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陶鼓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陶鼓,涉及打擊樂器【技術(shù)領(lǐng)域】,包括鼓皮1和鼓身5;在所述鼓身5上部的周邊開有一圈以上、每圈擁有四個以上、臺階狀的固定孔,在所述固定孔中安裝有固定塞3,所述鼓皮1蒙在鼓身5上部的開口上,其周邊由釘在所述固定塞3中的泡釘2固定;具有制作簡便、維護方便、聲響效果較好等特點,既可用于演湊,也可作為工藝品收藏。
【專利說明】一種陶鼓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打擊樂器【技術(shù)領(lǐng)域】,特別是一種陶鼓。
【背景技術(shù)】
[0002]鼓是中國的一種傳統(tǒng)打擊樂器,一般米用圓木桶和牛皮制作。遠古時間,人們米用陶土燒制鼓身,再蒙上牛皮,制作出陶鼓,用于祭祀或演湊。陶鼓作為一種仿古樂器,民間文化瑰寶,既可用于演湊,也可作為工藝品收藏。由于陶土燒制的鼓身比較硬、脆,制作時不能采用釘釘?shù)姆椒▉砉潭ü钠?,因而,通常采用在鼓身開口處的周邊,制作出許多的尖狀突吻,來固定鼓皮的邊緣。中國專利(專利申請?zhí)?01230560211.2) “陶鼓”,即是在鼓身開口處的周邊制作出許多尖鉤狀的突吻。由于陶本身的易脆性,容易扯斷或碰斷突吻,導(dǎo)致固定的鼓皮出現(xiàn)松動,影響聲響效果。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所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提供一種制作簡便、維護方便、聲響效果較好的陶鼓。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是設(shè)計一種陶鼓:包括鼓皮I和鼓身5 ;在所述鼓身5上部的周邊開有一圈以上、每圈擁有四個以上、臺階狀的固定孔,在所述固定孔中安裝有固定塞3,所述鼓皮I蒙在鼓身5上部的開口上,其周邊由釘在所述固定塞3中的泡釘2固定。
[0005]所述的固定塞3是圓柱形,其中間開有容讓孔13,其一端帶有圓錐狀的內(nèi)定位臺11,另一端帶有圓環(huán)形的外定位臺12。
[0006]在所述鼓身5的中部,對稱地開有鼓身鉤手槽4。
[0007]在所述鼓身5的下底面上開有連通鼓身內(nèi)腔的通氣孔6。
[0008]所述鼓身5安裝在由托板8、架板7、腳條9和腳支架10構(gòu)成的鼓托架上。
[0009]本實用新型的陶鼓,可制作成腰鼓、掛鼓、落地鼓等形式。
[0010]本實用新型的陶鼓,摒棄了傳統(tǒng)的、用于固定鼓皮的尖狀突吻,采用在鼓身上制作臺階狀的固定孔,并在該固定孔中安裝可塑性變形、并能漲開定位的固定塞,再用釘入固定塞中的泡釘將鼓皮的邊緣固定在鼓身上,從而,使得鼓身上沒有突出部位,既可避免因突出部位的損壞而導(dǎo)致聲響效果變差,也因可直接釘入泡釘而簡化了制作工藝,使得其制作比較簡便,維護也比較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半視示意圖;
[0012]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K局部放大示意圖;
[0013]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固定塞的主剖視示意圖。
[0014]圖中:1是鼓皮,2是泡釘,3是固定塞,4是鼓身鉤手槽,5是鼓身,6是通氣孔,7是架板,8是托板,9是腳條,10是腳支架,11是內(nèi)定位臺,12是外定位臺,13是容讓孔。【具體實施方式】
[0015]以下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下面的說明是采用例舉的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應(yīng)局限于此。
[0016]實施例一:
[0017]本實施例是由鼓皮1、鼓身5、固定塞3和泡釘2構(gòu)成。
[0018]鼓身5是一鼓形有底圓筒,其底面中間開有連通鼓身內(nèi)腔的通氣孔6,其上端面開口,在其上部的周邊開有兩圈、每圈擁有十六個臺階狀的固定孔,在其中部,對稱地開有兩個鼓身鉤手槽4 (方便搬運)。
[0019]固定塞3呈圓柱形(采用塑料制作),其中間開有容讓孔13,同時,其一端帶有圓錐狀的內(nèi)定位臺11,另一端帶有圓環(huán)形的外定位臺12,形成截面呈“工”字狀。
[0020]安裝時,先將固定塞3帶有有圓錐狀內(nèi)定位臺11的一端,擠入鼓身5上部的固定孔中,讓兩端的內(nèi)定位臺11和外定位臺12夾住鼓身5的陶壁,此時,外定位臺12沉入固定孔的臺階狀內(nèi),使得鼓身5的外壁呈平整狀,然后,再將鼓皮I (采用牛皮)蒙在鼓身5上端面開口處,將鼓皮I的邊緣折向鼓身5上部的圓筒面上,再將泡釘2穿過鼓皮I釘入固定塞3中,即成陶鼓。
[0021]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的陶鼓,置于支架上,擊打鼓皮,即可發(fā)出動聽的鼓聲。需要移動時,可用手插入兩個鼓身鉤手槽4中,即可搬運移動。
[0022]實施例二:
[0023]本實施例是在實施例一的基礎(chǔ)上,加裝一個由托板8、架板7、腳條9和腳支架10構(gòu)成的鼓托架,成為帶架陶鼓。其陶鼓的鼓身5的底面置于架板7上,周邊的托板8保護鼓身5,避免其因移動到架板7的邊緣而倒下。腳條9起支撐作用,腳支架10起穩(wěn)定腳條9的作用。
[0024]其它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
[0025]本實用新型的陶鼓,既可用于演湊,也可作為工藝品收藏。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陶鼓,包括鼓皮(I)和鼓身(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鼓身(5)上部的周邊開有一圈以上、每圈擁有四個以上、臺階狀的固定孔,在所述固定孔中安裝有固定塞(3),所述鼓皮(I)蒙在鼓身(5)上部的開口上,其周邊由釘在所述固定塞(3)中的泡釘(2)固定。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陶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塞(3)是圓柱形,其中間開有容讓孔(13),其一端帶有圓錐狀的內(nèi)定位臺(11),另一端帶有圓環(huán)形的外定位臺(12)。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陶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鼓身(5)的中部,對稱地開有鼓身鉤手槽(4)。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陶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鼓身(5)的下底面上開有連通鼓身內(nèi)腔的通氣孔(6)。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陶鼓,其特征在于:所述鼓身(5)安裝在由托板(8)、架板(7)、腳條(9)和腳支架(10)構(gòu)成的鼓托架上。
【文檔編號】G10D13/02GK203588656SQ201320776130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3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11月30日
【發(fā)明者】吳小平 申請人:吳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