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鋼琴鍵盤按下不同深度來得到不同力度手感的方法。
背景技術(shù):
鋼琴的鍵盤是由52個白健和36個黑鍵組成,需要彈動鍵盤時,在這些白健和黑鍵中,仔細觀察黑鍵的排列,就會發(fā)現(xiàn)黑鍵有兩種組成方式,有″三個音一組″的,還有″兩個音一組″的,do就在兩個音一組的黑鍵的左側(cè);把2指和3指放在兩個一組的黑鍵上,那么1指落下的位置就是do;鍵盤上一共有7個do,在鍵盤的最高一個音也是do。
面對鋼琴,越往右手邊的鍵盤越高,越往左手邊的鍵盤就越低。從do開始往右邊排列就是doremifasolaxi,在鍵盤最中間的那個do通常叫它中央do。
本案結(jié)合實際情況指出,雖然對電鋼琴鍵盤的研究已經(jīng)進一步展開,但是未曾有針對電鋼琴鍵盤在不同壓力的條件下壓下一定距離而產(chǎn)生的不同手感方面的研究,對于鋼琴鍵盤的手感,剛開始壓的時候是輕的,越往下壓,然后越來越重,到一定深度之后,又變得越來越輕。
本案正是通過理論分析與實際的驗證相結(jié)合,來得出如何通過電鋼琴鍵盤按下的不同深度,來得到不同力度手感的方法。
因此,針對以上方面,需要對現(xiàn)有技術(shù)進行有效創(chuàng)新。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以上缺陷,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電鋼琴鍵盤按下不同深度來得到不同力度手感的方法,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shù)的諸多不足。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shù)方案:
一種電鋼琴鍵盤按下不同深度來得到不同力度手感的方法,由以下步驟組成:
(1)首先,電鋼琴鍵盤下壓一定程度,當電鋼琴鍵盤的壓點與重錘被壓點之間形成第一接觸部,以水平面為橫軸,以垂直于該水平面的縱向為縱軸建立坐標軸,若第一接觸部與橫軸之間的夾角處于60°時,則鍵盤實際得到從重錘的第一反作用力,從而得到當?shù)谝唤佑|部與橫軸之間的夾角處于60°時,鍵盤下壓深度所感受手感壓力為輕度;
(2)然后,電鋼琴鍵盤繼續(xù)下壓一定程度,當電鋼琴鍵盤的壓點與重錘被壓點之間形成第二接觸部,以水平面為橫軸,以垂直于該水平面的縱向為縱軸建立坐標軸,若第二接觸部與橫軸之間的夾角處于15°時,則鍵盤實際得到從重錘的第二反作用力,從而得到當?shù)谝唤佑|部與橫軸之間的夾角處于15°時,鍵盤下壓深度所感受手感壓力為重度;
(3)最后,電鋼琴鍵盤回復(fù)反彈至一定程度,當電鋼琴鍵盤的壓點與重錘被壓點之間形成第三接觸部,以水平面為橫軸,以垂直于該水平面的縱向為縱軸建立坐標軸,若第三接觸部與橫軸之間的夾角處于60°時,則鍵盤實際得到從重錘的第三反作用力,從而得到當?shù)谌佑|部與橫軸之間的夾角處于60°時,鍵盤反彈回復(fù)深度所感受手感壓力為輕度。
(4)總結(jié)以上三個步驟,可知,電鋼琴鍵盤下壓一定深度時,當電鋼琴鍵盤的壓點與重錘被壓點之間形成的接觸部角度不同,根據(jù)力學上矢量分解的原理,鍵盤實際得到從重錘的反作用力不同,從而得到鍵盤不同下壓深度時的手感壓力不同,得到從上到下依次為″輕、重、輕″的手感。
所述第一接觸部與橫軸之間的夾角處于60°以上任意數(shù)值時,鍵盤下壓深度所感受手感壓力為重度或輕度。
所述第二接觸部與橫軸之間的夾角處于15°-60°任意數(shù)值時,鍵盤下壓深度所感受手感壓力為重度或輕度。
所述第三接觸部與橫軸之間的夾角處于60°以下任意數(shù)值時,鍵盤下壓深度所感受手感壓力為重度或輕度。
本發(fā)明所述的電鋼琴鍵盤按下不同深度來得到不同力度手感的方法的有益效果為:電鋼琴鍵盤下壓一定深度時,當電鋼琴鍵盤的壓點與重錘被壓點之間形成的接觸部角度不同,根據(jù)力學上矢量分解的原理,鍵盤實際得到從重錘的反作用力不同,從而得到鍵盤不同下壓深度時的手感壓力不同,得到從上到下依次為″輕、重、輕″的手感,這三種手感對應(yīng)的接觸部與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橫軸之間的夾角依次為60°、15°、60°。
附圖說明
下面根據(jù)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電鋼琴鍵盤的壓點與重錘被壓點所形成第一接觸部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第一接觸部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電鋼琴鍵盤的壓點與重錘被壓點所形成第二接觸部的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第二接觸部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電鋼琴鍵盤的壓點與重錘被壓點所形成第三接觸部的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第三接觸部示意圖。
圖中:
1、壓點;2、重錘被壓點。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6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電鋼琴鍵盤按下不同深度來得到不同力度手感的方法,由以下步驟組成:
(1)首先,電鋼琴鍵盤下壓一定程度,當電鋼琴鍵盤的壓點與1重錘被壓點2之間形成第一接觸部,以水平面為橫軸,以垂直于該水平面的縱向為縱軸建立坐標軸(如圖2虛線所示),若第一接觸部與橫軸之間的夾角處于60°時,則鍵盤實際得到從重錘的第一反作用力,從而得到當?shù)谝唤佑|部與橫軸之間的夾角處于60°時,鍵盤下壓深度所感受手感壓力為輕度;
(2)然后,電鋼琴鍵盤繼續(xù)下壓一定程度,當電鋼琴鍵盤的壓點與1重錘被壓點2之間形成第二接觸部,以水平面為橫軸,以垂直于該水平面的縱向為縱軸建立坐標軸(如圖4虛線所示),若第二接觸部與橫軸之間的夾角處于15°時,則鍵盤實際得到從重錘的第二反作用力,從而得到當?shù)谝唤佑|部與橫軸之間的夾角處于15°時,鍵盤下壓深度所感受手感壓力為重度;
(3)最后,電鋼琴鍵盤回復(fù)反彈至一定程度,當電鋼琴鍵盤的壓點與1重錘被壓點2之間形成第三接觸部,以水平面為橫軸,以垂直于該水平面的縱向為縱軸建立坐標軸(如圖6虛線所示),若第三接觸部與橫軸之間的夾角處于60°時,則鍵盤實際得到從重錘的第三反作用力,從而得到當?shù)谌佑|部與橫軸之間的夾角處于60°時,鍵盤反彈回復(fù)深度所感受手感壓力為輕度。
(4)總結(jié)以上三個步驟,可知,電鋼琴鍵盤下壓一定深度時,當電鋼琴鍵盤的壓點與1重錘被壓點2之間形成的接觸部角度不同,根據(jù)力學上矢量分解的原理,鍵盤實際得到從重錘的反作用力不同,從而得到鍵盤不同下壓深度時的手感壓力不同,得到從上到下依次為″輕、重、輕″的手感。
上述對實施例的描述是為了便于該技術(shù)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能夠理解和應(yīng)用本案技術(shù),熟悉本領(lǐng)域技術(shù)的人員顯然可輕易對這些實例做出各種修改,并把在此說明的一般原理應(yīng)用到其它實施例中而不必經(jīng)過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因此,本案不限于以上實施例,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根據(jù)本案的揭示,對于本案做出的改進和修改都應(yīng)該在本案的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