cè)突出并從而各自形成在透明電極314A和316A上。由此,金屬電極314B和316B以及突出金屬電極314C和316C各自形成在透明電極314A和316A上,故它們具有T形形狀。各突出金屬電極314C和316C用于向單元的邊緣側(cè)擴展金屬電極314B和316B形成的放電。
各輔助金屬電極314D和316D以與金屬電極314B和316B平行的方式形成在突出金屬電極314C和316C的中間。各輔助金屬電極314D和316D的長度短于各金屬電極314B和316B的長度。因而,突出金屬電極314C和316C以及輔助金屬電極314D和316D各自形成在透明電極314A和316A上,因而它們具有+形狀。這些輔助金屬電極314D和316D各用于向單元的邊緣側(cè)擴展金屬電極314B和316B形成的放電。
因此,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另一個改進例的PDP中,放電時,可降低放電啟動電壓和放電維持電壓并也可縮短放電延遲時間。因此,可能增強放電穩(wěn)定性。即,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另一個改進例的PDP中,由于金屬電極314B和316B之間的距離近,所以放電時在放電單元的中心部分產(chǎn)生強電場。而且,由金屬電極314B和316B形成的放電通過突出金屬電極314C和316C以及輔助金屬電極314D和316D被向放電單元的邊緣側(cè)擴展。因而可能降低放電啟動電壓和放電維持電壓并也可增強亮度和效率。另外,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另一個改進例的PDP中,放電延遲時間因放電啟動電壓被減小而縮短。放電穩(wěn)定性可因而增強。
圖20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再一個改進例的等離子顯示板的一對維持電極的平面圖。
除了圖20中所示的一對維持電極以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再一個改進例的等離子顯示板的電極結構與圖8所示的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電極結構相同。因此,僅給出圖20的說明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復。
參見圖20,維持電極414包括透明電極414A,其具有較寬的寬度和條形并利用透明電極材料(ITO)形成以透射可見光;以及金屬電極414B、突出金屬電極414C和輔助金屬電極414D,它們的寬度較窄并補償透明電極414A的阻抗成分。同時,維持電極416包括透明電極416A,其具有較寬的寬度和條形并利用透明電極材料(ITO)形成以透射可見光;以及金屬電極416B、突出金屬電極416C和輔助金屬電極416D,它們的寬度較窄并補償透明電極416A的阻抗成分。上述中,該對維持電極414和416的透明電極414A和416A以介于它們之間的預定間隔彼此對置。
該對維持電極414和416的金屬電極414B和416B各自形成在透明電極414A和416A上,以使它們各自向透明電極414A和416A彼此對置的一側(cè)靠近。這些金屬電極414B和416B都用于增強電場開始的放電單元的中心部分的電場,從而縮短放電延遲時間并減小放電啟動電壓。
各突出金屬電極414C和416C從金屬電極414B和416B的中部向放電單元的邊緣側(cè)突出并從而各自形成在透明電極414A和416A上。由此,金屬電極414B和416B以及突出金屬電極414C和416C各自形成在透明電極414A和416A上,故它們具有T形形狀。各突出金屬電極414C和416C用于向單元的邊緣側(cè)擴展金屬電極414B和416B形成的放電。
輔助金屬電極414D具有以與金屬電極414B平行的方式形成在突出金屬電極414C中部并且長度短于金屬電極414A的第一輔助金屬電極,和以與金屬電極414B平行的方式形成在突出金屬電極414C端部并且長度短于金屬電極414A的第二輔助金屬電極。同時,輔助金屬電極416D具有以與金屬電極416B平行的方式形成在突出金屬電極416C中部并且長度短于金屬電極416A的第一輔助金屬電極,和以與金屬電極416B平行的方式形成在突出金屬電極416C端部并且長度短于金屬電極416A的第二輔助金屬電極。上述中,第一和第二輔助金屬電極以“=”形與突出金屬電極414C和416C相交。因而,突出金屬電極414C和416C以及輔助金屬電極414D和416D各自形成在透明電極414A和416A上,從而它們具有±形狀。這些輔助金屬電極414D和416D都用于向單元的邊緣側(cè)擴展金屬電極414B和416B形成的放電。
因此,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再一個改進例的PDP中,放電時,可降低放電啟動電壓和放電維持電壓并也可縮短放電延遲時間。因此,可能增強放電穩(wěn)定性。即,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再一個改進例的PDP中,由于金屬電極414B和416B之間的距離近,所以放電時在放電單元的中心部分產(chǎn)生強電場。而且,由金屬電極414B和416B形成的放電通過突出金屬電極414C和416C以及輔助金屬電極414D和416D被向放電單元的邊緣側(cè)擴展。因而可能降低放電啟動電壓和放電維持電壓并也可增強亮度和效率。另外,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再一個改進例的PDP中,放電延遲時間因放電啟動電壓被減小而縮短。因此,放電穩(wěn)定性可增強。
<第四實施例>
按照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提供一種具有彼此對置的一個前襯底和一個后襯底的等離子顯示板,該等離子顯示板包括一對形成在前襯底的相對表面上的透明電極,各形成在透明電極上的金屬電極、一個覆蓋透明電極和金屬電極的介電層、一個涂覆在該介電層上的保護膜、形成在后襯底的相對的表面上的編址電極、一個覆蓋編址電極的介電層、形成在該介電層上的分隔肋、用分隔肋分界的放電單元、和涂覆在放電單元的里邊的熒光層,其中,透明電極被包括在放電單元中,并且,假定從在該對透明電極之間的放電區(qū)的中央到金屬電極的中央的距離是“d”,并且,放電單元的縱向?qū)挾仁恰癓”,則金屬電極在透明電極上的位置滿足d<L/4。
而且,透明電極包括從放電單元中央到放電單元的外側(cè)區(qū)域(outer block)突出的突出部。
又,突出部具有“山”字形。
另外,輔助金屬電極被形成在突出部的端部。
此外,輔助金屬電極被形成在突出部的兩端。
現(xiàn)在,參考附圖將更詳細地說明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
圖21是表示按照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的PDP的前襯底電極結構的平面圖。
按照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的等離子顯示板的電極結構與在圖8中所示的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相同,除了在圖21中所示的前襯底電極結構以外。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這里僅給出有關圖21的說明。
參考圖21,在形成在按照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的PDP的前襯底上的電極中,假定由分隔肋(圖中未示出)分界的放電單元的縱向?qū)挾仁莌,并且,放電單元的橫向?qū)挾仁莣,則形成在前襯底上的電極中的金屬電極111b和112b被形成在從放電單元的中央起L/4的點以內(nèi)(d<L/4)。形成在前襯底上的電極中的透明電極111a和112a被形成在放電單元里。這樣,與金屬電極111b和112b被布置在單元的外側(cè)區(qū)域處的情況相比較,布置在放電單元的中央部分的金屬電極111b和112b當PDP被驅(qū)動時用于增強在單元中央的電場。因此,放電起始電壓和放電維持電壓被降低。
同時,如上所述,實際上被布置在單元的中央的金屬電極111b和112b使用不透明的金屬材料被形成,因此,降低了放電時的透光度。由此,這可以變成降低亮度的因素。于是,為了通過有效地傳送在單元的中央處生成的放電到單元的外側(cè)區(qū)域而增加整個亮度,需要透明電極111a和112a的結構包括從放電單元的中央向放電單元的外側(cè)區(qū)域突出的突出部。優(yōu)選透明電極的突出部具有山字形。
圖22表示按照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和現(xiàn)有技術的PDP的前襯底電極結構中的電子密度的比較結果。參考圖22,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較,在按照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的PDP的電極結構中,能夠看到電子密度在放電單元區(qū)中被進一步增加,并且,當PDP被驅(qū)動時,電場因此被進一步被增強。
圖23是表示按照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的PDP的電極結構和常規(guī)PDP的電極結構中的發(fā)光效率和維持電壓之間的關系的圖。參考圖23,常規(guī)曲線指的是常規(guī)的PDP電極結構并表示在總線電極被定位于放電單元的外側(cè)區(qū)域時的發(fā)光效率。內(nèi)總線曲線指的是按照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的PDP的電極結構并表示在總線電極被定位于放電單元的中央部分時的發(fā)光效率。從圖23能夠看到按照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的PDP的電極結構的發(fā)光效率高于常規(guī)的PDP的電極結構的發(fā)光效率約5%。
圖24表示按照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的改進例的PDP的前襯底電極結構的平面圖。輔助金屬電極111a’和112a’被形成在從放電單元的中央到放電單元的外側(cè)區(qū)域的具有山字形的透明電極111a和112a中的最長的突出部的端部,如在圖24(a)中所示,或者,輔助金屬電極111a’和112a’被形成在透明電極111a和112a中的所有的突出部的端部,如在圖24(b)中所示。這樣,在PDP被驅(qū)動時,形成在透明電極的突出部分的端部的輔助金屬電極111a’和112a’使得強的電場發(fā)生在輔助金屬電極被形成的位置。因此,能夠降低放電起始電壓。由于放電區(qū)的擴大,能夠改善亮度特性。
<第五實施例>
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例,提供一種具有彼此對置的一個前襯底和一個后襯底的等離子顯示板,該等離子顯示板包括一對形成在前襯底的相對表面上的透明電極,各形成在透明電極上的金屬電極、一個覆蓋透明電極和金屬電極的介電層、一個涂覆在該介電層上的保護膜、形成在后襯底的相對的表面上的編址電極、一個覆蓋編址電極的介電層、形成在該介電層上的分隔肋、用分隔肋分界的放電單元、和涂覆在放電單元的里邊的熒光層,其中,按照圖案結構形成透明電極,并且,假定從該對透明電極之間的放電區(qū)的中央到金屬電極的中央的距離是“d”,并且,放電單元的縱向?qū)挾仁恰癓”,則金屬電極在透明電極上的位置滿足d<L/4。
此外,透明電極包括第一透明電極和第二透明電極,沿著圍繞放電單元的分隔肋的內(nèi)側(cè)形成第一透明電極,并且,第二透明電極被連接在金屬電極和第一透明電極之間。
而且,沿著分隔肋的內(nèi)側(cè),第一透明電極被彎曲。
又,輔助金屬電極被形成在透明電極的預定位置。
另外,輔助金屬電極被形成在第一或第二透明電極的預定位置。
現(xiàn)在,參考附圖將更詳細地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例。
圖25是表示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例的等離子顯示板的前襯底電極結構的平面圖。參考圖25,按照本發(fā)明的等離子顯示板的金屬電極310位于放電單元300的中央。即假定從金屬電極310之一的中央到放電間隙325的中央的距離是d,并且,放電單元300的縱向?qū)挾仁荓,則金屬電極310定位于放電單元300的中央部分,使得d小于L/4。
此外,按照本發(fā)明的等離子顯示板包括第一透明電極320a和第二透明電極320b。按照圖案結構形成第一透明電極320a和第二透明電極320b。
在上文中,第一透明電極320a沿著分隔肋330被彎曲,使得光從形成在分隔肋330上的熒光層被發(fā)射。第二透明電極320b被連接在金屬電極310和透明電極320a之間,在整個放電單元300擴散放電。
因為第一透明電極320a和第二透明電極320b如此按照圖案結構形成,透明電極的面積被減少。這導致電流量的減少。
因為金屬電極310被位于單元的中央,這樣,放電起始電壓和放電維持電壓被減少。進一步地,因為通過第一透明電極320a和第二透明電極320b,放電被均勻地擴散到包括分隔肋330附近的整個放電單元300,所以,熒光材料能夠被有效地使用。因此,能夠解決由于氙的含量增加引起的各種問題。
圖26和27是表示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例的改進例的等離子顯示板的前襯底電極結構的平面圖。如圖26和27所示,在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例的改進例中,輔助金屬電極325被形成在第一透明電極320a和第二透明電極320b中的至少一個的預定的位置。于是,放電更平穩(wěn)地被進行。
圖28表示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例和普通電極結構的電極結構中的電子密度的比較結果。參考圖28,能夠看到按照本發(fā)明的電極結構的電子密度遠高于普通電極結構在放電單元區(qū)中的電子密度,并且,當?shù)入x子顯示板被驅(qū)動時,電場因此被進一步增強。
圖29是表示當維持電壓變化時,具有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例的電極結構的等離子顯示板的發(fā)光效率E1和具有普通電極結構的等離子顯示板的發(fā)光效率E2的比較結果的圖。參考圖29,能夠看到具有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例的電極結構的等離子顯示板的發(fā)光效率高于具有普通電極結構的等離子顯示板的發(fā)光效率約5%。
如上所述,按照本發(fā)明的等離子顯示板,亮度和效率能夠被增加,而不增加Xe的含量。而且,能夠減少功率消耗,因為放電起始電壓和放電維持電壓被減少。因為放電延遲時間被縮短,所以放電穩(wěn)定性能夠被改善。
由此,本發(fā)明已經(jīng)被說明,這是顯而易見的本發(fā)明可以用許多方法進行變化。這樣的變化不會違背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因而,對于本領域熟練技術人員來說顯而易見的所有這樣的修改將被包括在權利要求的范圍中。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彼此對置的前襯底和后襯底的等離子顯示板,該等離子顯示板包括在前襯底的該相對表面上形成的一對透明電極,各在該透明電極上形成的金屬電極,覆蓋該透明電極和金屬電極的介電層,涂在該介電層上的保護薄膜,在后襯底的相對表面上形成的編址電極,覆蓋編址電極的介電層,在該介電層上形成的分隔肋,由分隔肋劃分而成的放電單元,以及涂在放電單元內(nèi)部的熒光層,其中假定從一對透明電極之間的放電區(qū)域的中心到金屬電極中心的距離為“d”,而該對透明電極的兩末端之間的距離為“h”,則金屬電極在透明電極上的位置滿足d<h/4。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離子顯示板,其中從該對透明電極之間的放電區(qū)域的中心到金屬電極中心的距離d還滿足h/8<d。
3.一種具有彼此對置的前襯底和后襯底的等離子顯示板,該等離子顯示板包括在前襯底的相對表面上形成的一對透明電極,各在該透明電極上形成的金屬電極,覆蓋該透明電極和金屬電極的介電層,涂在該介電層上的保護薄膜,在后襯底的相對表面上形成的編址電極,覆蓋該編址電極的介電層,在該介電層上形成的分隔肋,由分隔肋劃分而成的放電單元,以及涂在放電單元內(nèi)部的熒光層,其中金屬電極形成在朝向該對透明電極彼此對置的一側(cè)靠近的位置,并且該等離子顯示板還包括在該對透明電極彼此對置的一側(cè)的相對端和金屬電極之間形成的輔助金屬電極。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等離子顯示板,其中金屬電極在橫向透明電極中心與該對透明電極彼此對置的一側(cè)之間形成。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等離子顯示板,其中輔助金屬電極形成為平行的兩列或多列。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等離子顯示板,其中輔助金屬電極形成為Z字形。
7.一種具有彼此對置的前襯底和后襯底的等離子顯示板,該等離子顯示板包括在前襯底的相對表面上形成的一對透明電極,各在該透明電極上形成的金屬電極,覆蓋該透明電極和金屬電極的介電層,涂在該介電層上的保護薄膜,在后襯底的相對表面上形成的編址電極,覆蓋編址電極的介電層,在該介電層上形成的分隔肋,由分隔肋劃分而成的放電單元,以及涂在放電單元內(nèi)部的熒光層,其中金屬電極在靠近于該對透明電極彼此對置的一側(cè)的位置形成,并且該等離子顯示板還包括從金屬電極突出的突出電極。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等離子顯示板,其中在橫向透明電極中心與該對透明電極彼此對置的一側(cè)之間形成金屬電極。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等離子顯示板,其中突出電極從金屬電極的中部突出。
10.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等離子顯示板,其還包括在突出電極的末端與金屬電極平行形成的輔助金屬電極。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等離子顯示板,其中輔助金屬電極的長度比金屬電極短。
12.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等離子顯示板,其還包括與突出電極的中部相交且與金屬電極平行形成的輔助金屬電極。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等離子顯示板,其中輔助金屬電極的長度比金屬電極短。
14.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等離子顯示板,其還包括在突出電極末端與金屬電極平行形成的第一輔助金屬電極;以及在第一輔助金屬電極與金屬電極之間與突出電極的中部相交且與金屬電極平行形成的第二輔助金屬電極。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等離子顯示板,其中第一和第二輔助金屬電極的長度比金屬電極短。
16.一種具有彼此對置的前襯底和后襯底的等離子顯示板,該等離子顯示板包括在前襯底的相對表面上形成的一對透明電極,各在該透明電極上形成的金屬電極,覆蓋該透明電極和金屬電極的介電層,涂在該介電層上的保護薄膜,在后襯底的相對表面上形成的編址電極,覆蓋編址電極的介電層,在該介電層上形成的分隔肋,由分隔肋劃分而成的放電單元,以及涂在放電單元內(nèi)部的熒光層,其中透明電極包含在放電單元中,并且假定從一對透明電極之間的放電區(qū)域的中心到金屬電極中心的距離為“d”而該放電單元的縱向?qū)挾葹椤癓”,金屬電極在透明電極上的位置滿足d<L/4。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等離子顯示板,其中該透明電極包括從放電單元中心向放電單元的外側(cè)區(qū)域突出的突出部。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等離子顯示板,其中所述突出部具有‘山’形形狀。
19.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等離子顯示板,其中輔助金屬電極在突出部的末端形成。
20.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等離子顯示板,其中輔助金屬電極在突出部的兩個末端形成。
21.一種具有彼此對置的前襯底和后襯底的等離子顯示板,該等離子顯示板包括在前襯底的相對表面上形成的一對透明電極,各在該透明電極上形成的金屬電極,覆蓋該透明電極和金屬電極的介電層,涂在該介電層上的保護薄膜,在后襯底的相對表面上形成的編址電極,覆蓋編址電極的介電層,在該介電層上形成的分隔肋,由分隔肋劃分而成的放電單元,以及涂在放電單元內(nèi)部的熒光層,其中透明電極按照圖案結構形成,并且假定從該對透明電極之間的放電區(qū)域的中心到金屬電極中心的距離為“d”而該放電單元的縱向?qū)挾葹椤癓”,金屬電極在透明電極上的位置滿足d<L/4。
22.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等離子顯示板,其中透明電極包括第一透明電極和第二透明電極,第一透明電極沿放電單元周圍的分隔肋內(nèi)側(cè)形成,而第二透明電極連接在金屬電極與第一透明電極之間。
23.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等離子顯示板,其中所述第一透明電極沿分隔肋內(nèi)側(cè)彎曲。
24.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等離子顯示板,其中輔助金屬電極在透明電極的預定位置形成。
25.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等離子顯示板,其中輔助金屬電極在第一透明電極或第二透明電極的預定位置形成。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等離子顯示板,更具體地說,涉及可提高亮度和效率的等離子顯示板的電極結構。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等離子顯示板中,假定從一對透明電極之間的放電區(qū)域的中心到金屬電極中心的距離為“d”而一對透明電極的兩末端之間的距離為“h”,金屬電極在透明電極上的位置滿足d<h/4。因此,不增加氙(Xe)的量就可提高亮度和效率。另外,由于放電啟動電壓和放電維持電壓降低,可減小能耗。由于放電延遲時間縮短,可增強放電穩(wěn)定性。
文檔編號H01J11/22GK1614734SQ20041007393
公開日2005年5月11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11月5日
發(fā)明者閔雄基, 姜晸遠, 樸宰范 申請人:Lg電子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