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豎吹式伴奏笛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笛子。
背景技術:
笛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樂器,因其音色優(yōu)美、表現(xiàn)力強而受到廣泛的關注,成為眾多音樂作品中主要的演奏樂器。無論是中國的竹笛還是歐美的豎笛、橫笛,基本結構是一樣的,都是在笛子本體的側壁上基本呈一條直線地依次開設若干音孔。這種傳統(tǒng)的笛子最大的缺陷是使用時不夠方便,初學者需要用較長的時間練習氣息、指法,這給笛子的學習和推廣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而且這種笛子的調仍顯單調。
實用新型內(nèi)容為了克服上述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使用方便、多四板調的豎吹式伴奏笛。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措施實現(xiàn)的豎吹式伴奏笛,包括笛子本體和從上至下設置在所述笛子本體上的復數(shù)個音孔,在最高位置的所述音孔上方設置食指孔,在所述笛子本體背面與所述食指孔對應位置處設置拇指孔,所述笛子本體的上方端頭設置吹孔。本實用新型豎吹式伴奏笛的笛子本體上在原有音孔的基礎上加設了食指孔和拇指孔,使演奏者在演奏時方便握持,使演奏更加方便。而且這一結構的改進使本實用新型豎吹式伴奏笛較傳統(tǒng)的笛子增加了四板調。對應拇指孔和食指孔的設計,笛子本體的上方端頭設置吹孔,演奏時使用直吹的方式。本實用新型豎吹式伴奏笛與原有笛子相比,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使傳統(tǒng)笛子的使用性能和演奏品質有了很大的進步。本實用新型豎吹式伴奏笛結構合理,使用方便,表現(xiàn)力更強。
圖1為本實用新型豎吹式伴奏笛優(yōu)選實施例主視圖。圖2為圖1所示實施例后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描述。傳統(tǒng)笛子大多數(shù)有6個音孔,個別種類的笛子有多于6個或少于6個的音孔。現(xiàn)有笛子的音孔,無論具體數(shù)量的多少,均基本呈一條直線形地位于笛子本體側壁上。這些音孔均位于笛子本體11的正面,在笛子本體11的背面沒有用于演奏使用的音孔。一部分笛子本體背面靠近下端的位置設有1個或2個孔洞,這樣的孔洞不是直接用于演奏的音孔,有的孔洞甚至與笛子的音質、音色無關,單純是為了串設、懸掛裝飾品。本實用新型豎吹式伴奏笛包括笛子本體和從上至下設置在所述笛子本體11上的復數(shù)個音孔。在所述最高位置的音孔上方設置食指孔1,與所述食指孔1位置對應的笛子本體11背面上設置拇指孔2,所述笛子本體11的上方端頭設置吹孔3。因地域不同、笛子音域不同、使用者年齡不同、使用場面的不同等原有,笛子的體積、形狀等有較大的差異,音孔的間距也有差別。食指孔1的具體位置根據(jù)其他音孔的位置來設定。設置在本實用新型豎吹式伴奏笛背面的拇指孔2與正面的食指孔1位置對應。拇指孔2與食指孔1的位置對應方便了演奏時握持笛子。對應拇指孔2和食指孔1的設計,笛子本體11的上方端頭設置吹孔3,演奏時使用直吹的方式。直吹的方式使本實用新型豎吹式伴奏笛使用更加方便、省力,有利于演奏者的使用,尤其有利于初學者的學習。本實用新型豎吹式伴奏笛增設了拇指孔2與食指孔1,同時改為直吹的方式,這一結構的改進使本實用新型豎吹式伴奏笛較傳統(tǒng)的笛子增加了四板調,不需要更換笛子也可吹出比傳統(tǒng)笛子更多的調。本實用新型豎吹式伴奏笛結構合理,使用方便,表現(xiàn)力更強。與原有笛子相比,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使傳統(tǒng)笛子的使用性能和演奏品質有了很大的進步。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nèi),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所界定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1. 一種豎吹式伴奏笛,包括笛子本體和從上至下設置在所述笛子本體上的復數(shù)個音孔,其特征在于在最高位置的所述音孔上方設置食指孔,在所述笛子本體背面與所述食指孔對應位置處設置拇指孔,所述笛子本體的上方端頭設置吹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豎吹式伴奏笛,為解決現(xiàn)有笛子使用不便等問題而設計。本實用新型豎吹式伴奏笛包括笛子本體和從上至下設置在所述笛子本體上的復數(shù)個音孔,在最高位置的音孔上方設置食指孔,與食指孔位置對應的笛子本體背面設置拇指孔,笛子本體的上方端頭設置吹孔。本實用新型伴奏笛的笛子本體上在原有音孔的基礎上加設了食指孔和拇指孔,使演奏者在演奏時方便握持,使演奏更加方便。而且這一結構的改進使本實用新型豎吹式伴奏笛較傳統(tǒng)的笛子增加了四板調。對應拇指孔和食指孔的設計,笛子本體的上方端頭設置吹孔,演奏時使用直吹的方式。本實用新型豎吹式伴奏笛結構合理,使用方便,表現(xiàn)力更強。
文檔編號G10D9/02GK202093800SQ20112013971
公開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5月5日
發(fā)明者胡世華 申請人:胡世華