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八音琴音針調律激振測試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八音琴音針調律的裝置,特別是一種八音琴音針調律激振測試裝置。
背景技術:
八音琴音針質量是對八音琴質量起著關鍵的作用,是一個重要指標,因此出廠前需對音針作精密調試,對其進行反復測量和處理,才能使音針達到標準要求。專利號CN200810063512. 7 “八音琴音鍵測試用傳感器及測試裝置”雖公開了一種傳感器和測試裝置,且能在一個工位上完成音鍵的激振和測試,但在傳感器中設置了兩 套線圈,先用通電的吸動線圈對音鍵產生吸力使其振動,然后通過測振線圈對音鍵進行測試。測試中存在一些弊端,因振動板上的音針有長、短之分,且分別對應著低、中、高音,由于低音區(qū)的音針較長易振動,只需對吸動線圈通以較小的激磁電流就可使其振動,高音區(qū)的音針較短,需給吸動線圈通以較大的電流才能產生足夠大的吸力使其振動,因此能耗大,同時有長短之分加工麻煩。另外在調律過程中通過電解去除音針上的多余量,使頻率逐步減小,但需經過多次循環(huán)流程才能達到目標標準頻率,且每次的測試都是在音針電解后再進行的,若控制不當電解去除的余量過大此振動板就報廢,因此其工作效率低,報廢率高,力口工成本高。實際上其仍然沿用了傳統(tǒng)校音方法,既先使音鍵振動,然后通過測試線圈來測試音鍵的振動頻率進行對比、分析處理,若音針頻率大于目標頻率再繼續(xù)循環(huán)加工,直到達到標準頻率。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八音琴音針調律激振測試裝置,此裝置不僅能連續(xù)不間斷地進行電解調律,還徹底改變傳統(tǒng)調律激振測試需多次循環(huán)流程為一次性完成激振測試達到目標發(fā)音頻率,既省電節(jié)能又抗干擾,且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調律的準確度,此裝置所用震動感應器結構簡單、體積小。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八音琴音針調律激振測試裝置,包括支架上固定汽缸和連接有激振臂、感應臂,所述激振臂上固定有激振器、調節(jié)螺釘乙和復位彈簧、搖臂彈簧的一端,搖臂彈簧的另一端連接在支架上,所述感應臂上固定有震動感應器、調節(jié)螺釘甲和復位彈簧的另一端,所述激振器為脈沖直流電磁鐵與被測音針配合,脈沖直流電磁鐵通以與被測音針所需目標發(fā)音頻率相同的激磁脈沖電流;所述震動感應器由不銹鋼基片上貼有全封閉的壓電陶瓷片組成。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本專利采用一定頻率的脈沖電磁激勵力與相同頻率的被加工音針產生共振原理,即在音針進行電解去除多余量的加工過程中,音針的固有頻率從大到小逐漸變化,一旦音針的固有頻率達到目標發(fā)音頻率,馬上就會與音針下方的脈沖直流電磁鐵所產生的脈沖電磁激勵力發(fā)生共振,震動感應器馬上將檢測到的信號轉變成電訊號傳到電解裝置,馬上就停止電解加工,即只需一次性加工檢測就可完成此根音針的調律工作,不需多次對被加工音針進行反復加工、檢測、對比、處理,提高工作效率10倍以上,還避免了因多次加工使音針頻率小于目標頻率造成整片振動板報廢的損失。脈沖直流電磁鐵只需很小與音針目標發(fā)音頻率相同的激磁脈沖電流就會產生共振,大大降低能耗還抗干擾,同時脈沖電流引起共振頻率的準確度很高,誤差僅在±2赫茲間,因此被加工音針的加工精度非常高、質量穩(wěn)定。振動板上每根音針下面所用的脈沖直流電磁鐵所通過的激磁電流都一樣大,僅是頻率不一樣要與被測音針的目標發(fā)聲頻率一致,因此加工簡單,易掌握操作。
圖I、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工作狀態(tài))。圖2、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非工作狀態(tài))。圖3、激振器的分解圖。 圖4、圖I中A向放大示意圖。圖5、震動感應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描述。激振器4由激振頭4-3插入帶線圈的線圈架4-2中,安裝在屏蔽外殼4-1內,還在外殼開口處用環(huán)氧樹脂將線圈密封在外殼4-1內構成。即采用脈沖直流電磁鐵,激振頭4-3為鐵芯,其上端為帶通孔的平板,下端為帶盲螺孔的圓柱體。支架I底面上用螺釘固定汽缸14,支架底面的側壁上固定搖臂彈簧15的一端,搖臂彈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激振臂13的一端上,激振臂13的另一端用螺釘固定激振器4。感應臂10、激振臂13分別用上、下轉軸3、2連接在支架I的上端,且繞上、下轉軸轉動,其上還分別連接調節(jié)螺釘甲、乙9、12和復位彈簧11的一端及另一端,用螺釘分別穿過激振臂13、外殼4-1、激振頭4-3將激振器4固定在激振臂13的一端上。電極頭6、噴水管7分別固定在電解裝置上,振動板5固定在夾緊裝置上,(圖未畫)。不銹鋼基片8-1的前端為懸臂端,中間有一開口,開口的寬度H為兩根音針的寬度,深度為2-4mm,后端用螺釘固定在感應臂10上,下表面依次緊貼防過渡變形板8_2、壓電陶瓷片8-3,壓電陶瓷片外再包覆防水絕緣薄膜,將壓電陶瓷片全封閉,不受電解液的浸蝕構成震動感應器8,如圖5所示,可抗強烈電磁干擾,并十分靈敏的感應振動板音針的振動。激振頭4-3用鎖緊螺桿17、螺母與上有階梯面16-1兩對稱的阻尼塊16連接成整體,安裝在激振器4的上表面構成被測音針5-1的隔振器,如圖4所示。震動感應器8上的不銹鋼基片8-1前端開口 H的兩邊,分別貼壓在被加工音針左右各2 5根音針的下表面上,托起音針進行隔振,即阻尼塊階梯面的寬度為2 5根音針的寬度,不影響被測音針5-1的測試。激振頭4-3的寬度,為兩根音針的寬度與不銹鋼基片8-1前端開口 H的寬度相配
八
口 ο工作時,將脈沖直流電磁鐵放置于被加工振動板5所測音針下方S處,S為O. 4 O.6毫米,這時汽缸14落下,調節(jié)螺釘乙12頂住汽缸14上固定的限位塊18,如圖I所示,在電解音針校音過程中,脈沖直流電磁鐵通以與被測音針目標發(fā)音頻率相同的激磁脈沖電流,當去掉了一定余量的音針其頻率逐漸變小,直到其目標發(fā)音頻率與激磁脈沖電流頻率相同時,被測音針與脈沖直流電磁鐵產生電磁共振,被測音針抖動的幅度極大增加,電磁渦 流效應明顯加強,電磁共振的同時又使阻尼塊上被測音針旁邊的左、右音針振動也隨著加強,壓電陶瓷片8-3將振動信號轉化成電信號并進行比較分析處理,分辯出共振音針已達到目標發(fā)音頻率,于是就停止電解過程,完成此音針的電解加工和測試,然后汽缸14頂起,調節(jié)螺釘乙脫離限位塊18,脫離加工工位,如圖2所示,振動板5轉移到下一工位,進行另一音針的調律加工,如此不斷重復,連續(xù)不間斷地進行電解調律測試。
權利要求1.一種八音琴音針調律激振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I)上固定汽缸(14)和連接有激振臂(13)、感應臂(10),所述激振臂(13)上固定有激振器(4)、調節(jié)螺釘乙(12)和復位彈簧(11 )、搖臂彈簧(15)的一端,搖臂彈簧(15)的另一端連接在支架(I)上,所述感應臂(10)上固定有震動感應器(8)、調節(jié)螺釘甲(9)和復位彈簧(11)的另一端,所述激振器(4)為脈沖直流電磁鐵與被測音針(5-1)配合,脈沖直流電磁鐵通以與被測音針(5-1)目標發(fā)音頻率相同的激磁脈沖電流;所述震動感應器(8)由不銹鋼基片(8-1)上貼有全封閉的壓電陶瓷片(8-3)組成。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八音琴音針調律激振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振器(4)由鐵芯激振頭(4-3)插入帶線圈的線圈架(4-2)中,安裝在屏蔽外殼(4-1)內,還在外殼開口處用環(huán)氧樹脂將線圈密封在外殼(4-1)內構成,用螺釘分別穿過激振臂(13)、外殼(4-1)、激振頭(4-3),將激振器(4)固定在激振臂(13)的一端上。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八音琴音針調律激振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應臂(10)、激振臂(13)分別用上、下轉軸(3、2)連接在支架(I)的上端,且繞上、下轉軸轉動。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八音琴音針調律激振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動感應器(8)上的不銹鋼基片(8-1)的前端為懸臂端,中間有一開口,開口的寬度H為兩根音針的寬度,深度為2 4mm,后端用螺釘固定在感應臂(10)上,不銹鋼基片的下表面依次緊貼防過度變形板(8-2)、壓電陶瓷片(8-3),壓電陶瓷片外再包覆防水絕緣薄膜。
5.根據權利要求I或4所述的八音琴音針調律激振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振器(4)上的激振頭(4-3)的寬度為兩根音針的寬度與不銹鋼基片(8-1)前端開口 H的寬度相配合。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八音琴音針調律激振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振頭(4-3)用鎖緊螺桿(17)、螺母與上有階梯面(16-1)兩對稱的阻尼塊(16)連接成整體,安裝在激振器(4)的上表面構成被測音針(5-1)的隔振器。
專利摘要一種八音琴音針調律激振測試裝置,包括支架上的汽缸和連接有激振、感應臂,激振臂上固定激振器、調節(jié)螺釘乙和復位、搖臂彈簧一端,搖臂彈簧另一端連接在支架上,感應臂上固定震動感應器、調節(jié)螺釘甲和復位彈簧另一端,激振器為脈沖直流電磁鐵與被測音針配合,通以與被測音針目標發(fā)音頻率相同的激磁脈沖電流;震動感應器由不銹鋼基片上貼全封閉壓電陶瓷片組成。音針電解加工中一旦音針達到目標發(fā)音頻率,與脈沖直流電磁鐵產生共振,震動感應器將檢測信號轉變成電訊號傳到電解裝置停止電解,只需一次性加工檢測就完成音針調律,徹底改變需對音針進行反復加工、檢測、對比、處理,提高工作效率10倍以上,避免了多次加工音針造成整片振動板報廢的損失。
文檔編號G10F5/00GK202770527SQ20122044639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4日
發(fā)明者王正堯 申請人:王正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